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模科技股票吧
㈠ 天津津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天津津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08-16在天津市南開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南開二緯路與南開二馬路交口西北側鳳儀園1號樓1門603。
天津津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20104MA05KQJW4H,企業法人郭青琴,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天津津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天津津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科技改變生活的作文
1、簡訊:空中飄滿「小紙條」
周文峰
記得在兩年前看到一則消息說,英國的中學生迷上發簡訊跟著了魔似的,放著好好的電話不打,偏要費勁地往小小的手機里輸入一大串字元來交流。這不是舍易就難嗎?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陣子與幾個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經明顯落後於社會節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說,她用松下手機輸入漢字的速度可趕上她在電腦上的打字速度,這可把我嚇壞了。要知道,她在電腦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見識過的,沒見手指怎麼動,只見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來。看來,發簡訊沒有我想像得那麼費勁。難怪英國的中學生不愛電話愛簡訊。另一個同事告訴我,她有一個處於熱戀中的朋友,每月單簡訊的費用就三百多。粗略地一算,每條簡訊一毛錢,三百多塊錢就得發三千多條簡訊息,平均下來每天就得發一百多條簡訊。天那,真是有空,那他們還做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簡訊的火爆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簡訊出現了,當然是英文的。中文簡訊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時的手機簡訊功能和服務都不完善,1998年以後,簡訊服務日益成熟,於是,一場簡訊「大圍剿」從此開始。走在大街上,呆在辦公室里,到處都是簡訊的鈴聲響個不停。即使是在家裡,也難逃簡訊的勢力范圍,因為你家的電視不斷地叫嚷著:「發簡訊,贏大獎」。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說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給他發的一條簡訊:「爸爸,家裡沒米了」,於是他買了袋米回家,避免了一次無米之炊。簡訊最大的好處是便宜,像「家裡沒米」這種小消息由簡訊代勞確實是最合適不過了。
如今的簡訊從小的地方說,已經成為個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許多人,逢年過節不再寫信打電話,談情說愛不用寫情書煲電話粥,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再傳紙條而代之以發簡訊……簡訊改變了許多人的交際方式;簡訊還被利用來參與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訂閱每天的即時新聞或股票信息……簡訊也提供了另一種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
從大的方面說,簡訊儼然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最近看到一個統計,說中國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共發送了900億條簡訊,以我國手機用戶2億戶計,那麼就意味著每個手機用戶平均一年發送450條,也意味著電信等行業從中獲得了超過90億元的收入。不僅移動電信從中獲得大量的服務提供費,其他行業也蜂擁而上。PDA,固定電話,還有互聯網,都已經成為了提供簡訊應用與服務的平台。可以發送照片、聲音等多媒體信息的彩信業務也應運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簡訊經濟」的大蛋糕,並且還蓄謀著把蛋糕做大。
簡訊當然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經常收到的各種雜七雜八的簡訊也挺煩人的。有給你發送GRE單詞的,有謊稱你中了大獎想騙你錢的,有號稱該公司有小至手機大到轎車的水貨供應的,諸如此類。因此,垃圾簡訊過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據說,邏捷克簡訊防火牆產品已經問世,而愛立信、諾基亞也表示有類似的產品或生產計劃。開個玩笑,也許過去幾年是簡訊「圍剿」我們,再過幾年,我們犯愁的是如何去「圍剿」簡訊。呵呵~~
2、網路:像我這樣的「網民」
康慨
全球互聯網使用者已超過6億,中國網民也將達到6000萬之巨。有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網路早已不再是只是邊緣化的技術,而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
我從1998年初開始上網,算來已經5年,但迄今也只以56K的貓撥號,沒花錢去裝ISDN或ADSL——聽說那都是過渡技術,所以一心等著我家所在的小區今年開通寬頻。我沒去過網吧(北京三聯書店二樓的咖啡廳除外),因為聽說那裡搞不好要著火,有些部門也把那裡和***連在一處。我用網路,除了收發郵件和看新聞,大多是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檢索。我下載軟體,很經常,因為我要確保我的電腦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我沒有ICQ號碼,沒裝過雅虎通或MS Messager,因為我的朋友和作者大多也沒這些東西。我沒玩過網路游戲,因為我玩電腦游戲的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我下載過電影,只有一部——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時間是2000年年底,耗時一天兩夜,從此怕了。我偶爾上過**網站——這個沒什麼好說的。訪問過黑客站點——找點兒保羅·西蒙的MP3或注冊碼什麼的。但絕少去聊天室,既不想搞婚外戀,又怕說錯了話惹禍,不像給報紙寫文章,有三審制幫我把關。
像我這樣的「網民」——我厭惡這個自輕自賤的詞,就跟厭惡「群眾」一樣,但找不到代用的——對2003年的網路有些什麼想法呢?
寬頻該裝了。對我來說,包月制寬頻網的最大好處是便宜。即便每月150元,也不及我現在網路費用的三分之一。對其他同志來說,可以更快地下載電影、更流暢地玩網路游戲。我最近發現,網上提供影片下載的站點越來越多,盡管其片源十分可疑。但正如盜版影碟帶動了過去的國產VCD和今日的國產DVD一樣,相信越來越多的地下影片提供商會大大刺激網民對寬頻的興趣,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進入高速成長期。
網路真的快成「第四媒體」了。「網上有人說」和「有人在網上說」甚為流行,越來越多的記者以此為新聞線索,前往受訪者處求證。盡管多數遭到「不要聽信那些謠言」或「不值一提」的回答,但網路言論的作用日益彰顯。
垃圾郵件咋辦。我有一個用了5年的Hotmail郵箱,因為無數的垃圾郵件,已不得不採取最極端的過濾措施——除了我地址簿里的十幾個老友,其他人的來信一概拒收。據說目前所有在網上傳遞的電子郵件之中,有30%是垃圾信件。而一家名為Surf Control的電子郵件過濾公司最近則稱,到今年7月,垃圾電郵的數量將會超過正常電郵。電子郵件還能用嗎?
隱私權和知情權。總之,現在對上網者的限制越來越嚴,上不去的網站越來越多。聽說現在有些地方進網吧跟坐飛機差不多了,要先出示身份證登記。也許這是出於好意,那就讓我們往好的方面去積極理解吧。
最後要說,Google還是很有用的。
3、數碼相機:讓膠卷「下課」
劉華傑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讀大學時就在宿舍討論過傳統相機(膠片相機)早晚要被一種電子攝影裝置取代。數碼相機的思想並不神秘,我猜許多人都考慮過。那時世上還沒有數碼相機,連這名字也沒有。主要是光電感測器、記錄晶元、圖像處理等部件沒有開發出來,或沒有降到足夠低的價位。數碼相機算得上一種高技術產品,它必然是一種綜合創新,只有觀念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技術都不成。
膠片相機我用過幾十年,品牌也不下數個,但從來不曾買過高檔的,原因很簡單,買不起。在美國買過一架尼康N70,算是能用的業余相機,鏡頭很銳,拍攝效果挺好的。
從2000年開始,第一次接觸數碼相機,起初是200乘300的,為隨機贈品。現在扔掉也沒人要了。就是這種極土的數碼相機,也能拍攝出可供網站使用的色彩還原准確的圖形文件。再後來用過奧林巴斯較高級的數碼相機,有210萬象素,感覺好極了,尤其是在暗光下。一般的室內開會,用它拍攝不用閃光。我曾在石花洞內實地拍攝過,無需閃光燈。到目前為止奧林巴斯是我遇上的最合手的數碼相機,我現在個人買的富士PinePix S602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它,特別是在暗光條件下。在室外,富士這一款表現也可以。
從2002年下半年起,我幾乎停止使用膠片相機了,理由是太費錢了,我手邊的富士PinePix已經能夠滿足90%的應用。我估計再過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將是數碼相機拍攝的。據個人經驗,數碼相機的好處是:1)省錢,充足電就行,拍得不好刪除就是了。2)環保,節省資源。3)快速,可以適應急需。4)色彩表現勝過一般的膠片相機,當然不及專業相機。5)適合於大批量拍攝,如作為一個植物愛好者,在不長的時間內,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數千張植物照片,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6)圖片容易不失真地長期保存。目前的問題是:1)壞了難以修理,我們單位的奧林巴斯相機變焦桿出了毛病,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公司的服務部門,修理要價極高,而且一年後這種型號就不再生產了。2)快門速度不夠,抓拍時常遇到問題。3)耗電也大。4)許多功能華而不實。5)洗印照片較貴
。
但是從發展的眼光看,膠片相機難以有什麼大進步,而數碼相機日新月異。我現在能找到的缺點,幾年內都可能解決。可以想像,將來膠片相機只能供發燒友玩了,膠卷產量驟降,價格上升。那時沖膠卷要比現在拿光碟洗照片更難。
4 DV:即使不能成為張藝謀
數碼攝像機(DV)對我不是時髦的玩具,而是一個即能幹又體貼的夥伴。她既滿足了我記錄人生的渴望,又幫我省掉了刻苦鑽研拍攝技術的種種麻煩。盡管各大生產廠商變著花樣地展示旗下DV的過人之處,但我最看重的還是攜帶方便和使用簡易這兩個優點。說實話,除了知道可以攝影和攝像以外,我對自己手中的這台DV的其他的功能一概不知,更沒有什麼拍攝技巧可言。但是「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於可以讓普通人輕松成為「高手」。我不用研究什麼景深、焦距、對比度等等的專業術語,有了DV,既使「業余」也沒有關系。那扇小小的顯示屏使我拍到的就是看到的,不必在拍攝的時候「睜一眼,閉一眼」了,邊走邊欣賞那才夠逍遙,只要手指頭夠靈活,電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過去時」。當然要想拍出「英雄」或者「黑客帝國」那樣的片子,還不能指望DV。除
了清晰度不夠高,這種輕巧機器的防震動性能是完全沒法和斯坦尼康相比的,不過晃來晃去的效果對拍攝紀實節目來說倒最能體現真實的感覺。
到現在為止,這台佳能ZR45我只使用過兩次,而兩次拍攝的短片都已經在北京電視台播出了。第一次,我用DV記錄了在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度過的一周。當馬爾地夫清透的海水、明澈的天空、潔凈的沙灘以及多資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生機勃勃的海島植物通過我的鏡頭展現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沒有人不會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每一次觀看這段影片,我彷彿又回到了迷人海島,又見到了自由自在的動物朋友們,又和他們一起感受清風、聆聽樹語。DV不僅為我保留了對快樂假期的美好記憶,更演繹了一堂生動感人的環境教育課。第二次,我使用DV對北京一家條件惡劣的私人動物園進行了「曝光」。通過大眾媒體——電視的呼籲,不僅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更讓許多善良的人們了解到愛護動物也要講科學懂法制。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這家非法的私人動物園終於
被關閉了,那裡的動物也將得到妥善的安置。我越來越愛DV了,我要拍更多的片子,讓大家都來分享我看到的美麗事物,也同樣關注那些需要關注卻被忽視的事物。
5、信用卡:一卡走天下
周文峰
就在幾年前做學生時看《數字化生存》一書,還覺得書中談及的數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深刻變化只不過是作者尼葛洛龐帝未來學家式的預測和想像,心中盡管相信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必將到來,但那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工作沒幾年,猛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是半數字化了,口袋裡的各種電子卡多了起來。出門乘車時用交通卡,購物時用信用卡,看病時用社會保障卡,家裡的水電煤和電話賬單也直接從銀行劃賬了事。不僅我是這樣,身邊的人也大多如此,在上海的街頭隨便找一人,從身上肯定可以掏出幾張卡來。要說起來,這肯定還屬於數字化生存的初級階段。
現在的電子卡品種之繁多,恐怕難以一一列舉。就以我自己來說,單單銀行的信用卡就有四張。這還算少的。記得有一次看電視上的一個訪談節目,當時招商銀行行長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皮夾子,一數單信用卡就有十張。說實在的,口袋中帶著一大堆卡自然比帶著一大堆錢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遊時,但是,要記住那麼多的密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上海市政府已經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銀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這樣就可以將各種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幾張卡里,用起來自然方便得多,我將這稱之為數字化生活的中級階段。到如此地步,我已經很滿意了,但是,一旦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後,通往完全「一卡通」或「無卡通」的日子也不會遠了,到那時,「數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
6、磁懸浮:80年後環游地球
周文峰
說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過於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和世界上第一條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的開通。前一件事讓人們想像著8年後的上海,後一件事則使人們想像著80年後的世界。
上海磁懸浮示範線通車後,馬上有人提出可以修建上海至杭州的磁懸浮線路,如此一來杭州的西湖就成了上海的後花園,而上海浦東的國際機場也成了杭州的國際機場。另一種美好的想像是如果上海和北京之間有了磁懸浮,那麼上海人就可以早上出發,中午時分趕到北京吃烤鴨,下午開個會,看個展覽,見見朋友,或者玩上一陣之後,當天就可以趕回上海。
其實,不僅上海人存在如此美好的想像和嚮往,在歐洲,類似的想法同樣盛行。瑞士人正在洛桑開展一項1/10的模型試驗,計劃在地底150米深處相對真空的管道中建造磁懸浮網,像一個管道郵局系統將瑞士的各個主要城市連接起來。德國人則提出在中東歐地區建立一個地面磁懸浮網的計劃,將柏林、里昂、布達佩斯、莫斯科等中東歐的主要城市連接起來。德國版的磁懸浮未來故事之一是在柏林的市中心上火車,僅僅3個小時之後就在布達佩斯的市中心下了車,喝上一杯咖啡,采購少許東西,然後,晚上又回到了柏林。歐洲人還對有人提出的巴黎—上海磁懸浮線路充滿期待。
科技界的無冕之王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磁懸浮技術方面奮起直追,除了幾條擬建的磁懸浮線路外,最具想像力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提出的真空磁懸浮線路。這種磁懸浮線路將建造在地底下的真空管道里,設計速度可達每小時二萬二千五百公里,幾小時內就可以繞世界一圈。也許到那時,太平洋都成了誰家的養魚塘,去美國留學的女士先生們也不再算計著買打折飛機票,而改乘磁懸浮了。
不僅如此,美國人已經在開發磁懸浮汽車和磁懸浮飛機了,甚至是利用磁懸浮發射航天器,日本人則早就在開發磁懸浮輪船,即使是先前很少談及的中低速磁懸浮也被提議用來作為城市內的軌道交通系統。也許80年後,汽車不用坐了,火車不用坐了,輪船不用坐了,飛機不用坐了,出門就坐磁懸浮吧,既快速又安全還環保,火車、輪船和飛機也不用在春運期間爭搶客源了,因為磁懸浮已經一統江湖了(當然,不排除有另外更好的交通技術出現,也不排除磁懸浮只是一個絢爛一時的高科技肥皂泡)!
7、轉基因食品:悄然端上餐桌
黃艾禾
近10年的時間,轉基因技術改造過的食物,已經悄悄地端上我們的餐桌。中國自己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雖然很少,但進口的恐怕不再是少數,比如我們現在吃的色拉油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的。而美國市場上,轉基因食品有近萬種,英國有7000多種,甚至像冰激凌這類產品中都含有轉基因,現在是想不吃都不行了。轉基因食品暢銷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便宜: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價格僅相當於中國普通大豆的一半。
今天人類所掌握的轉基因技術,已經可以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按人的意志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簡單地來說,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可以產生新的物種。比如說,把西紅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植物,地面之上結西紅柿,地面以下長土豆。有些玉米、大豆或棉花在被「嫁接」了某種基因(常常是細菌的基因)後具有了抗莠、抗蟲害或抗寄生真菌的特性。
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始於1996年。當年全世界的種植面積僅為430萬英畝。到2002年,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面積已達1.45億英畝。目前,全球已有16個國家的600萬農民以種植轉基因作物為生。美國是世界上生產轉基因食品最多的國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和50%以上的玉米、小麥是轉基因的。
現在關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論很多,主要由於轉基因食品的出現僅僅10年的時間,它的效果還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有一種觀點是,基因的轉移有可能使有些疾病在不同物種間進行擴散。由於這些憂慮,世界上許多國家對於轉基因技術都有非常嚴格的法律限制。
但是,擁護轉基因食品的人指出,地球上有近五分之一的地區的人口處於糧食匱乏、營養不良之中。轉基因農產品能讓成千上萬的人免於飢饉。然而,像尚比亞這樣處於飢荒中的非洲國家卻表示,寧願餓死,也不接受轉基因食品的援助。實際上,轉基因食品已經不僅是科學問題,而且還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8、克隆技術:換器官就像換汽車配件
黃艾禾
2002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家、著名的克隆人組織Clonaid協會主席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地利用克隆技術產下了一位名叫「夏娃」的女嬰。這條消息現在正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因為布瓦瑟利耶至今還不肯讓人為「夏娃」做DNA測試,以證明「夏娃」確實是第一名利用克隆技術產生出來的人類。
但克隆人的問世只是時間早晚的事。自從1997年「多莉」誕生以來,科學家們已先後克隆出綿羊、牛、老鼠、山羊、豬、兔子和貓等7種動物,克隆人不過是科學發展順理成章的下一步;美國目前就有370個培育試管嬰兒的診所,大多數類似診所都具備製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設備;而克隆技術的巨大應用潛力吸引了眾多生物技術企業投身其中,可用來克隆人的基礎設施正在形成。
當然,克隆人類的行為在世界各國都遭到了同聲譴責。無論從倫理上還是從社會心理上,人們都無法接受這種「違背了自然本質,把神聖的人降格為物,從而使人成為技術操縱的對象」的產物。
但是,如果我們克隆的不是整體的人,而是人體某一器官,克隆技術就可能挽救千百萬人的生命。目前科學家正嘗試著利用幹細胞技術克隆人的器官——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從一個胚胎幹細胞分化發育出來的,如果在幹細胞發育的過程中誘導它往一個特定的方向發展,比如你需要腎,就讓它往腎的方向發展,你需要肝,就讓它長成肝——那不知就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因為這樣克隆出的人體器官,決不會與你產生排斥反應。這種「誘導」幹細胞的技術,乃是今天世界幹細胞技術的尖端。它可以真正救人的命,又不觸犯人類的倫理道德。所以,在許多國家(包括中國),政府在禁止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的同時,都不禁止治療性克隆。所以,將來可能會有這樣一天,你的所有器官,都像是汽車配件一樣,壞了就換上一個新的——這樣會讓你長命百歲嗎?
對於那些靠試管嬰兒技術也無法生育的夫婦,克隆技術可以使他們得到自己的親生孩子。但是,目前克隆技術對人類更實際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幫人類生孩子。科學家們說,克隆技術的第一個好處是能夠更便宜更有效地生產那些帶特殊基因的轉基因動物,用於給人類治病。而且,克隆技術也可以幫助人們多快好省地繁殖對於那些特別優良的動物品種,比如看到哪頭奶牛產量極高,就可以「克隆出成千上萬頭來」。
9、DNA檢測技術:一紙檢測報告會改變什麼
羅漢果
據說大眾傳媒是時代的小鏡子和小哨兵,這話看來一點都沒錯兒。比如在我們已身處其中的這個生物技術世紀,DNA檢測技術一下子成了電視劇編導們最喜愛的一件道具。從親子鑒定到犯罪嫌疑人的認定,新鮮出爐的技術手段給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劇情增加了不少懸念,而確鑿無疑的檢測報告則給電視劇的主角們平添了不少底氣。看著熒屏上那身著白大褂緊張忙碌的身影,心中自是忍不住念著科學技術的好兒:這DNA真是個好東東。
我相信生物學之外的非專業人士對於DNA的認識大多來自這樣的傳播渠道。不過,電視上的故事雖說來自生活但終歸要高於生活,相比於電視上演繹的懸念故事,生活中的故事雖然少了點浪漫,但卻因鮮活而顯得更加精采。比如去年下半年發生的美國連環槍擊案。為了找出兇手,將其繩之以法,警方真是費盡心力,差一點連鐵鞋也跑穿了。與此同時,法院的科學家們也沒閑著,有了現代高技術的武裝,好幾般武藝上下左右地開弓,效率自然比牽著狗狗東聞西嗅地高出了許多,而DNA檢測就是這好幾般武藝之一。由於這項檢測只需藉助一小片組織即可實現,因此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媒體曾援引美國洛杉磯庭辯實驗室主管巴里·菲斯科的話說,「你甚至可以從帽帶或者眼鏡的鼻樑架上取到需要的完好DNA證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關此案的結果列位看官可自行上網查找,這里也就不再多言。事實上,當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時,單個事件的結果可能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看完這條消息,一種安全感多半會從心底油然而生。都說科技改變生活,其實改變了的應該還包括這種生活的心情。
當然心情也並不總是往好的一邊改變。在南京,一名10來歲的小男孩身患絕症,需要父親伸出援助之手。關鍵時刻,當爹的卻是猶豫再三:萬一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不是不值得嗎?於是,他硬拉著老婆、孩子去做了親子鑒定。事已至此,無論結果如何似乎都不再重要,為人的最基本准則已然被打破,而對婚姻與情感造成傷害的不是那一紙檢測報告,而是不信任與強加於人。
其實DNA檢測技術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並且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找到更多更廣的應用前景,而它所帶來的問題也要復雜得多。我們當然不能因為這些問題而扯住科學技術的袖子不讓它往前走(也扯不住),就好像沒有人會因為飯里有砂子而從此拒絕吃飯,但假如真的從飯里吃出了砂子,那它至少提醒我們在下次淘米的時候要更小心一些。否則,真讓飯里的砂子把滿口的牙全都硌掉了,那麼就算換上一口假牙,再好的飯恐怕也難吃出個味道了。
㈢ 津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票怎麼樣、能買嗎
目前來看人氣不足,但是價位位置相對安全,但是缺少成交量,就技術面而言,近兩天入有調整可以介入。中線應該還可以,建議僅供參考。
㈣ 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是央企嗎
是央企,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中央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材葉片」)創立於2007年6月,注冊資本4.4億元,總部位於北京市,是專業的風電葉片設計、研發、製造和服務提供商。
中材葉片擁有北京延慶、甘肅酒泉、江蘇阜寧、吉林白城、內蒙古錫林、江西萍鄉和河北邯鄲等七個風電葉片產業基地,具備年產4000套兆瓦級風電葉片的生產能力,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在國內位居行業前列,並躋身全球風電葉片製造行業前三甲,在行業內樹立了「中材葉片」品牌。
(4)津模科技股票吧擴展閱讀:
公司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專利和科技獎項,科研成果豐碩,並通過了GL、ISO9001質量體系以及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
目前生產的1.5MW/Sinoma40.3和37.5風電葉片,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公司針對國內風力資源特點專門研究開發的。該產品氣動外形更加適合我國儲量豐富的低風速區域,啟動風速更低、發電效率更高。
同等風力條件下,發電量比國內其他1.5MW風機葉片發電量約提高15%,得到了國內多家知名風電主機廠的青睞,已成功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30多個風場批量裝機運行。2009年初,該型號葉片還成功出口南亞,產品開始走向國際化。
參考資料來源: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官網-公司簡介
㈤ 振興科技股票代碼
是振芯科技吧,300101
㈥ 津膜科技為什麼跌的怎麼厲害
津膜科技[24.34 -9.99% 股吧 研報]2012年7月6日,7月9日,7月10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
津膜科技 (SZ:300334)最新價:24.34 2.7 9.99%行情走勢 大單追蹤 資金流向最新研報 公司新聞 最新公告個股股吧 優股預測 龍虎榜公司股票將於7月11日上午起停牌1小時,同日上午10:30復牌。
公司董事會確認,公司目前沒有任何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或與該事項有關的籌劃、商談、意向、協議等;董事會也未獲悉公司有應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信息。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
7月9日表現搶眼的次新股津膜科技開盤跌停。
大眾證劵報報道,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津膜科技」)連續8年享受政府的稅收優惠。僅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時間內,津膜科技就享受了一千多萬元的稅收優惠,公司對稅收優惠的依賴不言而喻。
津膜科技跌停 被指用外企身份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