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為什麼要買創歷史新高
❶ 買股票為什麼要買龍頭
從股價來看,因為龍頭股漲得快跌得少,其他股漲得慢跌得快,而且跌得多。從企業來看,龍頭股代表龍頭行業(隨著大批優秀公司上市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龍頭股都不行了,通常是這個行業里出現了問題,如果幾乎所有行業的龍頭股都不行了,說明整個經濟有問題了,至少說明整體市場被嚴重高估了,那時買其他任何股票掙錢的概率都小了,通常是熊市來了。因此買股就買龍頭股。
所謂龍頭股,事實上是當一熱點板塊走強過程中,上漲時沖鋒陷陣在先,回調時抗跌,能夠起到穩定軍心作用的「旗艦」。龍頭股通常有大資金介入背景,有實質性題材或業績提升為依託。要炒作龍頭股,首先必須發現龍頭股。只要有持續性熱點,就有階段性熱點龍頭。
龍頭股識別特徵
龍頭個股的識別,要求具備豐富的實盤經驗,實踐中我們總結出用三個特徵識別龍頭個股。
第一、從熱點切換中變別龍頭個股。通常大盤經過一輪急跌,會切換出新的熱點。
第二、用放量性質識別龍頭個股。個股的放量有攻擊性放量和補倉性放量兩種,如果個股出現連續三日以上放量,稱為攻擊性放量,如果個股只有單日放量,稱為補倉性放量,龍頭個股必須具備攻擊性放量特徵。
第三、曾經是龍頭的個股經過充分調整後也可以卷土重來。我們不妨事先做做功課,多熟悉歷史上有名的龍頭股,便於在盤中及時捕捉熱點。
買入技巧:實盤中,要學會只做龍頭,只要熱點,只做漲停,選擇的操作標的,要求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周KDJ在20以下金叉。
2、日線SAR指標第一次發出買進信號。
3、底部第一次放量,第一個漲停板。
買入要點:龍頭個股漲停開閘放水時買入,未開板的個股,第二天該股若高開,即可在漲幅1.5~3.5%之間介入。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新手前期可用個模擬炒股去演練一下,從模擬中找些經驗,等有了好的效果再運用到實戰中去,這樣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實在把握不準的話可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❷ 人們為什麼買高價股票
樓主的問題問得非常的好,這是因為不同的投資理念所折射出來的不同的投資行為.
股票市場里永遠都有也永遠只有投資者和投機者,投資者看重的是價值,而投機看重的是價格,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投資者是歡迎的,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通過買賣股票的差價來獲取利潤,他們主要是通過股票背後所代表的公司持續穩定的經營來獲取利潤,是以一個公司經營者的身份來看待股票的,所以當股價下跌時,同樣的東西,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進,何樂而不為,這是投資者為什麼會喜歡股價下跌的原因,這種基於公司而去買進股票的行為,可稱為投資行為,是三贏局面(國家,企業,個人).而投機者主要是通過倒賣股票差價來獲取利潤的,當股價上漲時他們就能獲取利潤,而且也有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因為他們認為會有人願意以更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把貨接走,我們稱之為博傻,因為他們買進股票只是基於它會漲而並不是認可它背後所代表的公司,所以當股價下跌時,他們就要虧錢,不喜歡也是理所當然的了,這其實完完全全是一種投機行為,賭博式的零和游戲.
由於市場的投機者遠遠比投資者多,(這也是股市鐵律的另一個反證:70%的人虧損,20%的人保本,10%的人盈利;)所以表面上看起來股價漲了大家高興,股價跌了,大家傷心,但是對於真正的投資者,股價下跌了,反而是買進好公司的最佳時機.因為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得對:短期來看股市是投票機,長期來看股市是稱重機.
❸ 剛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能買嗎
最好不要買,原因如下:
近幾年市場總體低迷,A股已經持續了多年的熊市狀態。很多人問我:秋實的天空,怎麼在熊市裡面選對股了能賺錢?我的回答是選那些朝陽行業中前景光明、業績逐年增長的成長性企業,可是很多人仍然不會分辨。那麼我只能再縮小范圍說比如醫葯白馬類股,甚至點名指出了是哪些股。可是得到的回復總是:那些股股價高了,不敢買了。很久之後,那些股翻倍了,同樣的人又會來問同樣的問題。那麼今天,我換個思路來回答大家:在熊市買入近期首創歷史新高的股票,你就會賺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法則不是100%的准確。之所以加了個熊市兩個字,因為這可以保證你的准確率在90%。大牛市裡面的股票創新高了,那多半都是在創造泡沫,所以類似2007年的那種牛市的情況下不適用於本文探討的范圍。而熊市裡面能創新高的股票,絕大多數都是由於基本面發生了改變,正在往好的方面加速發展,比如經營拐點、業績改善或者凈利潤大幅提升,當然也有極少數概念炒作或重組炒作的情況。如果你能通過結合基本面來按此操作,並嚴格執行基本面萬一變壞之後的8-15%以內止損操作,你的准確率就會在90%的基礎上再提升,達到95-100%。試問,這樣賺錢還難嗎?你再也不用管什麼行業什麼股票了,僅僅就需要判斷當前是熊市嗎?當前你關注的個股創新高沒有。
空說無憑,我們得來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事實。
巴菲特在2012年股東會上說,高盛和通用電氣這樣的交易不是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即尋找便宜貨),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建立在像購買可口可樂和IBM這樣的公司之上的(即尋找估值合理的偉大公司)。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巴菲特買入這兩家公司的時點和價位。可口可樂1962年到1987年股價盤整了25年,巴菲特1988年買入可口可樂,正好在其股價三年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IBM在1999年到2010年股價盤整了11年。而巴菲特2011年3月買入IBM,正好也是其股價兩年多翻倍創歷史新高的時候。換句話說,伯克希爾的立足之本是購買估值合理、股價正在創歷史新高的偉大公司。
傑克.德瑞福斯則是點陣圖表專家,他買股票完全基於該股票的市場表現,只在該股票突破阻力位,創下新高的時候買入。瑞福斯基金(Dreyfus Fund)在1957年-1959年表現卓越。當時,德瑞福斯基金是一個相當小型的基金,其所管理的資金大約只有1500萬美元,然而在傑克·德瑞福斯的經營下,該基金的投資報酬率卻是其他競爭對手的兩倍。於是有人根據該基金的季報,研究其投資方法。仔細分析了幾年來德瑞福斯基金新買的100多個股票,驚奇地發現每個新增股票的買入價是上年該股票的最高賣出價。而且該股票在創下新高之前,形態比較好。
歐奈爾也有一項重大理論,即是要購買上漲潛力雄厚的股票,盡量不要選擇價格已經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更多的時候,創新高價的股票前景可能更是海闊天空。歐奈爾認為,在新一輪牛市開始之前的熊市裡,成長性好的公司往往最早發動,並成為大盤的領漲股,在此期間,這些股票通常屢創新高。一旦大盤結束調整,最先向上反彈回升創出新高的股票,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領先股。後來無數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可是,無論在70年代,還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歐奈爾問過許多個人投資者,98%的人認為他們不會買入創下新高的股票,他們認為價格太高了。在A股市場,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同樣的所謂的「理性」「不追高」的投資者。這也就決定了大多數人虧錢的必然結局。
舉國外市場的例子你會說這不具備代表性,不能說明什麼。可是實際上,A股市場完全一樣,除去掉2007年的大牛市和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3000點以上時候的階段性牛市創新高的個股不談。在大市不好的2008、2010年下半年之後到今天的時間里。如果你買入首次創歷史新高的個股,秋實初略統計了一下,後來繼續新高漲30%以上的概率大於90%,那些牛股後來翻倍的概率都在60%以上。即使有些股票由於基本面走壞後來跌下去了,你在首次新高時買入仍有大賺甚至翻倍的機會(比如些酒類股)。秋實記憶最深刻的是雙鷺葯業曾經在2008年底的大熊市裡在大盤下跌4000多點後逆市創了歷史新高,成為了當年最大的明星抗跌股,而如今雙鷺葯業又漲了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欣賞。
遠的不說,筆者剛好找到了一張去年8月10日當時統計8月上旬創歷史新高股票的一個匯總圖片如下。我們驚奇的發現,如果你在當天「追高」買入這些股,24支股票一支買4%的倉位,9個月後的今天,你的收益達到了70%多。你會發現,像大華股份、歌爾聲學、上海家化、樂視網,藍色游標,康得新、天士力這些大牛股不僅是新高不斷,而且再次翻倍有餘或接近翻倍了。
熊市經典選股法: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再者,我們回到本博一年前推出的股池《秋實50ETF成分股》來看,同樣可以看出,如果買入那些首次創新高的股票,也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且有不少股票實現了翻倍。而少數沒創新高的股票,反而長期比較低迷。
實際上,秋實的天空認為,好的價格就是正在創階段新高或者歷史新高的價格。不斷創新低的價格,哪裡都不是好價格。不斷創新高的價格,哪裡都是好價格。我們要多做基本面研究,少做技術分析,但是當一隻股票正在創階段新高或歷史新高的時候,應該格外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一隻大牛股都是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過程中誕生的,無一例外。在熊市裡,某家公司的股價創新高總是有足夠的理由的,買入就一般不會錯。而要是能在本身大概率的前提下加上基本面的輔助分析和必要情況下的止損操作,你出錯的概率就是極低極低了。
從投資戰略戰術思路上來看,買入不斷創新高的股票與買入超跌反彈股甚至創新低個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路。搶反彈買新低股是一種消極思路,把自己的僥幸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自以為很聰明。買創新高的股票則是對未來的一種積極預期下的主動進取思路。也許在偶爾的較短時期內,買創新高的股票收益不如超跌反彈股或創新低個股收益高,但是由於其視野開闊目標明確,加上持股心態好,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投資效果。新高後買入,等待你的,還會是無數個新高再新高。
❹ 創歷史新高的股票有幾只
大家認為好的股票有中國遠洋、工商銀行、中國鋁業、中國平安、萬科A、中國船舶、網宿科技、亞太股份等。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既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❺ 為什麼要敢於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創新高的個股都是具備量能,題材,有資金推動,上市公司股票之所以能吸引資金不斷高位買入,都是有大資金看好未來公司股價,股票是撮合成交,有大量資金一直持有該上市公司的股票總量,會導致只需要不用太多的資金就能推動股票上漲以及創新高,未來更是如此
❻ 為什麼要買創新高的股票
因為大部分買股票的股民會在股票獲利時把股票拋出,股票創新高了,證明一段時間內買這只股票沒有賣掉的股東都賺錢了。也就是之前很多股東都會把股票賣掉。
但是在之前的很多股東賣掉了,但是股票還會創新高,那麼一般就是新購買進來的股東看好市,可能這只股票有行情,有利好,有概念等。
❼ 為什麼要敢於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經常聽老股民說,要敢於買創歷史新高的股票。為何如此多人鍾情於創歷史新高的股票?這背後有什麼玄機呢?
我們都知道,技術分析的三大前提假設:一是價格包含一切信息,二是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三是歷史會重演。這三大假設很簡單、易記,但是實踐中有很多投資者卻拋諸腦後,追求各種花樣技巧,把技術分析復雜化,殊不知技術分析的精華就是這三大假設。
價格包含一切信息
市場每天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消息,利好利空都有,信息多了反而容易干擾投資者的決策,這是「因」。而實際走出來的價格是「果」,這個「因」會因人而異,但這個「果」絕對不會錯,因為它是市場所有信息的綜合反映。所以,在運用到實戰上,創歷史新高的股票說明是由市場選擇的結果,而決定這個結果的核心因素是公司的價值,既然股價敢於創歷史新高,那麼一定是存在某種因素使得公司的價值得到重估,公司在往好的方向去走。
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偉人孫中山曾說,「天下大勢,浩浩盪盪,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你也無法對抗歷史的潮流,這就是趨勢的力量。股價也一樣,趨勢一旦形成,不會輕易改變。創出歷史新高的股票說明該股的長期趨勢是向上,原則上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在上升趨勢中任何時候買進去都是對的,只有一次是錯的,那就是趨勢逆轉的那一刻,從概率的角度去看,順勢而是「九生一死」。
創歷史新高是長線牛股的必經之路
每一個長線牛股都是這樣走出來的,從歷史觀察,長趨勢並且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往往都有新一輪行情,波谷不斷抬高,波峰也不斷抬高,這跟歷史的車輪是一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籌碼沒有歷史負擔
作為主力,在拉抬股價的時候,會考慮兩個問題:上方套牢盤和下方獲利盤。在拉升的過程中,任何一方都對股價形成潛在性的壓力,如果一隻股票既有套牢盤又有獲利盤,則對股價形成雙重壓力。而股票一旦創出歷史新高,則就沒有歷史套牢盤的壓力,這樣在拉抬股價的時候輕松很多,加上創新高也是公司基本面的質的飛躍,就會吸引很多買盤,股價很容易就給推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