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Ⅰ 科創板獨角獸影子股有哪些
科創板獨角獸影子股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類:
位元組跳動相關影子股:
人工智慧領域獨角獸影子股:
- 依圖科技:其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智能安防、依圖醫療等。相關影子股可能涉及與依圖科技有業務往來或投資關系的上市公司。
半導體及高科技領域獨角獸影子股:
- 中微半導體:為半導體行業及其他高科技領域提供服務,其影子股可能包括與其有供應鏈關系或投資關系的上市公司。
- 瀾起科技:致力於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高性能晶元解決方案,中原高速等三家公司參股,這些公司可能因瀾起科技的科創板上市而受益。
其他潛在科創板獨角獸影子股:
- 柔宇科技:全球最早專業從事彩色柔性顯示技術研究開發的公司之一,其影子股可能涉及與其有技術合作或投資關系的上市公司。
- 此外,還有如依圖科技、深蘭科技、優刻得、商湯科技、極鏈科技、乂學教育、星環科技、聯影醫療等熱門獨角獸公司,這些公司若成功登陸科創板,其影子股也可能迎來投資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具體影子股需根據其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務往來或投資關系來確定。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投資者在考慮投資相關股票時,應充分了解公司基本面、行業前景以及潛在風險,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決策。
Ⅱ 曠視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一場由AI企業主導的IPO競賽正在緩緩拉開大幕,獨角獸們紛紛踏出上市步伐,但行業已經喊了兩三年的AI第一股仍未決出最終的答案。
「AI四小龍」中的曠視 科技 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
而自11月以來,依圖 科技 、雲從 科技 、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不過,雲知聲近日遭遇質疑或會拖累其上市進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將花落依圖,或將於明年1月或2月見分曉。
但上市不是終點,這些獨角獸們依然會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燒錢大戰也不會停止,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壓力。
發展最為迅速、國內估值最高的AI企業商湯曾被視為將第一個上市的企業,但曠視是打響上市第一槍的AI獨角獸。去年8月,在被爆出擬赴港上市計劃四個月後,曠視 科技 正式提交了港交所招股書,估值40億美元,被寄望成為AI第一股。
然而,隨後國內外環境發生了變化。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在內的「AI四小龍」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限制它們從美國購買零部件。曠視的承銷商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均重新評估了與其繼續合作的風險,港交所上市委最初也有擔憂,但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推進。
按照當時計劃,曠視 科技 在補交申請材料、制定去年下半年的財報後,可在今年初實現上市,但環境越發不利。受疫情影響,曠視上市籌備工作不順,直到今年5月底也未遞交補充材料,早在今年2月顯示失效的招股書一直未恢復。
今年6月初,有媒體報道稱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計劃,系主動放棄上市,且在港股和科創板上市中搖擺。當時,曠視回應稱,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並表示科創板支持和鼓勵「硬 科技 」企業上市,是中國 科技 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
不過,印奇當時表示,曠視並未終止上市計劃。「我們希望上市之後股價堅挺穩定,還是會在合適的時間穩步推進上市,上市是公司業務運營和治理自信的表現,它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年9月,界面新聞援引知情人士稱,曠視正謀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該知情人士透露,曠視的上市計劃已有實質性進展,大概率在今年底就會上市,當時曠視方面稱不予置評。
曠視截止目前尚未在港交所或上交所發布新的招股書,年底上市恐已無望。搜狐 科技 近日就上市事宜問詢曠視方面,對方表示,目前尚無消息可以透露。但顯然,曠視已經失去了上市的先發優勢,AI第一股將拱手讓人。
目前,多家AI企業已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加入AI第一股爭奪戰,包括「AI四小龍」中的依圖和雲從,以及智能語音企業雲知聲和AI演算法+晶元企業雲天勵飛。這四家企業獲得受理的時間前後相差一個月,其中較早的雲知聲和依圖已在12月初進入問詢,但目前均未作出回復。從進展來看,AI第一股最有希望在這兩家企業中誕生。
不過,近日雲知聲在智慧醫療和家電領域高達70%的市佔率遭遇投資者質疑,其競爭對手科大訊飛也稱其數據嚴重失實。有分析認為,雲知聲或會因此面臨多輪問詢,影響上市進展。那麼,依圖 科技 將有可能會搶先上市,成為AI第一股。
根據修訂後的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科創板企業審核時限為自交易所受理至中國證監會注冊總計不超過3個月。也就是說,若進展順利,依圖 科技 有望於明年1月或2月獲批上市。
此外,還有多家AI企業准備或被爆出啟動上市。國內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商湯 科技 此前多次傳出上市計劃,據稍早前《 財經 》報道,商湯在一份融資計劃書提到,預計3年內A+H股兩地上市,目前已在和券商接觸。
此外,提供企業級人工智慧PaaS平台服務的第四範式不久前也被爆出正在進行Pre-IPO輪融資,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請。機器人公司達闥 科技 去年9月也曾提交招股書赴美上市,但也因被列入實體名單而擱置,大概率會選擇科創板,另一家機器人企業優必選在去年就已啟動IPO。在早前的8月底,思必馳在宣布獲得數億元人民幣Pre-IPO輪戰略投資的同時,也表示將全面啟動上市計劃。
可以說,AI獨角獸已經從此前數年的融資競賽逐步升級到IPO競賽。有業內人士表示,被資本裹挾的創業公司,上市之路往往並非創始人能夠完全決定,畢竟背後的資本存在利益回報訴求。同時,科創板適時推出無疑為這些機構提供了退出通道,明年AI將會迎來更為密集的上市潮。
據胡潤今年8月發布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國有超過20家AI獨角獸企業,而目前明確上市計劃的不足一半,更多的AI上市新生力量處在爆發的前夜。
在無法繼續依靠投資機構輸血後,上市成為這些獨角獸們的最後選擇,但上市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考驗。
據公開信息,目前商湯共完成約40億美元融資,是「AI四小龍」中吸金最多的一家,背後站著阿里、軟銀、IDG、淡馬錫等機構。另外三家也都有著多家知名機構加持,其中曠視融資總額約為13.5億美元,依圖超過4億美元,有著「AI國家隊」之稱的雲從則從多數為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手中拿到了35億人民幣。
但是燒了這么多錢,這些企業均還未能實現自身造血,技術研究上尚未形成不可突破的壁壘,商業化落地上也尚未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從目前已披露業績數據的AI企業來看,營收高速增長、高虧損、高投入是AI企業普遍的現狀,且雖然此前已經獲得巨額資金,但未來的發展依然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
在營收方面,曠視、雲從、依圖等企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均達數倍,但在規模方面不及商湯。《 財經 》披露的數據顯示,商湯去年營收超過50億元,而雲從和依圖分別才剛剛超過8億元、7億元,曠視去年上半年的營收則不到10億元。
雖然營收保持快速增長,但依舊難逃虧損。前述媒體披露商湯在2017年和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00萬和5900萬元,但去年未實現盈利。曠視則在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高達96億元,依圖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近73億元,雲從、雲知聲同期分別也虧損近23億元、9億元,雲天勵飛在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合計虧損超16億元。
即便是扣除掉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者是股權費用等非經營因素的影響,不少企業依舊虧損明顯。如依圖扣非後虧損依舊達到近23億元,雲從扣非後虧損也達11億元。同時,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保持增長,占營收比重大多超過100%,成為虧損的主要因素。
在商業布局方面,企業扎堆嚴重,應用領域重合的情況並不少見。如「AI四小龍」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均有布局安防和金融領域,智慧城市/園區、醫療 健康 、交通出行、商業零售等領域也是不少企業同時看中的賽道。這也與行業整體現狀相同,艾媒咨詢發布的有關報告顯示,安防和金融是AI應用最為主要的兩大場景,去年佔比分別達到53.8%、15.8%,合計近70%。
不過,「AI四小龍」雖然都是以計算機視覺起步,但在發展路徑上逐漸呈現出差異。商湯的打法是廣撒網從而覆蓋更多行業,曠視則通過開放平意圖構建行業生態,而雲從打造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依圖基於演算法+晶元融合多個技術領域。與此同時,AI企業造芯和軟硬體一體化也正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不少業內人士此前在接受采訪認為,AI行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的階段。這些獨角獸雖然已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驗證,但如何挖掘更多的場景並且吃透吃深,仍然是挑戰。這就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的技術或服務打造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從未推動產品應用在更大規模或更大范圍上落地。
但對於目前普遍虧損的AI企業來說,這依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撐,而上市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彈葯。多家企業均在招股書中提到融資渠道相對單一是自身的競爭劣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AI應用市場,如何獲取擴大企業規模所需的資金被這些企業認為是制約自身高速成長的重要因素。
隨著AI企業開啟上市潮,一場燒錢大戰也將接踵而來。在目前四家提交科創板的AI企業中,
依圖募資最高,達到75億元,雲從和雲天勵飛也分別達到37.5億元和30億元,雲知聲募資超9億元。AI技術以及相關系統或平台研發是募資的主要流向,如依圖有超過70%的資金將用於晶元研發以及基於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高階視覺智能計算平台等五個項目。
這些項目僅僅依靠這些公司目前的現金流很難支撐,而技術仍會是AI企業未來投入的重點,這恐也將繼續成為企業盈利的阻礙。實際上,目前AI行業更多的技術表現在優化層面而非顛覆,多數企業的技術實力還相對淺層,想要維持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優化或發展高階技術,這勢必意味著更大強度的投入。
Ⅲ 智能科技股票有哪些股
智能科技股票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支:
1. 科大訊飛
- 總市值:1455億
- 簡介:科大訊飛是國內領先的語音技術及AI龍頭,占據國內智能語音領域70%的市場。公司自2008年成為中國人工智慧第一股以來,發展迅速,尤其在語音合成等核心技術上持續創新,近年來C端產品銷量大幅增長。
2. 廣電運通
- 總市值:320億
- 簡介:廣電運通是金融智能終端行業的領導廠商,業務覆蓋金融科技、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公司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提供智能設備和服務,業績含金量高,賺錢能力強。
3. 拓維信息
- 總市值:112億
- 簡介:拓維信息主營在線教育服務、軟體雲服務和移動游戲業務,是華為智能硬體的生產銷售商。公司與華為在鯤鵬生態全棧業務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未來有望在「在線教育+雲計算」市場取得突破。
4. 銳明技術
- 總市值:74億
- 簡介:銳明技術是國內最早打開歐美市場的監控設備製造商之一,在商用車綜合監控產品及信息化系統領域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公司盈利能力較強,隨著華為加速深入布局智能汽車領域,有望迎來新機遇。
5. 川大智勝
- 總市值:38億
- 簡介:川大智勝是一家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業務涵蓋智慧城市、兩化融合等多個應用領域。公司憑借過硬的研發實力和高精度三維人臉視頻領域的先進技術,業績有望持續穩健增長。
6. 神思電子
- 總市值:31億
- 簡介:神思電子主營智能身份認證終端和行業應用軟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二代身份證識別領域龍頭。公司與上海依圖科技等知名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提升圖像識別演算法精度,人臉識別技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以上股票均涉及智能科技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地位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請注意,股票投資具有風險性,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策略進行決策。
Ⅳ 上市失敗的依圖科技,徹底掉隊了
曾經並肩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IPO之路遭遇挫折,似乎逐漸拉開了與其他企業的距離。2021年7月,依圖科技首次科創板IPO被終止審核,這標志著其上市計劃告一段落,而同期,雲從科技卻成功過會,其他兩家也有所進展。
依圖科技的上市失敗並非偶然,而是主動申請了兩次中止審核。最初是由於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需要更多時間來落實核查,隨後是財務資料過期導致的暫停。虧損問題、存貨與應收賬款的增加、以及研發投入與營收增長不匹配,都揭示了其發展中的困境。AI行業的高估值和泡沫,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都使得依圖科技的融資之路變得艱難。
盡管依圖科技在醫療領域有所布局,但2021年7月後,醫療業務被深睿醫療合並,公司戰略上選擇了調整。他們轉而聚焦智能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智能城市項目,與政府合作,尋求TO G市場的增長。依圖科技在智慧城市領域的研發投入大,顯示出對新方向的積極態度。
然而,重新上市之路並不平坦。科創板的上市政策趨嚴,審核標准提高,如依圖科技這樣的企業在尋求上市時面臨更多挑戰。AI市場競爭激烈,巨頭如Google和網路等也在積極布局,這對依圖科技的技術轉化和商業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競爭中找到差異化優勢,將決定其未來能否再踏上市之路。
Ⅳ 依圖是上市公司嗎
1. 截至2019年6月,依圖科技並未上市,其全稱繫上海依圖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因此,在股票市場中查詢不到依圖科技的股票代碼。
2.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為公司帶來的優勢包括:獲得大量資金,降低風險,減少對銀行資金依賴,提高透明度和知名度,以及通過股權激勵提升管理層動力。
3. 然而,公司上市也存在一定缺點:上市准備工作成本高昂,透明度提升可能暴露公司機密,存在被惡意控股的風險,以及定價過低導致資產損失。
4. 綜上所述,依圖科技在2019年6月並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對公司有諸多益處,同時也應警惕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