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在海合會股票投資

在海合會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21 17:27:24

『壹』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政策舉措

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干,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
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2015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注冊資本登記,逐步實現「三證合一」,清理規范中介服務。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地方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准許可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准網上並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不失時機加快價格改革。改革方向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健全節能環保價格政策。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必須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確保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
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推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制定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有效辦法。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調整完善消費稅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提請修訂稅收征管法。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合理調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其縣域法人地位。發揮好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作用。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創新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准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台,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加快電力、油氣等體制改革。多渠道解決企業辦社會負擔和歷史遺留問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要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讓各類企業法人財產權依法得到保護。
繼續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葯衛生、養老保險、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等領域改革。發展需要改革添動力,群眾期盼改革出實效,我們要努力交出一份為發展加力、讓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開放也是改革。必須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
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建立並公開收費項目清單。實施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和市場采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提高服務貿易比重。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零部件等進口。
更加積極有效利用外資。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勵類項目核准權,積極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修訂外商投資相關法律,健全外商投資監管體系,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健全金融、信息、法律、領事保護服務。注重風險防範,提高海外權益保障能力。讓中國企業走得出、走得穩,在國際競爭中強筋健骨、發展壯大。
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促進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積極推動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在全國推廣成熟經驗,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高地。
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信息技術協定擴圍,積極參與環境產品、政府采購等國際談判。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是負責任、敢擔當的國家,我們願做互利共贏發展理念的踐行者、全球經濟體系的建設者、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

『貳』 誰有阿拉伯的資料

阿拉伯國家概況

一、基本情況
【概況】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語言】各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葛摩通用法語。
【宗教】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組織】
(一)阿拉伯國家聯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目前阿盟的秘書長為阿姆魯·穆薩(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長,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書長)。現有成員22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卡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里、突尼西亞、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約旦、葛摩。
阿盟對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協調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特別是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埃及作為阿盟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國際舞台上是重要的斡旋者。
(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GCC)」,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六國組成。其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內部的合作、協調和一體化。
(三)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簡稱「馬盟」,成立於1989年2月17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馬盟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和阿拉伯統一。

二、主要資源
(一)石油:阿拉伯各國總儲量6465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其中沙特儲量2618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阿拉伯國家原油儲量、產量表
國別 儲量(億桶) 產量(萬桶/日)
沙特 2618 760
阿聯酋 980 200
科威特 960 180
阿曼 58 94
卡達 45 60
巴林 2 18
伊拉克 1125 260
葉門 46 47
敘利亞 25 53
埃及 38 80
蘇丹 120 35
利比亞 295 130
阿爾及利亞 92 67.5
突尼西亞 3 8.3

(二)天然氣:總儲量5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22%,其中卡達儲量25.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阿聯酋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三)磷酸鹽:總儲量約77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63%,主要集中在摩洛哥(600億噸)、埃及(70億噸)、伊拉克(35億噸)、突尼西亞(20億噸)、阿爾及利亞(20億噸)等國。

三、經濟概況
阿拉伯各國重視經濟建設,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產業多元化、私有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2003年阿拉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7229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492美元。但國與國之間差距較大,海灣地區的卡達人均收入已達3萬美元,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6萬美元,沙特約9400美元。而葉門、蘇丹、葛摩、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則被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
(一)農業。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普遍不發達,可耕地面積僅佔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業國有: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橄欖、椰棗、花生、甜菜、阿拉伯膠等。
(二)工業。阿拉伯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比較單一。主要包括石油及石化、煉鋁、化肥、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造等。
1、石化工業。海灣產油國的石化工業水平較高,其中最著名的石化企業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stry Corporation,簡稱SABIC)。該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沙特政府控股的中東最大的石化企業和全球主要的大型石化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的總資產為255億美元。在全球化工業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該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下游產品的開發。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工業氣、聚乙烯、尿素等。2003年石化產品的生產能力達620萬噸,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額約16億美元,銷售額佔全球化工類產品的18%。SABIC公司在我國上海設有代表處。
2、煉鋁工業。阿拉伯國家中主要的煉鋁工業企業有兩家:A. 迪拜鋁業公司。目前年產量53.6萬噸,是中東最大的煉鋁廠。B. 巴林鋁廠。該鋁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鋁廠之一,目前年產量超過50萬噸,正在擴建的第5條生產線計劃2005年投產,將把年產量提高到75萬噸。
(三)金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 「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市場,且主要集中於海灣國家,據估計,阿拉伯國家的海外資本達8000—100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股票和房地產等領域。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外國資本的重要投資場所,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國家。
(四)對外貿易。外貿在阿拉伯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需要進口,其所生產的原油、化工產品、鋁材等大部分供出口。2003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額為4769多億美元,其中出口約2890億美元,進口1879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排前四位的是:沙特(約1000億美元),阿聯酋(約77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約300億美元),科威特(約270億美元)。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家用電器、紡織品、服裝、食品、手工具等;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肥等)、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花等)、礦產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等。
歐盟、日本和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們在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11%和10%。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較小,占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9%。

『叄』 海合會國家是哪個國家

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 GCC)全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1981年5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成立。其成員國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6國。成員國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400萬,主要資源為石油和天然氣,是中東地區重要區域性組織。總部設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01年12月,葉門被批准加入海合會衛生、教育、勞工和社會事務部長理事會等機構,參與海合會的部分工作。
1984年11月27日,六個成員國的首腦在科威特出席海合會首腦會議的開幕式.

官方網站:
http://www.gcc-sg.org/

『肆』 2015兩會最後解決了什麼事兒

1、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2、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4、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5、進出口增長6%左右。
6、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
7、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
8、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改革開放
9、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
10、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11、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
12、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准許可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准網上並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13、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14、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
15、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
16、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
17、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
18、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19、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20、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21、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2、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23、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台,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24、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
25、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勵類項目核准權,積極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6、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
27、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
28、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
穩增長、調結構
29、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遊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
30、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31、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
32、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33、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
34、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
35、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
36、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全面完成西部邊遠山區溜索改橋任務。力爭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
37、以垃圾、污水為重點加強環境治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38、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39、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審慎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試點。
40、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
41、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
42、對已在城鎮就業和居住但尚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取消居住證收費。
43、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與市民化掛鉤機制,合理分擔農民工市民化成本。
44、完善設市標准,實行特大鎮擴權增能試點,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
45、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46、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47、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
48、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49、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50、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遊、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51、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52、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53、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民生和社會
54、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
5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統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56、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
57、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
58、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完善後續升學政策。
59、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60、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61、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實現居民醫療費用省內直接結算,穩步推行退休人員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62、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63、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64、加快建立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
65、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於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
66、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
67、做好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
68、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69、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
70、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
71、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72、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懲治暴恐、黃賭毒、邪教、走私等犯罪行為,發展和規范網路空間,確保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73、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
74、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
75、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准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
76、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
77、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8、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
79、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
80、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今年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
政府建設
81、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82、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盡量採用購買服務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務性管理服務交給市場或社會去辦。
83、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
84、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
85、對腐敗行為,無論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群眾身邊,都必須嚴加懲治。
86、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民族、宗教、僑務
87、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大對欠發達的民族地區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特色村鎮,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8、組織好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89、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90、更好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進中外交流合作的獨特作用,使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國防
91、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統籌抓好各方面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保持邊防海防空防穩定。
92、全面加強現代後勤建設,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發展國防科技工業。
93、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94、加強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建設。
港澳台
95、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96、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保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努力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
外交
97、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98、深化與各大國戰略對話和務實合作,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
99、全面推進周邊外交,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
100、辦好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同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

『伍』 兩會講什麼

總體部署

1、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2、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4、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5、進出口增長6%左右。

6、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

7、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

8、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改革開放

9、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范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

10、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11、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

12、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准許可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准網上並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13、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14、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

15、取消絕大部分葯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

16、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

17、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

18、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19、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20、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21、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22、推出巨災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23、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打造市場化運作平台,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24、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

25、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重點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開放,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勵類項目核准權,積極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6、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

27、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構建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

28、盡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

穩增長、調結構

29、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遊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

30、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31、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

32、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776億元,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33、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全國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

34、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

35、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

36、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全面完成西部邊遠山區溜索改橋任務。力爭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

37、以垃圾、污水為重點加強環境治理,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38、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39、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審慎開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試點。

40、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580萬套,增加110萬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納入棚改政策范圍。

41、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增加100萬戶,統籌推進農房抗震改造。

42、對已在城鎮就業和居住但尚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取消居住證收費。

43、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與市民化掛鉤機制,合理分擔農民工市民化成本。

44、完善設市標准,實行特大鎮擴權增能試點,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

45、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

46、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47、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

48、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49、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50、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遊、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51、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52、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53、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民生和社會

54、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

5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統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56、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

57、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

58、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完善後續升學政策。

59、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60、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

61、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實現居民醫療費用省內直接結算,穩步推行退休人員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62、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63、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64、加快建立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

65、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於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

66、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

67、做好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

68、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69、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

70、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

71、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72、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懲治暴恐、黃賭毒、邪教、走私等犯罪行為,發展和規范網路空間,確保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73、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

74、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

75、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准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

76、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

77、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8、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

79、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

80、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今年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

政府建設

81、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82、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盡量採用購買服務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務性管理服務交給市場或社會去辦。

83、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

84、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

85、對腐敗行為,無論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群眾身邊,都必須嚴加懲治。

86、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民族、宗教、僑務

87、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大對欠發達的民族地區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特色村鎮,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8、組織好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89、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90、更好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進中外交流合作的獨特作用,使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國防

91、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統籌抓好各方面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保持邊防海防空防穩定。

92、全面加強現代後勤建設,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發展國防科技工業。

93、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

94、加強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建設。

港澳台

95、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96、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保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確方向。努力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

97、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98、深化與各大國戰略對話和務實合作,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

99、全面推進周邊外交,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

100、辦好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同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

『陸』 有關阿拉伯國家的資料。

阿拉伯國家概況

一、基本情況
【概況】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語言】各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葛摩通用法語。
【宗教】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組織】
(一)阿拉伯國家聯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目前阿盟的秘書長為阿姆魯·穆薩(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長,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書長)。現有成員22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卡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里、突尼西亞、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約旦、葛摩。
阿盟對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協調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特別是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埃及作為阿盟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國際舞台上是重要的斡旋者。
(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GCC)」,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六國組成。其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內部的合作、協調和一體化。
(三)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簡稱「馬盟」,成立於1989年2月17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馬盟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和阿拉伯統一。

二、主要資源
(一)石油:阿拉伯各國總儲量6465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其中沙特儲量2618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阿拉伯國家原油儲量、產量表
國別 儲量(億桶) 產量(萬桶/日)
沙特 2618 760
阿聯酋 980 200
科威特 960 180
阿曼 58 94
卡達 45 60
巴林 2 18
伊拉克 1125 260
葉門 46 47
敘利亞 25 53
埃及 38 80
蘇丹 120 35
利比亞 295 130
阿爾及利亞 92 67.5
突尼西亞 3 8.3

(二)天然氣:總儲量5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22%,其中卡達儲量25.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阿聯酋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三)磷酸鹽:總儲量約77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63%,主要集中在摩洛哥(600億噸)、埃及(70億噸)、伊拉克(35億噸)、突尼西亞(20億噸)、阿爾及利亞(20億噸)等國。

三、經濟概況
阿拉伯各國重視經濟建設,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產業多元化、私有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2003年阿拉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7229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492美元。但國與國之間差距較大,海灣地區的卡達人均收入已達3萬美元,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6萬美元,沙特約9400美元。而葉門、蘇丹、葛摩、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則被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
(一)農業。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普遍不發達,可耕地面積僅佔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業國有: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橄欖、椰棗、花生、甜菜、阿拉伯膠等。
(二)工業。阿拉伯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比較單一。主要包括石油及石化、煉鋁、化肥、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造等。
1、石化工業。海灣產油國的石化工業水平較高,其中最著名的石化企業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stry Corporation,簡稱SABIC)。該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沙特政府控股的中東最大的石化企業和全球主要的大型石化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的總資產為255億美元。在全球化工業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該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下游產品的開發。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工業氣、聚乙烯、尿素等。2003年石化產品的生產能力達620萬噸,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額約16億美元,銷售額佔全球化工類產品的18%。SABIC公司在我國上海設有代表處。
2、煉鋁工業。阿拉伯國家中主要的煉鋁工業企業有兩家:A. 迪拜鋁業公司。目前年產量53.6萬噸,是中東最大的煉鋁廠。B. 巴林鋁廠。該鋁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鋁廠之一,目前年產量超過50萬噸,正在擴建的第5條生產線計劃2005年投產,將把年產量提高到75萬噸。
(三)金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 「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市場,且主要集中於海灣國家,據估計,阿拉伯國家的海外資本達8000—100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股票和房地產等領域。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外國資本的重要投資場所,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國家。
(四)對外貿易。外貿在阿拉伯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需要進口,其所生產的原油、化工產品、鋁材等大部分供出口。2003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額為4769多億美元,其中出口約2890億美元,進口1879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排前四位的是:沙特(約1000億美元),阿聯酋(約77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約300億美元),科威特(約270億美元)。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家用電器、紡織品、服裝、食品、手工具等;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肥等)、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花等)、礦產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等。
歐盟、日本和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們在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11%和10%。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較小,占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9%。

『柒』 阿拉伯的深情之吻的資料

一、基本情況 【概況】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語言】各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葛摩通用法語。 【宗教】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主要組織】 (一)阿拉伯國家聯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目前阿盟的秘書長為阿姆魯·穆薩(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長,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書長)。現有成員22個:阿爾及利亞、阿聯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卡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沙特、蘇丹、索馬里、突尼西亞、敘利亞、葉門、伊拉克、約旦、葛摩。 阿盟對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協調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特別是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埃及作為阿盟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國際舞台上是重要的斡旋者。 (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GCC)」,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六國組成。其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內部的合作、協調和一體化。 (三)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簡稱「馬盟」,成立於1989年2月17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馬盟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和阿拉伯統一。 二、主要資源 (一)石油:阿拉伯各國總儲量6465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其中沙特儲量2618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阿拉伯國家原油儲量、產量表 國別 儲量(億桶) 產量(萬桶/日) 沙特2618 760 阿聯酋 980 200 科威特 960 180 阿曼58 94 卡達 45 60 巴林2 18 伊拉克 1125 260 葉門46 47 敘利亞 25 53 埃及38 80 蘇丹120 35 利比亞 295 130 阿爾及利亞 92 67.5 突尼西亞 3 8.3 (二)天然氣:總儲量5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22%,其中卡達儲量25.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阿聯酋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三)磷酸鹽:總儲量約77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63%,主要集中在摩洛哥(600億噸)、埃及(70億噸)、伊拉克(35億噸)、突尼西亞(20億噸)、阿爾及利亞(20億噸)等國。 三、經濟概況 阿拉伯各國重視經濟建設,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產業多元化、私有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2003年阿拉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7229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492美元。但國與國之間差距較大,海灣地區的卡達人均收入已達3萬美元,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6萬美元,沙特約9400美元。而葉門、蘇丹、葛摩、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則被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 (一)農業。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普遍不發達,可耕地面積僅佔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業國有: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橄欖、椰棗、花生、甜菜、阿拉伯膠等。 (二)工業。阿拉伯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比較單一。主要包括石油及石化、煉鋁、化肥、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造等。 1、石化工業。海灣產油國的石化工業水平較高,其中最著名的石化企業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stry Corporation,簡稱SABIC)。該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沙特政府控股的中東最大的石化企業和全球主要的大型石化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的總資產為255億美元。在全球化工業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該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下游產品的開發。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工業氣、聚乙烯、尿素等。2003年石化產品的生產能力達620萬噸,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額約16億美元,銷售額佔全球化工類產品的18%。SABIC公司在我國上海設有代表處。 2、煉鋁工業。阿拉伯國家中主要的煉鋁工業企業有兩家:A. 迪拜鋁業公司。目前年產量53.6萬噸,是中東最大的煉鋁廠。B. 巴林鋁廠。該鋁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鋁廠之一,目前年產量超過50萬噸,正在擴建的第5條生產線計劃2005年投產,將把年產量提高到75萬噸。 (三)金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 「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市場,且主要集中於海灣國家,據估計,阿拉伯國家的海外資本達8000—100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股票和房地產等領域。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外國資本的重要投資場所,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國家。 (四)對外貿易。外貿在阿拉伯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需要進口,其所生產的原油、化工產品、鋁材等大部分供出口。2003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額為4769多億美元,其中出口約2890億美元,進口1879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排前四位的是:沙特(約1000億美元),阿聯酋(約77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約300億美元),科威特(約270億美元)。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家用電器、紡織品、服裝、食品、手工具等;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肥等)、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花等)、礦產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等。 歐盟、日本和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們在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11%和10%。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較小,占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9%。

熱點內容
天葯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7-18 12:52:10 瀏覽:490
炒股高人是什麼樣的 發布:2025-07-18 12:52:06 瀏覽:594
指數基金應該怎麼挑選 發布:2025-07-18 11:58:46 瀏覽:402
太原股票交易手續費 發布:2025-07-18 11:47:24 瀏覽:974
支付寶上的基金和存金寶哪個靠譜 發布:2025-07-18 11:46:09 瀏覽:978
股市房地產行業為什麼大漲 發布:2025-07-18 11:44:34 瀏覽:439
廣發基金的鄭澄然如何 發布:2025-07-18 11:28:22 瀏覽:961
貨幣如何通過高級認證 發布:2025-07-18 11:07:16 瀏覽:183
股市前期做什麼 發布:2025-07-18 10:58:36 瀏覽:314
股市市佔率是什麼 發布:2025-07-18 10:58:01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