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科技股票
❶ 小米的股份構成,最大的股東是誰啊
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1)洪峰科技股票擴展閱讀:
小米的成績
小米公司自創辦以來,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台,2013年售出手機1870萬台,2014年售出手機6112萬台,2015年售出手機超過7000萬台,2017年Q2季度出貨量2316萬台 ,2017年全年售出手機9240萬台 。2018年售出手機超過1.2億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別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長。相比於小米 2016 年 91 億元的海外市場收入,2017 年達到了 321 億元。
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11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5%,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機銷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創造了97.4%的增長,中國區的增長是57.6%。
IDC 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地區的出貨量為 62.1 萬台,成為西歐地區銷量排名第六的手機品牌。小米在希臘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 24%,超過蘋果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在西班牙的市場份額為 12%,排名第四。
2018年7月2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小米排名第十。
2018年9月20日,小米集團的精準扶貧殘疾人,共圓美麗中國夢項目榮獲2018年第三屆「CSR中國教育獎」CSR China TOP 100以及最佳社會貢獻獎。
2018年10月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8旗艦系列取得了發布4個月出貨量超過600萬台的成績。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2018年1億部手機的全年出貨目標。
2019年1月31日,IDC發布了2018年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2018年出貨量1.2億台以上,佔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逆勢上揚32.2%。
❷ 今年主要主要大小非解禁的有那些股
今年還有很多解禁股的,其中巨大的有:5月分的中國聯通(107億股),7月份的中國銀行(1700億股),10份的中國石化(571億股)及工商銀行(2360億股)。。。希望沒嚇到你。
具體請看:
http://data.eastmoney.com/dxf/200901.html
❸ 2010年10月底創業板解禁且業績好的股
10月底創業板將迎來首次解禁洪峰.據統計,首批27家創業板公司解禁數量為11.94億股,是現有流通股數量的1.17倍,解禁市值則高達333.18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首批上市的2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在10月底有一批股票解禁.代碼就是從300001到300027,至於業績好不好,你查詢這些個股的F10資料就可以看到.
❹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3-17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鳳起廣場B座710室。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102MA28N2LG3E,企業法人張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杭州洪峰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金融科技成為行業的風口,行業內的消費金融系統商需要提供什麼
今天,小米金融正式上線旗下互聯網金融產品「小米活期寶」,易方達的天天理財基金也成為了首個與小米金融合作的產品。 按照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的說法,小米金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多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小米金融致力於打造平台和建立徵信系統。一方面利用小米智能手機所搜集到的數據來做徵信,一方面打造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平台,結合小米的電商屬性,來做金融服務。 其實,小米涉足金融的事情由來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資本為5000萬元,小米公司CEO雷軍任董事長及法人代表,洪鋒擔任了經理一職。在互聯網P2P領域,小米和順為基金也都曾投資過互聯網P2P平台積木盒子。 如今,上線「小米活期寶」,小米金融進軍互聯網金融服務業的號角正式吹響。 一、小米的短板 傳統上,金融行業是隨著商業出現的,隨著人類貿易的產生。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就有已經有了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 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當時的貿易中心,而交易的需求產生了貨幣保管和信用的需求,近代銀行隨之誕生。 近幾年,阿里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重復了人類幾千年來的過程。先是有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有了交易,而交易就產生了支付的需求,有了支付寶。 因為交易的時差,支付寶有了固定的沉澱余額,這些沉澱余額投資於貨幣基金,就有了余額寶。進而有了囊括大部分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阿里隨之崛起。 小米本來是一家手機廠商,但是小米的模式以自營為主。小米網站作為電商銷售小米手機,僅僅是一個米粉節就是15.7億的銷售額,但是,米粉在購買小米的時候支付的途徑是支付寶,網上銀行,而非小米自家的支付渠道,小米只有硬體銷售的利潤,而不能像阿里一樣從銷售到支付,再到沉澱資金,金融服務。 雷軍在2015年新年賀詞裡面說:「小米已從MIUI ROM開發者、智能手機製造商,走向了消費電子國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態的建立者,和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分發平台。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從未有過的公司形態,小米已經來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前列。」 既然是服務分發平台,那錯過蛋糕最大的金融服務就太可惜了,小米需要補上缺失的短板。 二、逆向也是個好主意 阿里是從淘寶,到支付寶,再到余額寶,而小米是先從「小米活期寶」入手,這個順序與阿里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作為後來者和相對弱勢的電商平台(小米商城相對於淘寶天貓),難以吸引消費者在它的平台設立賬戶,存入資金。那麼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設立「小米活期寶」,用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把米粉的資金吸引進來。 我們知道,阿里的余額寶是可以直接用來在淘寶買東西的,相信小米這個活期寶也不會有什麼差別。 這樣一來,米粉在小米活期寶存入用來生息的資金就變成了小米商城的支付資金,這樣小米就可以反向把商品交易、支付手段、理財增值這個渠道建立起來。 小米讓小米支付的經理洪峰來負責小米金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而且洪峰自己說,小米用戶群在各種手機使用的場景中,能夠給他們提供非常多的金融使用場景,加上小米的電商屬性,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都能夠把金融服務充分的代入。 消費需要支付,需要消費信貸,而電商銷售的商品本身就可以包括貨幣基金、股票基金、理財產品。 用逆向手段打通從消費到金融服務的通道,完善小米的體系,這是「小米活期寶」的推出的深層目的。 三、前景廣闊,時機需商榷 按照雷軍「風口上的豬」理論,零售理財本身就是廣闊的市場,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做得最好的招商銀行來自於零售的收入只佔整個收入的35%,而美國同類銀行的個人零售業務的收入佔比遠遠超過招行,零售金融業務前景廣闊。 從洪鋒的發言來看,小米金融服務現階段首先要做一個金融百貨公司,通過小米手裡的大數據幫助用戶篩選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小米還可以基於MIUI本身擁有的1億用戶,以及小米生態鏈上的多個產品獲取手機中的位置信息、用戶行為信息、消費信息。給徵信奠定基礎,為未來的消費貸款和小額貸款探路,這幾乎是阿里旗下螞蟻金服的翻版。 和阿里不同的時候,小米手裡有硬體和ROM入口,如果發展起來,體系會比阿里更完整。小米金融的遠期前景不錯,雷軍很有成為下一個馬雲的勢頭。 不過,小米金融選在2015年5月推出,時機卻不是很好。目前中國股市正在一輪瘋狂的牛市之中,各種資金都殺入股市,利潤不高的貨幣基金本身就處於低潮期,此時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能聚攏多少資金很值得懷疑。資金聚集不到,後續的各種效應就無從談起,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的時機有待商榷。 小米布局互聯網金融其實由來已久,但是因為弱勢地位難以做成像阿里一樣的體系。「小米活期寶」從理財服務入手,反向建立金融服務體系,這是小米涉足互聯網金融的目的。 2015年由於股市火爆對資金的分流,這個舉措不會有太大效果,但是未來幾年,小米金融有機會成長為阿里旗下螞蟻金服一樣的巨頭。 有關於互聯網的問題和SEO推廣優化可以找我們重慶華坤工作室
❻ 高通佔小米股份多少
下面就來簡單談下小米與高通在股權上的關系。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10年4月,2013年11月,正式更名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高通是小米股東嗎?
根據工商注冊資料顯示,2013年之後公司更名小米科技之後,注冊資本為18.5億元,雷軍佔小米科技77.8%的股份,黎萬強10.12%,洪峰10.07%,劉德2.01%。四人共同擁有小米科技100%的股權。
雖然工商注冊資料當中並未顯示高通是小米科技的股東。但是實際上,高通入股小米科技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而且,小米此前已經經歷過了6輪融資。不過這些並沒有反饋到工商注冊資料當中。那麼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投資機構投資小米的股份是由雷軍代持,另一種則是投資機構都是直接把錢投到了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的香港母公司——Xiaomi H.K. Limited當中。
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這家公司則是小米手機業務的實際主體,而它則是由香港公司Xiaomi H.K. Limited全資控股。而香港公司的股權架構是可以不公開的,所以高通應該是直接投資了Xiaomi H.K. Limited。
那麼高通是何時投資小米的呢?
根據資料顯示,2010年4月,雷軍及團隊、晨興創投、啟明創投投資創立小米;2010年底又完成一輪新的融資,投資方多了IDG,公司估值2.5億美元,全年累計融資4100萬美元;2011年12月,小米獲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宣布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小米新一輪融資估值100億美元。2014年12月29日,雷軍在微博宣布小米上周末剛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450億美元,總融資額11億美元,此次融資投資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資和雲鋒基金等投資機構。
隨後,筆者又查到資料發現,2011年12月,小米的90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正是由高通風險投資部聯合順為、啟明、晨興、IDG、淡馬錫等私募基金完成的。不過高通具體投資了多少,並未有公布。而根據小道消息顯示,當時高通似乎是投資了1000萬美元。
為何高通可能只投了1000萬美元,而不是更多?因為高通的投資,大多數時候都是戰略投資,其投資並不完全是為了財務上的投資回報。而且希望通過投資與被投資方達成一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推動高通晶元的市場應用和出
❼ 洪峰的個人簡歷
1988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機械繫。
1992—1995年赴俄羅斯無線電物理研究所作訪問學者,歷任其實驗室技術員,計算中心研究員。
1995年回國,組建武漢榮世數據通信有限 責任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兼任CTO。
1996年,加入泛系國際學術共同體(IPAC)。
❽ 今天股票大跌為什麼是2009年2月18日的股票
央行擠壓票據融資泡沫 三個月正回購放出天量
昨天,公開市場三個月正回購量猛增至1200億元,創下了其歷史最高紀錄。市場猜測,央行此舉可能意在通過微調短期流動性,適度平抑連月突飛猛進的票據融資。此外,這次巨額回籠只是結構性調整,並未改變資金寬松的局面,目前公開市場仍為向市場凈投放資金。
央行昨天在公開市場選擇對91天回購品種進行了正回操作,正回購量為1200億元,為前次操作的2.4倍;收益率則為0.96%,與前次操作持平。
本周公開市場回籠資金力度增加顯然與到期資金大量釋放有關。由於上一年央票的大量發行,本周到期央票和正購量合計達到了1565億元,比前一周增加了1125億元,為2月份的最大單周資金釋放量。因此,公開市場有必要加大資金回籠力度以免流動性過度投放,千億級正回購操作量並未超出市場的預料。
然而,這一平常的沖銷行為可能蘊藏著另一層深意。本周公開市場使用的回籠工具為91天正回購,而此前公開市場通常選用7天和28天這兩個期限品種來調節短期流動性的收放,一旦涉及一個月以上的資金調控往往選擇直接發行三個月央行票據。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12月以來,銀行貸款迅猛增長,其中票據融資的增速最為顯著。今年1月,在銀行的信貸總額中,票據融資佔比已由去年12月的30%猛增至41.59%,並且直接推動當月銀行貸款創下1.62萬億的歷史新高。
利率低是票據融資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與同期的短期貸款相比落差大,企業通過票據借貸的成本低,積極性高。另一方面,票據貼現率的市場化程度高,由於近期資金寬裕,加之競爭激烈,銀行票據貼現率已低於其資金成本,企業可以在貼現利率與政策利率倒掛的情況下,從中無風險套利。
盡管目前關於巨額票據融資增長的爭論仍在持續,但是如何確保銀行信貸在年內實現持續均衡地投放,則是事關今年我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關鍵。從技術上看,確保票據融資的正常增長無疑要從資金供給和資金價格兩方面入手。票據貼現期限通常較短,基本上在3至6個月以內。因此,在央行的操作工具中,3個月央票和正回購則是比較「對症」的工具。其實,從本月初開始,3個月央票的發行節奏已經悄然加快,由原先的兩周發行一次,轉變為每周發行。一些業內研究人士認為,如果公開市場持續加大這一期限資金的回籠力度,必然將推動資金價格水平上升。一旦貼現率回復到銀行的資金成本之上,將有效抑制企業套利行為,擠壓票據融資中的泡沫成分。
雖然本周公開市場加大資金回籠力度,並且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三個月期限資金回籠,但這只是結構性的微調,並未改變整體資金面寬松的大局。從今年年初至今,公開市場仍然向市場凈投放資金,資金凈投放量約為2600億元。(上海證券報)
1月大小非減持比重創近三個月新高
A股大盤開年後的持續反彈既對場外資金產生了強烈吸引,也為仍持「落袋為安」觀念的大小非提供了套現的良機。盡管1月兩市解禁、實際減持的大小非數量分別比去年12月下降了36.1%和30.7%,但當月大小非減持量占兩市總成交量的比重卻創下近三個月的新高。
平穩度過了去年12月的解禁「洪峰」,今年1月滬深市場面臨大小非解禁總量的壓力大幅減輕,但解禁小非的比重顯著增大。
根據中登公司按月披露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和減持情況,1月兩市合計解禁大小非80.48億股,比前一個月顯著減少36.1%。其中大非解禁54.42億股,佔比67.6%;解禁小非達到26.06億股,創下自中登公司披露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26.06億股小非「出籠」的1月,恰逢股指自6124點調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波反彈,當月上證綜指在流動性充足、經濟預期轉暖、投資信心恢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創出9.33%的漲幅,一度逼近2000點大關。數據顯示,1月大小非實際減持5.7億股,環比減少30.7%,其中小非減持2.68億股,佔比47%。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個月大小非減持總量顯著下降,但其減持力度並未同步減輕。根據中登公司數據,1月滬深總成交量為2039.74億股,環比減少超過四成,而當月實際減持大小非數量占總成交量的比重達到0.28%,比去年12月的0.24%高出0.04個百分點,也高於11月0.26%的水平。
截至上個月月底,兩市累計產生股改限售股數量達到4685.35億股,存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為3228.90億股,股改以來滬深累計解禁1444.80億股,佔比30.84%;累計減持292.80億股,佔比20.27%。
自中登公司2008年6月開始按月披露大小非解禁、減持情況以來,近8個月內兩市累計解禁的股改限售股達到631.45億股,實際減持47.24億股。
本月,兩市解禁股改限售股總量將再度反彈,西南證券數據顯示,本月股改限售股解禁額度為1532億元,環比增加134.97%;當月限售股解禁總額度1652億元也比1月份增加134.33%,其中僅招商銀行(600036)解禁的大小非額度就將佔到全部限售股解禁額度的38%左右。
市場人士認為,本月大盤量價齊升的反彈無疑會加大大小非套現的意願,但由於市場還比較看好這輪反彈的持續性,部分股改限售股股東也存在明顯的惜售心態,在目前流動性充裕的市場環境下,本月大小非的釋放不會對盤面造成很大影響。(上海證券報)
年報將至 39家公司高管及其親屬「准點出貨」
乘著大盤回暖,同時也可以避開年報、業績快報等敏感時期,不少上市公司高管紛紛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統計數據顯示,2月2日至13日,共有3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及高管親屬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總計98筆,其中減持佔了絕大多數。
不僅交易頻繁,而且不少中小板公司高管拋售套現的數額驚人。路翔股份董事鄭國華於2月12日減持120萬股股份,成交價13.35元/股,套現金額在1602萬元左右。同樣,恆寶股份的江浩然以及恆星科技的謝富強、譚士泓也在近日套現了上千萬元。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中小板高管套現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盤最近回暖、個股升溫,上市公司高管逢高減倉。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年報披露工作的推進。
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不得買賣本公司的股票,同時,在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董監事高管也不得對自家股票進行買賣操作。此後,這一規定的適用范圍在《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行為的通知》中又被推廣至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配偶。
從目前年報披露情況來看,自今年1月20日永新股份率先披露中小板2008年年報之後,中小板公司的年報披露頻率較慢。根據預約時間表顯示,主要集中在3月、4月期間。由於年報前30日內,買賣自家公司股份有限制,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高管趕在目前這個時間段買賣股票。
以恆星科技的減持為例,該公司的年報披露時間預定為3月10日,所以2月10日之後,公司的董監事、高管就不能買賣公司股份了。因此,公司董事謝富強、陳丙章、譚士泓分別在2月2日至6日期間通過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減持了大量上市公司股份。
「再加上近期市場情況也不錯,因此上市公司高管如果想減持的話,就要抓緊年報披露前的這段日子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證券報)
標准普爾500指數今日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因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美國周二大幅下跌,標准普爾500指數自去年11月21日創下熊市低點後今日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原油期貨大幅下跌,三月份交割的原油合約下跌了6.8%,報收每桶34.95美元。油價在過去三個月里共下跌了36.4%。
黃金期貨上漲了2.7%,報收每盎司967.50美元,盤中最高漲至970.50美元。四月份黃金期貨今年迄今共上漲了9.4%,過去三個月里共上漲了30.3%。金價的上漲反映出投資者為規避風險而選擇安全度較大的投資。
主要股指盤中創自去年11月以來新低。
今日波動性指數自一月份來首次恢復到50以上的水平,當前上升17%,至51。該指數通常被人們稱為恐懼指數,該指數在去年10月曾達到89.5。
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紐約2月份製造業指數(773.217,-25.45,-3.19%)從1月份的-22.2下跌至-34.7,創自2001年開始編纂這一指數以來新低。這一數據說明美國經濟衰退正在進一步惡化,投資者還擔心美國最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不會在短期內產生效果。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上一財季GDP按年計下降了12.7%,創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大降幅。
標准普爾500指數自去年11月21日創下熊市低點後首次跌破800點大關。
美國銀行下跌了10.2%,摩根大通下跌近9%,富國銀行下跌了7%以上,KBW銀行指數下跌了7.2%。
Miller Tabak & Co。市場分析師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ous)表示,「銀行業的問題仍未解決,企業盈利能力在下降,我們在近期看不到有什麼力量能夠扭轉這一趨勢。」
他表示,「我認為當前股價並沒有充分反映出2009年惡劣的經濟形勢。」
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297.81點,至7552.60點,跌幅為3.79%;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了37.67點,至789.17點,跌幅為4.5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了63.70點,至1470.66點,跌幅為4.15%。
上周,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方案和銀行救援計劃可能無法扭轉美國經濟的下行趨勢,美國股市震盪收跌。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均下跌5%左右。
周二最值得關注的消息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和未上市公司克萊斯勒(ChryslerLLC)向美國政府遞交的復甦計劃,這是其獲得數十億美元救命錢的前提條件。據《華爾街日報》報告,前Lazard銀行家榮-布魯姆(RonBloom)有可能被任命為政府顧問組成員,而他對汽車製造商的態度向來非常強硬。
另外,戴姆勒(Daimler) (DAI)報告第四季度虧損19億美元,部分原因是其所持的克萊斯勒股權價值嚴重縮水以及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業績急劇下滑。
汽車製造商必須在美東時間今天下午5點前(北京時間次日早上6點前)提交自己的復甦計劃。
沃爾瑪(WMT)公布第四季度財報,其盈利表現略好於預期,但全年財測數字卻未能達到預期。該股上漲了3.3%。
亞洲股市在香港及中國銀行股的拖累下下跌,其中日經225指數收盤時下滑1.4%,上證綜合指數重挫2.9%。
外媒誣稱中國操縱統計數據 製造經濟反彈假象
中央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所依據的統計數據,和社會上廣大統計用戶所得到的數據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得到的是真實的數據,企業得到的是「操控」的數據,政府的宏觀決策就會和企業的整體預期產生背離,就不可能收到預期的調控效果。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統計部門的獨立性不斷增強,所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在總體上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形勢。
部分外國學者機械片面的理解導致站不住腳的判斷
問:最近,我在路透社網站上看到了一篇題為「中國統計數據迷霧重重經濟學家不知所措」的評論。作者引述了多位西方學者的言論,認為中國的統計數據被「官方操縱」,目的是「保持社會穩定」。文中還引述了不同學者的不同觀點。一位學者認為中國官員在向下調整數據,為2009年下半年製造一種相對強勁的數據反彈效果;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中國官方在向上調整數據,他們認為,2008年12月中國的發電量同比下降了7.9%,工業產出的增長率也在下降,所以,四季度6.4%的工業增長不可能帶來GDP6.8%的「強勁」增長。這篇文章也給一些讀者帶來了「重重迷霧」,請你們對這個「評論」做一些評論。
答:這些學者在對中國的統計指標、統計方法、統計制度以及現實的經濟活動缺乏基本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做出「官方操縱」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這不但影響他們自己對中國經濟增長實際情況的真實判斷,也對世界上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們形成誤導。
問:對統計局發布的發電量與工業增長的數據提出非議,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工業電力消耗與工業增長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
答:一些學者對於工業電力消耗和工業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是機械的。
在我國,工業確實是電力消耗最大的部門,2007年工業的電力消費量佔全部電力消耗量的75%。但在工業部門中,各個行業電力消費情況是不同的。除電力部門外,電力消耗占工業部門總消耗的比重最大的三個部門分別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5%)、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1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0%)。
在全球金融危機下,這些正是受到沖擊最大的行業,如冶金行業去年11月的增長率為-4.8%,12月轉為增長0.8%;有色金屬行業的增長率分別為2.3%和9.5%,石化行業為0.9%和4.4%。這些行業的增長所受到的影響在11月份表現得最為明顯,12月份雖然有所回升,但除了有色金屬行業外,增長率仍然偏低。相對於這些重化工行業,我國的低能耗行業也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但從整體上看,所受的影響要小於重化工部門。這就是我國發電量在下降,但工業仍然保持增長的基本原因。
問:去年四季度的工業增長率確實很低,如此低迷的工業能支撐6.8%的GDP增長率嗎?
答:2008年四季度6.4%的工業增長率反映的是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增長率,即主營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的增長率。雖然它反映了工業增長的趨勢,但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工業增長。
從國民經濟的其它行業來看,並沒有都出現大幅度下滑,有的行業增速還出現了近兩年來的新高。從分季不變價增加率來看,農業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達到7.2%,比2008年三季度提高了1.6個百分點,達到2007年和2008年兩年來季度增速的最高點;建築業增速在2008年四季度為8.6%,比三季度提高了4個百分點,也達到了2008年年內的新高;批發和零售業2008年四季度的增速為15.2%,也是自2004年以來除2008年三季度以外的最高增速;金融業2008年四季度增速為15.0%,比三季度提高了4.4個百分點。
從2008年數據來看,上述四個行業在GDP中所佔比重達到了30.3%,在2008年四季度6.8%的經濟增長中,這四個行業的拉動率為3.1個百分點。因此,僅僅根據工業增長下滑來否定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是站不住腳的。
不能低估國內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問:一些學者非常重視評估外部需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們是不是低估了國內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答:是的。中國經濟增長是靠「三駕馬車」拉動,而不是僅僅靠出口驅動的。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三個方面的情況。
去年四季度,我國的進口和出口都有所下降,但由於前一段時間我國企業為應付原材料的漲價,積累了大量庫存,因此在出口小幅下降時,進口卻是大幅下降的,這樣我國的順差反而是提高的,達到了1145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50.5%,如果扣除掉匯率和價格上漲因素,上漲幅度至少在15%以上。
再看固定資產投資,從2003年本輪經濟周期以來,投資拉動一直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從2003年至200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長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約在GDP增長率的兩倍左右。但是到了2008年四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名義同比增長率雖然還保持了22.6%,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率只達到16.8%,這和6%左右的GDP增長率是基本呼應的。
最後看看消費,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2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達到17.2%。雖然我國目前沒有按季度公布支出法的GDP數據,但是從最終需求上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下降,凈出口和消費增速卻在上升,尤其是消費的增長仍然相當強勁,從這些變數與支出法GDP中的有關變數的聯系看,如果利用支出法計算GDP增長率,結果可能還會略高於用生產法得到的結果。
客觀准確的統計數據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問: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不時聽到對我國統計數據的批評,時而說高估,時而又說被低估了。作為研究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的學者,你們怎麼看待這些批評?
答: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由計劃體系向市場體制的轉軌,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也由傳統的MPS體系轉變為市場經濟國家共同使用的SNA體系。反映在對經濟總量的統計上,就是GDP核算代替原來的工農業總產值統計和MPS體系的國民收入統計。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官方統計尤其是宏觀經濟統計數字,已經越來越多地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說這些數據是「官方操控」的,那麼建立在這種虛假數字上的宏觀調控也是脫離實際的。但事實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宏觀經濟決策,從整體上看是科學、合理和正確的,這本身就說明我們進行宏觀經濟決策的數字依據在不斷發展完善,對經濟運行的描述越來越客觀。現在,以官方統計反映的中國綜合實力、人民生活和國際地位的變化,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如果中國在經濟遇到困難時就「操控」統計數據,那麼每次「失之毫釐」,加起來就會「謬以千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統計部門的獨立性不斷增強,不但需要滿足政府在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制訂政策和管理的需要,還要滿足企業、學術機構、個人和國外的各方面的需要,中央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所依據的統計數據,和社會上廣大統計用戶所得到的數據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和企業得到的數據是不一致的,即政府得到的是真實的數據,企業得到的則是「操控」的數據,政府的宏觀決策就會和企業的整體預期產生背離,就不可能收到預期的調控效果。
我們認為,國家統計局及其它政府部門所公布的經濟統計數字,反映的各個方面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平衡關系是清晰的,在總體上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形勢。中國的政府統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統計數據的准確性、及時性、系統性、獨立性和透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廣大社會用戶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服務,這也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民間研究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政府統計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如從GDP核算本身來看,我國以生產法計算的GDP統計已經相當完善,進度和年度數據都是用生產法公布的,但是以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目前還只能提供年度數據。我們對出口、投資和消費的分析在口徑上和生產法GDP是有差異的,這就影響了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經濟增長進度研究。國家統計局已經表示,要盡快地將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加以完善並且公布結果,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人民日報)
❾ 京東方a股票和劉強東是一回事嗎
京東方A和劉強東沒有任何關系。一定要說有關系就是京東方A和劉強東先生創辦的京東商城有「京東」兩個字是重合的,兩家公司沒有任何交集,核心業務也相差甚遠。
京東方A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A股上市的股票名稱,這是一家為信息交互和人類健康提供智慧埠產品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 。核心業務包括埠器件、智慧物聯、智慧醫工 。而劉強東是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創辦了京東公司。京東商城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核心業務是電商。
(9)洪峰科技股票擴展閱讀:
京東方A成立於1993年4月,截至2016年12月31日,注冊資本為351.5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787億元,總資產2051億元。公司法人代表為王東升,董事會秘書劉洪峰,2001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A股市場可交易的股票,股票代碼是000725。
劉強東1973年3月10日生,是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簡稱京東)的董事局主席兼CEO,這家公司的旗下設有京東商城、京東金融、拍拍網、京東智能、O2O及海外事業部等,主營業務是網路零售服務。目前,京東商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 ,而京東集團的業務也從電子商務擴展至金融、技術領域,擁有近12萬名正式員工 ,躋身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排行榜。
公司的前身是1998年劉強東先生在北京成立的京東公司,201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掛牌,股票代碼:JD。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目前未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