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歷史市值是如何確定的
① 如何知道股票市場歷史上每天的流通市值
任何交易的證券網,都可以查到每天的流通市值
② 股市歷史市值查詢
截止2008\10\27數據:
上證總市值119330.93億,流通市值28049.18億;深證證總市值21314.25億,流通市值10222.14億;
其他時間的數據要換算才能得到的。
③ 股票的歷史凈值怎麼看
長城證券軟體的F10資料可以查詢股票多年的凈值。
股票凈值代表了股東們共同擁有的自有資金和應享有的權益。股票凈值與股票真值、市值有密切關系。由於股票凈值表示的是公司過去年份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因此可作為測算股票真值的主要依據。如某股票凈值高,表示該公司經營財務狀況好,股東享有的權益多,股票未來獲利能力強,該股票的真值一定較高,市值也會上升;反則反之。相對於股票真值、市值而言,股票凈值更為確切可靠,因為凈值是根據現有的財務報表計算的,所依據的數據相當具體、確切,可信度高;同時凈值又能明確反映出公司歷年經營的累積成果;凈值還相對固定,一般只有在年終盈餘入帳或公司增資時才變動。因此,股票凈值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穩定性,可作為公司發行股票時選擇發行方式和確定發行價格的重要依據,也是投資分析的主要參數。
簡單說:股票凈值總額(股東在發行時購買該股票後,市場經濟變化里所收獲的總額)是公司發行股票時選擇發行方式和確定發行價格的重要依據,也是投資分析的主要參數。
④ 公司的市值是怎麼算出來的
股票市值計算方式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
⑤ 如何查找股票的歷史市值
1、市值的計算方法是該股票收盤價格乘以總股本數。
2、首先查該股票歷史某一天的股票交易收盤價格,這個比較容易找。
3、想要查找股票的歷史市值,就查找該股歷史日的股票交易收盤價乘以股數。
(5)股票的歷史市值是如何確定的擴展閱讀
1、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2、股票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
3、股票價格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4、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⑥ 如何查看股票歷史市值
市值的計算方法是該股票收盤價格乘以總股本數。
要查找某股票歷史市值實際操作上是一個比較麻煩的,首先查該股票歷史某一天的股票交易收盤價格,這個比較容易找,而比較難找的是該股票在那天的總股本數這一個數據就比較難找了,原因是有些股票很多時候會進行送轉股,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查找相關上市公司的相關年報之類來確定其那時候的實際總股本情況,這個是比較難找得到的。
⑦ 上市公司市值如何確定
1、最流行、最直觀、最為人熟知的,也是投行、PE、VC人士常拿出忽悠的,也是被濫用得最廣泛的就是@田牧著重提到的相對估價法(也就是基於市場途徑的評估方法,又稱為市場法、市場比較法等,其實本人更傾向於稱之為基於市場途徑的評估方法,畢竟將市場價值主要歸因為一個因素是不太合理的,目前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新的方法也可以歸為此類,例如支持向量機方法、神經網路、回歸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貼近度等技術,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通過將可比上市公司與待評估公司進行對比,尋找最為可比的上市公司,總結影響估值的因素)。其原理是找到一個決定待評估企業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最為關鍵的因素(例如凈利潤、銷售收入、凈資產、EBITDA等),通過分析與待評估上市公司在業務、規模、風險相似的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與該因素的關系,得到相應的估值乘數(例如市盈率(p/e)、市凈率(p/b)、市銷率(p/s)、EV/EBITDA)。通過得到相應的估值乘數乘以相應的因素即可得到待評估企業的股權價值(或者公司價值)。
@田牧尤其推崇EV/EBITDA乘數,其實該乘數也不是那麼神,要根據評估的企業所經營的業務及所處的行業具體分析,一般而言重資產的行業例如鋼鐵、公共事業、銀行等企業適合用市凈率,處於成熟期的、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適合用EV/EBITDA、市盈率等,成長型企業比較適合使用PEG乘數及PERG乘數,屬於初創期未盈利的、或者帶有明顯行業特徵的一些企業就要特別分析了,例如APP類的用活躍用戶(用戶規模)、網站用點擊量等。
使用以上乘數進行估值時需要注意的點非常多,尤其要注意一點就是乘數的分母及分子應該保持一致性,是屬於公司估值乘數還是股權估值乘數需要分清楚。例如EV/EBITDA是一個公司估值乘數,評估結果為公司的整體價值,要得到題主所說的「市值」需要減去有息負債的價值,EBITDA體現的是公司全部所有者(包括股權所有者和債權所有者)的回報,因此有些分析師使用P/EBITDA乘數進行估值是不合適的。
2、第二種是應用的比較廣泛,也最受質疑的是收益途徑的估值方法(市場上一般都稱為收益法,實際並不全面,隨著各種新技術及新理論的陸續出現,比較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基於收益途徑的估值方法,例如EVA估值方法、剩餘收益估值方法等等)。其原理就是將該企業未來年度取得收益折現到目前的價值加總。與相對估價法一樣,收益法也分為股權現金流估值及公司現金流估值(或稱為自由現金流估值),由於公司現金流估值時體現了公司的整體獲利能力,可以避免資本結構不同、債務融資成本差異對公司估值的影響,同時可以按照公司的目標資本結構估值,可以分析公司的最優資本結構,所以目前大部分評估股權價值的評估師一般採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估值出公司價值之後,減去公司的有息債務價值得到公司的股權價值。
使用自由現金流模型進行估值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預計未來年度的公司現金流。此處一般會根據企業未來發展實際進行分析。技術上一般以歷史數據為基礎再加上管理層預測為輔助,可以採用概率分布、蒙特卡洛模擬、回歸分析等等各種計算機技術及統計方法。
第二步,根據公司的現有資本結構、行業特性、宏觀形勢等等,合理預計折現率。自由現金流模型採用的是公司的綜合資本成本(WACC),需要分別估計債務資本成本和股權資本成本。由於WACC=D*(1-T)/(D+E)*債務成本+E/(D+E)*股權融資成本,D、E均表示的市場價值,一般在計算時先以賬面價值代入計算WACC,然後採用迭代法得到真實的WACC。股權資本折現率的取得辦法一般為風險加總法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三步,根據模型估算出公司價值(使用迭代法最後收斂到正確的公司價值和綜合資本成本),估計有息債務的市場價值,公司價值減去有息債務的價值。目前國內主流的評估師一般認為有息債務的賬面值即為評估值。
第三種,為國內大部分評估師會使用(比較保守,國有資產評估中尤其常見),在部分企業身上比較適用的方法,即基於資產途徑的方法(市場上很多人一般簡要稱之為成本法,部分稱之為資產基礎法)。其原理是考慮重新取得該企業的全部資產需要花費的資金為多少。該方法在評估大部分有形資產時比較實用,但是在評估無形資產和商譽時就不可避免的摻合著收益途徑和市場途徑的估值方法,所以稱之為資產基礎法是比較合適的。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大家一般會見到兩種評估方法,這是《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建議的,國有資產評估更是有明確規定,必須使用兩種方法。所以配合一般為資產基礎法+收益法或資產基礎法+相對估價法。
第四種,即針對目前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孵化期的企業,由於尚未產生利潤、甚至可能都未產生穩定的收入,這種情況下除了上面說的採用點擊量、活躍用戶數等方法進行可比估值外,部分分析師採用期權定價模型對以上公司進行估值。(大部分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或者作為一種輔助驗證手段,擺出來作為結論的比較少。)其原理是將公司的股權視為一個買方期權,買方期權的價值=公司的整體價值-全部債務的價值。由於該方法使用場合比較有限,在此不再贅述。
另外由於是評估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估值,採用市場途徑估值中,選取的可比公司均為上市公司,計算出股權價值後,需要考慮缺乏流通性折價對股權價值的影響。根據國內的研究成果(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為這部分研究提供了素材),缺乏流通性的折價比例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