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股票投資人
㈠ 聰明的投資者的作者簡介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
美國經濟學家和投資思想家,投資大師,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格雷厄姆生於倫敦,成長於紐約,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著有《證券分析》(1934年)和《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這兩本書被公認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資聖經」,至今仍極為暢銷。格雷厄姆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其一生的「精神導師」,「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來自於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作為一代宗師,他的證券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賈森·茲威格(Jason Zweig)
《華爾街日報》投資與個人理財高級專欄作家。早先,他曾是《貨幣》雜志和《時代周刊》的資深專欄記者,《福布斯》共同基金專欄主編。從1987年他開始撰寫投資方面的文章,是華爾街有影響力的資深財經傳媒記者。
本傑明·格雷厄姆名言
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遵循兩個投資原則:一是嚴禁損失,二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容易,而獲得出眾的投資回報則比看上去的要難。
即便是聰明的投資者也可能需要堅強的意志才能置身於「羊群」之外。
由於大多數人骨子裡傾向於投機或賭博,受慾望、恐懼和貪婪所左右,因此大多數時間里股票市場都是非理性的,容易有過激的股價波動。
個人投資者應該自始至終做一名投資者而非投機者,這意味著,每一筆交易都能夠被證明是合理的,買入的價格是基於非個人、客觀的推理。
認為普通大眾可以通過預測市場來賺錢是可笑的。
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
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的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當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懷念本傑明·格雷厄姆
——沃倫·巴菲特
幾年以前,在即將80歲之際,格雷厄姆(1894~1976年)向一位朋友表達了他的想法:希望每天都做一些「傻事、有創造性的事和慷慨的事」。
他的第一個奇怪目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善於使自己的想法不會帶有任何說教或傲慢成分。盡管他的想法是強有力的,但是,它們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溫和的。
本雜志的讀者無需我們對格雷厄姆的創造性成就進行細致的介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某一學科的創始人都會發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快就會被後繼者所超越。然而,這本書對一種混亂和令人困惑的業務領域進行了系統化和邏輯化的分析;與此同時,在本書出版後的40年時間里,人們很難想出,有哪一個人能夠在證券分析領域曾經達到過格雷厄姆的水平。在這一領域,許多研究成果發表之後,僅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會看上去非常可笑;然而,格雷厄姆所提出的原則卻一直是穩妥的。在金融風暴摧毀不可靠的知識體系之後,這些原則所具有的價值經常會得到提升,並且能得到更好的理解。他的穩妥建議給他的追隨者們帶來了可靠的回報,甚至使得那些天資趕不上聰慧的從業者(他們因為追求卓越或趕時髦而摔了跟頭)的人,也獲得了可靠的回報。
關於格雷厄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所擁有的支配地位,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在於,這並不是從全神貫注地關注某一個目標的狹隘思維活動中所取得的。相反,他的這種地位是幾乎無法定義的廣泛的智力活動所帶來的副產品。毫無疑問,我從未遇到過思維如此廣泛的人。驚人的記憶力,對新知識一如既往的著迷,以及能夠把這些知識重新應用於表面上不相關聯的問題,所有這一切使得他的思維方式在任何領域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但是,他的第三項責任(慷慨),正是他比所有其他人都做得更成功的地方。我是以一個學生、一個雇員和一個朋友的身份認識格雷厄姆的。無論從哪一種關系來看(在他所有的學生、雇員和朋友看來),格雷厄姆在自己的想法、時間和精力等方面都表現出了毫無保留的慷慨。如果想尋求一種明晰的思維,那麼沒有比格雷厄姆更好的人選了。而且,如果需要獲得鼓勵和忠告,就可以隨時去找格雷厄姆。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曾經說起過那些為後人栽樹的人。格雷厄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金融分析師雜志》,1976年11/12月刊。
㈡ 最聰明的投資理財者什麼樣
以家庭理財為例
家庭理 財以穩定、安全為首 要考慮因素。找到一個口碑較好、相 對安全的理財平台,有了安全的保證,再來追求較高的收益。
千萬不 要把所有 的積 蓄都拿來理財,應該合理安 排應急用款、銀行儲蓄、平台理財、投資股票等的 比例。
㈢ 兩個版本《聰明的投資者》有什麼區別
兩個版本分別為原版,實戰版。原版是由美國"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出版,共修訂四次。實戰版是由英國金融家蒂姆·黑爾根據原版,加上自身投資經驗著作而出的。
1、二者出版時間不同。
《聰明的投資者(第4版)》在2010年8月出版,《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在2011年07月出版。
《聰明的投資者(實戰版)》在2014年7月出版。
2、二者編輯不同。
《聰明的投資者(第4版)》、《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的編輯都是顏林柯。
《聰明的投資者(實戰版)》的編輯是王瑩舟。
3、編寫者不同。
原版是由美國"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出版,到2011年一共修訂四次。
實戰版是由英國金融家蒂姆·黑爾根據原版,加上自身投資經驗著作而出的。簡單來說,原版更偏重理論,實戰版更貼近實際商戰和投資。
㈣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怎麼樣
格先生認為:避開大家普遍的考慮股票短期波動的做法,而考慮企業長期的成長性與衰退性,通過培養自己具有金融歷史意識以及風險意識的品質,堅定地以安全邊際原理為......
㈤ 聰明的投資者經典語錄
市場就像一隻鍾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使股票過於昂貴)和不合理的悲觀(使股票過於廉價)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股票。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歷史告訴我們的唯一無可爭議的真理,就是未來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永遠是這樣。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市場只有一種東西從來不會陷入熊市,那就是愚蠢的想法。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長遠看,指數基金將勝過大多數基金,雖然它比較令人乏味。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股票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有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投資的秘訣就是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
所謂智商是指對企業的分析能力,學習了分析知識,
根據公司的數據使用衡量指標來判斷公司業績的好
壞,而不是這些股票每天的價格,從而做出好的決
策。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而長期來看則是一台
稱重機。
《聰明的投資者》
㈥ 聰明的的投資者指的是那一類人
你說的有些抽象,例如實體投資還是資本投資。
實體投資則想好一步一步對策步驟,做好最壞的打算,大膽經營。
資本投資就例如股票之類:聰明的人都會保留資本,往往需要良好的心態,貪婪則為淘汰的資本,守住利潤,以利潤套住利潤。
㈦ 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炒股會不會賺大錢
這東西,說不準,聰明,不代表IQ高,有可能是EQ高,有些小機靈!炒股這東西,只是大公司運用手裡的資源來圈錢的一種手段而已!沒幾人可以靠這個賺錢!多數人都是被套牢,然後補倉,然後傾家盪產!股市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㈧ 聰明的人會投資股票嗎
投資這事不看聰明或否,看天賦,分析能力和對股票的認識。
㈨ 李恩付的聰明的股市投資者怎麼樣
很不錯。
最新盤面解析
周三大盤高開11個點,震盪上行,最高上摸3073,最低下探3039點,收在3052點,上漲了14個點,漲幅為0.48%,成交萎縮,再創調整以來新低,個股漲多跌少。
周三大盤震盪上行,超級資金少量流入,總量資金少量流出,指數依然收在所有均線之下。
本周大盤只有三個交易日,二漲一跌,K線圖上則是一陽二陰,指數總體還是震盪反復。一周大盤下跌39個點,跌幅為1.28%,周線收一根小陰線。九月份月線再收陰線,已是四連陰。
從日線形態、均線、技術指標、成交看,短線大盤還將繼續震盪反復,或許還有向下可能,但依然維持2850-3121一帶為底部區域的觀點。
有下跌建議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