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讀後感
1. 股民心裡讀後感怎麼寫
答:轉摘:
很多人一旦開始炒股,就從此和幸福絕緣了。股票跌了他郁悶,股票不漲不跌他糾結,股票漲了他又擔心啥時候要跌,拿不住要賣。炒股之後就從來沒有心裡踏實過。更倒霉的是,在承受了這么多心理壓力之後,發現竟然沒賺到錢,大牛市裡還賠了。為啥會這樣呢?
我發現,99%的股民都具有以下這六大心理特徵,這些奇怪的心理可以確保你賺不到錢,你中槍沒有?
平均值謬誤
請先做一道測試題,在以下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一項:
A,我的智力非常高超,遠勝過多數人;
B,我的智力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C,我的智力比較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D,我的智力非常差勁,遠弱於多數人。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B,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平均水平呢?平均值謬誤在於,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在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平均水平更高,很明顯,其中有很多人是錯誤的。這一謬誤在股市上更加誇張,因為每個人去炒股都是認為自己能夠賺到錢,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會虧錢而去炒股的,而且多數人對自己盈利的預期都是跑贏大盤,事實上連多數基金都做不到跑贏大盤。
那些過分自信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頻繁的交易,不停的買進賣出,他們對所獲得信息的准確性以及自己的判斷能力都非常自信,曾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券商的帳戶數據,他們發現更高的交易量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事實上買賣頻繁的人平均而言回報更低,因為他們都把利潤貢獻為傭金和印花稅了。
「替罪羊」效應
在股市上,最好的替罪羊就是所謂的「莊家」和政府,任何人只要虧了錢就說莊家太壞了,莊家太狡猾了,這樣似乎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並沒有莊家這一說。至於政府嘛,反正大盤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要你管?要你管?大盤不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你要管!你要管!
替罪羊還體現在,如果某人買了一支股票,接著市場下跌了,他就會對自己說:並不是我買錯了股票,而是大勢本身就不好,所以不是我的問題,因為其他股票也在跌。於是他一次次放棄了止損的機會,最後的損失將遠比想像中的大。
賭徒效應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前者會這么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么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系。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後者會這么想:我已經虧了這么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配資被爆倉的人,真的會吸取教訓嗎?我猜多數情況下,他會繼續借錢再回股市來翻本的。
最有害的想法就是翻本的念頭,這位虧了很多的朋友已經損失大半,還想著把最後那點本錢都壓上去,其結果沒有懸念,除了虧損更多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曾有人對期貨交易員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凡是在上午虧錢的人,下午的時候都更具備賭性,但其結果多數都是虧得更多。
一個賭徒如果贏了很多或者輸了很多就意味著他已經深陷於此不能脫身了,那些小賺或小賠的人則超脫得多,所以那些被套牢的人常常會這么想:如果股價回升到我的買入價,那我就拋售離場,再也不玩了。
2. 股票買賣投資經驗,心酸血淚歷觀後感。五六句就成
月有陰晴圓缺,股市有漲有跌,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價!
3.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一)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一)]
最近在讀這本書,這里做些簡單的記錄,包括書中的觀點和自己的想法,《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一)。以備以後查閱和反思。
增長率陷阱
其實,作者並沒有否定能夠增長率的存在,更沒有否定增長所帶來的企業的改善速度和結果。之所以出現了「陷阱」,原因在於投資者的過度樂觀。
因為過度樂觀,所以給了公司更高的交易價格。公司的實際價值也許和投資者給出的估值是很接近的,只不過,由於大家太過看好公司的增長,所以給的交易價格過高,以至於還不如投資到低增長的公司上的收益高。
這讓我想到現在的很多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其中有些自己也看好,不過,一方面是自己不善於估值,另一方面交易價格也確實很離譜,所以自己沒有買,讀後感《《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一)》。不過在常去的論壇上見到版友不僅看好,還認為不貴。甚至有些人說,就是現在才有這樣的便宜價格,現在不買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類似的問題,格雷厄姆也早就說過,利用現在以及過去的企業經營情況去估算未來的情況是很容易導致錯誤很危險的事情。
換一個角度來說,未來可能的高增長行業,基本上大眾會有比較公認的結論,也就是說,僅此為依據買入股票,很有可能形成「眾人拾材火焰高」的局面,而與此同時,股市裡「一賺二平三虧損」的規律有在暗中起作用,所以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一)〕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4.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讀後感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讀後感]
終於看完了闞治東的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通過閱讀這本書對我國證券業及資本市場的發展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讀後感。就闞治東經歷的一切,可以說都是與制度及金融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我不知道如何評判他的經歷,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會對他既有羨慕,又有惋惜。我國證券業起步缺乏證券人才,可能是闞成功的很重要原因,當然不可否認他確實是很優秀的人才,無論是其膽略還是才識。闞最終離開申銀萬國,確實很讓人惋惜,但確實在政府、監管部門的問責下,無論你是否有過錯都得承擔責任,即使每個人都知道你沒有責任。但闞進入南方證券,我覺得這個決定更多的是因為他的證券情結,或者說對自己過去的懷念,導致其錯誤的或者說沒有對南方證券當時的狀況進行簡單的了解就草率的決定同意接手它,讀後感《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讀後感》。不過有些事情是註定的,不同的時間考慮的問題不同,我想闞在進入南方證券時肯定沒有想到以後會由於當時的決定惹上大麻煩,不管怎麼說,當時的南方證券對闞來說也算是一個機會。但南方證券當時缺病的太重,即使闞盡力也沒能挽救,其實闞在書中也有點責怪當時的深圳政府和監管層沒有給南方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其喘息,但是我想大家當時都覺得南方證券已經沒得救了,各方都希望不想牽扯到南方證券的CASE里,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好埋怨的。但是為什麼還要讓闞進入南方證券,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其中有一點我很不明白,國企的董事長和總裁到底是怎麼分工的?文章談到闞和當時任董事長的賀雲的矛盾,主要是關於經營戰略和經營權的。按照一般的公司治理結構,董事長一般由大股東擔任,總裁是由董事長任命的,對企業擁有經營管理權,或者董事長和總裁直接是同一人擔任。當時南方證券的總裁和董事長都是有深圳市政府確定的,他們理應如何分工,我到目前也沒有搞清楚。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陳江挺 炒股的智慧 讀後感
[陳江挺 炒股的智慧 讀後感]
1.市場永遠是正確的,錯的原因總是你自己
當股票的運動和你期望的不一致的時候不要去找借口轉嫁責任,即使是有意外或者說操縱讓股票的運動偏離了以預想的軌道,因為意外和操縱本身就是市場的一部分,陳江挺 炒股的智慧 讀後感。你要有相應的計劃和措施來應對他們。
2.操作的訣竅在於找准臨界點,嚴格執行指定的計劃
股市的波動形態無外乎那麼幾種(首先是大趨勢形態即上升還是下降,過程中就是頭肩、雙肩以及它們的倒形態),讀後感《陳江挺 炒股的智慧 讀後感》。而找臨界點的方法就是識別這些基本形態從而找出突破點。
3.止損不止贏,cut loss short, let profit run.
4.玩股票就是在玩一個有輸贏概率的游戲
你能做的就是努力讓你贏的概率大於50%達到60%甚至70%,這樣你就能做到長賭常贏。大盤上升、公司基本面優秀、找准臨界點等等都是讓贏的概率提高的具體方式
未完待續
Good Luck!
〔陳江挺 炒股的智慧 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6. 讀巴菲特談投資一書的讀後感是什麼
我去年高考失利出來打工,也體會了很多。但是為了所謂的理想放棄學業是不現實的!首先,他人成功不可復制,每個人的機遇都是不同的;其次,成功沒你想的那麼簡答,巴菲特告訴你他10就去參觀股票交易所,但是會告訴你是他身為國會議員的老爸帶他去的嗎?比爾蓋茨大學肄業去創業,但是沒有告訴你他最開初的一系列訂單都是依靠父母關系賣出去的吧!最後,只有自己的實力提升了,才有資格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剛剛出來打工,我老爸只對我說了一句「先就業,再擇業」。我們年紀相仿,但是沒有強健的翅膀就想搏擊長空的雄鷹,是飛不起來的!
7.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四)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四)]
在「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言論影響下,很多人都認為天朝持續的經濟增長必將伴隨著股市的持續上升,《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四)。
不過,事實和《投資者的未來》都證明這兩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甚至於恰恰是相反的。
至於是什麼原因,在書中已經給出了一定的解釋:1、樂觀的預期導致了過高的估值和相對的供不應求;2、國內投資者投資渠道的單一性進一步導致了過高的估值。
所以,作者的單純的「買入-持有」策略在天朝並不是必然勝者的投資策略!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注意到作者的結論和我們的感覺是有些偏差的:作者的偏差在於,他看到和使用的數據是整體經濟和整個股市的比較關系。而我們個人感覺的偏差在於,我們自己本身不可能買入整個市場指數范圍內的股票組合,同時絕大多數人並不能真正做到耐心持有和在合理價格買入,讀後感《《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四)》。
要知道,最初上市的公司,不僅數量上不能反映這個經濟的發展和增長;而且從質量上來說,由於股市更多被作為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的途徑和手段之一,所以在理論上和事實上都是無法保證的。
實際上,如水晶蒼蠅拍老師所說的那樣,天朝股市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投資聖地的。
而能否成功的關鍵則在於:是否能夠在合適的價格買入值得長期持有的公司,並真正的做到長期持有!
〔《投資者的未來》讀後感(四)〕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8. 《股票作手回憶錄》讀後感1
[《股票作手回憶錄》讀後感1]
逛天涯時看到前輩推薦這本書,於是試著找來看看,《股票作手回憶錄》讀後感1。原來對這種書期待並不高的,因為之前看過一些翻譯過來的類似的書,感覺都差不多,沒啥太大的感觸。先是隨便翻了幾頁,慢慢地覺得寫得還挺好的,越看感觸越深。
看著文中的「我」的成長經歷,頗有點於我心有戚戚的感覺。我做股票也有一年了,但並不像作者那樣有個好的開端,而是一直被市場打擊,所以對文中提到的教訓感觸特別深,讀後感《《股票作手回憶錄》讀後感1》。可我並不是一個容易改正錯誤的人,因此一直在被教訓著。
又由市場聯想到生活,特別是感情生活,發現自己同樣是一直死不悔改。
學會接受錯誤並改正,這是第一課。
〔《股票作手回憶錄》讀後感1〕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9. 股票作手回憶錄得讀後感
經典之作如果樓主覺得沒有什麼價值,說明還未入門,去學一下基礎知識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