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是不是權益法
㈠ 什麼時候用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
首先你要分清什麼是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
控制,一般是持股比例超過50%,如果你持股比例不足50%,但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比如經營方向、管理層任免等,也視作控制,應該用成本法來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從你這個例子看,已經基本滿足控制的要求,所以只能是成本法。
共同控制:舉個例子,甲、乙、丙三個人佔一家公司股份的90%以上,也就是說三個人已經實際控制被投資企業了,但三個人有約定,就是這家公司的決策必須三個人都同意才行,這時,甲乙丙三人與被投資單位的關系就是共同控制。
重大影響一般就是持股比例在20%-50%,也就是比較大的股東,在公司決策中有發言權,但決定權掌握在別人手中。
㈡ 發行股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
同一控制
借:長期股權投資 1.6億+50萬
貸:股本 1000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6億-1000萬
銀存 50萬
非統一控制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00萬股*10元+50萬
貸:股本 1000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000萬股*10元-1000萬
銀存 50萬
可能不太對,只供參考!
㈢ 權益法和成本法下確認投資收益的區別
區別一: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兩頭,權益法是中間。
(3)股票投資是不是權益法擴展閱讀:
轉權益法
成本法轉權益法企業的賬務處理: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對被投資單位投資比例或影響程度的不同,分別採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遇到企業追加投資,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往往容易混淆權益法下的三級明細科目,不能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且會影響經營成果的准確性。
本文以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說明在此情況下,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M公司於2004年3月1日以800萬元購入N公司股票,佔N公司實際發行在外股數的10%,M公司採用成本法核算。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發的現金股利30萬元。2004年3月1日,N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6200萬元。
2004年N公司實現凈利潤600萬元,其中3月~12月實現凈利潤500萬元。M公司於2005年4月1日以1425.5萬元購入N公司發行在外股數的15%,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發的現金股利102萬元。2005年N公司實現凈利潤870萬元,其中1月~3月實現凈利潤170萬元,4月~12月實現凈利潤700萬元。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
2004年3月1日投資時,M公司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 8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8 000 000.
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現金股利時,應沖減投資成本。
借:銀行存款300000
貸:投資收益300000.
2005年4月1日M公司追加投資後,佔N公司實際發行在外股數的25%,對N公司實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響,應採用權益法核算,並對原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對N公司投資進行追溯調整,正確計算權益法下各三級賬戶金額,這是成本法轉權益法的關鍵環節。
追加投資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下的投資成本=8000000-300000=7700000(元);
2004年投資時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8000000-62000000×10%=1800000(元);
至2005年4月1日應攤銷股權投資差額=1800000÷10×13÷12=195000(元);攤銷時限10年,此時應攤銷13個月的差額,所以除以10年再除以12個月乘以13個月即該節點應攤銷的投資差額。
至2005年4月1日應確認N公司凈損益的份額=(5000000+1700000)×10%-195000=475000(元);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累積影響數=(5000000+1700000)×10%=670000(元),因以前年度損益類賬戶已結平,故應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
2005年4月1日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的投資成本=8000000-300000-1800000=5900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投資成本)5900000
——N公司(損益調整)670000
——N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605000 (1800000-195000,剩餘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7700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75000.
2005年4月1日追加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投資成本)14255000
貸:銀行存款14255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投資成本)67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損益調整)670000.
計算再次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即新投資成本與應享有N公司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14255000-(62000000-300000÷10%+5000000+1700000)×15%=4400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股權投資差額)44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投資成本)4400000.
一般來說,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的屬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明細科目,但本例中因追溯調整產生的損益調整金額已轉入「投資成本」明細科目,故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的現金股利全部沖減「投資成本」明細科目。
借:銀行存款102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投資成本)1020000.
2005年12月31日,M公司應享有的投資收益=7000000×25%=1750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損益調整)1750000
貸: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收益1750000.
長期股權投資因追溯調整而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與追加投資新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應按次分別計算,分別攤銷。但新股權投資差額如金額不大,可以並入原股權投資差額一並攤銷。2005年12月31日,M公司應攤銷股權投資差額=1800000÷10×9÷12+4400000÷10×9÷12=465000(元)。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46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N公司(損益調整)465000.
㈣ 什麼是權益法權益法下股票投資收益如何核算
答:權益法,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權益法通常對長期股權投資而言,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而變動,包括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以及其他所有者權益項目的變動。 按照權益法進行核算,投資企業"長期投資"賬戶所反映的投資額,要隨著被投資企業的盈利和損失,相應地按其投資所佔被投資企業的股本的比例予以增加或減少,以調整投資企業"長期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因此,按照這種方法,"長期投資"賬戶的余額,就不再是取得時的原始成本。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增加(或減少),投資企業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處理,同時調整"長期投資"賬戶余額;當從被投資企業實際分得股利時,則沖減"長期投資"賬戶,因此,"長期投資"賬戶的期末余額反映的是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中實際享有的產權。
㈤ 股票投資採用公允價值記賬與權益法記賬的區別
公允價值記賬就是不需要提取減值損失,直接按照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來記賬就可以了,權益法記賬就是要根據股票價格變動來提取資產減值損失,選擇一個就行了。
㈥ 什麼是股票投資核算的權益法它都包含了哪些
股票投資核算的權益法,是指企業購入其他企業的股票作為長期投資時,按權益記帳的會計方法。包括了融資資金,所屬地區,行業,項目的融資方式,聯系人,項目方等信息。
㈦ 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股票的增值影響投資單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嗎為什麼
股票市場價值的變動既不影響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也不影響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道理很簡單,如果影響的話,意味著被投資企業要時時刻刻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進行記錄,同時投資企業也要時時刻刻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變動情況進行記錄,這是不可能的.
㈧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
一、兩者的賬面價值不同:
1、成本法 :投資後按實際成本確認賬面價值,除追加投資、減少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
2、權益法 :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二、兩者的賬務處理不同:
1、取得投資時 :
成本法 :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
權益法: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2、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與其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
成本法下:不確認。
權益法下:
如果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低於其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高於其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佔的份額的差額,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上述差額)
3、被投資單位權益變動時
成本法下: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
權益法下:按比例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
4、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或發生虧損時:
成本法下:不確認。不作賬務處理。
權益法下:確認投資收益(虧損時作相反分錄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5、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時 :
成本法下:作為當期投資收益處理。
權益法下:投資企業按表決權投資本比例計算應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成本)
㈨ 試比較長期股票投資的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區別。
其主要相同點和區別是:
一: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成本法的成本是實際支付的相關的費用,稅金用其他必要的支出.
權益法的成本是採用實際的成本與可享有的企業的可辯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高低來確定的.如果是成本低,則高於成本的可享有的部分被計入營業外收入.
二:宣布的股利應該計入的科目:
相同點:如果是在取得後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現金股利的分配時,成本法和權益法均應沖減成本.
不同點取得後的現金股利的分配)成本法應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權益法則應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權益法中股票股利只計入備查薄)
三:取得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在利潤或凈虧損:
成本法不處理
權益法下則把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虧損則反之.
四: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
成本法不處理
權益法則是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另一方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五,處理的方式:
成本法是只有成本和投資收益的計入.和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權益法則涉及到成本,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和投資收益,另個還需將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