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體系是怎麼創造狹義貨幣的
㈠ 什麼是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有什麼區別反映的經濟指標是什麼
國際上大致的劃分是: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果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M0=流通中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查看更多答案>>
㈡ 什麼是狹義貨幣
狹義貨幣是「廣義貨幣」 的對稱。流通中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構成狹義貨幣的現金,是法定通貨的存在形式;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存款人隨時可簽發支票進行轉讓或者流通,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兩種職能,是狹義貨幣中的存款通貨。
狹義貨幣一般用字母M1來表示:M1=M0(流通中貨幣)+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狹義貨幣的供應量是中央銀行制定及執行貨幣政策的主要觀測依據。
(2)銀行體系是怎麼創造狹義貨幣的擴展閱讀;
狹義貨幣供給量是狹義貨幣定義下的貨幣供給量。從數量上看,貨幣等同於現金和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的總量,即M1=C+D。這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所接受的一種對貨幣供給量的界定。
當時,雖然各位學者對區分貨幣與其他資產的具體標准看法不一,但他們基本上都認為貨幣的主要作用在於增進經濟中的交易效率及降低交易成本,因而充當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則應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和特徵。
由此推斷,貨幣就是指那些廣泛用作交易媒介的工具以及用於清償債務的資產。從數量統計上看,則應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存款。後人將此定義之下的貨幣供給量稱為 「狹義貨幣供給量」。
㈢ 狹義貨幣是什麼
狹義貨幣是指流通中的貨幣。以下是關於狹義貨幣的詳細解釋:
- 定義:狹義貨幣也被稱為流通中的貨幣,是貨幣的一種形態,具體指在經濟社會中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式。
- 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以外的各種存款通貨等。這些貨幣形態直接用於商品和服務的交換,以及日常的支付需求。
- 經濟作用:狹義貨幣構成了經濟體系中的交易媒介,反映了經濟的活躍程度。其數量、流動速度以及結構的變化都會對經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貨幣政策制定過程中,央行通常會關注狹義貨幣的流通狀況,以此作為調整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
- 研究意義:狹義貨幣是經濟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實時變化。
綜上所述,狹義貨幣在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理解經濟動態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