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北京首赫投資公司股票

北京首赫投資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10-05 06:39:46

『壹』 CEO、COO、CFO、CIO、CTO、CMO的中文是什麼

1. CEO:首席執行官

首席執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主司企業行政事務,又稱作司政、行政總裁、總經理或最高執行長。

2. COO:首席運營官

首席運營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縮寫COO,營運長),就是制定企業長遠戰略,督導各分公司總經理執行工作的官。主要是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輔助CEO的工作。對CEO負責,負責企業的運營管理。COO在某些公司中同時任職總裁,但他們通常是常務或資深的副總裁。

3. CFO:首席財務官

首席財務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是企業治理結構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必然產物。沒有首席財務官的治理結構不是現代意義上完善的治理結構。從這一層面上看,中國構造治理結構也應設立CFO之類的職位。當然,從本質上講,CFO在現代治理結構中的真正含義,不是其名稱的改變、官位的授予,而是其職責許可權的取得,在管理中作用的真正發揮。

4. CIO:首席信息官

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中文意思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是負責一個公司信息技術和系統所有領域的高級官員。是一個比較新的職位,目前只有在一些全球500強的大企業才設立職位。

5. CTO:首席技術官

首席技術官(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即企業內負責技術的最高負責人。這個名稱在1980年代從美國開始時興起於做很多研究的大公司,如General Electric,AT&T,ALCOA,主要責任是將科學研究成果成為盈利產品。

6. CMO:首席營銷官

首席營銷官(Chief Marketing Officer)是指企業中負責市場運營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又稱作市場部經理、營銷總監。主要負責在企業中對營銷思想進行定位;把握市場機會,制定市場營銷戰略和實施計劃,完成企業的營銷目標;協調企業內外部關系,對企業市場營銷戰略計劃的執行進行監督和控制;負責企業營銷組織建設與激勵工作。

拓展資料:

職位(position),它是指機關或團體中執行一定任務的位置,即只要是企業的員工就應有其特定的職位,它是指在一個特定的企業組織中、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由一個特定的人所擔負的一個或數個任務所組成,簡單地講,職位是指企業的某個員工需要完成的一個或一組任務的人,隨著語義的拓展,職位也代表著職務。

『貳』 特斯拉員工慶功分股,中國新造車涕泗討薪

文|?張老闆

特斯拉股價突破一千美元彷彿還在昨天。最近股市火熱,張老闆就順帶瞄了一眼特斯拉股價,感覺整個人又不好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赫然站上過1400美元(約合人民幣9789元)的高位,短短一個月,又上漲了近40%……

在感嘆資本的奇幻力量時,有一則新聞讓張老闆羨慕到不行:由於特斯拉給高管到基層員工全員派股,高股價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級的特斯拉員工。

張老闆憑這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多年的行業資深洞察,外加數百款的汽車產品評測經驗,不知是否可以在特斯拉門店謀個看門的差事。只要不影響給咱ACW寫稿,我可是十萬個樂意。

特斯拉,共同奔小康

人人都愛特斯拉的股票。

老闆馬斯克就非常愛特斯拉的股票,他在特斯拉分文工資不取,只留股份。馬斯克一共有近3410萬股的期權,放在今天的市場上,市值大概是4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14億元),和中國的「小馬哥」——馬化騰的身家,不相上下。

今年5月,憑借公司出色的業績表現,馬斯克獲得了2018年制定的巨額激勵計劃中的第一筆激勵——169萬股的期權,每股行權價為350美元,比今天的市場價要低出許多。馬斯克在五年後才能將鎖定的股票拋售到二級市場內。

馬斯克謙虛地說:我覺得特斯拉股價有些虛高。奇怪的是,任何一家公司的高管們,難道不都希望公司股價一直維持高位,以便自己手上持有的股份解禁時,可以套利獲得一份巨額現金收益嗎?

這個時代,雖然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我們依然只會羨慕那些已經靠岸的成功。聰明人會分析這艘船當年如何搏擊風浪,選擇航線,抵達彼岸,而不是盲目地上船,最終葬身魚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誰能具體的解釋抄股!~~

應事先開立證券賬戶卡。分別開立深圳證券賬戶卡和上海證券賬戶卡。

(一)辦理深圳、上海證券賬戶卡

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開設賬戶卡則需到深圳證券交易所直接辦理。

開戶費用:個人50元/每個賬戶;機構500元/每個賬戶。

上海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到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在各地的開戶代理機構處,辦理有關申請開立證券賬戶手續,帶齊有效身份證件和復印件。

委託他人代辦:須提供代辦人身份證明及其復印件,和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

開戶費用:個人紙卡40元,個人磁卡本地40元/每個賬戶,異地70元/每個賬戶;

(二)證券營業部開戶

投資者辦理深、滬證券賬戶卡後,到證券營業部買賣證券前,需首先在證券營業部開戶,開戶主要在證券公司營業部營業櫃台或指定銀行代開戶網點,然後才可以買賣證券。

證券營業部開戶程序

(1)個人開戶需提供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若是代理人,還需與委託人同時臨櫃簽署《授權委託書》並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選擇交易方式

投資者在開戶的同時,需要對今後自己採用的交易手段、資金存取方式進行選擇,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相應的開通手續及協議。例如:電話委託、網上交易、手機炒股、銀證轉賬等。
參考資料:http://news1.jrj.com.cn/news/2003-08-26/000000631533.html

只要存入能買一百股的現金就行。當然,多者不限。
參考資料:http://www.8nn8.com/gpsj.htm
http://www.yc.jsinfo.net/stock/xuegu.html

為了盡快地縮短與頂尖高手之間的距離,盡快地步入炒股的最高境界,中小投資者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1)及時夯實自己的炒作基礎知識炒股雖然並不需要太多太復雜的知識,但需要具備扎扎實實的基礎知識,這是炒股最基本的知識基礎,是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
為此,所有有志於在股市上搏殺的投資者都需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比如對於那些公開的有關資訊,不要漠視它,而要認真對待它,多多整理、多多研究,盡量做到對自己所選的股 票的所有資料了如指掌,爛熟於心。
實戰經驗表明,當投資者對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摸清摸透、胸有成竹的時候,那麼,任憑主力機構和主力如何玩把戲,耍詭計,自己都會信心百倍,等閑視之,穩穩地坐在「轎子」之中,經受得起各種各樣的欺詐打壓、震盪洗盤,而絕不會被他們所利用。

(2)全力培養自己的投資眼光
中國的股市目前雖然炒風甚烈,但終究要恢復到以投資為主的正路上的。也就是說,價值回歸是一種必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要求。因此,任何 過度的炒作都不會長久的。
舉例來說,即使是曾經盛極一時全球金融大炒家索羅斯,也因為過度的炒作而屢屢失手,雖然曾經風光無限,而今安在哉?而倡導長線理性投資的世界股神巴菲特,至今依舊流光溢彩,屹立不倒,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和典範。
因此,投資者從進入股市的第一天起,便應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只有理念正確了,才能培養出敏銳而正確的投資眼光,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看得清、看得透,把握股市跳動的脈搏,踩准股市運行的韻律穩步向前。

(3)培養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業的胸襟
投資者的炒作目標與自己的最終贏利往往是成正比的。喜歡追逐蠅頭小利的人,便難以有大的作為。惟有目光遠大、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才有可能在股市上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業績來。
因此,投資者即使能夠自由支配的資金暫時不多,但依舊需要培養自己贏大利賺大錢的氣魄和胸襟,養成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操作習慣。不妨看看自己的對手:主力機構和主力,他們在炒作上是何等宏偉的規劃和豪邁的氣概,除非萬不得已,他們何曾會為一點點蠅頭小利而

清盤出局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主力機構和主力進駐一隻股票的資金,少則幾千萬,多至數十億,無 論是從時間成本還是從資金成本來說,他們所承擔的炒作風險是多麼的巨大,倘若一招不慎,就會有滿盤皆輸的可能,他們怎麼會為了一點點小小的利益而輕易出局呢?
因此,沒有足夠的上升空間,沒有巨大的利好配合,沒有豐厚的賬面利潤,他們是很難全身而退、也決不會甘願退出的。明白這一點之後,投資者便不應當為一點點小小的利益或者一點點小小的洗盤打壓、震盪折磨而出局了。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只要我們手中擁有價格低廉的潛力股,不管主力機構和主力怎麼震盪、怎麼洗盤,怎麼引誘,怎麼折磨,坐在「轎子」里就是不出來,不獲大利絕不罷休。一旦擁有這樣的持股耐心,便可以和主力機構和主力鬥智斗勇,沉著周旋,笑傲江湖了。

怎樣養成堅決果斷的決心?
現在,中國的股民開始日益重視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關「投資價值」的觀點也漸漸開始被許多投資者認同了。「換股不如捂股」的說法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市場中的許多人士開始倡導價值至上,倡導價值回歸,等等,就是明證。其實,所有這些論點,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只不過是原有的理論的一種「價值的回歸」罷了。根據這樣的理論來操作,就是選准一些基本面比較好的股票作中長線投資,以中長期捂股為主,以短線或者超短線投機為輔,這樣操作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任何操作技術最怕走極端,最怕鑽牛角尖。比如,一提倡價值至上、理性投資,就有人站出來攻擊短線投機了,這樣做實際是不正確的。
提倡中長線投資,並不是提倡拿住股票死死不放,如果不知道變通,只知道一味的死死捂住不放,到頭來恐怕收益也不會太好,甚至有可能將好端端的股票捂死了。
比如粵電力這只股票,在2000年的廣州市納稅光榮榜上,廣東電力集團赫然名列第一位,納稅額超過2億元以上。
從基本面分析來 看, 這是一隻質素相當不錯的股票,是為數不多的一隻值得中長期持有的、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曾幾何時,由於網路之風的勁吹,人們對所謂的網路股、高新科技股趨之若鶩,而對傳統行業的老牌績優股嗤之以鼻。
但是,2000年的中報業績公告出來之後,粵電力那良好的業績和大比例的送配方案既讓不少看扁它的人大跌眼鏡、頗覺尷尬,又讓不少人刮目相看、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投資價值和投機機會。實際上,當市場開始重新密切關注它的時候,才發現該股的走勢一直相當穩健,而且漲幅也相當大。從重視業績的角度來它絕對比那些只會燒錢的網路股可愛得多。
像這樣的股票,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堅持捂股無疑是不錯的操作策略。但是,堅持捂股並不等於不知變通,並不等於死死捂住不放,而是應當密切關注、深入研究這只股票,根據行情的變化,低吸高拋,來回反復作波段操作。總而言之,就是不要買入後便丟在一邊不管了,只等年終分紅送股了事。

實際上,即使像沃倫?巴菲特這樣倡導價值至上、注重投資理念的人,對於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股票,也不會一直都拿著不動,而是來回地炒作賺取差價利潤。
所以,所謂堅持長期捂股,並不是死死抓住不動,而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話又說回來,目前中國股市上的大多數股票並不值得長期持有,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實在叫人擔憂,「一年績優、兩年虧損、三年ST、四年PT」的上市公司一大把,叫人怎麼能放心呢?它們的成長性和穩定性實在值得懷疑,它們的所謂中長期投資價值更是叫人懷疑。
「一年績優,二年虧損,三年ST,四年PT」的現象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的持股熱情。急功近利,投機為上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在中國股市上,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都屬於業余股民,他們的證券交易知識並不全面、實戰操作技術並不過硬,因而作中長線投資本來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捂股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
然而,由於對中長線投資的理解出現偏差、或者由於捂股的方法失誤,許多中小投資者經常成為深套一族,「炒股炒成了股東」。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所以,作為股市上的中小投資者,要特別警惕將「好股」捂死的問題。對於那些所謂的好股,要審時度勢,把握最為有利的出貨時機,堅決果斷地保住勝利果實,落袋為安。這才是明智的持股策略。
中小投資者的資金有限,能力有限,更應當打醒精神,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那些主力機構和主力為了出貨而製造出來的所謂利好,要及時地運用相反理論,該出手時就出手。記住,行情往往在絕望中誕生,在歡樂中死亡。當主力機構和主力們極力製造狂熱氣氛,極力營造歡樂氛圍的時候,也就是市場即將出現危機的時候了。這就是中國的國情,許多年來一直如此。
因此,根據相反理論,當所謂的利好來臨時,堅決果斷地作相反方向的操作,堅決果斷地清倉走人,惟有如此,才不至於將所謂的好股捂死了,才不至於成為深套一族。
這樣說並不是有意鼓吹投機,而是目前中國股市的性質決定了中小投資者的操作策略只能如此,生存至上,惟有保住自己的本金不受損失,才能夠在股市上進一步玩下去。發展才是硬道理。雖然現在天天都有人在喊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種聲音實在可愛,但是,要真正將它落到實處,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到的。因此,中小投資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所以,從盡量保存自己的血汗錢起見,中小投資者還是多留幾個心眼,把握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為好。
深發展這只股票曾經一度是深圳交易所的龍頭老大,曾經無限風光,但是,由於眾多的原因,昔日的「定海神針」如今已經失去了一呼百應的風采。
自從1996年末被「封殺」之後,該股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之中,從月線圖上來 看, 幾年來一直沒有像樣的走勢,即使在2000年這樣的大牛市行情中,該股的表現也很難令人滿意。不可否認,公司為了扭轉該股的頹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於競爭對手的不斷崛起和壯大,從而使該公司的改造工作顯得力度十分不夠。由於公司業績的不斷滑坡,市場對它的認同程度已經越來越低了。
隨著中國加入WTO的腳步越來越快,公司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該股的基本面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了。2000年的中報顯示出該股短時間內實在難以有所作為。進入2000年的後半年,該股也沒有顯示出應有的抗跌性。該股一路盤跌,成交清淡,買盤極度匱乏,更顯示出該股近期內很難有所作為。
昔日曾經呼風喚雨、紅得發紫的龍頭老大,如今竟落到這步田地,又有誰敢拿住一隻股票死死捂它幾年不放呢。還是那句老話,該出手時就出手

『肆』 十大首富

這是最新的。。。

2008年03月25日 17:56:49 作者: !悠悠思戀!

排名 姓 名 英文名 年齡 財富(美元) 國籍 公司
1 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77 620億 美國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2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 Carlos Slim Helú 68 600億 墨西哥 墨國電信公司
3 比爾·蓋茨 Bill Gates 52 580億 美國 微軟
4 拉克希米·米塔爾 Lakshmi Mittal 57 450億 印度/英國 米塔爾鋼鐵公司
5 穆克什·安巴尼 Mukesh Ambani 50 430億 印度 信實工業
6 安尼爾·安巴尼 Anil Ambani 48 420億 印度 安尼爾·德魯拜·安巴尼集團
7 英瓦爾·坎普拉德家族 Ingvar Kamprad 81 310億 瑞典/瑞士 宜家
8 辛哈 Kushal Pal Singh 76 300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商
9 奧列格·德里帕斯卡 Oleg Deripaska 40 280億 俄羅斯 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
10 卡爾·阿爾布雷希特 Karl Albrecht 88 27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1 李嘉誠 李嘉誠 79 265億 中國香港 長江實業,和記黃埔
12 謝爾登·阿德爾森 Sheldon Adelson 74 260億 美國 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
13 貝爾納·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59 255億 法國 路易威登
14 勞倫斯·埃里森 Lawrence Ellison 63 250億 美國 甲骨文公司(Oracle)
15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Roman Abramovich 41 235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石油公司
16 西奧·阿爾布雷希特 Theo Albrecht 85 230億 德國 南阿爾迪(ALDI)連鎖超市
17 利利雅娜·貝當古 Liliane Bettencourt 85 229億 法國 歐萊雅(L'Oreal)
18 阿列克謝·莫爾達紹夫 Alexei Mordashov 42 212億 俄羅斯 謝韋爾鋼鐵
19 阿勒瓦利德王子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1 210億 沙烏地阿拉伯 王國控股公司,花旗集團
20 米哈伊爾·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43 208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1 弗拉吉米爾·拉辛 Vladimir Lisin 51 203億 俄羅斯 新利佩茨克鋼鐵公司
22 安曼西奧·奧特加 Amancio Ortega 72 202億 西班牙 服裝零售商Inditex公司
23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 57 199億 中國香港 新鴻基地產
24 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 Mikhail Prokhorov 42 195億 俄羅斯 鎳生產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5 弗拉基米爾·波塔寧 Vladimir Potanin 47 195億 俄羅斯 國家銀行莫斯科Interros公司
26 克里斯蒂·沃爾頓家族 Christy Walton and family 53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7 吉姆·沃爾頓 Jim Walton 60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8 羅布森·沃爾頓 Robson Walton 64 192億 美國 沃爾瑪
29 李兆基 李兆基 80 190億 中國香港 恆基兆業
30 愛麗絲·沃爾頓 Alice Walton 58 190億 美國 沃爾瑪
31 大衛·湯姆森家族 David Thomson 50 189億 加拿大 湯姆森公司
32 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34 187億 美國 Google
33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35 186億 美國 Google
34 邁克爾·奧托家族 Michael Otto 64 182億 德國 Otto郵購集團
35 史蒂芬·皮爾森 Stefan Persson 60 177億 瑞典 服裝連鎖店H&M集團
36 蘇萊曼·克里莫夫 Suleiman Kerimov 42 175億 俄羅斯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37 查爾斯·科赫 Charles Koch 72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
38 戴維·科赫 David Koch 67 170億 美國 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stries)
39 弗朗索瓦·皮諾 Francois Pinault & family 71 169億 法國 古馳集團(Gucci)
40 麥可·戴爾 Michael 43 164億 美國 戴爾
41 保羅·艾倫 Paul Allen 55 160億 美國 微軟
42 柯克·科克萊恩 Kirk Kerkorian 90 160億 美國 米高梅、特瑞新達企業
43 史蒂夫·巴爾默 Steven Ballmer 52 150億 美國 微軟
44 阿比蓋爾·約翰遜 Abigail Johnson 46 150億 美國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富達
45 芮沙石 Shashi & Ravi Ruia NA 150億 印度 愛沙(Essar)
46 納賽爾·阿爾·卡拉菲家族 Nasser Al-Kharafi 64 140億 科威特 M. A. Kharafi & Sons
47 格羅夫納家族 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56 140億 英國 房地產公司格羅夫納
48 卡爾·愛康 Carl Icahn 72 140億 美國 XO通訊公司
49 小弗雷斯特·瑪爾斯 Forrest Mars 76 140億 美國 瑪氏巧克力
50 傑奎琳·瑪爾斯 Jacqueline Mars 68 140億 美國 瑪氏
51 約翰·瑪爾斯 John Mars 71 140億 美國 瑪氏
52 波奇特·羅辛家族 Birgit Rausing 84 140億 瑞典/瑞士 利樂包裝公司(Tetra Pak)
53 傑克·泰勒家族 Jack Taylor 85 140億 美國 恩特租車公司
54 戈爾曼·罕 German Khan 46 139億 俄羅斯 Alfa Group
55 蘇珊娜·克拉滕 Susanne Klatten 45 132億 德國 寶馬
56 瓦吉特·阿萊克波羅夫 Vagit Alekperov 57 130億 俄羅斯 俄國LUKoil石油公司
57 勃仁 Donald Bren 75 130億 美國 爾灣公司
58 阿蘭·維德摩爾和吉拉德·維德摩爾 Alain & Gerard Wertheimer 58 129億 法國/美國 香奈兒
59 迪米特 Dmitry Rybolovlev 41 128億 俄羅斯 BPC鉀肥公司
60 阿齊姆·普萊姆基 Azim Premji 62 127億 印度 印度軟體集團Wipro
61 納吉布·薩維雷斯 Naguib Sawiris 53 127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62 安妮·科克斯·錢伯斯 Anne Cox Chambers 88 126億 美國 美國媒體考克斯公司
63 馬克穆多夫 Iskander Makhmudov 44 119億 俄羅斯 烏拉爾礦業金屬集團(UGMK)
64 蘇尼爾·米塔爾家族 Sunil Mittal 50 118億 印度 巴帝電信Bharti集團
65 阿布拉莫夫 Alexander Abramov 49 115億 俄羅斯 鋼鐵礦Evraz集團
66 邁克爾·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66 115億 美國 彭博通訊社
67 維克多·維克塞爾伯格 Viktor Vekselberg 50 112億 俄羅斯 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
68 米切爾·費雷羅家族 Michele Ferrero 81 110億 義大利/摩納哥 佛列羅
69 喬治·凱澤 George Kaiser 65 110億 美國 石油、天然氣、銀行、房地產
70 拉特西斯家族 Spiro Latsis 61 110億 希臘/瑞士 EFG私人銀行
71 薩維雷斯 Nassef Sawiris 46 110億 埃及 OCI公司
72 阿列克謝 Alexei Kuzmichev 45 108億 俄羅斯 阿爾法集團
73 菲爾·奈特 Philip Knight 70 104億 美國 耐克
74 維克多·拉什尼科夫 Viktor Rashnikov 59 104億 俄羅斯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MMK)鋼鐵廠
75 埃納斯特·拜塔勒利 Ernesto Bertarelli 42 103億 瑞士 雪蘭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76 庫瑪·貝拉 Kumar Birla 40 102億 印度 貝拉集團
77 萊昂多·德維克 Leonardo Del Vecchio 72 100億 義大利 光學製造廠商Luxottica集團
78 安東尼奧·阿韋里諾家族 Antonio Ermirio de Moraes 79 100億 巴西 Votorantim集團
79 伊里斯家族 Iris Fontbona NA 100億 智利 礦業
80 愛德華·約翰遜 Edward Johnson III 77 100億 美國 富達基金
81 漢斯·雷辛 Hans Rausing 82 100億 瑞典/英國 愛克林集團
82 弗拉基米爾·葉夫圖申科夫 Vladimir Yevtushenkov 59 100億 俄羅斯 俄羅斯系統公司
83 伊戈爾·久津 Igor Zyuzin 47 100億 俄羅斯 車里雅賓斯克鋼鐵集團
84 塞日爾·達索家族 Serge Dassault 82 99億 法國 Dassault航空集團
85 阿爾貝托家族 Alberto Bailleres 75 98億 墨西哥 Penoles公司
86 拉米什·錢德拉 Ramesh Chandra 68 96億 印度 印度房地產開發公司Unitech
87 查爾斯· 厄根 Charles Ergen 55 95億 美國 EchoStar公司
88 約翰·克魯吉 John Kluge 93 95億 美國 美國媒體國際集團公司
89 羅納德·佩拉爾曼 Ronald Perelman 65 95億 美國 Revlon金融公司
90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家族 Silvio Berlusconi 71 94億 義大利 費寧韋斯特集團,傳媒和電訊業
91 阿達尼 Gautam Adani 45 93億 印度 阿達尼集團
92 克納 Petr Kellner 43 93億 捷克 保險
93 烏斯馬諾夫 Alisher Usmanov 54 93億 俄羅斯 Gazmetall公司
94 阿道夫·默克爾 Adolf Merckle 73 92億 德國 Phoenix Pharmahandel葯品貿易股份公司
95 芬克 August von Finck 78 92億 德國/瑞士 能源
96 薩維雷斯 Onsi Sawiris 78 91億 埃及 移動通訊公司Orascom Telecom
97 穆罕默德·阿毛迪 Mohammed Al Amoudi 62 90億 沙烏地阿拉伯 Corral Petroleum Holdings
98 郭鶴年 郭鶴年 84 90億 馬來西亞/中國香港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
99 喬治·索羅斯 George Soros 77 90億 美國 量子基金
100 阿格艾爾家族 Abl Aziz Al Ghurair 54 89億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馬西瑞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伍』 有哪些著名的金融詐騙

近年來全球重大的金融腐敗案首推2009年美國華爾街麥道夫案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1938年4月29日——),美國著名金融界經紀人,前納斯達克主席,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詐騙案——「龐氏騙局」的主犯,2009年6月29日被紐約聯邦法院判處150年有期徒刑。
[編輯本段]曾經靠白手起家的華爾街傳奇人物

伯納德·麥道夫出生在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1960年,從紐約赫福斯特拉私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的他靠利用暑假打工當救生員和安裝花園噴水裝置賺來的5000美元,創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麥道夫憑借其聰明才智漸漸成為華爾街經紀業務的明星。上世紀80年代初,麥道夫在華爾街積極推動場外電子交易,將股票交易從電話轉移到電腦上進行。當時,麥道夫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1983年,麥道夫公司在倫敦開設了辦事處,並成為第一批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美國公司。1991年,伯納德·麥道夫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在其帶領下,納斯達克成為足以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證券交易所,為蘋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後到納斯達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貢獻。 到2000年,伯納德·麥道夫公司已擁有約3億美元資產。
麥道夫家族基金會主要捐助猶太慈善組織,幫助建設劇院、大學以及藝術事業。

「龐氏騙局」專殺熟

2000年功成名就後,麥道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轉變。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以穩固的高投資回報率使自己再次成為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直到2008年12月初露餡。
打入精英俱樂部拉客戶

棕櫚灘鄉村俱樂部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這是一個高端猶太人俱樂部,只有300名會員。要申請加入其中,不僅要足夠富有(會費30萬美元),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士,每年的慈善捐款記錄不少於30萬美元。
麥道夫很輕松地就打入了精英雲集的鄉村俱樂部,並吸引了眾多富有的猶太會員。麥道夫很會揣摩投資者的心理,他刻意營造出一種排外氣氛,並實行「非請莫入」的政策,只有經過邀請的投資者才能成為公司客戶。這意味著,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像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有人介紹是不能進的。
這一策略非常成功。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麥道夫從不解釋投資策略,而且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拒絕接受你的投資。
在俱樂部的高爾夫球場和雞尾酒會上,人們不時提到麥道夫的名字。一些猶太老人稱麥道夫是「猶太債券」,能給出8%至12%的投資回報,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場形勢如何。麥道夫曾吹噓:「我在上漲的市場中賺錢,下跌的市場中也賺錢,只有缺乏波動的市場才會讓我無計可施。」
50年交情老友照樣騙

95歲高齡的俱樂部成員、服裝大亨卡爾·夏皮羅是此次騙局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認識麥道夫近50年了,曾邀麥道夫參加他的95歲生日宴會,和他一起旅行,甚至帶他的曾孫玩。夏皮羅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麥道夫的基金投資了1.45億美元。此外,夏皮羅及其家人還將另外4億美元交給麥道夫管理。
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多,麥道夫要求的最低投資額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100萬美元升至500萬美元,然後又到1000萬美元。至少有1/3的俱樂部會員投資了麥道夫旗下的基金。
由於回報穩定,麥道夫的名聲越來越大,會員都以擁有麥道夫投資賬戶為榮。

騙局被曝光

2008年12月初,麥道夫向兒子透露,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投資,令他出現資金周轉問題。12月9日,麥道夫突然表示提早發放紅利。12月10日,麥道夫向兒子坦白稱,其實自己「一無所有」,而是炮製了一個巨型金字塔層壓式「龐氏騙局」,前後共詐騙客戶500億美元。10日當晚,麥道夫被兒子告發,引爆史上最大欺詐案。12月11日,麥道夫被捕。
在案發前,人們信任麥道夫,麥道夫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交給麥道夫的資金,都能取得每月1%的固定回報,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回報率。但事實上,麥道夫並沒有創造財富,而是創造了別人對他擁有財富的印象。顧客們並不知道,他們可觀的回報是來自自己和其他顧客的本金——只要沒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當有客戶提出要贖回70億美元現金時,游戲結束了。
截至2008年11月30日,麥道夫的公司帳戶內共有4800個投資者賬戶,這些受騙的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猶太人慈善組織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

受到法律嚴懲

2009年3月,麥道夫表示對包括證券欺詐、洗錢等在內的11項刑事指控認罪,欺詐金額累加起來達到650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紐約聯邦法院判處麥道夫150年有期徒刑,這意味著麥道夫將在監獄中度過餘生;法院同時判決沒收麥道夫約1700億美元財產,麥道夫的妻子也將上交名下8000多萬美元資產,但獲準保留250萬美元財產。

『陸』 高手們,推薦一些股票,或者基金年收益超過百分之十的,謝謝

目前大盤經過大幅下跌,風險已經充分釋放,國家隊進場,政策底已經出來了。不用恐慌,目前可以充分考慮股票型基金了,年收益非常可觀,而且相對股票更加安全。

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一般規定股票倉位在70%以上,意味著即使在一個下跌市場中,基金經理最多隻能把股票倉位降低到70%。所以這類產品一般被認為風險較高,但市場走牛時收益也比較高。對待股票基金,投資者必須明白的是,一旦判斷市場走熊,就應該及時贖回基金,以規避風險。這類工具非常適合對投資時機有一定認識的投資者。另外,每一隻股票型基金都有其自身特點,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喜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

海富通國策導向股票
這只基金在大盤股行情來臨之前還顯得平淡無奇,而且毫不起眼。但在最近幾個月中,這只基金幾乎賺取了過去3 年裡的大部分收益,以至於成為3 年期中表現最好的股票型基金——以33.49%的3 年年化收益位列同類基金榜首。2014 年(截至12 月23 日),其收益率達到72.79%。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只基金作為藍籌基金而言規模偏小,2014 年三季度末該基金只有5.16 億元而已(最近還暫停了申購)。另外,這只基金3年裡一共換了4 位基金經理。
華寶興業新興產業
非常典型的新興產業基金,以中小盤股為主。這只基金2013 年以60.43%的業績艷壓群芳(當年是創業板的結構性牛市)。而2014 年至今,其收益率為20.67%,顯然是因為未能參與到這一波大盤股行情中。但誰又知道2015 年小盤行情能否卷土重來呢?若仍然看好新興行業,這只基金倒不妨作為候選。基金經理郭鵬飛同時也是華寶興業投資部總經理,郭鵬飛管理這只基金已經長達4 年。

匯添富民營活力股票
該基金屬於民營經濟概念基金,同時也主打中小盤股。由於自成立以來業績出色,一舉成名。在匯添富民營的光環下,第一任基金經理齊東超2014 年年初出走私募,且頗為順風順水。接班人朱曉亮的成績也可圈可點,2014年至今收益率39.87%(雖然錯過大盤股行情,但絕對收益還是不錯的),似乎兩者之間的交接還算順利。其第一大重倉怡亞通、第二大重倉宋城演藝和第三大重倉青島金王,都是市場上關注度較高的股票,背後可供挖掘的投資題材均比較豐富。

寶盈資源優選股票
名字雖然叫「資源優選」,但前十大重倉股竟然和資源類股票毫無干係。基金介紹上赫然寫著「本基金根據研究部的估值模型,優選各個行業中具有資源優勢的上市公司,建立股票池」,想來所謂的資源優選有極為寬泛的定義。不管噱頭如何,2014 年以來這只基金收益率55.54%,3 年年化收益率28.26%,成績單也是相當漂亮。基金經理彭敢管理該基金4年有餘。

銀河行業股票
這是一隻多年來一直上榜的老牌基金,但永遠低調。目前該基金規模為52 億元左右,持倉以中小盤股為主,卻仍然在2014 年獲得38.1%的收益。2014 年三季報數據顯示,該基金持有大把互聯網、科技類股票,比如2014 年的大牛股衛寧軟體位列第一大重倉。精選個股能力突出,基金經理成勝管理該基金超過4年,也是基金圈內一員老將了。

浦銀安盛價值成長股票
該基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型」基金,至少從其過去的持倉看,投資組合中幾乎是一籮筐中小盤股,而且以成長股為主。2014 年該基金業績很漂亮,收益率高達63.32%。從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看,至少是挖到了幾只大牛股,比如,第一大重倉股閩福發A,2014 年上漲了約4 倍,上海鋼聯也上漲了一倍有餘,還有上漲了約3 倍的安居寶。目前,基金規模約12 億元,對中小盤股風格基金來說倒是正好。

中郵核心主題股票
有人說中郵基金的風格就是熊市裡跌得多,牛市裡漲得也多。很多人知道最近火熱的80後基金經理任澤松(他管理的基金還沒到3年),其實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頗有兩把刷子。比如這只基金,過去3年的年化收益率為26.9%,2014年來收益率63.83%。和任澤松那隻新興產業股票基金相比,不相上下。兩者主要差異其實是2013年。這只基金2014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里還有券商股,如果持有到年底,基本是賺了完整的一波行情,眼光的確「毒辣」!

華商價值精選股票
作為近幾年來默默崛起的本土基金公司,華商一直以穩健的股票投資為其特色,投資風格也是頗接地氣的。這只基金過去3 年年化收益率26.89%,2014 年至今收益率51.62%,過去每年都有不俗表現。投資以中小盤股為主,風格更偏向成長股。基金經理劉宏管理該基金近4 年。

信誠深度價值股票(LOF)
該基金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藍籌基金,2014 年終於等到了揚眉吐氣的機會,2014 年至今收益率41.34%。值得一提的反而是2013 年的創業板行情里,該基金收益率也達到了26.82%,長期業績穩健。不過,這只基金的規模已經極度迷你,三季度末的數據看已經不足1 億元。

銀河創新股票
銀河基金旗下的股票基金,規模偏小,目前不足10億元。2014年至今已取得了22.89%的收益水平,顯然也是因為錯失了大盤股行情。不過有趣的是,晨星顯示這只基金的風格是大盤成長,但其前十大重倉又是清一色中小盤成長股。光看數據,基金經理的策略倒是很有點神秘感。

興全綠色投資股票(LOF)
當初發行時,很多人質疑「綠色投資」概念雖好但不一定真能賺錢。現在回頭看,新興產業里能被劃分到「綠色」領域的股票,不僅不少,而且表現也值得稱贊——這只基金2014 年至今收益率為38.78%,2013 年收益率為43.87%,過去3 年年化收益率25.69%,用業績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截至2014 年9 月末的前三大重倉分別是匯川技術、瀚藍環境以及上海家化。

『柒』 億萬富翁 楊寧

他們做了什麼,又正在做些什麼;他們取得了什麼成績,又為什麼成功?

陳天橋:盛大網路董事長

個人財富:人民幣21.03億元

家族財富:人民幣52.56億元(包括其妻雒千千、其弟陳大年擁有的財富)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即使不做盛大,陳天橋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商人」這是很多人對陳天橋的評價。當陳因盛大的成功而坐擁數十億資產時,人們還是願意這樣解讀這句評價:盛大的成功或許是偶然的,但陳天橋的成功卻是必然的。

陳天橋1973年5月出生於浙江新昌,1990年進入復旦大學經濟系並提前一年完成學業。帶著上海市「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的稱號離開復旦,陳天橋的能力在社會上展現出來。擔任了陸家嘴(600663)總裁助理、及金信信託總裁辦公室主任等工作後,陳天橋於1999年12月和弟弟陳大年創辦盛大網路公司。此後,他在生意上表現出了和年齡不相稱的老到。

2001年開始代理《傳奇》時,陳天橋將銷售重點對准遍布各個角落的網吧,獨創出一套E-SALE銷售系統,一方面極大方便了游戲玩家的購買,同時也減少了中間的銷售渠道,使得盛大能夠一舉成功。

而當年決定進軍網路游戲亦非一路順風。1999年陳天橋創辦盛大時主營業務是卡通動畫,由此吸引到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投資。在經過了兩年互聯網低迷之後,陳天橋決定轉向網路游戲,但是投資方中華網仍然堅持做動畫。中華網給陳天橋留下30萬美元後,二者從此分道揚鑣。做了兩年風險資本之後,中華網在盛大即將騰飛之際出局,由陳氏家族獨占盛大全部股權。

網路公司的投資總能演繹出許多精彩的故事,前有段永基在新浪的起起落落,後有陳天橋和中華網在盛大的分分合合。對於股權上的得意者和失意者,似乎很難用遠見卓識或者鼠目寸光之類的詞來形容他們,但是無論如何,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寫成最後傳奇的道理,卻每每能在互聯網企業得到印證。

「網路女皇」瑪莉-米克對互聯網公司有自己獨到的評價標准,其中有一條是有堅定不移的創始人,並且有使命感,不惟利是圖。對此陳天橋亦有同感,他認為這是一家企業要做成功所必備的條件,並表示盛大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會將企業與整個產業的健康、持續成長聯系在一起。

小QQ的大作為

馬化騰:騰訊控股首席執行官

個人財富:人民幣9.64億元

創業團隊財富:人民幣18.53億元(創始人5人: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

畢業院校:深圳大學

如果看到他的名片上印有QQ號,估計已經不會有人感到吃驚。但是與大學同窗張志東共同創建騰訊公司、擺弄「網路中文尋呼機」時,馬化騰肯定不會想到現在的騰訊QQ會發展到如此規模。當年舉步維艱之時,馬化騰曾開價十萬元人民幣將QQ轉讓,卻因開價過高而遭到廣東電信的舍棄。正是廣東電信的「不識貨」,也給了他在6年裡打造出一個QQ王國神話的機會。憑著這個小小的即時通訊軟體在4年間做到銷售過億元,撰寫了一幕深圳版的矽谷傳奇。

在互聯網這片江湖上,馬化騰的「封喉之劍」就是小企鵝QQ。目前QQ的普及程度已經是家喻戶曉,幾乎「機機必備」,以至於一段時間內,有些公司竟然禁止員工上QQ聊天,免得荒廢了工作。

馬化騰不僅成功地粘住了中國最大的注冊互聯網用戶群體,他還在恰當的時候,將這種影響力和忠誠度實現了商業化,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盈利之路——不管是付費注冊,還是QQ簡訊聊天,騰訊無不大獲成功,公司盈利也像當年QQ會員注冊「瘋長」的勢頭一樣,一年凈盈利3-4億元。

「他是一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工作夥伴提到馬化騰這位老闆,都會這樣說。在三五個月熱點便會輪流轉的網路界,騰迅五年多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范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惟一專注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

現年32歲的馬化騰是廣東潮州人,處事低調,不擅言語,平靜並且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不過,斯次上市,包括馬化騰在內,騰訊造就了5個億萬富翁,7個千萬富翁。

後到者的先機

周雲帆&楊寧:空中網董事長/總裁

個人財富人民幣:5.13億元+人民幣5.13億元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大學

從美國斯坦福到北京的ChinaRen,從ChinaRen到搜狐,從搜狐再到空中網,周雲帆和楊寧兩人一直如影隨形;在互聯網低迷時成功賣掉ChinaRen,在中國互聯網第二次熱潮結束前把空中網推上納斯達克市場,在一次又一次的轉換中,兩人對互聯網的理解日漸深刻和實際,一直站在互聯網這個年輕行業變遷的風頭浪尖。

1999年,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學成歸國的周雲帆與楊寧,以及另一個創業夥伴陳一舟一起創辦了ChinaRen.com。在當時的中國,互聯網熱潮已經甚囂塵上,ChinaRen顯然是個後到者。但是基於對年輕人以及校園生活的了解,ChinaRen很快因在線游戲和校友錄成為國內學生的新寵。不過尋找明確的盈利模式卻始終是個問題,隨著市場對互聯網企業的熱情急轉直下,在冬天將來之時,2000年9月,周雲帆、楊寧和陳一舟決定賣掉ChinaRen——買家是搜狐。隨後,周雲帆和楊寧加盟了搜狐公司,前者擔任搜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後者擔任首席技術官。

兩個創業夥伴在搜狐工作時,時有關於二人與搜狐原高層存有間隙的消息傳出。盡管當時二人竭力否認,但是2002年無線增值服務商機可見之時,二人還是迅速離開搜狐,成立空中網,開展無線增值服務。

他們又是後到者,在SMS等2G服務已經四面開花的情況下,他們從一開始就看準了2.5G的趨勢,和中國移動先後推出彩信(MMS)、WAP等新業務,成立僅兩年時間,就能迅速盈利而且登陸納斯達克。

從ChinaRen到空中網,周雲帆和楊寧兩個後到者抓住了兩次先機,也終於實際了互聯網業務從概念到贏利的轉化。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沈南鵬:攜程旅行網總裁兼CFO

個人財富:人民幣3.24億元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

公司終於在美國上市了,終於又能經常和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打成一片,沈南鵬還能否找到「陽春白雪」的感覺?

耶魯大學MBA畢業後,沈南鵬曾在三家響當當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8年,先後參與了8、9家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上市。看著自己參與的項目在國際資本市場融得大量資金,給沈南鵬帶來巨大的滿足感。

之後他選擇了互聯網,和幾位朋友一起創辦了攜程。互聯網公司的高速增長需要傾心傾力,公司除了需要有人日常管理,還需要宏觀的策略、政府關系,媒體關系,於是沈南鵬於1999年年底正式離開投資界,專心攜程網的工作。而在公司成立之初,最重要的工作莫過於到一個個機場發卡,去一家家酒店砍價——相比以前從事的投資銀行工作,沈南鵬將自己的職業轉換比喻作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職業的改變給沈南鵬帶來的是巨大的變化。攜程成立四年之後,如願在納斯達克登陸,並一直被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從剛上市時的10美元上揚至30多美元。看著自己創辦的公司在資本市場能有如此的表現,對於有著多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的沈南鵬,無疑是最大的滿足。而其個人財富也迅速攀升,做「下里巴人」4年時間所積累的財富可能是「陽春白雪」40年都無法攀及。

現在的沈南鵬依舊十分謙遜,不談個人,很願意介紹攜程的團隊。他的下一步,是要把攜程變為提供全方位旅遊產品、滿足旅行者所有需求的旅遊服務公司。

誰是吳峻?

吳峻:掌上靈通董事長

個人財富:人民幣2.97億元

創業團隊財富人民幣8.13億元(創始人5人:吳峻、邵曉立、李海超、PatrickBenzie、Derek Sulger)

畢業院校:倫敦帝國科技大學

他是吳峻——掌上靈通的創始人、董事長。自2003年初將美國矽谷的職業經理人楊鐳請到掌上靈通擔任CEO之後,他就隱身幕後,連公司登陸納斯達克這樣的大事,也是由公司CEO楊鐳來操刀完成。

雖然今年只有32歲,但是吳峻在IT界的經歷並不短暫,在業界有「技術天才」之稱。

出生於上海的吳峻在上海師范附中念完中學,後來被在英國工作的父親帶到英國讀書,獲得倫敦帝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學位。吳峻畢業後去了英國IBM公司,專攻數據顯像和TCP/IP網路,後來加盟瑞典一家名為Sendit的無線互聯企業,擔任ICSA系統的首席設計師,此系統在世界范圍內被許多數據運營商廣泛採用。Sendit於1999年初被微軟收購,成為微軟的移動互聯分部。

1999年9月,吳峻和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的李海超等人創辦了英斯克計算機公司,定位於無線互聯網平台軟體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吳峻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2002年的《福布斯》雜志在一篇名為《上海轟鳴》的報道中采訪了這個年輕的海歸創業者。吳峻當時預言:「上海一定會成為亞洲的科技中心。這里已經擁有了大量的企業家,但是尚缺少一個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一旦這樣的公司出現的話,所有的一切又將另當別論了。」

掌上靈通正是承載吳峻遠大理想的公司。2002年,掌上靈通只是作為英斯克的一個商務部門成立,著力於為中國行動電話用戶提供無線增值服務。2001年4月,掌上靈通從英斯克分離,成為獨立運營的公司,吳峻為公司帶了一些頂級風險投資商——富達、宏基科技風險投資、亞信等。雖然掌上靈通離吳峻理想中的世界級高科技公司還有距離,但是至少已經給他帶來了巨大財富,並給了他機會。

「秀」出真金白銀

郭凡生:慧聰國際首席執行官

個人財富:人民幣2.06億元(其中9000萬元為代49位員工持股的股票市值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你會在各種場合看到他——報紙、雜志、電視、各種論壇和會議,你看著他打著乾脆有力的手勢,自信地宣講他的「全員勞動股份制」—一種類似於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的「不倫不類」的制度——和「知識創造財富」的理論。

雖然郭凡生的「制度論」在經濟學界頗受質疑也遭到批駁,但無庸置疑,這套制度創新理論在慧聰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應用,也取得了成功。

媒體人眼中的郭凡生,直率、不拘細節,但親和力極強——這也正好可以解釋1992年慧聰的創業初期,他憑什麼吸引了二十幾個得力干將,一幫人等騎著自行車穿梭於中關村的各個商戶搜集價格信息,後來發展成為「刊+網」的盈利模式,最後進軍搜索市場,並在香港創業板的成功上市。

作為一個香港上市公司的老闆,直到今天,郭凡生沒有給自己配車,不管去哪裡依然「的來的往」。「不停的掙錢」是郭凡生經營的目標,但慧聰的團隊至今仍保持著「不奢華、不享受」勤儉創業的精神。

郭凡生常說,讓一種制度支撐一個企業的長期經營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目標,並且決定在自己還思路清晰的時候將這項制度確立下來,以便等自己功成身退,慧聰會有後來人繼續經營。

朋友還是敵人?

李彥宏:網路公司首席執行官

個人財富:不詳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

每3個月去一次美國花兩星期同家人團聚的李彥宏,最近看到「frienemy」這個英文詞彙肯定會無限感慨——這個由「朋友(friend)」和「敵人(enemy)」兩個英文單詞連接而成的詞彙,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位網路公司首席執行官目前處境的寫照。

一個月前,正進入上市沖刺期的網路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行動,在共8家戰略投資者的名單里,曾被認為是網路強勁對手Google赫然在列——對於網路,Google究竟是朋友還是敵人?1999年時,李彥宏和創業夥伴徐勇在美國矽谷創建網路,一年後,網路回國發展。李彥宏用三年時間將網路做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期間Google一直是網路最大的競爭對手,Google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塞爾奇·布林同李彥宏之間亦多次透過媒體發起口舌紛爭。

而現在,敵人亦成了握手並肩的朋友。對於外界,李彥宏僅是表示,Google只是戰略投資者,網路的控制權依然在自己手中。但是外界評論多認為Google投資網路,是覬覦中國的搜索市場和網路的商業價值。之前,李彥宏和網路已經在中國摸索出搜索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而李彥宏在道·瓊斯公司擔任高級顧問、出任《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在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擔任資深工程師的經歷,也為網路帶來了大量技術積淀。

像很多矽谷技術人員的理想一樣,李彥宏稱自己的理想是用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

想必這位1988年離開山西陽泉求學北大、23歲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學位、多年耳濡目染矽谷精神的互聯網搜索專家應該明白:同技術的推動作用類似,競爭也是推動商業世界不斷進取的動力。那麼,如果真的世界只有一種中文搜索引擎、只有一間互聯網搜索公司,它究竟是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

這個夏天唐越做了什麼

唐越:e龍公司董事長兼CEO

個人財富:不詳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未畢業)/美國CONCORDIA學院

e龍董事長唐越在這個夏天四處飛行,行蹤不定。各個渠道透出的信息讓我們確信,這個夏天唐越在做些什麼:他正在籌劃e龍的海外上市,以便能抓住中國互聯網第二次熱潮的尾巴——盡管該公司極力否認,稱自己並沒有具體的上市時間表。

唐越和他創辦的e龍記載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盛衰史。伴隨著互聯網的大起大落,唐越一直手掌大旗,收購兼並、剝離分立、買進賣出,上演了一幕幕資本大戲。其間,e龍屢屢危機,又屢屢化險為夷。今天的e龍,長的還是一副宣揚小資生活的都市青年的模樣,但是骨子裡,早已變成打著算盤、替你周密計劃商務行程的辦公室阿姨。

從城市生活門戶網站到商務旅行服務商,在短時間學別人的模式並取得成功,e龍可以算為數不多一家。不過,唐越那些激動人心的資本運作手法別人卻很難模仿。最讓贊嘆莫過於一次精彩的「高拋低吸」。在互聯網最火熱的2000年3月,唐越高價將還沒有盈利的e龍賣給了美國的互聯網通訊公司Mail.com;一年之後,在互聯網的冬天來臨之前又以低價將e龍贖回。下一步?公司上市,似乎不說自明。

之前在美國就從事高科技行業風險投資工作的唐越,對於如何從風險投資商那裡融得資金,已是知己知彼,駕輕就熟。唐越認為,評價融資好壞的標准不是能否拿到錢,而是以什麼樣的成本去拿到錢。

e龍什麼時候上市是很多人都在關注的焦點。曾經是Mail.com一部分的e龍,一面在不斷清晰「酒店加機票」的商業模式,一面又獲得大筆的風險投資,並在為上市做准備。這將又是怎樣一次讓人驚嘆的資本運作?眾多互聯網觀察家和媒體正在揣摩。但有一件事幾乎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得出來:一旦e龍上市,帶給唐越的財富將會數以億計。

註:「個人財富」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數、取7月20日收盤價計算;匯率以1美元=人民幣8.27元、1港元=人民幣1.06元換算。

『捌』 這家公司比阿里厲害,年營收1千億美元,卻為何不願上市進世界500強

許多公司都以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為榮,畢竟在全球上千萬家公司中,也只有區區500家公司能夠進入這個榜單。這個難度可以說是比獲得奧運冠軍還難。比如說在中國香港,一個經濟這么發達的地方,也只有區區兩家公司可以進入世界500強。

強如阿里也是去年才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的榜單。可以說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是非常難的。公司入選世界500強,對於公司的品牌宣傳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好處。除了世界500強外,現在許多公司也喜歡上市,畢竟上市除了可以融資,還可以讓公司的名氣更大。

不過有一些公司就不願意上市,比如說中國的華為,還有瑞典的家居巨頭宜家等公司。不過有一些公司,不僅不願意上市,連世界500強也不願意進入。

之後老科赫回到美國建立了科氏工業,他去世之後把公司交給了兩個兒子共同管理。科赫兄弟不僅是富可敵國的大富豪,他們在政界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70年代,他們還曾經參加美國總統的選舉。雖然沒有選上,但是至今他們旗下的基金會,依然秘密支持著全球30多個政黨。

他們也通過支持這些政黨來不停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如今兄弟兩人也已經年過80,不過依然沒有退休。不知道當科氏工業交給第三代發展之後,會有什麼新的變化。科赫兄弟曾經說過,除非打死他,不然絕對不會把公司上市。科氏工業也堪稱是全球最神秘的公司之一。

『玖』 十大家族 十大財團

世界十大家族
杜邦家族(不分先後)
杜邦家族是美國最古老、最富有、最大的財富家族。這個家族至今已保持了200年長盛不衰,世所罕見。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 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大富豪。其家族創始人是伊雷內?杜邦,靠製造火葯發財,20 世?紀初杜邦家族出了杜邦A三巨頭,將家族帶入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這個家族視家族財富為第二生命,權力傳代非常獨特。在第三代中,是美國近親聯姻最多的大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
這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它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麥耶?羅斯柴爾德。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A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鼎盛時期,他們翻雲覆雨的力量使歐洲的王宮貴族也甘拜下風。時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羅斯柴爾德,是世界著名的銀行家,他的經歷與家族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
奧納西斯家族
這是一個奇特的財富家族。奧納西斯是這個家族的創始人,他被稱為世界船王。他從做煙草生意起家躍入世界航運業。他惟一的兒子不幸車禍身亡,他與自己的連襟另一位希臘船王互相鬥富,並娶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遺霜擺闊。他的女兒與他一樣任性,他選的女婿女兒不要,非要嫁給自己鍾愛的人,當他死後女兒繼承財產,又數次婚變終成一代女船王。她又有了女兒,死前託孤讓別人培養財富家族的第三代。特色評說:女承父業再創輝煌託孤第三代
洛克菲勒家族
美國最富的家族。約翰?洛克菲勒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石油大王。他開創的石油王朝在美國壟斷地位達 85年之久。他的第二代小洛克菲勒一生中在維持家族事業的同時,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老洛克菲勒留下的慈善事業上,老洛克菲勒的第三代成為銀行家的約翰?戴維?洛克菲勒是這個家族的金融管家,他也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這個家族至今在美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IBM沃森家族
沃森家族創建了雄霸世界的計算機硬體公司IBM。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是托馬斯,丁?沃森,他從一個一文不名的鄉下人,靠推銷起家一手把IBM這個當初生產磅秤、屠刀和穿孔機的小公司發展為世界超一流的硬體公司。他的獨生子托馬斯?約翰?沃森曾是一個經常去夜總會廝混的花花公子,老沃森教育有方,浪子回頭金不換。小沃森繼承了父業。把IBM的計算機事業推上峰巔。這個家族以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而繼續他的使命。
高爾文家族 摩托羅拉
這個財富家族在美國影響巨大。其創始人高爾文從賣爆米花創業到成為摩托羅拉公司董事長,使這個家族顯赫至今。高爾文對他的財富接班人的培養花盡心血。他把獨生兒子鮑勃經常帶在身邊,並熱切地希望兒子進入企業界,他細心地回答兒子提出的企業問題。長大後任命他為摩托羅拉副總經理,放手讓他去領導一個家族企業,後來又任命他為總經理,但他不打算退休,他還要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
福特家族
福特家族曾經是美國顯赫的財富家族。亨利?福特是這個財富家族的創始人,他成為汽車大王。他對自己惟一的兒子埃茲爾恨鐵不成鋼,埃茲爾是個面慈心軟的人,面對父親說一不二的A絕對帝王@作風,聽任擺布,最終成為悲劇根源,英年早逝。孫子組成A紅粉兵團@進行逼宮奪權,曾一度使家族中興,但福特二世重蹈覆轍,最終福特公司董事長由外人出任。開創了美國企業界將家族企業大權傳給非家族人的先例。

馬克斯家族
他們是名震英倫三島的財富家族。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服裝都在他們家族的公司馬克斯 斯賓塞公司購買。其創始人馬克斯靠5英鎊起家。但馬克斯去世時,他的兒子西蒙才19歲,大權落在了公司董事戚文手中。為爭奪家族企業,西蒙結識了猶大商人伊斯利,二人互娶對方妹妹為妻,聯姻打造財富家族。二人與戚文展開了董事局的主席之爭,最終取得勝利,又聯手共創輝煌,讓家族中興。並開始著力培養第三代財富接班人。
迪斯尼家族
這是全世界眾所周知的財富家族。其家族創始人是沃爾特?迪斯尼和他的哥哥羅伊。迪斯尼因米老鼠卡通電影而名揚天下,接著又推出一系列卡通電影。兄弟倆又共同謀劃開創了A迪斯尼世界樂園@。迪斯尼在事業未竟時去世,留下一個龐大的財富家族。家族內部派系之間開始爭權奪利,A三駕馬車@轟轟隆隆地開過來,另有數名A游擊隊員@也卷進紛爭之中。女婿與侄兒大動干戈,侄子小羅伊一手遮天獨攬大權,將迪斯尼公司的觸角伸向歐亞。
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的成功,是華爾街成功的縮影。摩根家族創造的A摩根化經營管理體制@至今仍然統治和影響著華爾街的一切。這一經營思想和戰略,貫穿在資本主義由幼年邁向壯年的全過程。在摩根家族勵精圖治,不斷創造經濟奇跡的過程中,J?P?摩根無疑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J?P?摩根開創了A摩根時代@,即金融寡頭支配企業大亨的時代。他的名言是:A用以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只是金錢 @

美國十大財團和日本六大財團
美國十大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摩根財團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杜邦財團
波士頓財團 梅隆財團 克利夫蘭財團 芝加哥財團
加利福尼亞財團 得克薩斯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C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A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C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C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C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CC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C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C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C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C特姆科C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拾』 中國十大首富

福布斯2011年中國富豪排名

前20名
排名//全球排名
//姓名
//年齡
//凈資產(億美元)
//國籍
//公司名稱
1
11李嘉誠82
260中國香港長江實業集團
2
23郭炳江、郭炳聯兄弟60/59
200中國香港新鴻基地產集團
3
28李兆基83
190中國香港恆基兆業
4
61郭鶴年87
125馬來西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香港嘉里貿易
5
95李彥宏42
94中國大陸網路公司
6
100鄭裕彤85
90中國香港香港新世界發展、周大福珠寶
7
114梁穩根54
80中國大陸三一集團
8
143王雪紅、陳文琦夫婦53/56
68中國台灣台灣威盛集團
9
152謝國民71
65泰國泰國正大國際集團、卜蜂國際集團
10
156劉鑾雄59
63中國香港愛美高集團
10
156蔡萬才81
63中國台灣國泰集團、富邦金融集團
12
169宗慶後65
59中國大陸娃哈哈集團
13
173施至成86
58菲律賓SM集團
14
179郭台銘60
57中國台灣台灣鴻海精密集團
14
179李鋰47
57中國大陸海普瑞
16
185何享健68
55中國大陸美的集團
16
185吳亞軍47
55中國大陸龍湖集團
18
192張志熔42
54中國香港熔盛重工集團、恆盛地產
19
196陳頌雄59
52美國美國葯品夥伴公司
19
196蔡衍明54
52中國台灣旺旺集團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