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五洋科技股票市場現狀

五洋科技股票市場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1-03 16:48:30

A. 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擁有英國別墅卻毅然回中國,有「瘋子」之名,現狀如何

作為地球物理領域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黃大年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能夠加速發展,一直置自己的身體於不顧。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瘋子」。真的是這樣的嗎?

少年渴學

黃大年出身條件算是不錯的,從小生活在知識分子家庭讓他接受了相對良好的教育。年幼的黃大年經常能夠讀到優秀的著作,心中種下了一顆「精忠報國」的種子。

回到曾經的母校,長春地質學院已經被吉林大學合並。為了讓科研項目的進度加快,吉林大學的地質宮門口,一個「違章建築」拔地而起。

這是一座機庫,是黃大年帶著團隊建造用於科研的。由於手續不齊全,所以要拆掉。但黃大年為了保住這個機庫,竟然直接躺在車底下。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黃大年也因為這次「耍無賴」在吉林大學被稱為是「瘋子」。但只有跟著他,為中國的地球物理事業奮斗著的人,才真正清楚他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很多媒體報道黃大年回到祖國可以逼退美國航母至少100海里,這種推測並不是空穴來風。地球物理和軍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很多方面的優勢可以直接或者間接轉化為軍事上的優勢。而地球物理正是軍事前沿技術探究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黃大年曾帶頭研究了一個項目——遠程雲端控制。這種技術可以被應用於裝載在各種移動平台的探測器上,最直接的應用是用來探測地下的情況。但倘若應用在軍事上,軍用雷達的探測距離將更遠,探測的精度也會更高,從而能夠引導己方部隊對敵方進行更加精確的打擊。

張召忠將軍曾經說過,在現代的戰爭當中,被發現意味著被打擊,被打擊意味著被摧毀。

在2016年,南海局勢最緊張的時候,美軍的航母一度採取了戰時新聞管制,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中國的衛星能夠做到持續性跟蹤美軍航母,並且以新聞的形式進行報道。黃大年功不可沒。

子當如孫仲謀

和其他在外留學,然後直接為其他國家服務的人才相比,黃大年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精忠報國」。早在2004年,在英國擁有私人診所和別墅的黃大年夫婦爆發了爭吵,焦點是是否要放棄英國的一切回國。

黃大年作為一名擁有近二十年黨齡的老黨員,當即「威脅」妻子「不回國,就離婚」。不忘初心,才是共產黨人一貫的優良品格。回國後,國家的五年計劃需要實現「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黃大年雖已經過五十,依然沖在了第一線。

被譽為「綠色能源」的天然氣熱值高,污染小,但是探測難度大。只有極個別國家掌握並且壟斷了這項技術。黃大年及其團隊研發出的地殼一號幫助中國在天然氣探測領域引領世界。許多媒體爭相報道黃大年的有關事跡。

黃大年

老當益「壯」

在吉林大學,人們認為黃大年是瘋子;但是在國外,黃大年卻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黃大年回國讓中國在探測和地球物理領域與世界的差距被極大程度縮短,甚至有所超越。

也難怪有人說,黃大年的五年研究,頂得上中國在該領域五十年的積累與奮斗。

回國僅僅七年,黃大年幫助中國在多個領域創造出世界第一,可謂是我國的一代功勛巨匠。中國大量的科研項目背後,都有他的身影。此外,他培養的碩士和博士,接過他身上的擔子,在這條道路上繼續狂奔。

黃大年教學

看似強壯,精力無限的黃大年的身體猶如風雨當中的一座危樓。但他卻從不選擇去療養,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曾在北京飛往成都的航班上,因為胃痛暈了過去,但依然死死地抱著懷中的電腦。

黃大年曾說:「我活一天賺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2017年,年僅59歲的黃大年永遠倒下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黃大年在攻堅克難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在英國的優渥生活,而是無數科研人員對困難無法攻破的焦急;是中國過去落後,遭到其他國家欺凌的恥辱;是他在青年求學時,在本子上下的那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是兒時看到那些從城市來到偏遠農村,那些知識分子眼中,充滿堅定信念的目光。

B. 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有什麼區別

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的區別:

1、五羊本田屬於國企,新大洲本田屬於私企。

2、五羊本田是政府控股,新大洲本田屬於日本股份多。

3、五羊本田屬於廣東生產,新大洲本田屬於上海生產。

(2)五洋科技股票市場現狀擴展閱讀

關於五羊本田

五羊—本田摩托(廣州)有限公司是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和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中日合資企業,成立於1992年,合同期限30年,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中、日雙方各佔50%股份。公司集研發、製造和銷售於一體,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摩托車製造企業之一。目前公司廠區佔地面積達到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產能達到100萬輛以上。

關於新大洲本田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由新大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組建,注冊資金1.3億美元,中日雙方股權比例各為50%。

C. 同在哈爾濱,為什麼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差距很大

1、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不一樣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哈爾濱工程大學(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簡稱「哈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並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2、建校時間不同。

哈爾濱工業大學這所學校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兩所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樣本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中國首批6所高校行列。這是新中國第一個被授予工程師稱號的大學。2000年,新成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原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並。

哈爾濱工程大學建於於1953,當時是成立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在哈軍工原址以海軍工程系為主體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81年成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3、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爾濱工程大學學術資源不一樣

哈爾濱工業大學:

(1)截至2010年底,圖書館已擁有傳統藏書32萬冊,電子圖書32萬冊,國內外文獻資料庫63種,推薦免費電子資源31種。

(2)圖書館自建了2003年以來的哈工大學位論文全文特色庫,並開始籌建國防工程文獻特色庫。館藏文獻信息已形成與學校院系設置相適應的多學科、多語種、多載體、綜合性資源體系。

(3)圖書館主要由工程、理工、管理三部分組成。這三個區主要是土木工程、市政和環境工程、交通工程和基礎學科。建築分館的圖書館主要以建築和城市規劃為基礎,所有圖書館都有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藏書。

哈爾濱工程大學:

(1)截至2017年底,學校圖書館圖書總量498.72萬冊,其中印刷型圖書239.12萬冊,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667種。

(2)訂購SCI、EI、Elsevier、Springer、Wiley、IEL、CNKI等中外文資料庫82個,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近6萬種,中外文電子圖書259.60萬冊,中外文電子版學位論文800萬余篇。

D. 2015年2月份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2015年2月份上市的股票在下面文章中

阿思達克通訊社1月21日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批新股最快本月底有望下發,數量或最高達20家。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新股發行有加速之勢,且發行數量較之前也會略有增加。數據統計顯示,目前過會未發行的企業共38家,下一批新股將從這些企業中產生。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證監會發行新股的速度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隨著行情的走好,新股發行節奏進一步加快,下一批新股預計在一月底發行,新股發行數量參照上一批數量,有望達20家。
南方基金某基金經理認為,下一批新股發行時間有望最快在本月底發行,不過也有可能在下月初,發行數量最高或至20家。其表示,新股發行將嚴重抽血股市,使股市承壓。
某排隊IPO企業董秘表示,從目前了解到的消息來看,下一批新股最快一月底發行,數量可能達20家左右,目前新股發行節奏在加快,發行數量較之前也會略有增加。此外,其表示,目前38家過會未發行的企業中,最近一批過會企業最有可能率先發行,從上一批發行的新股來看,大多是過會就立即發行的企業。在目前過會企業中,有些於去年、前年過會,目前仍未發行可能因為存在一些問題導致。
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表顯示,上交所已通過發審會的企業有16家,包括喬丹體育、內蒙古大中礦業、益豐大葯房連鎖、浙江濟民制葯、廣州好萊客創意家居、杭州電纜、寧波拓普集團、天津銀龍預應力材料、深圳市共進電子、寧波繼峰汽車零部件、廣州維力醫療器械、寧波弘訊科技、東興證券、上海創力集團、蘇州柯利達裝飾、江蘇萬林現代物流。
深交所中小板已過會企業有9家,木林森、廣東秋盛資源、升興集團、安徽富煌鋼構、山東仙壇、江西世龍實業、成都康弘葯業集團、重慶三聖特種建材及廣東光華科技。
此外,創業板過會企業有13家,包括合肥百勝科技發展、福建省三奧信息科技、北京中礦環保科技、河北四通新型金屬材料、崑山華恆焊接、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崑山華恆焊接、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浙江唐德影視、徐州五洋科技、四川環能德美科技、廈門紅相電力設備、蘇州天孚光通信、江蘇力星通用鋼球、山東魯億通智能電氣。
在上述38家企業中,最新一批的過會其有上海創力集團、江蘇萬林現代物流、東興證券、寧波弘訊科技、江蘇力星通用、山東魯億通智能電氣等多家企業。

E. 次新股,醫葯的股票有哪些

次新股的內涵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相應變化的。一般來說一個上市公司在上市後的一年之內如果還沒有分紅送股,或者股價未被市場主力明顯炒作的話,基本上就可以歸納為次新股板塊。
以下是2015年的次新股:
維力醫療
環能科技
博世科
唐德影視
光環新網
贏時勝
歐浦鋼網
繼峰股份
弘訊科技
全通教育
九洲葯業
東方網力
牧原股份
仙壇股份
春秋航空
長白山
五洋科技
火炬電子
斯萊克
勁拓股份
鼎捷軟體
道氏技術
恆華科技
萬達院線
貴人鳥
高能環境
眾信旅遊
楚天科技
綠盟科技
今世緣
航天工程
九強生物
京天利
良信電器
思美傳媒
新寶股份
蘇試試驗
南華儀器
迪瑞醫療
鵬翎股份
飛天誠信
國禎環保
欣泰電氣
麥趣爾
浩豐科技
騰信股份
躍嶺股份
匯中股份
愛迪爾
艾比森
依頓電子
雪浪環境
中文在線
博騰股份
重慶燃氣
嶺南園林
晨光文具
炬華科技
紐威股份
富邦股份
光華科技
友邦吊頂
金貴銀業
方盛制葯
安控科技
花園生物
陝西煤業
晶方科技
三環集團
川儀股份
莎普愛思
昆侖萬維
禾豐牧業
我武生物
一心堂
溢多利
登雲股份
燕塘乳業
快樂購
寧波高發
葵花葯業
應流股份
蘭石重裝
北部灣旅
龍韻股份
立霸股份
浙江鼎力
松發股份
九華旅遊
騰龍股份
全築股份
愛普股份
創力集團
萬盛股份
拓普集團
東方證券
藍思科技
富臨精工
暴風科技
誠益通
強力新材
四通新材
天華超凈
三聯虹普
東方通
恆通科技
創意信息
天保重裝
龍津葯業
國光股份
世龍實業
埃斯頓
台城制葯
龍大肉食
金輪股份
金一文化
中科曙光
福達股份
東方電纜
伊之密
會稽山
光洋股份
金萊特
康躍科技
天和防務
再升科技
雄韜股份
科隆精化
維格娜絲
柳州醫葯
金盾股份
飛凱材料
安碩信息
園區設計
地爾漢宇
萃華珠寶
石英股份
海天味業
好萊客
中礦資源
寶色股份
陝西黑貓
海南礦業
諾力股份
北特科技
南威軟體
康尼機電
中來股份
龍馬環衛
設計股份
利民股份
中材節能
合鍛股份
海洋王
中電電機
迦南科技
王子新材
福斯特
聯明股份
華電重工
寧波精達
揚傑科技
新澳股份
凱發電氣
永藝股份
好利來
柯利達
易事特
國信證券
天賜材料
匯金股份
三聖特材
東興證券
東易日盛
魯億通
西部黃金
木林森
力星股份
華友鈷業
益豐葯房
濟民制葯
杭電股份
紅相電力
銀龍股份
富煌鋼構
共進股份
天孚通信

中葯行業主要醫葯股票有:
600771 西藏葯業、600285 羚銳股份、000423 東阿阿膠、000650 ST 仁和、600422 昆明制葯 600085 同仁堂、000790 華神集團、600557 康緣葯業、600572 康恩貝、000607 華立葯業 000538 雲南白葯、600129 太極集團、600750 江中葯業、600594 益佰制葯、600436 片仔癀 600781 上海輔仁、000989 九芝堂、002118 紫鑫葯業、000919 金陵葯業、600535 馬應龍 600351 亞寶葯業、000590 紫光古漢

化學制葯行業主要醫葯股票有:
600771 東盛科技、000597 東北制葯、600829 三精製葯、600812 華北制葯、600488 天葯股份 002019 鑫富葯業、600252 中恆集團、600276 恆瑞醫葯、000952 廣濟葯業、600521 華海葯業 600267 海正葯業、600842 中西葯業、600666 西南葯業、600518 康美葯業、000627 天茂集團 000739 普洛康裕、002099 海翔葯業、002004 華邦制葯、002001 新和成、000756 新華制葯 600420 現代制葯

生物製品行業主要醫葯股票有:
600867 通化東寶、000416 健特生物、002038 雙鷺葯業、600201 金宇集團、002007 華蘭生物 600195 中牧股份、600161 天壇生物、600196 復星醫葯。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醫葯股票有:
600055 萬東醫療、600529 山東葯玻、600079 人福科技。
醫葯商業行業主要醫葯股票有:
000963 華東醫葯、600763 通策醫療、600511 國葯股份、000028 一致葯業

F. 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利多還是弊多

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正方一辯:感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針對今天辯題,我方觀點是,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利多於弊。開篇明義,定義先行。人工智慧是基於數學、邏輯學、統計學之上,通過經驗積累得到學習能力,從而協助人們進行某項工作的操作系統。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有著本質區別和根本界限。人工智慧是物理過程,而非生物過程;它是模擬人的某種行為,而不是人的行為本身,它不具備人類的自我意識,無法形成一個主觀事件。人工智慧的優勢只不過在某些領域比人類更精確,更穩定,擁有更強烈的計算能力而已。接下來我方將從以下三點論證我方觀點。

第一,人工智慧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例如,人工智慧的醫療應用惠及大眾。我們醫生或許難以保持最新治療方案和方法,也無法了解所有醫學例案。人工智慧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大量數據,精確判斷病症,並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為人們提供最好的治療。再說,先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的無人駕駛不僅減輕了人們的負擔,更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率。再比如說,如今蘋果系統的SIR手寫版系統、生物識別系統都是人工智慧的應用,都讓人類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最後提出一個問題,人類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人的價值在於滿足自身需求,對社會做出貢獻,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能力到最大程度,而追求這一需求的實現,這是人類存在的意義。

好,基於以上幾點,人工智慧發展的最終結果與人類存在意義相違背,所以我方堅持觀點: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弊多於利。從以下幾方面論述我方觀點。

首先,當前高度發展的是弱人工智慧。而高度發展弱人工智慧全方位對人類發生異化作用。異化作用最早源於馬克思,是這樣的,人的創造物同人這個主體相脫離,不僅擺脫了人的控制,而且反過來對人類進行反控制,違背人的意願,從而成為奴役人、支配人的與人相對立的異己力量。難道這樣的發展是人類所想要看到的嗎?

其次,對方講到失業潮,很好,我要告訴你,人工智慧帶來的失業潮比任何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失業潮完全不一樣。它帶來了失業潮,但是最可怕的是人工智慧它自身產生足夠巨大的商業利益,而人類不被人工智慧供養著。人工智慧供養著人類,人類達到馬斯洛理論當中的基本需求,人類真的還有動力去追求更宏偉的目標嗎?他們還有動力去追求自我實現嗎?還是只是純粹整天無所事事,而醉生夢死。

最後,根據人類發展的必然性,以及強人工智慧的特性,即使人工智慧毫無毀滅人類之心,它們也會由於人類的……(差二字)而逐漸發展,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發展到時候使它們逐漸、漸漸取代它們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

我們今天題目是人類發展,那首先是什麼是人類,人類的主體地位都被動搖了,我們還談人工智慧的利多於弊,對方辯友的想法不是很奇怪嗎?更何況不能保證人工智慧完全受人類控制。

綜上,我方認為,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弊多於利。

(4分13秒)

正方2辯:感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首先看一下對方辯友非常精彩的言論究竟給我們提到了哪些論點。

首先對方辯友說人工智慧是可以取代人類的東西,可是我們想一想,對方辯友全場是否論證的主體是人類智能呢?您方是否創造了一個神一樣的物種呢?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說人工智慧與人類智能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它不具有自我意識,它的所有東西,它所執行的目的,它所要干什麼都是人類這個創造者賦予它的,所以並不存在它不可控這一點,對方辯友可以完全不用擔心。

第二點,對方辯友告訴我們說一個強人工智慧的概念,那強人工智慧這個概念是否已經,它不管有多強,就像今天我方三辯把頭發披下來,我也把頭發披下來,那是我模仿她,但是我永遠不可能成為她。這就是人工智慧的最終本質,它可以無限靠近人類,卻無法真正成為人類。

第三點,對方辯友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她說我們人類活著的最終、最根本意義是不斷滿足自身需求、實現自身的價值。可是我們來看一看現實生活中,人工智慧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是已經在滿足我們的需求了呢?是不是作為工具在不斷幫助我們實現自身價值呢?舉個例子,我們平時大家開車上班、上學,我開車需要15、20分鍾。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工智慧出現了,它代替了我們開車,第一點,它的安全性能更高了,有可能你困渾出現交通事故,但它不會,它是機器。第二,在它代替我們開車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節省你出時間來閱讀、聽音樂、休息,這對於我們人類發展是不是更好呢?曾經我們「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是有了人工智慧之後,我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難道這種變化對方辯友依然認為不是人類發展嗎?即使我們這一代人還無法深切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可是我們有「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的灑脫心境,這樣子難道還不足以成為人類發展的動力嗎?我們的動力是什麼?我們在現有的生活中享受到了快樂,得到了滿足,我們看到了有可以發展的空間,於是我們有了動力,開始發展了,所以說人工智慧的出現不僅給了我們動力,滿足了我們需求,還有可能讓我們更好地完成一項工作,實現自我價值,所以說。

綜上所述,人工智慧工具而已,不用害怕。

(3分鍾15秒)

反方2辯:剛才對方的主辯只說到了利多,舉了大量的有利的例子,卻絲毫不提弊的例子,這難道不是盲人摸象,有一葉障目的嫌疑嗎?接著,對方的一副說強人工智慧在未來不會出現,你們又是如何絕對認為強人工智慧在未來不會出現,請對方辯友給我方有力證據。再者,自始至終,對方並沒有證明這是比較命題,有證明利多於我方的弊嗎?我想對方辯友忽略了以下問題:

第一,人工智慧會反過來控制人類,人類也會被異化,真正可怕的不止是這些。人工智慧分為強人工智慧跟弱人工智慧,當強人工智慧發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自我意識,促使自身不斷發展,而谷歌研究總監說:人工智慧的學習不是代碼,更像是一個推動,而人類能稍微看到裡面的一些東西,對裡面的事情有一些些的了解,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全面。那麼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你們無法全面地了解人工智慧,如何發展?若有一天它發展到比你高級了,並且它要消滅比自己低級的人類的時候,當人類都不復存在的時候,對方辯友又憑什麼說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利大於弊呢?

第二,馬克思在《資本主義的六種技術悖論》中提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但也因此引起了過多的飢餓和過多的疲勞。在過去的工業革命中,勞動崗位的替代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但現在,現在的人類的崗位是由人工智慧替代了人的崗位,那我想問問對方辯友,那些飽受困苦的人類,被人工智慧所替代的人類,他們該何去何從,在有限的崗位內人類被人工智慧替代了,這難道能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對人類的發展是有利的嗎?不過,下崗還不是最可怕的。因為人工智慧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它能養活那些下崗者,那些人類,那麼我想再問問對方辯友,一旦到人工智慧來養活人類,人類達到了馬斯洛需求的最基本需求,那麼人類還會有動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嗎?還是會產生一種惰性醉生夢死,日漸頹廢呢?作為人類,你們不覺得這樣活著很可悲嗎?

第三,我們應該賦予人工智慧人權嗎?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當人工智慧在崗位上工作的時候,或許它犯了一些小的錯誤,被無情地拔掉電源,剝奪了它的自由平等,這難道對它來說是公平的嗎?其實在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賦予它一種人權,這難道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嗎?最後,我想請對方辯友一一回答我方提出的問題。謝謝。

正方三辯:感謝主席,問候在場各位。首先呢對方辯友精彩的答辯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對方辯友根本沒有搞清楚人工智慧的定義是什麼。我方一辯一再解釋它是人工智慧,不是人類智能。剛才對方辯友說了那麼多,給我感覺他們僅僅是科幻小說的愛好者。他們提到人工智慧有一天可能會毀滅人類。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人工智慧它沒有自主意識,沒有主觀世界,沒有情感來源,也就是說什麼人工智慧相比於以前我們使用過的工具,只是它能模擬人類的思維罷了,這是不是代表它可以控制人類,不是的,對方辯友。

人工智慧作為工具,是為人所用的,為人所謀福利的。我們都知道人有一個趨利避害的特性,它怎麼會創造出一些威脅人類存在的東西出來呢?對方辯友過度誇大人工智慧的定義范圍。而且對方辯友一再說我方辯友沒有強調利弊問題,我怎麼清清楚楚聽到我方辯友說到了他們說的失業問題呢?他們剛才還義正言辭地說這是個比較性命題,可是你們說了這么多,我們也沒有聽到利在哪裡啊。而且對方辯友還說了工作問題,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人的工作,造成人的惰性,致使人只貪圖享樂,請問對方辯友,你又在主觀誇大人這一方面的惰性了。作為人類,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還是我們應該追求一種「萬里無雲萬里天」的自由。有了人工智慧,我們可以從繁瑣,甚至是一些復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然後去追求人類所想有的自由,去追求人文價值,而且對方辯友說的期待性工作問題。我想說,他期待的只是一些理性的東西,人文的東西他是沒有辦法期待的。就像在座的評委老師,人工智慧有可能評判一場辯論賽誰勝誰負嗎?不會的。再者,對方辯友還說了就是人工智慧是一個工具,那這個工具有沒有可能統治世界?對方辯友,我方一再強調人工智慧沒有主觀意識,也是就說,人工智慧只是人類的一個工具而已。從1959年第一台下棋人機到埃爾法狗,再到最強大腦的小杜,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跟人類的關系是相學漸進的關系,我們在共同進步當中,我們打埃爾法狗打敗……後,我們想要的是如何從埃爾法狗思維領域中尋求到一種新的方法去戰勝埃爾法狗,再去突破人的理性思維。也就是說對方辯友提到的人類思維弱化這一點其實是不成立的,人通過人工智慧,它可以作為一個工具促使自己的理性進步。綜上,我方認為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利大於弊。

反方3辯:對方辯友一直都挑不出來弱人工智慧的圈子,你們知道什麼是強人工智慧嗎?你們知道什麼是深度學習嗎?科學的基本經驗是什麼?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人類一切都是可以認知的,而對方明顯把我們劃入了不可知論,或者不可全部未知論,認為人工智慧無稽之談,那麼絕無可能,請說明你們的依據。

如果對方連未來的設想都沒有,請問談什麼發展,我們說的無異於弱人工智慧在我們現代的益處。如果一切的目光短淺的話,如果一切都只著眼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的話,不去考慮後代和未來人類的發展,我們要展望未來啊。

而且剛才對方一直在講經濟發展,可是我們辯題是什麼,是人類發展。聯合國歷年人類發展報告述評更加關注的是人的發展與人權的關系。所以我們下面講的是,人不可忽視的是人權與倫理的關系,人是有道德、有思想、有原則的,我們不能在沒有原則的基礎下愚昧地追求財富和經濟。在倫理人權的基礎上的人類發展才能稱之為人類發展,而不是動物的發展。那麼我想問有一定程度支配的機器人能否給予人權呢?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難題,這是利處之一,可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它給人類製造了更多問題。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人造出來的,那我們假設如果它出現了問題,我們的責任應該歸給誰?是機器人,還是機器人的製造者,還是機器人的設計者,這些對方辯友沒有明確的標准。

而且人工智慧與過去的工具有本質的差異。以前的工具不過是工具,人類以最引以為傲的智能去操控它們,可是現在智能出現了強人工智慧,剛才對方一直忽視的就是強人工智慧,而一直在講弱人工智慧的利處。可是我們看問題要看全面啊,你怎麼確定未來不會有強人工智慧出現呢?你的依據在哪兒?對方怎麼可以這么有把握地告訴我,人工智慧的技術能夠被我們一直牢牢地控制呢?對於異域可控性你有把握嗎?

人工智慧分為弱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而目前普及的都是弱人工智慧,而對方剛才說的也都是弱人工智慧。他們很厲害,直接否認了強人工智慧的發展。所以我方堅決認為是弊大於利的。請對方回應我方問題。

正方4辯:謝謝主席,問候在座各位。首先對方辯友不用擔心,我們也很認真,但對方辯友是不是不夠認真。為什麼?因為探索深海,探索地核,探索外太空等就是強人工智慧,甚至更進一步,它有可能是超人工智慧。看你說人類可以「上五天攬月,下九洋捉鱉」嗎?當然不行,我方一直在談強人工智慧,為什麼您方聽不懂,我想您方對人工智慧的定義都搞不清。您方說人工智慧可能會有思想和情感。我告訴你為什麼這是不可能。這是因為人工智慧是建立在數學、統計學與邏輯學基礎上,它是用神經元網路進行分析、學習、預測的一項本質的人工開發的程序與軟體。人的自我意識並不是生來就有,更何況一個工具呢?

今天對方辯友說人工智慧讓我們喪失也很多選擇的權利。對方結辯同學你也不用擔心,你要是想掃大街人工智慧也不會攔著你,你要是想種地人工智慧也不會攔著你,可是我想探索這個星系呢,想知道這個世界更多的奧秘呢?我只有和人工智慧在一起我才能做到這一些。所以人選擇權利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被擴大了的,而不是被縮小了的。今天對方辯友說馬斯洛需求被滿足後人就無法實現自我價值,可是對方辯友您如今這么健康地坐著我面前,您的馬斯洛需求的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嗎?那麼今天您在這里同我辯論,難道您的自我價值沒有得到實現嗎?基本需求的實現與人的自我價值的不可實現根本不具有對等性。這點在座所有人都應該有共同認知。正是因為我們不想做溫水煮青蛙,不想被外星人佔領,不想被黑暗森林佔領,我們不想守著我們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人類才要談發展。而且對方辯友整場辯論中似乎都很擔心人類會被替代這個問題,可你們忽視了人本身。人類的角色不僅來自於方法論,更來自於世界觀,所以人類是建立在一定的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的基礎上去運轉的,而人工智慧只是機器,它根本不存在倫理道德的問題。

今天我們討論這種利弊比較,其實就是人在思考價值的多少,這是人才獨有的價值判斷。就人工智慧單純追求效率這一個屬性而言,它永遠不可能替代人類。大千世界不止有邏輯和規律,更有情感和關懷。這個世界關於愛,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溫度,邏輯永遠不能解決,而人工智慧也永遠不能替代。

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歷史知識考點都告訴我們在於人類對於工具的創造和使用。從刀耕火種到信息時代,從導彈核能到人工智慧,我們每一個個體都在工具的使用中實現著對自我的突破和發展,我們創造了更多的價值才推動人類的發展。曾經「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知道的事情很少,能做的事情很小,人類必須上下而求索。但人工智慧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潛在的可能,接下我們現有的生存重任,去帶領我們去探索未知世界。所以人類其實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和更大的自由,縱使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不可能完美,我方一直也在強調這點,人工智慧也一定會有諸多弊端,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可解決的,人工智慧只是工具,我們一再強調是在人類道德基準范圍內與人工智慧一道實現對於工作種類上限的突破,從最大程度去解放人,從而推動人類的理性發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方辯友,不要害怕,在技術的更新與進步中,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定是利多於弊。

反方四辯:我們為什麼要辯這個辯題,不是為了爭輸贏,而是為了跳出來,跳出來審視一下這個時代正在發展的人工智慧對我們的利、對我們的弊。難道說對方辯友舉四個、舉九個、舉十一個利的例子,然後舉一個弊的例子,就可以證明人工智慧對人類發展是利大於弊的嗎?可以嗎?不可以。

我們先來審視一下這個東西。人工智慧不僅僅是弱人工智慧,它不是單純的機器人,它未來可以有思想,可以有情感,如果你覺得它沒有,你證明,如果你它不能證明,你連未來的事情都不知道,或者說你不知道它未來會發展到什麼樣子,你連一個工具它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或者說什麼方向都不知道,太可悲了,我是很認真的。

為什麼我們要辯人工智慧,它現在是一個什麼東西,它確確實實可以替代一些多重復、高勞力的一些簡單的工作。那對方一辯說會促進社會發展,那人呢?你的父親、你的母親,我們大家,在座各位都不是被替代的人,所以我們可以很開心說出來他們代替那些多重復、低勞動力工作的崗位,但是那些被替代的人呢?而且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被替代,我有工業革命,你說沒有關系,你有了新的司機,你可以開車,但是人工智慧不一樣,它代替了人之後,這個崗位對於人就徹底沒有了,它拒絕了他,否定了人,人的價值在哪裡?那些被代替的人,他們的價值在哪裡?那我們呢?隨著他們的發展,他們可以進一步代替越來越多的工作。而且確實現在的人工智慧沒有情感,但是人工智慧越來越可以做很多很多跟人一樣的事情,你可以把它當行為人,你會有情感的,你還會捨得讓這些人去排爆嗎?去下五洋捉鱉嗎?去太空攬月嗎?你捨得嗎?

我們換一個點,我們講它弊大於利,是因為我們承認它確實能促進經濟發展,但這並不是對人。第一個點,它對隱私的破壞權,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社會發展,你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人工智慧,但你沒有注意到,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網路瀏覽助手,它可以在線記錄你的各種各樣的喜歡的常去的網站,然後在下一秒你要輸的時候跳出來,排個序,很開心,很人性化,你的技術也很智能化,很人性化,但是它會把這些數據傳到遠方的資料庫裡面去。但人工智慧並不能智能地分別誰在使用這些數據,它僅僅是一個操控者。

我們可以再繼續,它會動搖人的主體性地位,就是我們作為人的價值被它所替代。我們會失去我們的價值,是真真正正地失去。你譬如說它解放了人,把人從繁瑣的勞動中解放了出來,你為什麼不想一下,這個解放是我們願意的解放嗎?我們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是我們能夠選擇,選擇我們不願意或者願意做的事情。但是人工智慧它不一樣,它代替了這個事情之後,這個選項就沒有了,你不可主動選,以前我們可以主動選擇,我可以不去掃大街,我可以不去看書,但是我可以去思考,我可以去做個選擇。但人工智慧普及以後呢?你只能選擇去做一些文藝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是人工智慧所不能做的,也就是說你的價值、你的意義變成了我們只能做一些人工智慧不能做的,我們人,人之所以為人不是這樣的。很可憐。所以說人工智慧對於世人,對我們主體性人,一定要動搖他的主體性地位,這才是它的弊端,這才是我們說它弊大於利的地方。

G. 2020年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是什麼

汽車行業經歷2001-2010年十年行業高增長黃金時代後,當前中國汽車行業逐步由成長期步入成熟期,此階段行業體現出三大特徵:行業增速放緩、保有量提升、廠商產能過剩。

汽車行業兼備周期與成長雙重屬性,行業增量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汽車行業結構性機會猶存:成長屬性方面,深度挖掘由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以及後市場帶來行業革新機會,周期屬性方面,仔細甄別部分子板塊周期性輪動與復甦帶來的機會;

短期而言,增量紅利消失使得行業分化顯現(車型、國別品牌、廠商分化),未來隨著銷量增速進一步放緩,龍頭份額將進一步提升,缺乏品牌效應和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將漸遭淘汰,強者恆強格局日益凸顯。疊加政策大環境支持,未來行業分化是主旋律,短期結構性機會猶存,長期把握智能化和新能源兩條主線。

(7)五洋科技股票市場現狀擴展閱讀

1)行業集中度提升,具備核心資產的賽道龍頭:基於此主線下的推薦標的有華域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

2)進口替代加速,成長穩健的優質零部件:基於此主線下的推薦標的有星宇股份、岱美股份、愛柯迪等;

3)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存量市場空間大:基於此主線下的推薦標的有玲瓏輪胎、安車檢測、五洋停車等;

4)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升級:基於此主線下的推薦標的有保隆科技、德賽西威、科博達、三花智控、中國汽研等。

H. 金融規律的金融規律

中文名稱:金融規律
英文名稱:Financial Laws 或者The Laws of Finance
發現者:丁大衛
理論創立者:丁大衛 規律往往不在規律本身,也就是說要跳出「規律」才能找到規律。要想找到金融的來龍去脈,就必須跳出「金融」。筆者歷經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探索與實踐,終於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及金融與樹千絲萬縷般的邏輯關系。這可能是人類金融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筆者把金融學從人文學科轉變為以自然科學為主,人文學科為輔的系統綜合學科,從而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
宇宙是一體的,萬物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不通則已,一通百通。金融看似人文意識范疇,但仍無法擺脫天地規律的制約。也就是說要想找到金融的規律,首先要找到天地的規律。說到天地規律,沒有什麼比植物和樹(高級植物)更了解天地規律了,因為,樹,根深於大地,伸展向天空,無時不刻不在與日月星辰、宇宙天地互動。如果你知道如何解讀樹(植物),你就會發現樹無所不知,無事不曉,因為在人類和其它動物在地球上出現以前,它們已經與日月星辰、宇宙天地互動了幾十億年,並為人類和其它動物製造了充足的氧氣,人類和其它動物才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現和生存。因此,樹乃天地規律的集大成者。事實上,人類的所有發明創造都是在對自然規律認識和掌握的基礎上完成的。眾所周知,天地規律對農業經濟至關重要;工業經濟與天地規律密不可分(飛機、宇宙飛船、空氣動力、空氣阻力、地球引力、自由落體、重力加速度,無線通信、現代醫學、氣溫、空調等等都離不開自然規律);同樣建立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基礎之上的金融經濟也離不開天地規律。
金融樹按照自然的規律、層次、結構、邏輯,將金融的一切:樹根、樹干、枝葉、土壤、環境、時空、會計、財務、金融、經濟、基金、期貨及影響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所有因素等系統集成為一棵可視化的「金融樹」,讓人一目瞭然全維地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作用、邏輯和變化等。金融及其體系、市場、產品的演變過程好比樹葉是由樹枝而來,樹枝是由樹干而來,樹干是由樹根而來。樹根代表土地經濟/農業經濟/農業社會、樹干代表工業經濟/商品經濟/工業社會、樹冠代表金融經濟/金融社會,它們環環相扣、絲絲相連、密不可分、根深葉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金融是企業和經濟的血脈,因此,一旦把握脈絡,整個金融乃至經濟世界便一通百通。金融樹體系不但能解釋所有的金融現象,解決現實中的所有金融問題,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金融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違背了樹的原則和規律,金融危機就一定會發生。憑借金融樹體系,歷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筆者都向世人發出了警告,預示了結果,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還難而且是難得多,這早已是不可爭辯的嚴峻事實。一方面,現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人類幾乎無所不能,不僅可以無線通訊,人工降雨,「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而且能夠遨遊太空,製造出把整個地球毀滅若干次的能量;另一方面,盡管人類已經能夠相當准確地預測自然風暴,盡管全世界從事金融預測工作的精英如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學家、金融專家、風險評估師、金融監管人員等比任何領域都多,但面對頻發的金融風暴和金融的不確定性,人類幾乎是束手無策,「靠天吃飯,聽天由命」。例如,「好天」的時候,傻瓜閉著眼睛都能賺到錢,金融風暴一來,幾乎所有人都傻眼,整個國家都要破產倒閉,而且在危機發生後,只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拆東牆補西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治標不治本的救助方法。
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相對漫長的農耕、農業和工業社會,人類步入金融社會的時間還很短,所以人類對金融的認識還很膚淺,不知金融為何物,更不知金融的來龍去脈和規律。事實上,直至今日,很多人認為金融是買空賣空的虛擬行為或虛擬經濟,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律可言。世人普遍認為,金融無影無蹤,變化莫測,瞬息萬變,金融危機具有周期性,防不勝防。這種背景下的金融學不可能不主觀,不支離破碎,不與現實脫節。事實上,相對其它學科如物理、化學、數學、哲學、機械、天文學等,金融學還非常年輕,不成熟,不成體系。在筆者創立的一系列金融科學體系之前,全世界尚無一所學校、一本教科書、一位老師傳授系統的金融學,因為世人普遍尚未意識到所有金融是一個整體。
其實,上述現狀也很正常,因為人類的認識過程是漸進的,有時是漫長的。比如,人類一直迷信地認為刮風下雨等自然現象是各路神仙或鬼神所致,因此,世界各民族都以各自的方式敬拜它們,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比如,在北京就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等祭拜場所。直至近代,人類終於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刮風下雨乃自然規律所致,並不存在任何神仙和鬼神。相對而言,人類正處在金融社會的「農耕」時代。
其次,由於上述原因,人類一直把金融視為人文意識范疇,全世界都把金融研究界定為人文學科,因此,在金融研究領域充斥著各種充滿主觀意識,孤立無源,在現實中毫無作用和事實依據的理論和觀點。如上所述,不僅金融經濟,而且包括農業、工業在內的所有經濟都與天地規律(自然規律)有著千絲萬縷般的密切聯系。因此,真正的或者說科學的金融學應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系統集成。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人類一直在用人文學方法研究金融。正如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默頓·米勒所說:「如果理論前提遠離現實, 那麼結論就難以解釋現實」。
第三、正因為金融的規律實際上是自然規律與人文規律的系統集成,所以對金融的研究要比對單獨的自然科學和單獨的社會科學進行研究要復雜要困難得多。不受人文干擾的自然科學是精準科學,對它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相對要容易得多,比如,刮風下雨、無線通信等自然規律和科學技術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適用,因為它們所依據的幾乎全是自然科學。然而金融危機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比如在一些落後的非洲國家根本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也就是說金融既有客觀規律又有主觀因素,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潛在金融危機被避免了,有的沒有。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引爆全球金融危機, 在初始階段,如果有關當局採取措施,這次金融危機就根本不會發生。
第四、自從金融誕生以來,人類始終認為金融是人類的產物,因此,人類對金融的研究始終沒有突破充滿主觀意識、隨心所欲、數理邏輯、機械原理的人文意識范疇,因此,人類始終沒有找到金融的規律,因此,「金融到底是不是科學」就成為一個大眾命題和廣泛討論的話題,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筆者終於發現,金融同宇宙萬物一樣同樣有著精美絕倫的規律。金融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一門比一般科學如單純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要復雜得多的綜合科學。比如,無論是金融體系還是價值的變化規律,既有生態性、物理性、系統性、線性,還有非線性、信息性和心理性等。我們知道解決未知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針對這樣一種難以定性、定量、瞬息萬變的綜合復雜現象進行分析,幾乎是不可能,因此,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要難得多。說到底,金融的核心就是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就是決策,而影響決策的東西不光是客觀因素,還有很多主觀因素。因此,金融學既有精確的地方又有非精確的地方。但就整體而言,盡管金融不是一門精確學科,但它是一門比精確學科還要復雜還要難以把握的綜合大科學。金融有其獨特的邏輯性!
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規律理論的創始人丁大衛教授簡介
丁大衛教授
丁大衛, 金融規律的發現者(全球唯一發現並掌握金融規律的人)、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他曾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的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他不僅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而且率先揭示了金融與危機的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他是全球金融領域擁有最多知識產權的人。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系統、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Financial Tree)、金融樹體系(Financial Tree System)、系統金融學(Systematic Finance)、金融生態學 (Financial Ecology)、金融物理學(Financial Physics)、金融科學(Financial Science)及金融科學體系 (Financial Science System)的發明人和創始人。作為金融知識體系和金融規律的系統集成,可視化的「金融樹」可以讓普通人輕而易舉准確無誤地學會包括會計、財務、金融、證券、保險、投資、融資、管理等在內的所有系統金融知識,且終生難忘,世界各界無數人已受益匪淺。金融樹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的終極品牌。
丁大衛教授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在海內外發表過多部著作、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論文,經常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
上世紀90年代曾向朱鎔基副總理、總理及國務院等部門提出過許多有益建議,其中包括1993年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頓、規范期貨市場的建議和方案,為中國的金融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中國政府唯一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2001年4月10-16日的報道: 「他的建議曾至少兩次幫助中國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率先將國際金融從業執照和資格認證體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為包括北大、清華、人大、中財、北航、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上海交大、江西財大等中美眾多大學教授各種高端前沿課程;曾為國內外眾多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等、各大金融機構、數千家房地產企業老總、跨國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前瞻性高端培訓,為中美培養了大量金融人才;曾為眾多政府機構如吉林通化市政府、北京東城區政府及企業,其中包括美林、高盛、黑石、大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提供獨特的咨詢和解決方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掌握了金融的規律和來龍去脈,歷次金融危機尚未爆發,丁大衛教授都已將結果甚至結果的結果公之於眾,並為阻止這些危機的爆發進行了不懈努力。相比之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21年之久,期間多次發生金融危機,他不但一次也沒有覺察到,反倒一次次將虛假繁榮誤以為真。2010年4月格老先生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犯下太多錯誤。
多年來,丁大衛多次批評格老的政策,認為他只懂得金融的一點皮毛,這樣很危險,並在2001年撰文警示世人:由於格林斯潘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全球的經濟命脈,因此,只有他只有美國能把美國乃至全球帶入經濟衰退(如下圖所示)。 7年後的2008年此話不幸被其言中。當然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格老一人身上。首先,他不是故意的,而是他的能力和水平不夠,其次,不僅是他一個人,而且是整個人類還沒搞明白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

12年前,網路經濟風靡全球。在1999年下半年—2000年上半年,網路公司炙手可熱,網路股票價格飛天。就在那個火熱的年代,丁大衛教授逆流而上,通過央視、報紙、國際互聯網大會等警告世人,網路已形成巨大泡沫,將要崩盤並由此引發金融危機。

2001年9月丁大衛應邀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作《網路經濟如何演繹?》的演講。網路泡沫果真破滅,全球開始質疑網路的前景,結束時主持人讓他用一句話告訴大家「中國的網路經濟該如何演繹」,他說:「中國的網路經濟將會向自來水管一樣平常,滲透到每一個辦公室,滲透到千家萬戶」。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電子商務迅速浮出水面,然而丁大衛指出:「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普及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
幾十年來,丁大衛教授始終致力於金融規律的研究、探索與發現,始終走在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的最前沿,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科學的金融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將原本抽象無形的金融世界變得一目瞭然。
丁大衛教授始終崇尚科學並堅信:科學是至高無上的,離開了科學,人類就會陷入黑暗並走向滅亡。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並要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反復檢驗。20多年來始終自願堅持對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及每一個觀點的客觀性、前瞻性、正確性、准確性和獨立性終生負責。

2000年丁大衛教授(第一排中間)應邀擔任主席並主持由美國注冊金融策劃師協會組織的中美金融策劃師論壇。他左側為美方代表團團長,金融策劃師國際協會前任會長,美國《財富》雜志新評選的250名頂級金融顧問之一。出席論壇的還有北大原校長、中美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其中包括美國摩根家族二代即小摩根和摩根三代、林肯金融集團、培基證券、誠信投資、摩根斯坦利惠利等美國金融巨子的高管人員。

熱點內容
SEB所投資的股票 發布:2025-09-15 15:17:17 瀏覽:916
股市怎麼才能守住利潤 發布:2025-09-15 15:06:05 瀏覽:739
期貨分時圖上的時間點怎麼看 發布:2025-09-15 15:02:49 瀏覽:241
賣保險和買理財哪個好 發布:2025-09-15 14:47:51 瀏覽:775
京東員工股票交易 發布:2025-09-15 12:12:51 瀏覽:732
理財錢沒了判多少年 發布:2025-09-15 11:28:01 瀏覽:568
基金一個點的差價是多少 發布:2025-09-15 11:24:07 瀏覽:336
51過後什麼板塊股市會賺錢 發布:2025-09-15 11:01:30 瀏覽:425
金融行業怎麼下沉 發布:2025-09-15 10:15:21 瀏覽:207
新興電子貨幣怎麼樣 發布:2025-09-15 10:14:02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