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價格的波動和歷史股價有關
A. 對股票價格波動的認識
對股價波動的初步認識
一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休謨指出:「一切東西的價格取決於商品與貨幣之間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變化都能引起同樣的結果——價格的起伏。」休謨還進一步說:「商品增加,價錢就便宜;貨幣增加,商品就漲價。反之,商品減少或貨幣減少也都是有相反的傾向。」這便是休謨著名的「貨幣數量論」,對我們認識股價波動的原因,具有特別重要的指解意義。 我們知道,股票也是商品。所以,「貨幣數量論」在股票市場是適用的。當某一特定的股票市場,交易的股票數量增加,而參與交易的資金不變時,交易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當參與交易的資金增加,而交易的股票數量不變時,交易的價格就會上漲。因而,研究股價波動的內在聯系,要從影響股票和資金在數量上變化的因數入手。 我們先來看看引起股票數量變化的因數: a、擴容。 b、買壓。 其中a項是發行新股和增資擴股(增量)引起的變化,b項則是存量變化引起的變化。 我們再來看看引起資金數量變化的因素: c、財富。 d、信心。 其中c項是物質因素,d項則是心理因素。 讓我們進一步來討論以上四個因素對股價的影響:a、擴容:發行新股和增資擴股是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擴容會引起市場上股票數量的增加。在其他條件(b、c、d)不變時,擴容會引起股價的下跌。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擴容與股價負向相關;b、賣壓:投資人的套現(獲利回吐或信心不足)會對市場形成賣壓,導致交易股票在數量上的增加。在其他條件(a、c、d)不變時,賣壓會引起股價的下跌。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賣壓與股價負向相關;c、財富:根據「資產需求理論」,當人們的財富增加時,對資產(包括股票)的需求會相應增加。這種需求將增加進入市場的資金數量。一般地說,財富就是股市資金的源泉。所以,在其他條件(a、b、d)不變時,財富的增加導致進場資金的增加,進而引起股價的上漲。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財富與股價正向相關;d、信心:投資人對股價的發展抱有信心時,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會顯著提高,這會增加參與交易的資金數量。在其他條件(a、b、c)不變時,信心會引起股價的上漲。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信心與股價正向相關。 現在,我們可以對「擴容」、「賣壓」、「財富」和「信心」這四個因素對股價的影響作一下總結: 其他條件不變時,1、擴容與股價負向相關;2、賣壓與股價負向相關;3、財富與股價正向相關;4、信心與股價正向相關。 二在現實中,「擴容」、「賣壓」、「財富」和「信心」這四個對股價具有影響的因數,通常會共同作用於股價。因而,我們需要綜合起來作進一步的分析。 如果我們把股價比作一個有無限彈性的氣囊,這個氣囊共有四個吹(放)氣孔。分別為a(擴容)孔、b(賣壓)孔、c(財富)孔、d(信心)孔。由於a和b與股價負向相關,我們把它看成是「放氣孔」;由於c和d與股價正向相關,我們把它看成是「吹氣孔」。這樣,吹進的氣如果多於放出的氣,留在氣囊里的氣就會比原來多,氣囊就會膨脹(股價則漲);反之,如果吹進的氣少於放出的氣,氣囊就會萎縮(股價則跌);如果吹進的氣與放出的氣一樣多,氣囊會保持原來的狀態(股價不漲不跌)。 還有,如果b(賣壓)孔、c(財富)孔和d(信心)孔的流量不變,a(擴容)孔放出的氣有多少,氣囊就會萎縮多少;同樣,如果a(擴容)孔、b(賣壓)孔和d(信心)孔的流量不變,c(財富)孔吹進的氣有多少,氣囊就會膨脹多少。由此可見,其他因素不變時,某項因素的變化將引起氣囊同樣的變化。 三把股價比作氣囊,把影響股價的四個因素比作氣孔,通過觀察量的變化,使我們形象地看見了股價的波動,了解了股價波動的原因,除去了股價波動的神秘色彩。股價的波動,只不過象氣囊一樣,氣增則脹,氣減則縮。我們從千頭萬緒中抽取出的「擴容」、「賣壓」、「財富」和「信心」四個影響股價的基本因數,以及觀察這四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其結果,已經足以讓我們揭開蒙在股票市場的神秘面紗。誠然,到這里本文也僅是建立了一個認識和分析股價波動的基本框架。就象我們要去開墾一塊荒地一樣,當我們拿到一把鋤頭時,僅僅是有了工具而已。
B. 股價波動幅度和漲跌幅有什麼關系
波動幅度=當天股價最高漲幅-股價最低漲幅
波動幅度簡稱波幅,證券軟體中常用真實波幅指標及TR表示。波動幅度一般用20日或者50日等稍長的周期進行平均,從而得出一定周期內的平均股價波動幅度,表達式為ATR:MA(TR,N),N為周期數。ATR從一定區間內向上突破的增大代表著股價可能進入較先前更為明顯的上升或下降趨勢。
漲跌幅是對漲跌值的描述,用%表示,漲跌幅=漲跌值/昨收盤*100%。 當前交易日最新成交價(或收盤價)與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相比較所產生的數值,這個數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當日最新成交價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高為正,當日最新成交價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低為負。
C. 經濟周期與股價波動的關系
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經濟周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股價波動:
股價波動是指股票價格的變化形態,其表現為大趨勢中有相反的小趨勢運動的波動狀態。股價波動狀態中主要有三種趨勢:上漲趨勢波動、下跌趨勢波動和無趨勢波動。
經濟周期與股票價格變動關系
1、熟話說,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同時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股票市場造成影響。經濟一般都會呈現周期性的畫面,研究經濟周期,對把握股票走勢有重要作用。股票開戶是進入股市的起點,而投資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還有很多,下面就經濟周期對股票價格影響做一個簡單說明。
2、經濟周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表現為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出現。某個時期產出、價格、利率、就業不斷上升直至某個高峰――繁榮,之後可能是經濟的衰退,產出、產品銷售、利率、就業率開始下降,直至某個低谷――蕭條。蕭條階段的明顯特徵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產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產萎縮,出現大量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
3、接下來則是經濟重新復甦,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周期。股票市場綜合了人們對於經濟形勢的預期,這種預期較全面地反映了人們對經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有關信息的切身感受。這種預期又必然反映到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中,從而影響股票市場的價格。既然股價反映的是對經濟形勢的預期,因而其表現必定領先於經濟的實際表現(除非預期出現偏差,經濟形勢本身才對股價產生糾錯反應)。
4、當經濟持續衰退至尾聲即蕭條時期,百業不振,投資者已遠離股票市場,每日成交稀少。此時,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搜集和分析有關經濟形勢並做出合理判斷的投資者已在默默吸納股票,股價已緩緩上升。當各種媒介開始傳播蕭條已去、經濟日漸復甦時,股價實際上已經升至一定水平。而那些有識之士在綜合分析經濟形勢的基礎上,認為經濟將不會再創熱潮時,就悄然拋出股票,股價雖然還在上漲,但供需力量逐漸發生轉變。當經濟形勢逐漸被更多的投資者所認識,供求趨於平衡直至供大於求時,股價便開始下跌。當經濟形勢發展按照人們的預期走向衰退時,與上述相反的情況便會發生。
D. 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因素有
影響股票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公司的這種做管理層的變動,以及公司的這種投資以及公司的重大的研發的這種突破都會影響我們股票
E. 股票價格的波動是什麼原因
首先,
以定義條件,你就要不能以常有思路去思考,百分之九十五的交易者都是從固定的教育,固定的知識,去研究市場,而市場的變化永遠是變化,任何的規律歷史都不能對市場的主導理想狀態進行分析,因為只要脫離了主導理想狀態,市場會創造新的規律,而股票分析大部分就在這里出現不一致性的錯誤,但如果規律符合市場的主導理想狀態,那麼大部分分析的結果,會對理想狀態提供支撐作用,相對應股價也會造成一定幅度的影響。
比如對數據的K線分析,出現了K線形態的見頂信號,市場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這就造成了向下拋壓而導致股價下跌的影響預期,但不一定是主導的理想的狀態,如果大部分籌碼在主力手裡,而拋壓會導致主力的失敗,所以會繼續相反的拉升,這類包括很多,但主要要記住「奇異吸引因字」。
另外很多股市無知專家把實際合乎常理的交易披上一些詞藻,一些重復的的技術分析指標,把簡單的東西變成一些抽象而艱深的學問,於是大批的學習者就變成了市場價格的犧牲品,還一部分成了市場的動物,而導致慣性的價格波動影響。這批過於執著於樹木,而不知道何謂森林動物,對混沌市場中的股票價格造成一定大程度的影響。
你一定要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以及市場心理,這類還包括很多,任何人都可以計算蘋果內的種子,然而,沒有人可以計算種子內的蘋果,了解市場行為要注意主導因素,次因素,股票分析對股票價格的波動造成影響是一定的次要因數,但我們不能成為市場的動物,而要以市場是我,去理解自身的需求。
市場是純在大量的數據規律,比如經濟的周期性,對應有一定的大幅度的支撐,造成價格影響,相反也是如此。
F. 股票價格的波動和股民買賣股票的行為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而且是直接的關系。買的多,賣的少,股價上漲,反之就跌。
上市公司盈利是靠它自己的本行,例如汽車公司,靠生產汽車。農業公司,靠做農產品。
上市公司也不控制股票的價格。
G. 成交量與股價變動趨勢的關系
1)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個無量跌停,後市仍將繼續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反彈或反轉;同理,股票的第一個無量漲停,後市仍將繼續漲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回檔或反轉。
2)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敲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放上大賣單,然後將其吃掉,以顯示其魄力吸引市場跟風眼球,或是在某些關 鍵點位放上大筆買盤,以顯示其護盤決心大,凡此種種現象皆為假,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若是在低位出現的對敲放量,說明機構在換庄或是在准備拉高起一波 行情,可以擇機跟進。3)在股價長期下跌後成交量形成谷底,股價出現反彈,但隨後成交量卻沒有隨價格的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缺乏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時高於前期谷底,但出現第二谷底成交量明顯低於第一谷底時,說明也沒有下跌的動力,新的一波上漲又要起來,可以考慮買進。4)下跌的時候無論有量無量,只要形態(移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破位,均要及時止贏止損出局。5)高價區一根長黑,若後兩根大陽也不能吞沒,表示天價成立,應及時清倉;高價區無論有無利好利空大陰大陽,只要出現巨量,就要警惕頭部的形成。6)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次日股價收盤卻無法創新高時,說明股價必定回檔;同樣,量若創歷史新低而價格不再下跌時,說明股價將要止跌回升。7)在空頭市場中,出現一波量價均能突破前一波高點的反彈時,往往表示空頭市場的結束;在多頭市場中,價創新高後若量再創新高時,常常表示多頭市場的結束,空頭市場即將開始。8)量價築底的時間愈久,則反彈上升的力度高度愈大,所謂:橫有多長豎有多高。9)量價分析對小盤袖珍全控盤庄股短線分析不適宜,但中長線還是無法脫離量價分析系統的。10)觀察量的變化一定要和K線趨勢和形態相結合。11)成交量是股票市場的溫度計,許多股票的狂漲並非是基本面出現實質的變化,而是短期籌碼市場供求關系造成的。12)上升趨勢中出現的相對地量,股價回落至重要均線(5日,10日,30日)處,往往是極佳的短線買點。13)成交量的大小決定個股除權前是否搶權,初期後是否填貼權:除權後若成交量放大拉陽線有填權行情;無量或減量往往出現的是貼權。14)黑馬股的成交量變化在底部時一般有兩種特徵:一種是成交量在低位底部從某天起突然放大,然後保持一定的幅度,幾乎每天都維持在這個水平, 在日線圖上股價小幅上漲,下跌時常常出現十字星狀;另一種是成交量從某一天起逐步放大,並維持這種放大趨勢,股價常常表現為小幅持續上漲,說明主力已沒有 耐心或時間來慢慢進貨,不得不將股價一路推高邊拉邊吸。15)在股價底部盤整的末端,股價波動幅度逐漸縮小;成交量萎縮到極點後出現量增,股價以中陽突破盤局,並站在10日均線之上;成交量持續放大 股價續收陽線,以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突破之後疊合的均線轉為多頭排列。此為最佳的短中線買入點,也是量價均線配合的完美樣本。
H. 影響 股價波動的主要因素
1、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表現為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出現,在經濟的收縮、復甦、繁榮和衰退四個階段內,股市也隨之周期性波動,成為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通過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經濟增長率、通漲率、失業率、利率等指標的分析,判斷出經濟周期的發展階段。有實證分析表明,我國股市波動比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超前大約4—6個月。
2、通貨變動
通貨變動包括通貨膨漲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的看來會影響收入和財產的再分配,改變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影響到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
因此,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復雜的。而通貨緊縮則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就我國股市而言,通貨膨脹在適度范圍內發生,股價波動與之呈現正相關關系,但通貨膨脹嚴重時,股價波動與之呈反方向變動。
1998年上半年開始的通貨緊縮,使股價持續下跌,盡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層發表發展市場的言論,使滬深股指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但通貨緊縮始終抑制著股價的進一步彈升。
3、國際貿易收支
當出口大於進口時,國際貿易對國內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股價上升。相反,則使股價下跌。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大幅下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同時,直接對我國股票市場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4、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差額通過影響一國國內資金供應量,從而對股價產生間接影響。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保持順差,大量的外匯儲備,國內資金供應量增加,使可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來源擴大,促使股價上升。
5、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一方面直接使我國投資者產生心理恐慌,影響股票市場,另一方面從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股票市場的發展。
I. 如何計算股票歷史波動率 詳細
以計算股票的歷史波動率為例加以說明。
1、從市場上獲得標的股票在固定時間間隔(如每天、每周或每月
等)上的價格。
2、對於每個時間段,求出該時間段末的股價不該時段初的股價
之比的自然對數。
3、求出這些對數值的標准差,再乘以一年中包含的時段數量的
平方根(如,選取時間間隔為每天,則若扣除閉市,每年中有 250 個
交易日,應乘以根號250),得到的即為歷史波動率。
歷史波動率是基於過去的統計分析得出的,假定未來是過去的延
伸,利用歷史方法估計波動率類似於估計標的資產收益系列的標准差。
在股票市場中,歷史波動率反映標的股價過去的波動。然而,由
於股價波動難以預測,利用歷史波動率對權證價格進行預測一般都丌
能保證准確,但是由於目前我國內地沒有權證市場,因而無法獲得權
證價格,也就無法計算隱含波動率。因此權證發行商不投資者在權證
發行初期只能利用歷史波動率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