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梁宏股票投資

梁宏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 2021-10-04 19:42:52

㈠ 雲南昆供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采購中心分公司怎麼樣

雲南昆供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采購中心分公司是2018-11-20在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廣福路陸家社區雲南紅星廣場商業區9號樓1009室。

雲南昆供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采購中心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112MA6NGFKR5H,企業法人梁宏,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雲南昆供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采購中心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招標代理、工程招投標代理;國內貿易、物資供銷;物流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雲南昆供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采購中心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葛蘭素史克事件

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是2013年7月爆出的一個葯品行業的行賄受賄事件。涉及此事件的主要廠家葛蘭素史克,利用賄賂手段謀求不正當的競爭環境,導致葯品行業價格不斷上漲。因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SK中國〕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偵查。透過已經查明的更多案件細節,一個跨國葯企的商業賄賂利益鏈逐漸清晰,將葯價推向虛高的幕後黑手開始浮出水面。
介紹
2013年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則通報成為國內外醫葯
界的一枚重磅炸彈:因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SK中國〕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偵查。全球知名葯企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持續發展[1],警方進一步披露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葛蘭素史克中國)部分高管涉嫌經濟犯罪案情。包括葛蘭素史克中國4名高管在內,超過20名葯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員被警方立案偵查。
公安部消息稱,葛蘭素史克中國為達到打開葯品銷售渠道、提高葯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向政府部門官員、醫葯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行賄。涉案的葛蘭素史克中國高管涉嫌職務侵佔、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等經濟犯罪。旅行社相關工作人員則涉嫌行賄並協助上述高管進行職務侵佔。
中國警方高層還獲悉,截至2013年7月14日,包括上海臨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內,至少4家旅行社涉案,一些政府官員和醫院亦捲入。
葛蘭素史克事件並非外企涉嫌在華行賄孤例,之前包括輝瑞制葯、摩根士丹利、IBM、朗訊、沃爾瑪、德普、艾利·丹尼森等諸多知名跨國公司都曾在華涉嫌商業賄賂。
葛蘭素史克中國是在華規模最大的跨國制葯企業之一。葛蘭素史克曾在美國、義大利、紐西蘭等國涉嫌違規行為被處以高額罰款。
中國警方仍在進一步偵查案件之中,據介紹此案牽涉利益鏈巨大。
案發
警方稱非內部舉報 旅行社活動異常引注意
此前媒體報道,葛蘭素史克內斗、內部人士舉報,牽出高管行賄受賄案,對此中國警方否認。
中國警方通報稱,2013年年初在工作中發現部分旅行社經營活動異常。辦案民警介紹,上海臨江國旅幾乎沒做過任何旅遊業務,但年營業額卻從成立之初的幾百萬元飆升到案發前的數億元。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部署涉案地的警方開展調查,發現葛蘭素史克中國及其關聯企業,存在重大經濟犯罪嫌疑。
通報稱,在掌握確鑿證據後,公安部指示湖南長沙、上海、河南鄭州等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於6月27日、7月10日組織開展兩次集中抓捕,對葛蘭素史克中國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部分工作人員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長沙警方相關負責人披露,6月14日公安部指令長沙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辦理該案。6月27日,長沙警方協同滬、豫警方,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對涉案葯企和上海臨江國旅工作人員實施抓捕。第一批帶走14人。
6月28日中午,長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長沙警事」發布簡短消息,首度披露「葛蘭素史克(中國)有關高管涉嫌經濟犯罪,正在接受長沙市公安機關調查。」
彼時相關嫌疑人已被押解回長沙。
進展
2013年6月27日,長沙、上海、鄭州等地警方展開統一抓捕。
2013年7月10日,長沙警方透露專案組第二次赴滬實施抓捕,將葛蘭

素史克中國和另外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員共9人帶走。
截止到2013年7月11日,公安機關已對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相關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經初步審訊,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2]
2013年7月15日,GSK終於打破沉默發布致歉聲明稱,「公司支持中國政府根除腐敗的決心和醫療改革。上述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令人羞愧,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深表歉意」。GSK還表示,某些員工及第三方機構因欺詐和不道德行為嚴重違背了葛蘭素史克全球的規章制度、管理流程、價值觀和標准。葛蘭素史克對此類行為絕不姑息和容忍。
2013年7月22日,英國制葯公司葛蘭素史克在倫敦發表聲明,承認中國分公司一些高管捲入賄賂案件。聲明稱,一些熟悉公司運作體系的高管可能通過逃避公司流程和監管進行了不當操作,觸犯了中國法律。葛蘭素史克表示,對此類行為零容忍。葛蘭素史克公司還表示,他們將全力支持中國政府根除腐敗的決心和行動,全力支持中國政府的醫療改革,並已准備好與中國政府合作。聲明稱,葛蘭素史克正在積極研究在中國的運營模式,計劃通過調整運營模式,降低葯品價格中的運營成本,從而讓更多中國患者能獲得買得起的葯品。[3]
調查
中方調查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20餘名涉案人員中,包括葛蘭素史克中國的4大高管,4人在公司內部號稱「四駕馬車」,分別涉及法務、人事、市場和營銷。
他們分別是,41歲的法務部總監,趙虹燕;49歲的副總裁、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45歲的商業發展事務企業運營總經理,黃紅;以及50歲的副總裁兼人力資源部總監,張國維。
辦案民警透露,上述4高管涉嫌通過各種會務收受賄賂、利用旅行社套現。民警稱「數額巨大」,不過具體數額仍在偵查和核實之中。
已有警方掌握的證據顯示,葛蘭素史克中國舉辦8000萬一場的年會,一名高管涉嫌一次從旅行社獲取「賄賂」200餘萬。警方正對旅行社和葛蘭素史克中國展開調查,涉及的上游官員和下游醫葯代表,仍在進一步偵查。
辦案民警介紹,涉案高管套取現金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利用旅行社虛增會議規模和虛報會議兩種模式。辦案民警舉例,某個會議,比如原本只組織了30個人,報賬時,旅行社按葯企的意思,虛增20人,按50個人報賬。這些虛增套取的現金,一部分被高管非法侵佔,據為己有;一部分留在旅行社賬上,成為葛蘭素史克用來行賄的「備用金」,用以維護醫院領導、醫生關系,或者對政府職能部門個別官員行賄,或用於消費、旅遊。
行賄鏈條,上至工商、物價、人社等職能部門,下至中國基層醫院、醫生。有的賣一批葯結算一筆錢,合作醫生每人發信用卡,開葯後第二天就把回扣打進賬。
葛蘭素史克中國涉案高管受訪時坦陳,包括行賄費用在內的各種運營成本助推了葯價虛高,保守估計「運營成本」佔到葯價成本的20%~30%。「賄賂鏈與利益鏈緊密相連,」據中國警方高層披露,警方前期調查曾遭遇很大阻力,行動中多次出現「嚴重泄密」的情況。「一些利益鏈上的內部人士通風報信,提前將公安調查的消息,泄露給相關跨國葯企。」梁宏(葛蘭素史克中國高管)有時會說,下面幾個中層要錢去打點政府部門。他打電話,說要去拜訪一下專家、官員。公司內部的規定,不允許送禮。讓准備現金,規避法律風險。而客戶提要求,都會第一時間滿足。
中國警方表示,在為期半年的調查中,他們發現了700多名中間人,葛蘭素史克公司涉嫌通過這些中間人向醫療部門官員和醫生行賄,以要求他們向病人開葛蘭素史克生產的葯物。該公司還涉嫌「涉稅犯罪」。
美司法部
繼中國警方2013年7月拘捕了葛蘭素史克的四名中國籍高管後,美國司法部也正在對此案進行調查,以查明該公司是否違反了《反海外賄賂法》。
雖然葛蘭素史克是一家英國公司,但因為股票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因此美國執法機構對該公司具有司法權。該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司法部對葛蘭素史克的調查已經擴大至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葛蘭素史克的發言人則證實,自從中國的調查活動開始後,該公司就主動與相關的監管機構聯絡,其中包括美國司法部,公司一直在與監管部門溝通。
披露
一高管涉嫌收受200萬
辦案民警披露,葛蘭素史克中國涉案高管,常利用決定會務的權力,收取旅行社的「賄賂」。
一名涉案高管介紹,公司每年都有會務預算,分內部會議和外部會議,每年的預算幾億元。一般內部會議,采購部會提供一份會務供應商名單供選擇。相關高管有權決定或提供建議。上海臨江國旅的負責人,為了獲取葛蘭素史克的相關業務,承接會議,直接行賄相關高管。
據辦案民警稱,個別旅行社為了拉攏客戶,甚至專門僱傭年輕女性,向特定的高管提供性賄賂,時間長達4年。相關高管則會提前私下告訴旅行社,包括報價、預算等內容會提出建議。「4名高管直接拿賄賂。」辦案民警稱,4名高管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家對應的旅行社,因此共涉及4家旅行社。
上海臨江國旅承接一部分會議業務,從2009年到2012年,業務往來總額1.19億元。2010年到2012年,一名高管手下涉及3000萬元會務費,涉嫌直接接受「賄賂」200萬元左右。這些錢有的以現金直接返給高管,有的則繼續留在旅行社賬上「備用」。
警方介紹,臨江國旅老闆的家人不會使用電腦,行賄高管後,會手寫下賬目,警方查獲到手寫的行賄賬本。此外,旅行社負責人還與高管建立特殊關系,承接重大項目,「單個賄賂,有的高管一筆拿受賄上百萬」。
講述
上海臨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翁劍雍,也被警方控制。他被稱作葛蘭素史克中國涉案高管梁宏的「賄賂備用金庫」。他講述了其公司與葛蘭素史克中國的合作。
內部管理嚴,通過旅行社走賬
翁劍雍是上海本地人,最早在上海一家主營旅遊、會務產品的旅行社工作。2004年,翁進入會務行業。
2006年3月,翁劍雍成立上海臨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雇員近40人。
在上海臨江國旅宣傳資料中,它是黃浦區旅遊局十強旅行社之一,日常主要業務是組織在滬外資企業高端商務人員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會議、會務、會展和培訓工作。「旅遊行業的利潤會高一些,有15%,但不穩定,」7月13日,翁劍雍在接受媒體集體采訪時介紹,搞會務,利潤只有一半,8%左右,但每年客源穩定。
2007年6月,上海臨江國旅成為葛蘭素史克中國的合作公司。
翁劍雍說,葛蘭素史克公司有嚴格的財務制度,不符合法規的不讓報銷。該公司餐費人均標准300元,人均超過500元要特別審核,送禮最多「春花秋月」,即春節送鮮花,中秋送月餅。「送禮、行賄等項目,走財務明賬肯定是通不過的,暴露後,還會受到總部和內審部門的處理。」
翁劍雍說,公司高管要用錢,常常會通過旅行社走賬,方式則是內部培訓會或者半年會這樣的會務形式。上海臨江國旅最初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疫苗部合作。2009年國慶前後,通過朋友介紹,翁劍雍認識了梁宏,為了維護關系,翁還組織梁及朋友去台灣旅遊。
變相受賄旅行費用
翁劍雍回憶,大概在2010年4月,開始與梁宏分管的部門合作。
「2011年開始,梁總開始在經濟上提要求。」翁劍雍說,首先梁會直接要現金;其次梁特別喜歡旅遊,一部分錢會拿去旅遊,「國內國外都有」。
翁劍雍估計,2010年至2012年,與梁宏所在部門3年總的業務總額3000萬左右,梁宏從上海臨江國旅收了差不多200萬元,「100餘萬的現金,旅遊費用合計80萬」。
翁劍雍舉例,梁宏4人去馬爾地夫、澳洲旅遊,往返機票乘坐公務艙,入住豪華酒店,4個人的專屬團隊,總計花費約30萬,但梁宏支付的費用,不到10萬元。
「上海直飛馬爾地夫公務艙一位4萬多元,但梁支付每人的旅行費用總計僅1.9萬元。超出部分的錢,都在給他的錢里沖抵。這些錢,他本人應該是清楚的。」
與五六家外資葯企合作
翁劍雍說,他偶爾還會接到梁宏的電話,說下面的幾個中層要錢去打點政府部門。「他給我打電話,說要拜訪一下專家、官員,公司內部的規定不允許送禮。打電話給我,讓我准備現金,規避法律風險。而客戶提要求,我都會第一時間滿足」
翁劍雍說,有的時候,結算和預算如果有差距,高管會要求「增加成本」,要求結算額多開一些。「比如,2012年下半年,梁總打電話讓我准備25萬元,說是要打點幾個北京的官員,讓我先墊付,下次開會通過虛增彌補。」2012年11月底,他承接梁宏所在部門2個會議,趁機合計虛報10萬,虛增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把開會的人數,每次多報20人。因為意識到「這個行業水太深」,曾萌生退出的念頭,把公司盤給別人,沒想到年中就被警方抓獲。「
據翁劍雍講述,上海臨江國旅除了葛蘭素史克中國,還與別的五六家外資葯企有合作。從2006年到2012年,年業務量從2000萬增到2個億,前後賺了差不多兩千萬。

㈢ 衡陽梁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衡陽梁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2017-09-21在湖南省衡陽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蔡倫路48號中興網信全球共享服務中心研發樓1樓501室。

衡陽梁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400MA4M4YQD0Y,企業法人張謙,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衡陽梁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地產開發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衡陽梁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㈤ 和基金股票有關的公眾號

一、重要資訊

  • 證監會發布: 最官方的信息,必看

  • 股市全資訊: 每天的重大宏觀新聞、個股信息匯總,個人認為寫的最全的

  • 愛股君2020: 也是信息匯總,晚上拿來復盤,這個公眾號和股市全咨詢是首選

  • 二、投資干貨、投資理念類

    這一類寫的人太多,但大多都是垃圾,整理之後推薦幾個

  • 長江商業評論: 商業模式類,MBA案例多

  • 投資聚義廳:每一篇都是神作,探討很多股票投資框架、理念的,強推

  • 期樂會: 跟投資禪院差不多,也會說一些期貨的投資理念,有興趣的可以關注。

  • 新財富:囊括各類投資方面的熱點文章,當新聞熱點看唄

  • 風月投資筆記:一個不錯的基金經理的分享

  • 飯統戴老闆、遠川商業評論(同一個團隊做的,很乾的干貨)

  • 希瓦的守護:雪球大V梁宏基金的公眾號,視覺獨特,文風清奇。

  • 將軍論市:將軍,職業操盤手,擅長捕捉龍頭股主升浪。

  • 三、宏觀類

  • 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16年的新財富第一,新出爐的宏觀數據的評析都有,見解獨樹一幟,喜歡拿數據說話,強烈推薦。

  • 澤平宏觀: 15年的新財富策略第一,任博的公眾號,對一些大方面把握還是很牛逼的。

  • 3、永遠觀市: 國泰君安喬永遠的公眾號,寫得不多,但是質量很高,很多思考方式值得學習 。

    4、洪灝的中國市場策略:交銀國際首席,思路比較奇特,眼光更全球化,雖然經常看錯,但我喜歡看很多不同的觀點,所以也關注了他。

    5、 如是金融研究院:每次重大政策、重要會議文件的逐字逐句的解讀,相當有水平,我一般每篇文章看三遍,想做好投資的話。必須對美年的重要政策做好心領神會,強烈推薦這個公眾號!

    6、李迅雷金融與投資:李迅雷的宏觀研究在業內也算是很有名氣。有很多國際形勢、全球視野的宏觀經濟和投資的思考,值得一看。

    四、復盤

    如果你喜歡玩短線,那麼每日的活躍個股,漲停板復盤、龍虎榜分析是必須要看的, 說幾個我覺得用處相當大的。1、范德依彪:思路比較清晰,也比較搞笑,近些年做得很牛逼,被模仿的也挺多,下面是截圖。

    他還有個公眾號叫「華爾街首席燒烤哥」,

    2、每日漲停板復盤:復盤寫的最快的,下班之前就能看。

    3、湖南人咨詢: 崛起於淘股吧,很多游資都用他的復盤,漲停分析寫的比較清晰。

    4、復盤筆記本:也是湖南人搞的,寫的每日的資訊、公告、總結等。

    5、A股心經:每日的午間復盤都有,不過最近沒更新了,不知道咋回事。

    五、個股分析研究

    這個就太多了,但是魚龍混雜,建議還是根據自己偏好的行業,投資風格來選擇。總體推薦幾個。

  • 高毅資產管理:目前最牛逼的私募之一,很多研究個股的方法、思路的幹活。之前的高毅投研內部培訓三部曲強烈推薦閱讀多次,慢慢的全是干貨!

  • 星瀚投資:新股分析比較多,也是一個雪球大V搞的私募公眾號,研究個股的分析較多。

  • 三千二兩:喜歡消費的可以關注下這個,很喜歡他們寫的幾個白酒的分析,相當接地氣的一個公眾號。

  • 題材挖掘機:喜歡做題材投資的可以多看看。

  • 大佬買什麼:一個新的公眾號,總結了各種大佬投資者最新的倉位和解讀,眼前一亮。

  • 六、港美股

    順便一起寫了吧。

  • 港股那些事:以前的格隆匯,各種個股分析,宏觀分析都有,內容豐富,干貨也不少。也會出現一些個股推薦(別他推薦你就去買,個股推薦不要無腦相信,港股水太深)

  • 點拾投資:上面有我朋友經常的發文,幹活慢慢,特別一些對互聯網企業的深度思考,非常值得閱讀

  • 聚桐分析:海外個股研究報告寫的相當深度,研究員水平應該很強。

  • 王雅媛港股圈:港股圈裡挺知名的自媒體

  • YY港股圈

  • 七、雜談類

    這裡面選一些比較有思想,有特點的

  • 唐史主任石馬遷:雪球大V,格局大,經常從政策、國事出發講一些看貨,也能發現一些政策投資機會。

  • 三節課: 探討了很多互聯網產品,感覺是個產品經理寫的,喜歡投資互聯網的朋友可以進來看看

  • 市值風雲:股票八卦,很多好的故事,上廁所可以看。

  • 淘股吧、雪球的官方公眾號:各類精華文章都有,自己選擇看看。

  • 金融街李莫愁:各種金融圈裡面的八卦新聞,沒事看著玩,娛樂娛樂。

  • 飯桶戴老闆:講了很多宏觀、行業的故事,每一篇都是干貨爆文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