增值稅對股票的影響
『壹』 增值稅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1、稅率過高的影響
增值稅,是財會人員耳熟能詳的一種稅,其實質是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對於企業來說,如果稅率過高就會產生很大的經濟負擔。雖然說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
但是如果企業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上繳給國家後,便很難有多餘的資金用於企業創新,尤其對於科技創新企業更是毀滅性的打擊。而企業為了能夠增大利潤,就會把稅收成本加在價格中,最後承擔者還是老百姓。價格一旦升高,百姓就減少消費,周而復始經濟就會逐漸衰退。
2、降低稅率的的好處
與稅率過高相對,降低稅率可以產生諸多有利影響。誠如開頭所述,減少支出、增加利潤是企業開辦的初衷。而降低增值稅稅率可以使企業稅負減輕,尤其對於製造業更是好處多多:一方面企業支出減少,另一方面采購原材料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價值決定價格,成本減少,產品價格也不會過高,這更加有利於促進消費。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有利於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企業便有足夠的資金用來創新和擴大規模,國家也會因此而不斷進步發展。
(1)增值稅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增值稅徵收通常包括生產、流通或消費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基於增值額或價差為計稅依據的中性稅種,理論上包括農業各個產業領域(種植業、林業和畜牧業)、采礦業、製造業、建築業、交通和商業服務業等,或者按原材料采購、生產製造、批發、零售與消費各個環節。
一種銷售稅,屬累退稅,是基於商品或服務的增值而征稅的一種間接稅,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稱為商品及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在日本稱作消費稅。增值稅是法國經濟學家Maurice Lauré於1954年所發明的,法國政府有45%的收入來自增值稅。
『貳』 營改增後買賣股票增值稅該如何正確處理
應按金融服務—金融商品轉讓繳納增值稅.以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適用稅率為6%,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參考資料:1、營改增後,金融商品轉讓業務如何確認銷售額?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規定:"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轉讓金融商品出現的正負差,按盈虧相抵後的余額為銷售額.若相抵後出現負差,可結轉下一納稅期與下期轉讓金融商品銷售額相抵,但年末時仍出現負差的,不得轉入下一個會計年度.金融商品的買入價,可以選擇按照加權平均法或者移動加權平均法進行核算,選擇後36個月內不得變更."2、金融企業發放貸款後,自結息日起90天內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怎麼計算繳納增值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3規定,金融企業發放貸款後,自結息日起90天內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自結息日起90天後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暫不繳納增值稅,待實際收到利息時按規定繳納增值稅.
『叄』 增值稅對企業利潤有哪些影響
增值稅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可體現在以下方面:
1、收入減少了。
如果沒有增值稅,合同額即收入,有了增值稅後收入額縮水了。對比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就容易理解了,100萬的商品銷售合同,一般納稅人能確認收入85.47萬元(100/1.17=85.47),小規模納稅人能確認收入97.09萬元(100/1.03=97.09)。
2、成本費用會減少了。
因為資產購置及支出成本費用時有增值稅進項稅,這部分增值稅進項稅可用於抵扣,這等於降低了成本費用。
3、附加稅的二次影響。
繳納增值稅會影響附加稅的計算,附加稅直接體現為利潤表的費用,自然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
4、壞賬的影響。
企業在確認收入時要相應地確認增值稅銷項稅,收入與增值稅銷項稅都體現在應收賬款科目之中。不管應收賬款是否能收回,增值稅都必須如期繳納。如果應收賬款(收入+銷項稅)最終被確認為壞賬,其中企業確認的銷項稅等於被認定為費用了。
5、視同銷售與進項稅轉出的影響。
視同銷售是稅務把成本費用當收入看,要從中摳出一塊當作增值稅銷項稅,等於減少了成本費用。進項稅轉出是稅務不認可成本費用用於了納稅項目,不允許進項稅納入抵扣,這等於加大了成本費用。
『肆』 解禁後股票 在增值稅上如何處理
股票交易行為屬於轉讓金融商品。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一條第(三)款第3項規定,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單位持有的限售股解禁流通後對外轉讓的,在確定買入價時,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第五條的規定,區分下列情形確定:
(一)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時,在股票復牌之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後股票復牌首日的開盤價為買入價。
(二)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發行價為買入價。
(三)因上市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買入價。
『伍』 製造業增值稅下調對股票市場和商品期貨有何
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
三是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陸』 昨天中國降低增值稅1%,對股票有何影響
昨天中國降低增值稅1%,對中國實體企業的經濟發展和股票都會有積極影響,這是重大利好,下周一有望開門紅了。
『柒』 增值稅率對企業有什麼利弊
我國現行增值稅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對外購資本品的重復征稅問題沒有解決,是一種不徹底的增值稅:不利於出口產品退稅,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購進扣稅法的完整鏈條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斷鏈現象,給規范化增值稅的征管帶來矛盾。由於以上原因,我國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必須改革。「消費型」增值稅在計算增值稅時,允許將當期購入的所有投入物,包括購入固定資產中已支付的進項稅款一次性全部扣除。實行這種類型的增值稅,對於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多的企業當期增值稅稅負低,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少的企業增值稅稅負高。這種對每個納稅人根據其投資額的多少分別不同的稅負,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持久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增值稅的優越性。但消費型增值稅由於稅基的縮小會減少財政收入,所以國家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增值稅改生產型為消費型,將設備投入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不論對企業投資者還是對企業經營者、債權人都有重大影響。
一、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製造企業而言,直接受到影響的項目有: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應上交增值稅、應交地方的城建稅等附加稅費基數和稅費額、購入應稅固定資產計價、產品成本、所得稅稅基及所得稅稅額。因此,增值稅轉型將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增加,從而增加投資者收益。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增值稅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用公式表示就是:固定資產成本=買價+增值稅+其他費用。稅制改革後將實行的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由於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稅這一塊。顯然,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框架下的固定資產(不動產例外)成本,要低於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條件下的固定資產成本。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為比較基準,假設所購設備執行基本稅率17%,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7%/(1+17%)=15.54%,也就是說,降低幅度在1/7到1/6之間。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5.54%,因此企業每期的設備折舊也相應降低15.54%。從前面的固定資產折舊成本轉移過程來看,設備折舊的降低導致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了當期的主營業務利潤。由於稅制改革並不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本和其他業務經營成本,公司當期的營業利潤也相應提高並最終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因折舊成本降低而導致的企業利潤增量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公司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凈利潤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設備折舊額的幅度為:15.54%×(1-33%)=10.41%。由於企業的凈利潤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值稅的轉型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幅度沒有一個確定的比例,後面的案例分析能夠提供一種計算方法並能給出鋼鐵行業的收益幅度。
如以寶鋼股份作為案例來測算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為了研究的方便,以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經營業績作為比較基礎,並選取2002年度報告的數據作為樣本,測算該公司將在簡單再生產(即經營規模不變)條件下的經營業績增長趨勢。實際上,寶鋼股份是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經營的,因此其實際經營業績增長速度肯定要高於測算出的增長速度。在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下,公司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等於當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金額,即寶鋼股份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538230.40萬元。由於不動產投資不涉及進項增值稅,所以只考慮設備投資,寶鋼股份一年新增設備投資規模為472336.04萬元,新增設備的進項增值稅含量為:472336.04/(1+17%)×17%=68630.20萬元。目前寶鋼股份的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約為12年,則其新增設備綜合折舊年限亦可視為12年,新增設備的增值稅含量也將在12年內被折舊攤銷,折舊攤銷中的增值稅含量為68630.02/12=5719.17萬元。
對經營凈利潤的影響幅度。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由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成本並不因增值稅制度的改變而變化,一年的所得稅稅前利潤增量在數量上等於新增設備折舊中的增值稅含量,即利潤增量=5719.17萬元。由於企業所得稅制度沒有改變,因增值稅制度改變而增加的利潤仍然需要繳納所得稅,則一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5719.17×(1-33%)=3831.84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在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每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隨著時間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Y(n),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凈利潤為427193.24萬元,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長率為L(n),則:L(n)=Y(n)/427193.24。
二、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是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增值稅稅負下降直接降低商品價格,一般情況價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後,國內和國外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2008年以後用於保護國內市場的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等措施將不能有效使用,國外優質商品將與我國企業商品直接競爭。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後,企業迫於競爭壓力會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將促使通貨緊縮進一步加劇,所以面對即將來到的貿易挑戰,增值稅轉型給產品的降價提供了空間,增強了我國商品的競爭能力。
三、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
在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不能抵扣,會計上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在現金流量表上體現為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企業將比在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少流出現金,相對來說就是公司現金流量在現有基礎上的增加。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的抵扣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購進當期一次性抵扣,另一種是在增值稅條例規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基本意義來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應當在購買當期一次性抵扣,這種一次性抵扣方式對公司最有利,但是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往往是少批大金額,採取一次性抵扣會引起增值稅收入的較大波動,而增值稅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稅種,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不利,因此未來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實施細則很可能會採取一種變通的做法,要求企業在一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現金流的折現價值角度來看,分期抵扣的方式不如一次性抵扣對企業有利。從保守起見,假設新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採取在設備的預計使用期限(即折舊年限)內分期抵扣進項增值稅的抵扣方法。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現金流量為比較基礎,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每期可以抵扣的進項增值稅金額就等於當期的現金流量增量,即公司每期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現金流量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折舊額的15.54%。綜合以上寶鋼的案例分析增值稅的轉型對寶鋼股份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從前面的折舊成本轉移過程分析可知,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稅制改革並不影響其他各項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因此一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等於每年新增設備折舊中包含的進項增值稅含量,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5719.17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M(n),則:M(n)=5719.17×n萬元。由於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為12年,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1079001.12萬元,設第n年的凈現金流增長率為X(n),則:X(n)=M(n)/1079001.12。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稅制轉型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幅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2.固定資產比例較高企業,受到影響的幅度越大。
3.像寶鋼這樣的大型資本密集型企業將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的主要贏家。
稅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值稅的改革重點放在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和提高企業效益等方面,一方面將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型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當年新增及其設備投資部分所含的進項稅金,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擴大增值稅的覆蓋范圍,從世界各國增值稅發展趨勢看,逐步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進而對所有的貨物和勞務徵收增值稅是現代增值稅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