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可以做投資股票
⑴ 這樣的學佛體悟是否正確
阿彌陀佛
你的體悟是錯的,你到處亂聽人說法,不看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你要反思自己三皈依有沒有做到。
更何況五戒沒有做到,受菩薩戒也是假的。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受了菩薩戒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凈空法師答:現在受菩薩戒,好處沒有,壞處也不大。為什麼?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根本就沒有受到菩薩戒,你只是在這上裝個樣子,實質上完全沒有,所以受戒而不得戒。不要說菩薩戒,連五戒你都得不到。五戒受的時候,你真得到了嗎?你真得到了,你就做到;你沒有做到,就說明你沒有得到。所以那是個樣子,形式,沒有實質,這要知道。
問:「請問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薩戒?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
凈空法師答:要是照佛經裡面講的,受菩薩戒的條件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不發,怎麼能受菩薩戒?什麼叫「發菩提心」?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很多,一定要常常讀誦大乘。「凈業三福」裡面最後這一條是菩薩,「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受菩薩戒、學菩薩行的基本條件。可是這個條件是建立在前面兩條的基礎上,好比蓋房子,這是第三層,第三層下面有第二層、第一層。第一層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層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然後再「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具備了受菩薩戒的條件。如果這些做不到,縱然受菩薩戒,也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
⑵ 〓〓【佛家弟子】能在【股票市場】中修行嗎〓〓
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
證券市場也是國家合法的經營場所。
股票在於投資,不要投機。
在哪裡都能修行。
南無阿彌陀佛
⑶ 居士可以炒股嗎
那要看什麼樣的居士,菩薩戒弟子不應該,作為三皈五戒,他在社會上,他老想要發財,他老想要賺大錢,但是我們不提倡,但是他控制不了,他非得要做,我們又不好管,但是結果不樂觀,很多人炒股票的被套牢了,很多炒股票的人找我,「法師,你給我念念經,我那個股票贏了,我就分給你點。」「對不起,對不起,我寧可受窮也不玩這游戲。」你怎麼弄?說方便,對不起,我怕弄來弄去就隨便了,所以我們出家人是不可以乾的。至於在家人,我們不好去絕對,因為佛陀時代沒有股票這一說,但是菩薩戒里邊有卜筮、波羅塞戲,有一些個賭博,那是不允許的。你自己看著辦,因為那是菩薩戒,所以我只能說到這兒,因為你不是菩薩戒,我們就不好多說了。但是你做好了是應該的,然後你到處說「我做得好」,那就不是菩薩戒了。菩薩戒,先把自己管好,影響別人,不是老去管別人,命令別人,這是錯的。我受了菩薩戒,我也沒驕傲過。有人說,「我給你頂禮」,我還覺得那是負擔哪,為什麼是負擔呢?如果外人看著了,老頂禮,老頂禮,說:「我受不了,這個佛我不信了」,你不覺得你有責任嗎?你有責任的!法師說問訊,你就問訊;「不為禮」,你就不要頂禮,大家都自在。你非得擱那兒頂得沒完沒了,想學佛的一看,他嚇壞了,受不了,「我身體又胖,不能頂禮」,都嚇跑了,你沒有責任?你有責任的!
⑷ 佛說在家菩薩如何得受優婆塞戒
阿彌陀佛
去寺院找法師給你受戒,或按戒經要求在佛前發願自受。
問:「請問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薩戒?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
凈空法師答:
要是照佛經裡面講的,受菩薩戒的條件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不發,怎麼能受菩薩戒?什麼叫「發菩提心」?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很多,一定要常常讀誦大乘。「凈業三福」裡面最後這一條是菩薩,「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受菩薩戒、學菩薩行的基本條件。可是這個條件是建立在前面兩條的基礎上,好比蓋房子,這是第三層,第三層下面有第二層、第一層。第一層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層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然後再「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就具備了受菩薩戒的條件。如果這些做不到,縱然受菩薩戒,也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
凈空法師---三皈依、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用真誠心求受,有效
我們不必做皈依的儀式,你只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義,任何法師都可以為你做皈依儀式。你不找法師,在佛菩薩面前自己受皈依也可以。跟諸位說,這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三皈、五戒、菩薩戒、八關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用真誠心求受,有效。只有比丘戒跟比丘尼戒一定要有大僧傳授,否則不能得戒,這是佛在經上說的。除比丘戒、比丘尼戒之外,我們自己受三皈五戒,都可以在佛菩薩面前受。當然,你在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前受三皈五戒,它不會發皈依證給你,可是有效。
如果你在法師面前求受三皈五戒,皈依證印得再漂亮,黃金做的皈依證,諸佛菩薩不承認,鬼神也不護持你,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是皈依某個法師,皈依某個道場,你搞錯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念佛求生西方凈土是實質上往生,形式上不能往生,形式都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要舍棄,真實的要提起。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實的。我們要真干,不是真實的統統放下,這就正確。
皈依誓詞:「阿闍梨存念,我弟子」,我們現在的法名都用「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兩足」,「足」是圓滿、滿足,「兩」是智慧、福德。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智慧、福德當中最尊貴的,這是佛。學佛就學福慧雙修,希望也能達到像佛一樣福慧圓滿。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這一條非常重要。「達摩」是「法」,「欲」是七情五欲。凡夫種種慾望,只要有慾望就出不了三界。不但三界出不了,三界裡面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慾望出不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沒有分,你說多可憐!所以佛教導我們的一切教誨,都是教我們「離欲」,永遠脫離自私自利。起心動念,一定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決定不可以有一念為自己,這是「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僧伽」是學佛人的團體。佛家講的「眾」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團。所有一切社團中,佛教社團最值得尊敬。為什麼?它是智慧的社團,和合的社團,這個社團可以做世間所有一切社團的模範。
真正皈依的人,樣樣都能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你就真正皈依三寶。如果不是好樣子,你沒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說得不好聽,你冒充佛弟子,不是真正佛弟子。
⑸ 一名從事股票經紀人或者是幫人交易股票(含自己炒股)的人,以此為生,能否皈依佛教,成為三皈五戒的居士
佛是慈悲的,無論你做什麼工作,只要願意學佛,佛都歡喜接受的。
我們都是在家修行,炒股應該可以吧!自己控制好心態就行了,畢竟那是你的工作啊。
而且現在皈依和五戒可以分開來授,如果一時做不到,可以分開來授,去年我就先皈依,等條件成熟再授五戒。
我也做股票,不過是一名散戶,沒啥技術可言,套了我就趴著,呵呵。
⑹ 寺廟裡面做佛事,在家居士需要穿戒衣嗎
阿彌陀佛
參加法事,法會,居士應該穿海青,海青是古代的禮服,沒受戒都可以穿。受了菩薩戒可以搭縵衣。
問:在家居士早晚課是否要穿海青?
凈空法師答:海青是中國古代的禮服,穿海青禮佛很好。如果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譬如法會,為了整齊,也要穿海青;不是大的典禮,可以不穿海青。
凈空法師---白衣是沒有受過戒的。受菩薩戒他就可以搭縵衣,那就不是白衣;沒有受菩薩戒不可以搭縵衣。現在有很多地方,說受五戒就搭縵衣,這是錯誤的,不可以,決定不可以。受菩薩戒才搭衣,才是僧團、才算是僧眾。
⑺ 凈空法師:如何在投資股票中修清凈心
凈空法師答:這個問題,你自己已經解答了。以投資的心態,這是世間事;而非投機心態,這不是世間意,這就可以了。投資的心態決定沒有得失心,你就可以做。如果股票漲了,你就歡喜,股票跌了,你就愁眉苦臉,你就不可以做。漲!沒有歡喜心,跌!也不生煩惱,這樣做股票行,這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的「可得為世間事」。 世間事,佛舉例很多,我們世間生活習慣、工作交際應酬、婚喪嫁娶都是世間事。世間事可以做,為什麼?《華嚴經》講「事事無礙」。障礙發生在哪裡?障礙發生在「世間意」。「世間意」是什麼?自私自利是世間意,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是世間意。說得清楚簡單一點,你對於世間事還很在意,這就叫世間意;如果對於世間事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這就是沒有世間意。沒有世間意而為世間事,那是佛菩薩,這是佛菩薩示現。我們跟佛菩薩不一樣,就是世間事雖然相同,佛菩薩沒有世間意,我們有世間意,無論在生活、工作、交際應酬,我們都很在意。在意就是凡夫,六道輪回中的凡夫,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聖,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學。 經商、賺錢是世間事,如果念念求發財,自己怎麼樣享受,怎樣讓兒孫享受,這都是世間意。我在新加坡聽李木源講,有一位叫陳嘉庚的成功商人,他是白手起家發了大財,但是他所發的財完全用在社會,幫助社會苦難的人。他很有智慧,都是幫助一般人接受好的教育,所以辦了很多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培養人才。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刻苦,晚年檢查身體,營養不良。你想想看,在南洋是第一大財主,營養不良!有一次,他的兒子被人綁架,寫信要他拿錢來贖,他回信給綁架的人:「你把我兒子殺掉好了,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我的錢都用在社會慈善事業,決定不給兒女。」土匪接到這封信之後把他兒子放了,為什麼?他真的是這么作法。這個人就是菩薩示現,你們看他是凡夫,我看他是菩薩,絕對不是凡夫,這就是「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他沒有世間意。商人像他這樣賺錢就對了,他賺錢不是為自己,為世間許許多多苦難人。 所以只要沒有世間意,清凈心就現前,真誠、清凈、平等、慈悲統統現前,然而就壞在被世間意障礙住了。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得失心,這個念頭是世間意,所以學佛,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個行業,你只要認清楚,我做的這個工作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是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就沒有世間意了。大小事情都為自己,為自己名聞利養,為自己的得失,這世間意就在其中。譬如出家,出家有世間意的人很多,念念要顧自己的道場,念念要把信徒抓住,這都是屬於世間意。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這個念頭,到處只是教化眾生,勸導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世尊示現四十九年所做的是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自己的道場、沒有建道場,徹底放下了。世尊早年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中年以後法緣殊勝,有十六大國王護法,提供了修學講經的場所。這是我常講的,佛跟這些弟子們有使用權,所有權不是他的,是地主的、是國王大臣的。 佛教到中國來,早期出家人雖然接受朝廷皇帝、大臣、長者、居士的供養,道場都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所以在中國叫十方道場。這個都是世間事,決定沒有世間意,所以他們修行有成就。現代出家人為什麼沒有成就,比不上在家人?世間意太濃了,超過在家人不曉得多少倍,得失看得太重了,所以修行不能成就。我最近深深感覺到,出家人建道場,最好道場房子是租的,這個好!死了之後,什麼牽掛都沒有,也不會有人爭。道場是自己的,有很多徒弟來出家,為什麼?看中這個道場,將來要爭、要霸佔,出家的心就不善了,就不是真心。所以沒有道場最好,什麼事都沒有,這就不造罪業。 我們在海外建立道場,都交給居士去建,這個道場會長、副會長全都是在家人。出家人不管事,在這里只是講經、教學、領導大眾念佛,這是出家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出家人沒事情,這樣心才會清凈,如果一管事情,麻煩就來了。想想世尊當年的示現很有道理,如果我們違背了,我們就做錯了,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懂得這個原理原則,無論哪一個行業都能修清凈心。 --------------------------------------------------------------------------------附錄凈空法師談股票 凈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裡面談到股票: 以下摘自《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下面是講「四如意足」,如意是稱心自在的意思,歸納為四大類。它真正的意思,我們淺顯跟大家說明,就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所以中國從前,有福的人、做大官的人,手上都拿個如意。如意多半是玉做的,玉如意,這是很貴重的。如意的頭是彎回來的,意思表什麼?回頭,回頭就如意。所以手上拿這東西是表法的,譬如說做官,官做得很大了,不必要再往上爬了,回頭!發財財發得也夠了,不要再發了,夠了,回頭。最近玩股票賺了一點錢,不要再賺了,夠了回頭,回頭就如意;不回頭,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勸你回頭。所以,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回首如意」,就是佛家常講的「回頭是岸」,你才得真正如意。這是「定」、是「福」,所以它是屬於戒行、定行,也是福行。前面「四正勤」是慧行,那是智慧,一個人真正認真去斷惡修善,斷迷邪染,修覺正凈,這是上上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修四如意足。」 以下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人最可貴的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命運,他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換句話說,他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和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的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就能看到。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台灣現在賺錢容易,聽說六合彩、股票這個東西很賺錢。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命還在,但是現在身體已經毀掉,一身的毛病。這個說明不能跟命爭!你玩這些東西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我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好比你們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就沒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古語有句話說「祿盡人亡」,你六十年的祿,一天用完了,後頭沒有了,那隻有餓死,死路一條。這種狀況,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細心去觀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