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股票投資回報率
① 2017資本回報率計算公式
2017資本回報率計算公式
一般而言回報率是指投入成本後所得到的收益比上之前的成本,所得結果即為回報率。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資本回報率計算公式,歡迎大家參閱!
資本回報率定義
指投出和/或使用資金與相關回報(回報通常表現為獲取的利息和/或分得利潤)之比例。用於衡量投出資金的使用效果。
資本回報率(ROIC)是用來評估一個公司或其事業部門歷史績效的指標。貼現現金流,正如我們所知,它決定著任何公司的最終(未來)價值,它也是對公司進行評估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
然而,在短期范圍內,現金流對於評估公司績效就顯得不那麼有用了,因為現金流很容易受人為操控。例如,延遲現金支付,推遲廣告活動,或者削減研發費用,等等。資本回報率是一個落後指標(laggingindicator),就是說它所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公司的歷史績效。
計算公式
資本回報率(ROIC)=(凈收入-稅收)/總資本=稅後營運收入/(總財產-過剩現金-無息流動負債)
對於某一具體的時期來說,更為精確的計算方法是
資本回報率(ROIC)=稅後、利息折舊提成前的凈營運收入/(總財產-過剩現金-無息流動負債)
拓展閱讀:如何投資賺錢
一、基本原則
1、逆向投資
買入因各種原因遭到人們拋棄,受到打壓的公司,只要情況稍有好轉,在杠桿效應作用下就能賺很多。
2、不跟隨大眾
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確的時機,大家都玩的游戲,我就不跟著摻和。如果你買的是價值,可能會買得太早,要是跌到更低了,就繼續買入,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有信心。
3、指導思想:不虧錢、有限投資於成長
我現在看股票的指導思想就是不虧錢。這種理念有一個問題,對盈利能力不夠重視。當股票上漲到我們認為合理的價格後,我們就會賣出,因為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對成長的投資是有限的。
4、嚴格遵守原則
實現成功投資的最佳途徑就是制定一些原則,制定一些只要嚴格遵循就會減少虧損幾率的原則,並嚴格遵守這些原則。
二、對宏觀經濟的看法
1、不預測
有些人能預測出來,但大數多人是不行的,也不要嘗試預測宏觀經濟和牛熊市。
2、不追漲、不追熱點
要是市場漲瘋了,你還想留在市場里,要麼降低標准,要麼買入不會參與到瘋狂中的股票。因為它們不是當前的市場熱捧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錯過行情,因為你沒有追漲,沒有買大家追捧的熱門股。但當市場下跌時,你買的股票可能也不會跌太多。
3、不關注大宗商品走勢
我對大宗商品毫不所知,不知道它們的價格走向。我買入開采銅礦的大宗商品公司,只是根據股價看覺得便宜,不是因為我知道銅價或白銀的價格走向。
三、分散投資
1、喜歡分散投資
我們差不多有100家公司。我喜歡擁有多支股票,巴菲特喜歡擁有幾只股票,他是巴菲特,這么做沒有錯。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我而言,我喜歡晚上睡得安穩。分散是對不確定性的保護。
2、注意總體倉位控制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開始的時候太激進,一開始買得太多,股價跌到更低時,要投入大量資金才能把成本攤下來。有時候,我們開始買的實在太多了,股價跌到更低,這時再加倉就會導致過於集中。
3、每隻股票分批買入的倉位
發現值得買入的股票時,首先要知道我們不知道股價會跌到多少。我覺得如果真是非常看好的機會,第一次買入時可能最少要投入這只股票計劃倉位的50%,有時候我覺得最好是70%。誰都不知道下面會怎麼樣,股票可能一下子就漲起來。有時候,我們覺得股票不是太便宜,不過會先買一點,先進到裡面去,可能只買計劃倉位的10%。
說明:2和3點並不矛盾,2是講總體倉位的控制,即要控制好每隻股票在總體倉位中的比重,嚴格避免某隻股票倉位過重的情況。3是講每一隻股票在買入是可以買入的倉位。以施4500萬元總資金、100隻持有股票來說,平均每隻股票佔比為1%,即45萬元。但他後面也說真正看好的股票,可能佔到10-15%,也就是450萬到700萬。對我們小資金量而言,要持有100隻股票、每隻股票1%資金分配太少,如果要分散投資,還是在30隻股票為宜,也就是每隻股票佔比為3%左右。
4、最高單股倉位
我們要是真看好了,會投入投資組合高達10%-15%的倉位。
5、換手率
我們的平均換手率為每年25%,也就是持股時間一般為3-4年。
6、不贊同賣A換B
一隻股票一步步漸入佳境,你也慢慢熟悉這只股票,要是因為相對價值換股,在新買入的股票上還要熬三年。這些東西都有生命周期。所以說,我們不願意用A股票換B股票。
7、行業同樣應分散
不會在投資組合中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但在發現冷門行業中有很多便宜的股票時,會加大對這些股票的投資力度。
四、行業和企業選擇
1、以股權投資思維看待股票
不要只看凈資產,要研究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覺得公司可以賣多少錢。就算公司沒有出售的打算,也可以這么看,問自己花錢買入公司值不值?如果覺得價格合格就會投資。
2、購買壞行業中的好公司
我們更願意買入的,不能說是「重工業」的股票,但可以說是所在行業陷入困境的股票。如我們買入的克利夫蘭公司有股票,它的主要業務是向鋼鐵廠銷售鐵礦石。我們買入這只股票,不是因為我們在鋼鐵行業尋找便宜的公司,而是因為覺得它物有所值。它做的不是好生意,它是爛行業里的好公司。
3、克服對壞行業的恐懼
有時候人們對一個行業太恐懼,不敢買入便宜的股票。
4、不願意購買的行業
我不購買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我們也不願意買入蒸蒸日上行業的股票,我也不願意買入電腦等行業的股票。我不願意出那麼高的價格買入食品股。我不是很看好銀行股,我還是對實打實製造產品的公司更放心。
5、喜歡買製造業公司,如生產鞋、汽車的公司,不喜歡電視廣播公司
只要公司製造的產品沒太大問題,我就願意買。和服務業相比,我更喜歡製造業。
6、不為有經濟特權的企業給予過高出資
巴菲物喜歡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喜歡好生意。我們也喜歡,不過我們不願意花那麼多錢買,所以我們就不買。我們買的是難做的生意。他喜歡搭順風車,我們願意逆水行舟。
7、不為未來價值出資
很多人都追求有經濟特權的企業。在我看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投資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我沒這個能力,別人如何做不我管,我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來。
8、預測公司未來的難度
我們的投資方法是比較股票的市場價格和我們的估值,我們買股票不預測它將來會如何,我們在預測方面不是很在行。要預測公司的未來,你需要對公司了解得非常透徹,需要調研競爭對手、供應商,我們不想這么做,我們研究數字。
9、最重要的是價格
就算公司是好公司,如果價格高得離譜, 也不值得買。
10、尋找下跌股票
股票能夠引起施洛斯的關注一般是價格下跌了。他們仔細查看創新低的股票列表,尋找下跌的股票。如果發現股票創了兩年或三年新低,那就更好了。
11、自下而上後再橫向比較
他們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找到便宜的股票,在少量買入之後,他們會橫向比較行業中的其他公司,這些公司也便宜嗎?便宜的原因一樣嗎?他們可能找到一家比開始買入公司更便宜、質量更好、利潤率更高或負債率更低。如果這樣,只要仍能從行業的低迷中獲利,他們會換成更好的。
12、喜歡公司的快照,我喜歡買:
①資本結構簡單的公司,
②它們的債務不高,
③管理層持有相當份額的股票,
④公司也有很長的歷史。
13、持有少量股票可以有利於更用心了解企業
只有買入以後才能全面了解一隻股票。買入之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股票,不會太上心。買入之後就不一樣了,原來沒有發現的缺點都看得很清楚。當然了,持有一段時間,也會發現開始沒有看出來的機會。
14、存貨的實際價值占賬面價值的50%以上
大家怎麼評估存貨?賬面價值的50%?可能不止這些,一般來說,存貨不如現金應收賬款,這我們知道,但是可能也沒有一些人想得那麼壞。
15、不要因為折舊而迷惑了對盈利能力的判斷
假設有兩家工廠,一家是40年前建的,一家是新的,兩個工廠都記錄在報表上。但新工廠的盈利能力可能要比舊工廠高得多。可是舊工廠不用折舊,低折舊可能有些誇大了它的盈利能力。
16、市盈率高低與是否買入沒有直接因果關系
只看市盈率低就買入股票而遭到虧損的人不在少數,我們買的股票可能是市盈率低的,也可能是市盈率高的。
17、不深研究企業生意
我不深入研究公司的生意好不好,是因為我覺得做不來。我們買股票的這種風格,因為有資產保護,不必對生意很精通。
18、了解公司全貌
除了資產負債表,還必須對一家公司有個大概的感覺,它的歷史、背景、股東、過去的行為、生意、分紅、未來的盈利狀況等。必須要對公司有個整體的感覺。
19、買入陷入困境的公司
我的客戶就不喜歡陷入困境的公司。我們的行為是逆人性而動,而且我們在下跌過程中還會繼續買入。
五、對公司盈利的看法
1、盈利是不穩定的
在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下一年或下一季度的盈利變化都可能對股價造成很大影響。
2、沒有預測盈利的能力
很難具有巴菲特一樣分析預測公司盈利的能力。
3、市場給的市盈率會發生變化
即使預測得很准,別人給的市盈率也會發生改變。一家公司因為每股盈利是31分,沒有達到35分的預期,股價在一天之內就從25元跌到20元,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覺得好笑。
4、盈利可以被操縱
盈利可以被合理合法地操縱,如果人們只看盈利,他們的認識可能會被扭曲。
六、買入標准
1、以凈資產為主要因素的購入標准
從根本上說,我們追求的是下跌保護。股價為10元,每股凈資產有15元,這樣的股票很安全。以凈資產作為衡量標准,可以迴避下跌風險,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我們過去尋找股價為凈資產一半的公司,要是沒有,我們就找股價是凈資產三分之二的。現在我們找的是股價等於凈資產的。不過除非是特殊情況或者有經濟特權,我們幾乎不會以高於資 產價值的價格買入股票。
2、不得超過兩倍市凈率
不管什麼股票,我們都不會以兩倍市凈率買入,這是我們的原則,我們絕對不會違反。
3、安全邊際
我覺得安全邊際就是凈資產遠高於市場價格。
4、要有盈利能力
我們也喜歡買入有投票有盈利能力。
5、換手股不超過20%
有些股票一個月的換手率是20%,我們對交易量大、波動性強的股票避而遠之。
6、買入時要考慮公司市值大小
股民最愚蠢的錯誤就是把一股的股價和整個公司的市值等同起來。他們想不到如果一家公司有1億股流通股,股價為1元,公司市值就是1億元。另一家公司只有10萬股流通股,股價是20元,它的市值只有2000萬元。許多人只看股價,覺得第一家公司比第二家公司便宜。
7、不買小市值公司(也就是我們的創業板?)
我們也不能買入大量小市值的股票。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最好不要買太多有價無市的股票,因為可能套在裡面,行情不好的時候根本賣不出去。
8、不買以收購擴張的大公司
我們不願意玩收購游戲,所以一般不買大公司,進行收購的一般都是大公司。
9、股價處於歷史低位
買的時候,我發現最好買在過去幾年的低點附近。一隻股票從125的高點跌到60,你可能就動心了。可3年前它的股價是20,這說明股價現在還是有些脆弱。
10、公司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歷史
即使公司可能和多年以有所不同。年報中我會看業績歷史,如果公司成立沒多久,我可能不會買入,因為不好評估。如果公司經營了二三十年,就可以了解它的長期業績,然後再看資產負債表。
11、公司不能有太多的債務
12、放棄是因為資產惡化或者盈利能力遠不如預期
股票可能仍然便宜,但是恢復估值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七、賣出標准
1、就算格雷厄姆在21元買入了施樂公司,我可以保證他會在50元賣出,根本不理會它以後能漲到2000元。
2、賣出的時候不要太急
如果股票達到你認為合理的價格,你可以賣出,但是許多時候只是因為股票漲了50%,人們就說賣掉鎖定利潤。賣出之前,重新評估公司,比較價格與凈資產價值。要注意股市的估值水平:是不是股息率較低、市盈率較高?股市是否處理歷史高位?人們是否非常樂觀?
3、別賣得太晚
如果我們買入價格是20元,過去這只股票曾漲到40、50元,當它回到40、50元時,我們就覺得它回到了歷史價格。如是我們認識仍然是低估的,就繼續拿著。我們經常賣早了。賣出東西的時候,總得讓別人有利可圖,這樣別人才會買。要是你非得等到股價高估了,就有風險了,這時候可能沒有人願意買了,可能再次下跌。
4、不後悔
有可能的話,我覺得一隻股票最好能賺50%的利潤,問題是一隻股票30買入的,漲到了50,如果是長期收益,我可能會賣出。這只股票可能會漲到200,我遇到過這種情況,對這種錯誤不要太在乎。
5、我想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出最好
我基本上一隻股票50買入的,漲到100,就比較脆弱了,我可能會賣出。因為已經翻倍了,我不想操心。不過,我們是分批賣出,最好不要在一個價位全部賣出。我可能會在85就賣出部分,具體要看持有了多長時間。我們一般持股在三年左右,不頻繁買賣。
② 伊利股份歷年的分紅情況
截止到2017年分紅情況詳見下列表格:
(2)2017年股票投資回報率擴展閱讀
伊利股份2017年營收利潤強勢增長 投資回報率節節攀升
2018年4月26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2017年度報告,報告期內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80.5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60.03億元,其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7.70%。
2017年,在潘剛董事長提出的「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這一願景引領下,伊利始終以業務為導向,堅守品質,持續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化戰略;
實現了營業收入持續行業第一、凈利潤持續行業第一、綜合市場佔有率持續行業第一,消費者滲透率持續行業第一、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全球乳業第一的斐然成績。伊利以五大核心指標全部穩居行業第一的強大實力,引領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從年報來看,伊利股份已具備較深的護城河,主要表現在其行業地位、公司規模和現階段乳製品價格的穩定帶來的遠高於行業的ROE等因素上。輔以伊利年年攀高的高分紅特徵,使其在基本面與投資者回報方面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