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氣候變化影響哪些股票

氣候變化影響哪些股票

發布時間: 2021-12-22 06:20:15

1. 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2100年,與無氣候變化相比,全球人均GDP的變化情況。
20日,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馬歇爾·博克(Marshall Burke)告訴新聞,如果採取措施,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中國將獲益良多。因為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放任氣候變暖,2100年時,中國人均GDP與無氣候變化相比,下降幅度超過四分之一。而同一時間,全球人均GDP的下降幅度是23%。
馬歇爾和他的合作者分析了1960年-2010年,這40年間166個國家的經濟數據。他們發現,氣溫對經濟生產力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其中,年平均氣溫13℃是一個分界點。低於13℃范圍內,氣溫上升,經濟生產力增加。年平均氣溫達到13℃時,經濟生產力達到峰值,超過13℃,如果年平均氣溫上升,經濟生產力就下降。
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展示,呼籲人人都要來拯救環境。
研究人員將上述實驗數據與全球氣象模型相結合,來研究氣候變暖對未來經濟的影響。
瑞典哥德堡大學環境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斯特內爾(Thomas Sterner)在發表《自然》的評論中稱,乾旱和炎熱帶來的疾病等,這是我們早已領受過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但馬歇爾等人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我們之前的認知。我們才剛剛開始認識氣候變化能造成的損失有多大。馬歇爾等人的研究可能影響國家政策的制定。

2. 全球氣候變暖對什麼產業造成的影響最大

1、葡萄酒業
釀酒用的葡萄必須生長在罕見的地中海氣候中才能長得最好,加州、智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地區之所以會成為世界葡萄酒釀酒中心完全是因為它們的氣候
氣候學家們警告說溫度的升高將給大部分葡萄種植區帶來災難。全球變暖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例如蟲害、洪水、土壤侵蝕等。隨著全年炎熱的日子越來越長,葡萄質量下降,葡萄產量減少。
2、漁業
全球變暖將在某些方面嚴重擾亂漁業的發展: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可能改變漁業生態環境, 鮭魚等冷水性魚類可能會深受暖流的影響,漁業的前景十分令人擔憂。
3、度假勝地
沒有雪也就沒有了冬季運動,美國猶他州冬季運動場的滑雪道目前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據氣候科學家的預測,那裡的大部分積雪很快會消失,度假村老闆約翰·卡明已在做最壞的打算。

4、旅遊業
人們旅遊乘坐的飛機和其它交通工具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又會影響旅遊區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遊客到日本北部冰海是為了觀賞海洋生物,如海豚、海雕等。但是隨著那裡的冰逐漸減少,那些靠旅遊業為生的人變得異常擔心。全球變暖使很多景點景區受到真正的威脅,還會使很多地方的居民失去家園。
5、保險業
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Lloyd\'s of London)的一篇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對世界保險業有很大的沖擊力,全球變暖會引發自然災害並導致很多人死亡,保險公司需要付出的賠償金自然會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嚴重的旱災、颶風肆虐,這都引起了保險公司的關注。

3. 氣候變化對什麼行業有影響

首當其沖是能源相關行業的影響,基本上會改變能源生產及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分布,因為氣候變化直接引起了人類居住地變遷以及生活環境變化,與此同時,農業變化引起的農副業,林業,漁業,畜牧業也會直接受到影響,水資源供需變化也會引起農業和工業的變化,還有接下來的第三產業,包括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港口,之類的,也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的

4. 氣候變化的因素和影響是怎麼樣的

氣候系統是一個由大氣、海洋、冰和陸地構成的復雜系統。氣候系統內的各個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溫度分布是大氣環流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而大氣運動產生的風又能驅動海洋的上層環流,大氣能夠輸運水汽,從而影響陸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徑流狀況,而植被的覆蓋情況又能反過來影響地表的輻射收支,進而影響大氣的溫度場分布。

盡管氣候系統是如此的復雜,但通過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學等各個領域內專家的努力,我們對於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已經基本了解。這些因素,按照人類對其的貢獻,可以分為2大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1)自然因素:

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①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太陽輻射。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忽略地熱的作用),其輻射強度的變化對於氣候系統有很強的作用。但是由於對於太陽輻射的觀測歷史較短,人們大多是用歷史記錄中的黑子大爆發來估計輻射的強弱。太陽輻射的變化曾被用來解釋歐洲歷史上的小冰河期。

②地球軌道的變化。因為地球公轉軌道和自轉狀態的變化,也能導致接受的太陽輻射多少和分布的變化。並且對應這幾個量,古氣候的資料也發現了對應的氣候周期。相應的理論稱之為「米蘭科維奇理論」。

③板塊運動。地球表面是由很多的板塊組成的,而且板塊是運動的。板塊的運動會改變海陸的分布,從而改變地球表面輻射的分布,大洋環流和大氣環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會引起氣候的變化。因為板塊運動的速度非常非常慢,這種影響的尺度應該是百萬年級的。

(2)人為因素:

①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在空氣中含量的變化通過溫室效應可以導致大氣溫度發生相應的變化,再通過各種反饋過程,從而引起整個氣候系統的變化。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和氟利昂。

②氣溶膠。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還會排放大量的氣溶膠,比如煙塵、硫化物等等。氣溶膠對於氣候的作用主要有2種:1)直接影響太陽輻射;2)形成雲影響太陽輻射。因為雲對於輻射的影響比較復雜,所以對其第二種作用的估計還不是很准確。有報告顯示人類排放的氣溶膠對氣候的整體作用是降低溫度,也就是說,空氣污染反而緩解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如果我們將來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當於又對全球變暖作出「貢獻」了。

地表狀況的改變對氣候有影響③地表狀況的改變。地表狀況的改變會影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反射強度,因此也會對氣候有相應的影響。

當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為因素發生變化之後,氣候系統內部的反饋機制就開始起作用。這些反饋機制主要包括對地球輻射、水蒸氣、冰、雲和大氣海洋環流的作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使珊瑚島礁被破壞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正面臨這種危險的系統包括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隨著氣候變化頻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數目上會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圍也將增加。

氣候變化使魚類的多樣性銳減

氣候變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窪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氣候變化對農、林、牧、漁等經濟社會活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加劇疾病傳播,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如果溫度升高超過2.5℃,全球所有區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所受損失尤為嚴重;如果升溫4℃,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造成全球經濟重大損失。據2006年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和海岸帶等方面,可能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加重、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台風和風暴潮頻發、沿海地帶災害加劇、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受到影響。

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後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2個,①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②我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以負面為主。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傳染性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范圍可能增加;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帶低地地區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山體滑坡。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也可能因高溫多雨而加劇。

由於全球增暖將導致地球氣候系統的深刻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系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全球變化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得到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環境問題,而且是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氣候變化對玉米也有影響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3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同全球一樣,我國的氣候與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威脅,這種威脅仍將持續並不斷加劇。科技界應當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採取適應和減緩措施,不斷提升氣候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公眾和科學家的共同願望。

5. 全球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政府機構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鍾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竟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

失,而人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

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說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

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

們校園里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

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溫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溫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

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

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6. 氣候變化趨勢與影響

基於過去近百年來儀器觀測數據,國際科學界認識到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過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表明,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不斷上升,20世紀上升幅度為0.6℃±0.2℃;隨著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的上升,雪蓋和冰川退縮,海平面上升,大氣和海洋環流發生變化,氣候變率增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北半球陸地中高緯度地區20世紀降水量極可能增加了5%~10%,20世紀下半葉嚴重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增加了2%~4%[6]。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已經給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了重要影響。現有研究結果預測,未來50~100年全球氣候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這種變化可能會對全球地質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可能是負面的或不利的。

(一)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

中國科學家對近100年和近50年中國的氣候變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發現:中國的氣候變化與全球變化有相當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顯差別。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近100年來中國年地表平均氣溫明顯增加,升溫幅度約為0.5~0.8℃,比全球同期平均值略強;從全國平均來看,近100年和近50年的降水量趨勢不明顯,但1956年以來出現了微弱增加趨勢;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寒潮事件頻數顯著下降,華北和東北地區乾旱趨重,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南地區洪澇加重[7]

200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等部委聯合發布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科研成果,評估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觀測事實及其影響,預測了21世紀的氣候變化趨勢。該報告預測,21世紀我國氣候變化將呈現以下趨勢[7]:

(1)氣候變暖趨勢不可避免。21世紀中國地表氣溫將繼續上升,其中北方增溫大於南方,冬春季增溫大於夏秋季。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與2000年比較,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增加1.1~2.1℃,2030年增加1.5~2.8℃,2050年增加2.3~3.3℃;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降水日數在北方顯著增加,南方變化大。

(2)氣候變率增大。HadCM2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CO21%增長率情景下,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增溫最大的月份與最小月份之差分別可達到0.8℃、1.0℃和1.3℃;在CO20.5%增長率情景下,雖然極端值的差別沒有1%情景下的差別那樣明顯,但是也可以明顯看出季節之間增溫的幅度增大。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地面氣溫增量的年較差也不斷增大。與地面氣溫增量的季節變化類似,降水量變化的年較差也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大。

(3)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未來中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出現變化。區域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中國地區的日最高和最低氣溫都將升高,但最低氣溫的升高更為明顯,氣溫日較差將進一步減小。未來南方的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暴雨天氣可能會增多。

(二)氣候變化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地質環境變化是在自然驅動因素和人為驅動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由於人類活動變化的劇烈性和持續性,地質環境變化更多地表現為人為驅動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地質環境變化,往往為人類活動干擾所掩蓋,為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目前,關於氣候變化對環境影響的研究剛剛起步,定量評估方法和結果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7]。根據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可以推斷出對地質環境的可能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雨日數與強降水事件的增加,可能會誘發更多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是由暴雨所誘發的。據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統計,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占所調查滑坡總數的90%,暴雨所誘發的崩塌占所調查崩塌總數的81%[8]。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頻次與強降水事件呈正相關關系。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2070年前後,中國南方地區在溫室效應作用下,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東南地區的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地區的貴州和四川、雲南部分地區,未來暴雨發生的天氣會增多(表5-1)。強降水事件增多的地區,多是突發性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所以,未來暴雨誘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在一些地區可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表5-1 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的2070年中國各大區平均降水變化表單位:%

資料來源: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2)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多,可能會導致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增加。模擬結果表明,未來50~100年,北方部分省份(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多年平均徑流深減少2%~4%,南方部分省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雲南等)增加24%,北方水資源短缺現狀還將繼續。對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估,未來20年中國夏季降水存在著由南澇北旱型向南旱北澇型轉變的可能性。未來氣候變率的增大和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加,可能對現有的水資源供給格局形成挑戰,經濟社會的水資源保障程度相應地受到影響。由於地下水時空分布具有相對廣泛、均衡的特點,在降水與地表水變數增加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有所增加,開采地下水所誘發的地質環境問題亦隨之增加。2009年秋至2010年春西南地區長達5個多月的乾旱災害,證實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旱災波及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西南5個省(區),旱情持續時間之長、受災面積之大、影響范圍之廣,為百年一遇。以雲南省為例,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1月20日,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了29%,為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少降水量[9]。為解決旱災造成的人畜飲水困難,各地啟動了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截至2010年6月,國土資源系統在雲南、貴州、廣西3省(區)的26個市(州)156個縣(區),共完成2703眼,成井2348眼,累計日出水量36×104m3,解決了520萬人飲水問題[10]。入汛以後,南方連續出現了8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廣西大部、湖南南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局部出現強暴雨,降水量比往年多5成以上。受長時間乾旱和短時間多次強降雨的作用,廣西、四川、江西等地出現了多個「天坑」[11]。中國地質調查局經過調查認為:這些「天坑」實際上是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岩溶區,因長期乾旱、強降雨等氣候因素和工程建設、地下水抽采等人為活動引發形成。

(3)受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事件影響,海岸帶地質環境惡化風險加大。中國沿海海平面近50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約為2.5mm/a[12]。據預測,未來氣候變暖,入海河流水量的減少,將加重河口鹽水入侵,海平原上升和入海河流泥沙量的減少,將加劇海岸侵蝕,黃河三角洲增長減緩,甚至衰退,海岸低地被淹的范圍將可能增加[13]。海岸帶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應對全球變化對地質環境造成的負效應,應及早未雨綢繆。

7. 碳中和概念股票有哪些

你好,碳中和就是要減少二氧化碳的零排放量。

兩會期間,國家提出要改善碳排放量時,碳中和概念股就全線爆發,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也紛紛大漲,在A股市場中:研究排放量、檢測碳排放量、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環保類的上市公司就會成為碳中和概念股。

當然,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是影響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所以即便股價被炒作,但碳中和依然會被持續進行,我們國家也承諾要完成碳中和目標。

比如碳中和相關的上市公司有:皖儀科技:主要研發和檢測煙氣排放系統,被國家認定為重點產品。雪迪龍:公司主要從事環境檢測。華銀電力:提倡節能發電。

以上只是簡單舉例,不做推薦,投資者可以打開軟體,點擊碳中和概念股進行相關個股。

8. 氣候變化有什麼影響

全球環境基金資助的第二大類項目是針對氣候變化的。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資金機制,全球環境基金接受公約成員國大會對其在資金使用上的指導。氣候變化項目旨在減少全球氣候變化的危險,同時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能源。全球環境基金關於氣候變化的業務規劃如下表所示:OP5消除提高能效和節能的障礙OP6通過消除障礙和降低實施成本促進使用可再生能源OP7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技術的長期成本OP11可持續交通。

9. 氣候變化對城市有哪些影響

       氣候變化和城市化是使得人類易受災害影響的兩個主要因素。這種影響突出表現在由於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和各類極端氣候事件(熱帶氣旋、風暴潮、極端降水、河流洪水、熱浪與寒潮、乾旱)導致的一系列自然災害,並對城市交通、供水、供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供應和維護帶來更大壓力。
       氣溫升高和海平面上升是城市面臨的主要氣候風險源。越來越多的城市將面對更頻繁的極端高溫或寒冷現象。更炎熱的夏天將降低人們的舒適感,而城市熱島效應(硬質鋪面和建築物導致城市溫度升高3~6oC)更是加劇了這個問題。

熱點內容
關於眼科的基金會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4:31:14 瀏覽:486
cci怎麼看股市 發布:2025-07-12 13:55:04 瀏覽:334
如何看待貨幣超發現象 發布:2025-07-12 13:36:55 瀏覽:424
好的公司股權都在什麼地方交易 發布:2025-07-12 13:31:45 瀏覽:687
股權凍結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7-12 13:30:53 瀏覽:450
國內投資什麼股票好 發布:2025-07-12 13:26:39 瀏覽:600
買1萬基金虧了2千多了怎麼辦 發布:2025-07-12 13:24:49 瀏覽:821
海正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12 13:12:30 瀏覽:6
炒股三根線和在一起代表什麼 發布:2025-07-12 13:07:49 瀏覽:51
貨幣包括什麼跟什麼的兩個方面 發布:2025-07-12 12:59:04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