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起源太空科技公司股票

起源太空科技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0-09 16:45:49

㈠ 北京起源太空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起源太空是一家太空礦產資源開發商,目標為突破地球資源局限,開采近地小行星稀有貴金屬等礦產資源,通過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發揮多學科集群交叉優勢,專注於多個空間衛星項目的研發。
法定代表人:喻天弘
成立時間:2017-11-0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庄路18號3層3-0954

㈡ 起源太空為什麼是騙子公司

不賺錢。起源太空是一家太空礦產資源開發商,目標為突破地球資源局限,開采近地小行星稀有貴金屬等礦產資源,通過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發揮多學科集群交叉優勢,專注於多個空間衛星項目的研發,但是是沒有盈利的項目,就導致被認為成騙子公司。

㈢ 航天科技股票屬於什麼版

所屬板塊:深成500板塊,黑龍江板塊,航天航空板塊,軍工板塊,融資融券板塊。

公司名稱: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Aerospace Hi-Tech Holding Group Co.,Ltd.

曾用名:航天科技->G航科技

A股代碼:000901 A股簡稱:航天科技
證券類別:深交所主板A股 所屬行業:航天航空

㈣ 航天科技股票怎麼樣啊

比較有潛力,是個潛力股。
【拓展資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著中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著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中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
2006年,作為僅有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㈤ 航天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1. 中航沈飛。它的股票代碼是:600760。
2. 航發動力。它的股票代碼是:600893。
3. 中航西飛。它的股票代碼是:000768。
4. 煉石航空。它的股票代碼是:000697。
5. 航天科技。它的股票代碼是:000901。
6. 航天電器。它的股票代碼是:002025。
7. 國機精工。它的股票代碼是:002046。
一. 中國航天概念股是指中國航天旗下的上市公司股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1家專業公司、1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屬單位。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香港、深圳等地。
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空間生物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衛星及其地面運營、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軟體與信息服務等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三.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 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 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
四. 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空間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 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空間資源系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環境、能源與物質資源,入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

㈥ 科技類股票有哪些

科技類股票期包括中國軟體(600536),久其軟體(002279),超圖軟體(300036),朗科科技(300042)等。
超圖軟體(300036):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超圖軟體」,股票代碼:300036)是亞洲最大、技術國際領先的地理信息系統(GIS)軟體與服務提供商,擁有1000餘名員工,總部設於北京,在東京、香港、上海等20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中國軟體(600536):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軟,股票簡稱:中國軟體,股票代碼:600536),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軟體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
久其軟體(002279):北京久其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管理軟體供應商,主要從事報表管理軟體、電子政務軟體、ERP軟體和商業智能軟體的研究與開發。在全國共設有29家分支機構,是2006、2007、2008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2008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更多關於科技類股票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01ff6161582326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㈦ 馬斯克有「火星夢」,他有一個「太空采礦夢」

作者 | 袁一雪

6月11日,起源太空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起源太空)「仰望一號」光學/紫外雙波段太空望遠鏡搭載長征二號丁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是繼4月27日,起源太空通過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NEO-01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後,第二顆成功上天的衛星。

兩顆衛星上天,是起源太空創始人、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小行星采礦夢想的第一步。

曾經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在太空采礦的場景,也將隨著蘇萌的小行星采礦夢而可能成為真實世界中的一幕。

2007年,剛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博士的蘇萌,接到了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Martin Elvis給他推薦的題目。當時,他一下愣住了:小行星采礦。「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接了這個題目我還能順利畢業嗎?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嗎?」蘇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開玩笑地說。

讀博期間,蘇萌與同事使用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費米氣泡」。這是銀河系的銀盤兩側分布的兩個巨大的、對稱的「氣泡狀」結構,也是人類迄今為止認知到的銀河系最大的結構。費米氣泡的發現可以為認識宇宙中星系的形成與演化,以及宇宙中多種尺度的起源問題帶來幫助。

基於該成果,蘇萌獲得世界高能天體物理領域最高成就獎——布魯諾·羅西獎。他是近40年來該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和唯一一位華人獲得者,其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物理學會「世界十大物理學進展」及《天文學》雜志「年度十大天文學進展」。

與此同時,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浪潮在全球迅速蔓延,2010年世界首家太空采礦公司行星資源公司成立。蘇萌跟著導師穿梭於哈佛校園的天文系、物理系、地球與行星科學系,以及法學院、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跟全球頂尖的學者討論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技術、法律、商業模式、政府政策等。

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帕帕拉多學者、美國航天航空局愛因斯坦學者的蘇萌,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不斷往返中美兩地,尋找在中國開展太空 探索 與資源利用的機會。2016年,蘇萌加入香港大學,成為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2019年,中國第一家致力於開展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商業公司——起源太空正式成立。

雖然公司成立伊始便經歷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但蘇萌的計劃並未因此受阻。甚至在今年4月,公司正式向太空發射了NEO-01。6月11日,起源太空「仰望一號」也成功發射。

至今,蘇萌還記得導師交給他小行星采礦項目時認真的神態。「他說,小行星采礦是天文學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契機。當天文學真正影響 社會 和民眾利益的時候,這個古老的學科將會以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快速成長起來。」蘇萌回憶說。

天文學誕生於人類對晝夜更替、四季輪回、天文現象的好奇中,古代的天文觀測曾與歷法的制定密不可分。隨著觀測手段不斷進步,天文學研究的對象也從種種天文現象,轉為更為精準的宇宙物體,大到行星、恆星、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以至可觀測的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乃至分布在廣袤宇宙空間中的大大小小塵埃粒子。

天文學正在不斷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在更宏大的尺度上定義了文明發展的階段。只是天文學研究本身似乎很難像其他學科一樣實現產學研結合,從而進入與 社會 發展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並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是天文學大科學裝置往往需要國家支持的原因。

但是,天文學家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渴望學科貼近人類生活。而事實上,人類對太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正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機會,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從而實現天文學學科發展的自我造血能力。這一點是蘇萌從未敢忘卻的使命。

另一個讓蘇萌奮不顧身投入小行星采礦的原因是,讓中國在世界太空資源開發領域中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事實上,早已有國家打起了太空資源擁有權的「算盤」。就地球而言,其周圍的近地小行星上也有地球內部蘊藏的礦產資源。不過,地球上的礦產大都藏於地表下較深的區域,很難開采或成本高昂,尤其是一些稀有金屬。但這些礦產在小行星上的情況則不同,它們可能存在於淺薄的表面,十分方便開采。「更重要的是,未來人類太空建設需要的原材料,尤其是水,可以從月球或小行星的表面獲得,從而改變人類利用太空的方式。」蘇萌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會將采礦的視線投向月球和小行星。

只是在廣袤的太空中,小行星數量之多無法預測,那麼如何判定這些小行星到底屬於誰?最先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是美國,他們在《商業空間發射競爭法》規定了私人可獲得開采礦物的所有權。盧森堡緊隨其後,於2017年頒布了《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法》。

蘇萌認為,太空資源所屬權終將成為世界各國都參與的事項,佔領先機無疑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有利。事實上,我國只參與了國際空間法的部分條約和協定。有數據顯示,《外空條約》已有包括盧森堡、美國、中國在內的107個締約國,而《月球協定》只有18個締約國,且盧森堡、美國、中國均不是締約國。

「我希望以我綿薄之力,先跟上其他國家的步伐。」蘇萌如是說。

馬斯克總是走在科學的前沿,卻鮮有人想到他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一點。毫無疑問,他最初為自己定下去火星的目標,使他的眾多奇思妙想目標一致,且幾乎所有的 科技 創新都與此有關。

蘇萌也正在踐行這一點:瞄準小行星采礦這一目標,堅實地踏出每一步。4月發射的NEO-01就是蘇萌為小行星采礦之行邁出的第一步。「若要實現小行星采礦,可以是在一顆大型的小行星表面降落、進行開采;或者捕獲一顆幾米大小的小行星,將它帶回地月系統,再進行開采。」起源太空首席行星科學家、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張曉佳介紹道。「我們的目標是用低成本的方式實現第二種方案。」

為了實現這一點,蘇萌和團隊需要在地面和太空中做大量實驗,目標是在提高捕獲成功率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任務成本。據他透露,未來的目標是將任務的成本降低到國際同類公司的1/10以下。

為了驗證太空采礦技術,NEO-01誕生了。它肩負的使命比捕獲小行星簡單些,是捕獲一個小行星的模擬目標,將它拖拽至大氣層中與之「同歸於盡」。張曉佳介紹說,現在NEO-01的運行良好,只需等待它進入此前預設的軌道,就可以開展實驗任務了。

除了主任務外,NEO-01還搭載了攝像頭,助力研究人員研究太空中的實驗過程。

而6月上天的起源太空「仰望一號」,則是我國第一台地球軌道上的光學/紫外雙波段太空望遠鏡,肩負著搜尋小行星的任務。

觀察、捕獲,再將小行星「囤積」於地月軌道,這對蘇萌來說還只是開始。他期望有一天可以開采小行星的礦產,並在太空中直接冶煉,用於太空建設。而這一切,在蘇萌眼中並不比人工智慧的實現更難。因為在國內進行創業期間,蘇萌驚喜地發現,國內的航天產業幾乎已經形成閉環,即便是疫情沖擊了全球航天產業等行業,但對中國影響不大。

「我曾經在國內找了很多高校和單位,發現有些技術即便沒有成熟化,也有人曾經做過相關的研究,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小行星采礦這一目標,我國完全有基礎發展完整的產業鏈,實現工業化、商業化太空資源開發與利用,爭當全球第一,引領人類在太空中不斷拓展文明的疆界。」蘇萌說,小行星采礦為眾多技術提供試驗與實現的平台,在材料科學、生物醫葯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現在蘇萌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國內促成小行星采礦專業的建立。2018年,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太空資源中心就正式開設了小行星采礦專業,開發全球第一個太空資源相關的正式課程,以培養下一代太空科學家和工程師。目前,該中心計劃開設碩士及博士相關課程,此外,還為從事太空研究的專業人士提供短期進修課程。學生可通過學習獲得核心知識,並在負責 探索 、提取及使用太陽系資源的系統中獲得設計實踐。

「小行星采礦是個集礦業、天體、行星、法律、航天器、人工智慧、數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平台。」蘇萌介紹道,目前,他們與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合作的實驗室已經成立,正在推動采礦專業發展。

蘇萌希望這些人才梯隊的建設,可以為中國未來的大型太空天文基礎設施的建設貢獻力量。而他自己也將為中國天文事業的發展貢獻民營航天力量。

到 2025 年,蘇萌和團隊將發射數十台太空望遠鏡和更多的航天器。「參與國際競爭,在太空中展示中國企業能力」是他的目標之一。

㈧ 起源太空為什麼是騙子公司

不是。
起源太空是兩位年輕科學家創辦,主要業務是回收太空垃圾等。他們創新了現在產業公司的類型,向太空產業進發,與國家空間站進行合作。目前沒有消息報道該公司有違法行為。
南京起源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03月20日,注冊地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路紅楓科技園,法定代表人為喻天弘。經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物聯網技術研發。衛星技術綜合應用系統集成。衛星遙感數據處理。衛星通信服務。衛星遙感應用系統集成。數據處理服務。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通信設備製造。自然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

熱點內容
金融數據如何修復 發布:2025-09-18 09:39:00 瀏覽:656
汽車配件etf基金代碼是多少 發布:2025-09-18 08:51:08 瀏覽:916
期貨開戶如何看周末有沒有大單 發布:2025-09-18 08:48:45 瀏覽:684
股票交易精髓凌波 發布:2025-09-18 08:43:55 瀏覽:848
從哪裡看股票交易費用 發布:2025-09-18 08:38:28 瀏覽:577
基金估值百分比在哪裡看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103
期貨顧問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9-18 07:54:48 瀏覽:647
如何應對期貨業績不佳 發布:2025-09-18 07:20:59 瀏覽:455
期貨如何防止人為操控 發布:2025-09-18 06:44:42 瀏覽:31
基金經理散戶哪個賺錢 發布:2025-09-18 06:38:14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