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航海科技股票歷史最高價

航海科技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時間: 2021-05-03 05:13:26

① 早期加拿大的歷史,要關於17世紀到20世紀的!越詳細越好!

加拿大的歷史是一部移民史。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遠古時期從亞洲東北部越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0-11世紀,北歐人從格陵蘭島渡海來到今紐芬蘭省海岸。16世紀,法國航海家首次登陸加拿大東海岸,並把這一帶稱為「新法蘭西」。17世紀初,歐洲人開始殖民加拿大,隨後法、英殖民者就這塊新大陸的控制權發生多次戰爭,最終英國取得了勝利。19世紀中葉,加拿大成立了聯邦制國家--加拿大自治領。1931年,加拿大在英聯邦內獲完全獨立。

早期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遠古時期從亞洲東北部越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6世紀,人口達到20萬。他們多以狩獵和捕魚為生,使用石器工具,用獸皮製作衣服。部分人為半定居居民,從事農業生產。

10-11世紀,北歐人從格陵蘭島渡海來到今紐芬蘭省海岸。16世紀是探險家的世紀。許多航海家為了尋找黃金和通向亞洲的西北通道,紛紛揚帆北美,從南至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開了北美新大陸的帷幕。1534年法國航海家多次到加拿大東海岸探險,並把這一帶稱為「新法蘭西」。他們行至聖勞倫斯灣,沿聖勞倫斯河上行,到達今魁北克、蒙特利爾地區,打開了通往加拿大內陸的道路。

新法蘭西殖民時期
17世紀初,歐洲人開始殖民加拿大。1603- l608年,法國人在芬地灣建立居留地,在聖勞倫斯河流域建立了魁北克城。新法蘭西逐漸發展成為皮毛貿易基地。1663年,新法蘭西殖民地成為法國的一個行省。18世紀初,其統治范圍北達哈得孫灣,西至大湖區,南到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以新奧爾良城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法國的皮毛營商、探險家和傳教士還深入到西部地區。

英國殖民時期
17世紀,英國、法國展開了爭奪加拿大的斗爭。1670年,英國佔領紐芬蘭島,並宣布對哈得孫灣及其周圍地區擁有主權和貿易壟斷權。形成從南、北兩面對聖勞倫斯河流域的法國領地夾擊之勢,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1713年)結束後,哈得孫灣地區、紐芬蘭和新斯科舍歸屬英國。1759-1760年,英國佔領了魁北克和蒙特利爾,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後,簽定《巴黎和約》,新法蘭西殖民地轉屬英國,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1793年,蘇格蘭移民、探險家A·麥肯齊沿皮斯河越過落基山脈,到達太平洋沿岸,首次完成了橫跨大陸的探險。19世紀上半葉,英國向加拿大移民激增,殖民地經濟發生變化。

聯邦國家的建立
1837年,加拿大爆發小規模武裝起義,迫使英當局進行改革。資本主義工商業初步發展。運河的開挖、鐵路的修築使東部各孤立地區的經濟聯成了一體。並開始向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移民,19世紀50-60年代,加拿大在英國的支持下進入謀求聯合和爭取自治的時期,1867年英國議會通過《英屬北美法》,由上、下加拿大和新斯科舍和新不倫陸克聯合成立了聯邦制國家加拿大自治領。此間,加全大形成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1870年加拿大自治領以30萬英鎊和部分土地為代價從英國手中取得西部、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權,先後建立了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和西北地區、育空地區。1871年和1873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和愛德華王子島加入聯邦。至此,除紐芬蘭外,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半個北美大陸已統一於加拿大自治領中,1880年英國政府將北極群島交給加拿大。

近代發展時期
19世紀未到20世紀初,橫貫大陸的鐵路干線建成,以鐵路為主的全國交通運輔網開始形成。大批移民西進,大片土地被開墾,農場數目激增,西部草原成為世界最大谷倉之一。新的礦產資源接連被發現,采礦、電力、鋼鐵、鐵路設備、農業機械等近代工業部門發展。一批新城市出現,蒙特利爾和多倫多成為全國經濟文化的中心。加拿大資本主義進入迅速發展時期。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均對德宣戰。世界大戰削弱了英國對加拿大的控制。1931年,加拿大在英聯邦內獲完全獨立。1949年英國將紐芬蘭島移交給加拿大。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戰後,加拿大經濟迅速發展,1970年按入口平均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3位。1976年以來,參加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首腦會議,成為西方七大國中的一員。1982年,《加拿大憲法法案》取代《英屬北美法》,成為加拿大憲法。

② 近代科學為什麼沒在中國產生

要分析「近代科學為什麼沒在中國產生?」則要分析,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基礎,具體如下:

歐洲從13世紀中葉開始,技術的社會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十四五世紀,在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義大利,手工業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家庭手工業已轉化為工場手工業。

在14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城已有毛織企業300多個,大約有3萬多毛織工人。由於有了用水力驅動的動力錘,可以鍛造較重的船錨,加上其他加工技術的進步,已能製造大型帆船,這更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義大利威尼斯的各造船廠每年能製造上千艘船隻。

義大利有了往來於地中海的商業船隊。十五六世紀,德國已有了用馬力和水力驅動的抽水機,使深坑采礦成為可能。德、法、意等國在15世紀後半期已出現了高10英尺、直徑5英尺的大型熔礦爐,實行了鼓風煉鐵法。英國的紡織業則著稱於歐洲。

技術的社會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指南針、印刷術與火葯大約在十二三世紀之後,陸續傳入歐洲。它們在歐洲的推廣和應用,為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

13世紀指南針已在歐洲遍應用。造紙術、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紀傳入歐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國人約翰·古騰堡的鉛錫銻合金鑄成的活字發明。

廉價書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資產階級思想革命運動有了文化武器。火葯及火器的發明和使用,不僅改變了作戰方法,而且成了資產階級搗毀封建貴族統治的物質武器。所以馬克思曾把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稱之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又促進了技術的社會應用。盡管各個階級都可以利用以往的和新的技術發明,但新興的資產階級更了解技術的作用,因而也就更主動地利用技術為建立自己的統治服務。當然,對此不能作概念化的理解。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所以在歐洲得以發展,近代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在歐洲產生,是與歐洲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相關的。、

恰如英國的貝爾納所指出的:「中古時代末期的歐洲文化,在物質方面或即便在知識方面,都不見得高於亞洲幾個大帝國的水平。至於歐洲所以能有較大希望,則只有用它的社會形式和經濟形式都比較缺少固定性和一致性去說明。」

歐洲各國是庄園領主制的封建國家,始終未建立起穩固而統一的帝國,這一點與東方的封建帝國不同。封建領主為求其生存和發展,有著發展經濟的內在要求。

這就給商人和手工業主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餘地。歐洲的基督教教會勢力十分強大,教權幾乎控制了王權,在教權、王權、封建領主之間始終充滿矛盾。矛盾斗爭的結果,使教權、王權削弱了,手工業主和商人反而從中獲得了利益。

從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是出於基督教擴張的目的發動的侵略戰爭,其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但由此卻使歐洲人重新發現了希臘古典文化。它與神學的說教不同,有更大的世俗性,也更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十字軍東征,還加速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刺激了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興起。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又促進了技術的社會應用。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的產生,在歐洲出現了航海探險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這些由資產階級發動的經濟活動和文化運動,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不僅需要有社會的政治條件和經濟基礎,而且要有文化條件。14世紀,發源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條件。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

它打著復興古希臘文化的旗幟,倡導以人文主義為中心新思想,贊頌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個性解放和個性自由,批判宗教宣揚的來世思想和禁慾主義,肯定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它實際上用人性反對神性,崇尚理性,鄙薄信仰,歌頌世俗,蔑視天堂。

人文主義者並不根本否定宗教,他們所反對的只是神權統治和封建教會的腐敗。長期以來受到宗教神學、經院哲學禁錮的歐洲人,在這場運動中,獲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經歷了觀念上的一次大革命。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因也就在這里,即它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空前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破除了人們對神聖不可侵犯的信條的迷信,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神,引導了人們去觀察和研究自然和現實世界。文藝復興對科學的最重要的貢獻,則是培育了一批富有新鮮活力並有所建樹的自然科學家。

他們在科學成果上也許不如後來的科學家,但正是他們開辟了科學史上的一個新時代。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後來的科學家。

在早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中間,最傑出的是義大利的達·芬奇(公元1482—1519)。他既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高舉天文學革命旗幟的哥白尼(公元1473—1543)、科學的殉道者維薩里(公元1514—1564)等人都出在文藝復興運動中。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資產階級首先打起「文藝復興」的旗幟,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展開反封建的斗爭,接著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對教會特權的運動。由於教會在德國的統治最為殘酷,社會矛盾也更加尖銳,宗教改革運動首先在德國開始。

這次運動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公元1483—1546)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學說,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獲救」。路德主張,只要自己信仰上帝,靈魂就可以獲救,人人有權讀聖經,人人可以通上帝,不需要有教會和教士的特權,也無需奢侈的宗教儀式。

他在《九十五條論綱》中揭露了教會僧侶們的虛偽和腐朽。他反對教會利用「赦罪符」騙取民財。路德的主張代表了市民對宗教改革的要求,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宗教改革運動很快在全國開展起來。

繼路德之後,法國人加爾文(公元1509—1564)又發展了新教。加爾文的新教提倡並擁護私有財產,認為發家致富是光榮的,強調人要實現上帝所賦予的使命。新教很快傳播於歐洲各國。 中世紀的歐洲,科學變成了神學的附庸。宗教改革運動對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有積極作用。

宗教改革者反對神父的權威,認為研究萬物是對上帝的愛戴,這些都是有利於自然科學發展的。近代歐洲的著名科學家中新教徒占很大的優勢,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是宗教改革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是很復雜的,新教盡管在某些方面允許科學活動的存在,但當科學發現與宗教教義相抵觸的時候,新教徒照樣把科學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場,甚至比舊教還殘酷。自然科學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然還要經歷同神學的激烈搏鬥。

在同時期的清朝,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則大興文字獄,極大的禁錮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餘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文字獄的危害如下:

清代文字獄泛濫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從漢族傳統觀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陸沉」,「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以儒家文化為正宗的漢族知識分子中間有著相當激烈的民族敵愾情緒。

(1)給思想文化、士人風氣帶來惡劣影響。龔自珍的名言「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大意是「言談中聽到文字獄就嚇得立即躲遠,文人著書就為生計,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對清代文字獄後果的真實寫照。

讀書作文動輒得禍,文人學士只好泯滅思想,丟掉氣節,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誦孔孟程朱的教誨以求科舉入仕;或者遠離敏感的學術領域,遠離現實,把全部精力用於訓詁、考據的故紙堆中,史稱乾嘉之學。

(2)文字獄敗壞了官場風氣。清朝官員大多數是科舉入仕。作為文人,他們有可能成為文字獄的犧牲品;作為官僚,他們又是文字獄的製造者或幫凶。

他們一方面不願意自觸文網,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願因為貫徹皇上諭旨不力,不能嚴究文字之責而獲罪。於是他們只有向著謹小慎微、沒有節操的方向發展。

(3)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4)一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為邀功之路。

(2)航海科技股票歷史最高價擴展閱讀:

近代自然科學則是指從16~19世紀這一時期的自然科學,又稱為近代實驗自然科學。19世紀末和20世紀是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時期。

從15世紀始,出現了全新的自然觀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於自然。人類藉助科學發現和發明,掌握自然規律, 就能夠合理利用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近代自然科學在古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產生,但又不同於古代自然科學。從古代自然科學發展到近代自然科學,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次大飛躍,標志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15世紀中葉,資本主義政權陸續在歐洲各國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

在這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許多科學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在科學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從此,近代自然科學開始了它的相對獨立發展的新時代。

③ 高中歷史必修二提綱 人教版(只要必修2的!!)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 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結合課本82頁新航路開辟圖記憶)
時間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開辟的航路 意義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歐洲到非洲 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歐洲到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2課)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掠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台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後,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後。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第六單元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第一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
1、發生經濟危機的原因:(1)貧富差距擴大(2)股票投機活動(3)分期付款方式的隱患(4)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點:(1)范圍廣(2)時間長(3)破壞性大
3、影響:(1)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美國、法國社會動亂;德國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危機反而惡化
(第二課)羅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經濟危機爆發後,總統胡佛採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加惡化。1932年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1933年上任後實行新政。
2、羅斯福新政的起止時間:1933——1939
3、新政的內容:(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2)調整農業政策(3)復興工業:藍鷹行動(4)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
4、羅斯福新政的意義:(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3)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政府的權力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4)※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5、政的實質: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
6、特點:指導思想方面:放棄自由放任思想,轉向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內容方面:國家加強對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預;影響方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
(第三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了解二戰後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1、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表現:
戰後二十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場;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延續並發展社會福利政策。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漲」。
80年代,里根上台後,減少政府開支,緊縮通貨,削減稅收,建設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經濟復甦。
90年代柯林頓倡導介於自由放任與國家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對經濟進行改革,經濟持續增長,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2、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20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時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殘余勢力,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同時實行非軍事化,集中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經濟:(2)政府採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相結合的經濟政策,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3)美國的扶持政策,通過馬歇爾計劃對德國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國經濟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國家。

■第七單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2、了解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與作用:
3、認識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國人大《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標志蘇俄開始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 新經濟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後進入國內戰爭、外國武裝干涉、物質匱乏 國內戰爭結束後,戰時共產主義弊端日益顯現,領導人卻希望藉此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引起人民不滿。國內隱藏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喀琅施塔得兵變)

農業 實施余糧收集制 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核心內容)

工業 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 允許部分企業由私人或外國資本家經營;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

貿易 取消自由貿易 改變國家壟斷,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分配 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國家配給制,實物分配製 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按勞分配

結果 使蘇維埃取得了國內戰爭(1918--1920)的勝利,鞏固了蘇維埃;但它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促進經濟迅速恢復,起到鞏固工農聯盟、穩定政治形勢的作用,使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它是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但因後來的領導人對其認識不足而被過早的終止。

新政策的特點:(1)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2)允許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政治方面:(1)高度集權,破壞民主集中制;(2)幹部職務終身制,對幹部沒有形成必要的監督;(3)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經濟方面:(1)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國民經濟平衡和持續發展;(2)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價值規律作用(3)阻礙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4)犧牲廣大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的長期停滯不前。
5、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120頁,):
農業: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撤消全國的機器拖拉機站,把所有的農業機械賣給集體農庄;大規模開墾荒地,提出種植玉米,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將中央一部分權利下放到地方,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許可權;精簡機構;大量壓縮國民經濟計劃指標。
政治: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平反冤假錯案。

6、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後果
戈爾巴喬夫改革 經濟改革 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 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變指導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2)改變共產黨領導地位:1990年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從憲法刪去關於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條文;蘇共「二十八大」宣布蘇聯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多黨制,並放棄黨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壟斷」,實行政治和意識形態多元化。
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脫離了蘇聯國情。最終導致改革失敗,蘇聯解體。
(1).蘇聯解體的標志:1991年阿拉木圖協議
(2).蘇聯(1922—1991)解體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體制上的弊端和錯誤政策長期得不到糾正,沒有從實際出發,建設符合蘇聯國情的社會主義;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方針
外部原因:西方敵對勢力長期的「和平演變」戰略
(3).蘇聯解體給我們的啟示:
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自我完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的特點;
B.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2)、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成立。它們都是國際金融機構,美國從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3)、《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4)、「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同意的標准和基礎;擴大了世界貿易;擴大了世界購買力;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
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定
1947年簽定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定,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課)當今世界的經濟區域集團
1、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域集團是: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3、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問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經濟集團。
5、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漢城宣言》正式確定該組織的宗旨和目標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茂物通過《茂物宣言》,提出了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時間表。
1995年通過了《執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動議程》,使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目標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

(第三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
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由來和發展;
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過;
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1、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它標志著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世貿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把多邊貿易組織改名為世貿組織。
2、世貿組織的目的是: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3、世貿組織的作用:(1)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2)促使成員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際經貿關系中的強權政治
4、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
機遇:(1)有利於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2)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3)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有利於直接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維護合法權益
(5)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5、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1)新航路開辟使世界經濟聯系逐漸增多
(2)工業革命後,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發展
(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
6、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7、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對於發達國家:最大受益者
對於發展中國家:
機遇:有利於吸收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
挑戰: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

④ 海蘭信能成為百元股嗎

1、截止到2015年8月26日,海蘭信(股票代碼為300065)的最新股價為19.30元。目前中國股市大盤指數暴跌,個股受到影響,所以預計短期內,海蘭信是不會成為百元股的。
2、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立足於航海電氣與信息化領域,主要從事航海電氣與信息化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擁有自主品牌的民用航海電子領域系列產品。

⑤ 史上最牛發明是什麼

⑥ 股票是什麼概念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隻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概念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⑦ 民營軍工概念股有哪些

華力創通300045:公司重點服務國防軍工領域,模擬應用開發服務國內領先。
海蘭信300065:航海電子科技領域擁有全套軍工牌照,民品市場剛剛開啟。
宜科科技002036: 公司漢麻軍用內褲、漢麻軍用毛巾、漢麻軍用冬襪已經列入今年軍用裝備生產計劃。
國有軍工概念
撫順特鋼600399:公司是我國國防軍工產業配套材料最重要的生產和科研試制基地。
西飛國際000768:公司是大飛機最大受益者。
成飛集成002190:車覆蓋件模、數控加工,還有多項戰斗機資產可注入。
中國船舶600150:軍工背景,國內最大造船企業。
中船股份600072:軍工背景,船舶配件龍頭。
中國重工601989:公司受益於近海防禦對大軍艦的需求。
中材科技002080:公司是中國國防工業最大的特種纖維復合材料配套研製基地。
奧普光電002338: 國內國防光電測控儀器設備主要生產廠家之一。
軍工資產注入
中航精機002013:公司被注入中航集團航空機電資產,這部分機電資產配套范圍涵蓋國產軍用飛機幾乎所有機型。
航空動力600893:注入中航核心的發動機整機資產。
中國重工601989:公司向包含關聯方大船集團和武船集團在內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22.08億股,發行價不低於3.84元/股,募資不超過84.8億元,其中32.7億元用以收購大船集團、武船集團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其餘資金將分別用於軍工軍貿裝備和軍民融合產業技術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航天科技000901:公司的控股股東是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研究院。
國睿科技600562:公司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控股的上市公司。
航天通信600677:公司第一大股東是航天科工集團是我國主要導彈生產商,承擔我國80%以上導彈生產任務,擁有相當的導彈製造優質資產。
四創電子600990:上半年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17億,用於研發中心、雷達和應急通信指揮系統產業化項目建設。
中國衛星600118:公司是目前上市的唯一一家小衛星製造公司,大股東是航天科工集團第五研究院,也就是中國空間技術技術院。

⑧ 股市中為什麼同時自選三個股票,交易中卻有大的不同

股市中同時自選三個股票交易中卻大有不同是因為股票的資金流入以及莊家的操作手法不同,所以他們即便是同樣的中長期走勢,但短期然後產生出差異性股票和股票只有類似沒有絕對的相同。
因為他們的操盤手法和資金量所不同,造成的。

⑨ 股票的由來

一、在
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由於大航海時代的高收益和高風險,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險。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
,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之前,招募
,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
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
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
和免稅優
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
爾公司,在1
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這些公
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
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
,相應地形成了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
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
受,或設法依
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
便。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東資格,享有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
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
組織形式。在
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
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
成為
。股東憑借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

領取

與此相適應,
也在歐洲的原始
過程中出現。
初,為了促進
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
等地出現了

場所。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
,即

二、
後,隨著
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
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
,大機器

代替手工生產的
迅猛崛起,導致了
的極大發展。
因適應
了大工業的要求而迅速發展起來,股票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出於生產對於擴大

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
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
票來籌集資金、建立
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
本主義國家銀行——
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
。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
,又能吸收

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

票,不但
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

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

此時,
的主要

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
。不但紡織
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
產力的發展。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
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
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
等方面進行巨大
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
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
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70年代到
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
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
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
00英里的鐵路。
到了
60年代以後,由於

要求擴大
、改進生產技
術和提高
,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這時
政府就采
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
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
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
進行股
票投資的興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

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如

創立的
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
成立的
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
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
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
數量的日益增多,
也在逐步發展。

,股票商在倫敦的新

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
(現倫敦證券
交易所的前身),並在
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它最初經營

其後是

、運河股票。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
也在
英國興起。
美國的

、紐約到

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
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這些
開始經營
,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1790年
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誕生,
紐約的24名


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
」。隨

的發展,在
,美國的道和
發明了反映
變化的


——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
均通過制定


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美國根據
的經驗,於
頒布了《

主要規定了
制度。
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
問題,
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
的主管機關。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減少
,頒布了《
者保護法》。另外,在各國的
上形成了
反映
變化的
。比如,美國的
公司編制的
股票價
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
。有關證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
的產生,促進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發展。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
中國的第一家
。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
,1990年12月後
、深
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
監督管
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⑩ 一路一帶有哪些股票

1、浙江鼎力:浙江鼎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2005年,總部位於浙江德清,是一家致力於各類智能高空作業平台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的高端製造企業。公司以高新技術、高端裝備、高成長性著稱,是國內高空作業平台龍頭企業,本行業首家滬市A股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3338)。

展望未來,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與國家「一帶一路」舉措的推進,浙江鼎力遵循工業4.0新模式,精益求精,匠心智造,以科技研發為依託,以匠心產品為保證,以傾情服務為支點,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的跨越。

2、安通控股:安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H.600179)紮根中國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產業,布局「海絲」和「陸絲」商貿物流通道,現已發展成為多層次、廣覆蓋、獨具特色的現代綜合物流服務企業,

旗下包括兩家主要全資子公司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和泉州安盛船務有限公司,服務范圍涵蓋綜合運輸、倉儲物流、冷鏈物流、國際物流、駐廠物流、供應鏈金融、船舶服務、物流園區、投資管理等領域,為客戶提供特色的「運、貿、融+科技」一體化綜合服務。

3、海蘭信:海蘭信是一家立足於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成立於 2001 年,2004 年成為海軍裝備供應商,2010 年 3 月 26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業務范圍已覆蓋航海領域的商船、海工特種船、公務船、漁船、艦船等多種船型,以及海洋信息化領域的物理海洋、海洋測繪、水下工程,海底觀測、海上無人系統、海域管理等。

4、亨通光電:亨通光電專注於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領域,構築形成光纖通信和量子通信全產業鏈及自主核心技術,進軍海洋工程、量子保密通信、大數據等高端產品及新領域,拓展新的戰略空間,形成「產品+運營+服務」全價值鏈優勢,致力於打造全價值鏈綜合服務商。

5、中國交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製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為客戶提供投資融資、咨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攬子解決方案和一體化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浙江鼎力-企業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安通控股-企業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亨通光電:-公司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交建-公司概況

熱點內容
華鐵科技股票股東 發布:2025-05-15 08:41:51 瀏覽:748
股市第九次牛市什麼時候到來 發布:2025-05-15 08:21:55 瀏覽:223
基金當天走勢圖看用什麼軟體 發布:2025-05-15 08:21:52 瀏覽:799
戰爭對保險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5-15 08:20:21 瀏覽:964
借款炒期貨虧損五十萬如何辦 發布:2025-05-15 08:18:56 瀏覽:174
航天信息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5-15 08:18:08 瀏覽:361
股票交易市場最後一周清算 發布:2025-05-15 08:17:27 瀏覽:281
有米科技股票最高價 發布:2025-05-15 08:06:02 瀏覽:823
市值50萬打新股一年能中多少次 發布:2025-05-15 08:05:38 瀏覽:442
股市pbx是什麼顏色 發布:2025-05-15 08:01:30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