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股票歷史第一次壟斷

股票歷史第一次壟斷

發布時間: 2021-05-11 13:02:21

A. 股票的起源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啊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 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 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 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 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 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 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 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 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 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

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 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 形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 主義國家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1)股票歷史第一次壟斷擴展閱讀:

一、最早出現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

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

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二、中國股票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B. 股票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與此同時,在清朝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也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股票。1872年李鴻章、盛宣懷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股票。1882年上海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華商組織了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外商組織了「股票掮客公會」,這是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專門從事股股票交易的機構。1891年洋商開辦上海股份公所。1902年清政府建立了上海眾業公所。1908年發生了我國歷史上股票交易的第一次嚴重的投機倒把事件。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C. 什麼叫股市壟斷2016

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
16年1月4日,午後滬指一路走低觸發熔斷機制,大盤15分鍾暫停交易結束後,滬指再度大幅下挫,滬深300跌幅擴大至7%,觸發二次熔斷。
根據最新交易規則,1月1日起熔斷機制正式實施,滬深300指數漲跌幅超過5%,將暫停交易15分鍾;滬深300漲跌幅超過7%時,交易時間將暫停至收盤。

D. 股票看什麼,稀缺性+壟斷性

1.量比指標
若量比數值大於1,表示現在這時刻的成交總手放大;量放大。
若量比數值小於1,表示現在這時刻的成交總委比
2.委比=(A-B)/(A+B)*100%
買盤比賣盤大,股價上漲幾率較大。當委比數值為負時表示委託賣出之手數大於委託買入之手數,換言之,賣盤比買盤大,股價下跌幾率較大。手萎縮;量萎縮。

3.K線
一般來說,上影線愈長表示向下的壓力愈大;而下影線愈長表示市場向上的支撐力愈大。K線的實體表示密集交易區。
4.美國線
美國線的構造則較K線簡單。美國線的直線部分,表示了當天行情的最高價與最低價間的波動幅度。左側橫線代表開盤價,右側橫線側代表收盤價。美國線偏重於趨勢面的研究。另外,我們可以在美國線上更清楚地看出各種形態,例如反轉形態,整理形態等等
5.MACD平滑異同平均線指標
運用移動平均線判斷買賣時機,在趨勢明顯時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牛皮盤整的行情,所發出的信號頻繁而不準確。
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所發展出來的MACD,一來克服了移動平均線假信號頻繁的缺陷,二來能確保移動平均線最大的戰果。

E. 股票有多少年歷史了

股票至2019年已有將近417年的歷史。

股票簡史介紹:

1、世界股史

股票至2017年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

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現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2、中國股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

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5)股票歷史第一次壟斷擴展閱讀:

股票介紹及其應用: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F. 股票的發展史

股票是商品經濟及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在16世紀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在15世紀,義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新大陸,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
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開通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線,使海外貿
易和殖民地掠奪成為暴富的捷徑。而要組織遠航貿易就必須具備兩大條件,其一是組建
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
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么大的風
險。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
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這些公
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
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應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
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
受,或設法依公司章程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
便。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東資格,享有股東權。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
組織形式。在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股金成為長期投資。股東憑借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股東權,
領取股息。
與此相適應,證券交易也在歐洲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出現。17世紀初,為了促進
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了證券交易
場所。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二、17世紀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大機器工業生產
代替手工生產的產業革命迅猛崛起,導致了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適應
了大工業的要求而迅速發展起來,股票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出於生產對於擴大資金來源
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運輸業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
票來籌集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
本主義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銀行券,又能吸收
社會資金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金融業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工業革命。
此時,資本主義的主要工業部門從手工業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生產。不但紡織
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
產力的發展。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資本家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
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巨大
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資本家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資本社會化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在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
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
00英里的鐵路。
到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要求擴大企業規模、改進生產技
術和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這時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就采
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資興建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股票價格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工業企業進行股
票投資的興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
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
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股票發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證券交易所也在逐步發展。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
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它最初經營政府債券,
其後是公司債券和礦山、運河股票。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證券市場也在
英國興起。
美國的證券市場從費城、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
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這些證券市場開始經營政府債券,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1790年
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誕生,1792年紐約的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
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隨
著股票交易的發展,在1884年,美國的道和瓊斯發明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
數雛形——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西方國家均通過制定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美國根據192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於1933年頒布了《證券法》
主要規定了股票發行制度。1934年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股票交易問題,
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股票市場的主管機關。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減少投資風險,頒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另外,在各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比如,美國的道·瓊斯公司編制的道·瓊斯股票價
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價格指數。有關證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價格指數的產生,促進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發展。
我國最早發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
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
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
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
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從而使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

G. 中國股市歷史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H. 哪些股票是壟斷股

1、國家佔大部分股票份額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壟斷股。比如央企所持的股票基本都是壟斷股,例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存在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等股票都是壟斷股。

2、壟斷股的買賣原則是:
該壟斷股的股價經過長期上升,計算出的市盈率已經達到高價圈,股價走勢圖上形成明顯的反轉形態並向下突破頸線,開始遠離這個反轉形態,或在股價長期下跌中反彈形成整理形態,並且繼續向下突破這一整理形態並加速遠離時,是應該考慮立即賣出的時機。而股價向下突破上升趨勢線,收盤價跌幅超過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3%以上時,或股價在上升趨勢中出現反轉,或連續拉出幾根陽線之後,出現反轉,是考慮立即賣出的時機。

I. 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股票上市後為什麼沒人要

1872年發行的「輪船招商公局」股票

上圖就是「中國第一股」的票樣,只看上面的文字代表的意味,足有亮瞎時下股民雙眼的效果。

大清朝廷「札飭商辦」,用今天的話講是「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造試點」;直隸總督李鴻章出手「奏准設局」,則「李鴻章概念股」,比「黃光裕概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輪船運漕」,每年幾十萬兩白銀旱澇保收,絕對的「高科技政府項目」,比起掛風帆的沙船運漕,妥妥的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加混改」題材集於一身,又是國內獨家「特許經營」輪船(當時的高科技)運輸企業,剛一出生就捧上了金飯碗,更何況1000兩一股的股票,先交500兩就能拿走,無論盈虧,股東每年都有1分的官利,也就是年固定股息10%。

這樣的個股,上市之後,是不是得連續10個漲停板才靠譜?

不幸的是,輪船招商局初創之時,招股極其困難,按照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的說法是「招股年余,無人過問。」

在此之前,李鴻章對於自己這套「官商合辦」的手段頗為自得,於1872年12月23日《試辦輪船招商局折》中述及:

「迭據稟稱:會集素習商業殷富正派之道員胡光墉、李振玉等公同籌商,意見相同,各幫商人紛紛入股,現已購集堅捷輪船三隻。」

可見李鴻章對於胡雪岩(胡光墉)主動當「肥羊」給予了厚望,起碼做個千金馬骨,引領商人入股也是正辦。不想事到臨頭胡雪岩以「畏洋商嫉忌,不肯入局」,搞得李鴻章只好從天津練餉錢中撥出20萬串(編者註:還記得盛宣懷的煤礦本錢吧?),不足部分,讓總辦朱其昂(註:沙船商人)自掏腰包墊付,經營更是舉步維艱。

原因何在?

以胡雪岩為首的買辦、錢商,按照今天的說法是「銀行家」,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李中堂要和你合作「高新技術產業」,說好聽是生意,說不好聽了就是命令,真進了董事會,反倒要跪著聽招呼,何苦來哉?

至於說暴利誘惑就更是談不上了,10%的年收益率,在李中堂看起來是不少了,畢竟當時廣大農村的土地利潤率只有4%左右,但在胡雪岩、李振玉、南潯四象八牛之類的大商人眼裡,根本就不夠看。

當時僅僅內地貿易的利潤率即可達20%,國際貿易的利潤率更多達40%,沿海商人平均利潤率也能到30%左右。(郝延平[美]:《中國近代商業革命》)

在正常貿易之外,還有白銀銅錢兌換的投機、銀兩與銀元的投機、票據的投機等等伴生的機遇,胡雪岩、李振玉都是錢商出身,可謂此道的行家裡手,操盤利潤還要翻番。

因此,不僅胡雪岩等人不玩,江浙買辦圈子也少人問津「輪船招商公局」這個「大型壟斷國企」,原因很簡單,沒人願意自掏腰包給李鴻章製造一個「愛國大玩具」,同樣的「玩具」,在前幾章里就提到過,盛宣懷的湖北煤礦、鐵礦,終究只是個騙財政撥款的故事罷了。

李鴻章是一個合格的官僚,此路不通換條路,「官商合辦」不可取,「官督商辦」行不行?江浙商人不熱心,廣東買辦行不行?

1873年5月,掛牌開張半年的「輪船招商公局」又換了牌子,改名「輪船招商總局」,企業改為「商辦」,規定商股自負盈虧,官方只起監督之責,前期付出了巨大成本卻辦不成事兒的總辦朱其昂退居會辦,李中堂嫻熟地完成了一次「卸磨殺驢」。

接任總辦的是廣東香山商人唐廷樞,他的身後跟著兩位名人——香山人鄭觀應、香山人徐潤,香山買辦小圈子基本掌握了輪船招商總局,此後十餘年間,局面完全翻轉。

1875年,在英國太古、怡和輪船公司,美國旗昌輪船公司等外商聯手壓運價的惡劣形勢下,輪船招商局盈利15萬余兩;1876年,盈利34萬余兩;1877年,輪船招商局斥資200多萬兩白銀買下旗昌輪船公司,仍盈利45萬余兩;1879年,運價回歸正常,盈利翻倍,直超76萬兩。

公司治理水平飛躍,盈利能力節節攀升,1874年輪船招商局又開始發放10%的高額股息,利好消息不斷,股價卻仍然不溫不火。1876年,已經改小面額到100兩1股的招商局股價仍在40-50兩徘徊。

奇怪嗎?根本不需要喊冤,因為當時外資企業的股票也沒幾個人看得上,簡言之,市場沒培育起來。

熱點內容
溫州市值多少錢一套 發布:2025-08-14 17:31:21 瀏覽:760
銀行幾萬塊怎麼理財 發布:2025-08-14 17:20:48 瀏覽:132
期貨收盤小結怎麼辦 發布:2025-08-14 17:20:08 瀏覽:225
理財顧問如何銷售 發布:2025-08-14 16:29:15 瀏覽:638
股票交易時紅數字和綠數字 發布:2025-08-14 16:23:12 瀏覽:645
低櫃理財專員是做什麼的 發布:2025-08-14 15:58:39 瀏覽:191
如何成為基金大咖 發布:2025-08-14 15:35:35 瀏覽:651
宋太祖如何管理財政 發布:2025-08-14 15:30:17 瀏覽:453
期貨虧損十幾萬怎麼辦 發布:2025-08-14 15:26:18 瀏覽:403
理財會後分享應該怎麼分享 發布:2025-08-14 15:22:59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