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葯股票歷史分紅
❶ 上海醫葯股票日回報率怎麼計算
股票日回報率以當天收盤價對比上一天的收盤價來計算,如從英為財情的上海醫葯股票歷史數據看,2018年7月5日收盤價為22.55,2018年7月6日收盤價為
22.58,則2018年7月6日的股票日回報率為:(22.58-22.55)/22.55=0.13%
❷ 請那位能說說上海醫葯是怎麼回事停牌到什麼時候
上海醫葯因重大資產重組,所以停牌。具體恢復交易的時間,還得看公司資產重組事項的進展程度,估計復牌的日子不會太遠了!正所謂好事多磨,耐心點吧!
❸ 上海醫葯為什麼不送股
分紅或送股後股價會下調,但並不是下跌,那叫除權或除息。分紅除息後首日開盤前價格相對除息停牌前收盤價相比肯定是要低的。
股票分紅時一般會進行除權處理,導致股價「下跌」。但是除權之後股價還會不會繼續下跌,主要是看大市行情是否處於牛市。
❹ 請各位幫我分析一下600849上海醫葯這支股票!
葯品零售業企業,1-9月份業績增長31%,近期趨勢來看,是穩步上升,但受到120日均線的壓制,短線有調整,10日均線處有較強的支撐,建議沖空減倉,10線不跌破再補回,依託10日持股。
❺ 一個股票知識--上海醫葯601607,為什麼連續兩天分紅還有股息為什麼沒到帳
昨天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截止當天收盤還持有股票的股東登記),今天是除權除息日(分紅派息的日子)。股息一般都要在幾天後才能到你的股票賬戶里。
❻ 上海醫葯:撥雲見日待何時
作者:高翼
支持:遠川研究所醫葯組
在7月份股價一路上漲,市值突破5000億之際,恆瑞的「醫葯一哥」名頭打得越來越響了。
但是,有這么一家醫葯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是恆瑞醫葯的八倍多,市值卻僅有恆瑞醫葯的一成,想想也是怪憋屈的,這家公司就是年銷售額全國第一、2018年書寫中國醫葯商業史最大並購案的主導方——上海醫葯。
截至7月30日,上海醫葯市值僅為583億,多番掙扎仍未能站穩在600億以上。同樣是醫葯行業巨頭,上海醫葯究竟能不能在A股殺出一片天地?
上海醫葯早在1994年就登陸A股上市,其主營業務覆蓋醫葯研發與製造、分銷與零售全產業鏈,是滬深300的樣本股,絕對可以說是行業內的巨頭。公司前身為原上海第四制葯廠,創建於1866年,至今已有過百年的 歷史 。公司為A+H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上實集團,實際控制人是上海市國資委。
公司作為上實集團旗下大 健康 產業核心平台,主營業務分為醫葯工業和醫葯商業流通兩大板塊,工商業齊頭並進。其控股公司覆蓋生物制劑、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葯、中成葯、中葯材、醫療器械以及分銷和零售七個方向,並與羅氏、施貴寶等成立合聯營公司,下設機構布局極其廣泛。
從毛利結構來看,醫葯分銷業務主要貢獻了絕大部分,一直佔到了80%,但醫葯工業板塊表現也不俗,近年一直保持在毛利率50%以上,佔比低只是因為分銷業務實在太大,上葯的工業板塊也有近200億營收,單拉出來也能和大部分品牌葯企一較高下。
在醫葯流通板塊方面,上海醫葯一直是中國醫葯流通行業的「三巨頭」之一,在兩票制的影響下,醫葯行業向龍頭集中的趨勢明顯,三大醫葯流通龍頭持續開展並購整合。
在醫院回款較難改善的大背景下,資金成本成為未來醫葯流通主要制約因素,龍頭公司有望憑借多渠道的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競爭優勢。
工業板塊產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統和免疫代謝、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經以及抗腫瘤五大治療領域,常年生產超800個品種、20多種劑型,通過自己的經銷商、代理商的銷售渠道基本實現對全國多數醫院終端和零售終端的覆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
上葯零售業務 歷史 悠久,旗下有多家知名葯房品牌,擁有較好的口碑和市場佔有率。
從規模來看,公司規模居全國葯品零售行業前列,截至2017年分布在全國16個省區市的零售葯房總數超過1892家,其中直營店1247家,旗下上海華氏大葯房、雷允上都是華東地區擁有葯房最多的醫葯零售公司之一。
近年零售行業逐漸進入「跑馬圈地」的階段,促使老百姓、大參林等傳統葯店的估值水漲船高。除了通過並購進行全國性擴張,上海醫葯集中精力深耕華東地區,重心集中於創新業務,包括醫院供應鏈管理(SPD)、葯房託管、高端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配送等。
而截至去年,上海醫葯擁有直接網路覆蓋全國24個省市、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葯品流通體系。
2009年以來,上海醫葯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其凈利潤更是10年增長了22.59倍。2015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元,2019年達到1865.66億元,奔向2000億元關口。
而對比近一年的的表現業績,上海醫葯公司,2019中報、2019三季報、2019年報的營收分別為925.75億、1406.17億、1865.66億,增速分別為22.00%、19.57%、17.27%。 如此亮眼數據,股價卻一直橫盤。
從PE來看,醫葯行業近年來一直都是受市場追捧的存在,特別是疫情之下行情水漲船高,醫葯行業的PE一路走高。部分受市場熱捧的明星企業PE已經突破兩百,當前的PE行業均值也已經近百。而上海醫葯的PE,只有尷尬的不到15。
哪怕是把范圍縮小到由於增長能力較差PE相對較低的醫葯商業行業,上海醫葯的PE依然是倒數水平。
工業板塊的利潤就超過20億,增速超過20%,如果單純是一個工業企業,帶著普通的研發管線,以略低於2021年預期市場均值30倍的PE算,單是工業板塊上海醫葯就值600多億。
再加上一個全國第二的商業流通盤子,超過20億的利潤,按照2021年預期市場均值14倍的PE,那也是280億,加一起破千億也有800億,上海醫葯現在不到600億的市值看起來就顯得匪夷所思。
是上海醫葯缺少講故事的能力?
近幾年創新葯大火,相關公司估值也水漲船高,上葯在研發這一塊雖然不如恆瑞天晴,但也在一步步跟進中。
上海醫葯2019年投入15.09億,研發佔比為6.42%,已經明顯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8.74億。一季度研發費用投入達到3.41億元,同比上升25.93%,可見上海醫葯非常捨得砸錢研發。
而就流通業務而言,上海醫葯側重業務創新模式 探索 ,積極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持續創新業務模式轉型升級。旗下上葯雲 健康 對標市值3000億的阿里 健康 ,已經全面啟動B輪融資。這次疫情中,上海醫葯的雲 健康 的電子處方的平台,也在抗擊疫情中屢屢發力。
如此多的的「創新」概念,雖然解決的問題遠不如疫苗那般緊急,但也是處處針對國內看病問題痛點。上海醫葯就像是開不出新花的鐵樹,接連遭到北上資金的拋棄,那上海醫葯究竟埋藏著那些隱患,和恆瑞的差距又在哪裡?
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流入,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流出。看似是奶牛型企業現金流,但是19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負,且鑒於18、17年在籌資,上海醫葯從現金流量表來看,隨時需要資金支持。
2018年之前公司營收和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逐年下滑,並購當年實現1590.84億元,同比增速21.58%,扣非歸母經利潤26.52億,但同比增速為-6.80%,並購業務並不能支撐增長。不過2019年的上海醫葯漸漸恢復元氣,底氣也足了起來,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提升30.49%。
但並購的「副作用」也一直凸顯,上海醫葯面臨著大幅商譽的劇增。2018年增加47.38個億的商譽,同比增速高達71.72%,而當年商譽減值就高達6.32億;
而事情遠沒有結束,2019年因為一家涉及保健品的子公司表現不及預期,直接商譽減值7.05個億。因此,2019年盡管上海醫葯在130家醫葯企業中營收第一,商譽減值也是最高的,走吞並之路的上海醫葯卻是有些「吃不消」。
而作為對比,恆瑞醫葯的商譽,一直都是零。
這就是上海醫葯對比恆瑞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靠著並購實現不到10%左右的增速,而恆瑞的內生業績增長穩定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並購除了帶來業績水分,也為公司現金流帶來了壓力,這就為我們揭示了前面現金流量表問題的根源。並購讓上海醫葯的資產負債率明顯提升,2018和2019年增加了大量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償債風險。
而恆瑞醫葯素來以「不舉債」著稱,負債率非常低,2004年至今沒有一年超過15%,近些年一直保持在10%左右,屬於股市中低負債率的上市公司。
從2019年各業務板塊營收數據來看,公司主要經營分銷業務,但毛利率卻僅為7.03%,而佔比較小的工業板塊毛利率卻是高達58.56%;不過,分銷和工業毛利率水平都在逐年走高,且工業板塊營收佔比也在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9.83%上升為2019年12.08%,進而帶動總體毛利率趨升。
但是,與恆瑞長期80多的毛利率相比,就顯得相形見絀了。主業是醫葯貿易分銷的上海醫葯,要趕上創新葯龍頭恆瑞的高度,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上海醫葯崛起是在2008年,這要比國內很多葯企都早得多。
08年之前的上葯,因為華源集團債務危機,一直陷入「無主」的狀態,沒有董事長,沒有管理層。直到08年上海市國資委入主上葯,投行出身的呂明方出任董事長,上葯才開始走上坡路,而這也奠定了上葯一直走並購路線的大趨勢。
只不過遺憾的是,這位力挽狂瀾的名將待了不到三年就因為「人」的原因而出走。
並購確實是葯企做大做強的一條必由之路,但大型跨國葯企最終能夠順利買買買的前提是有強勁的基礎業務相互支撐和配合,輝瑞有布局全球的銷售團隊,所以才買了惠氏和法瑪西亞,默沙東更是占著幾大治療領域頭部市場才並購先靈葆雅。
上海醫葯的分銷業務規模之大確實堪稱殷實,但產業融入度低(就一送快遞的)、技術壁壘低、毛利率低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塊最大的業務如何去和新買來的深入配合,是上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但好的一點是,上葯的分銷業務因為布局早,目前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使得公司財務狀況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上葯有充足的空間去不斷試錯。所以大家也能看到,上葯近幾年也在積極追趕創新葯的勢頭,雖然晚了些但也不遲。
因此,當上葯旗下各項業務模式逐漸清晰起來,那將是上葯的一個大的增長點。
其次,國企一大詬病就是市場化不夠充分,管理層每年幾百萬固定工資,可能對市值滿不在乎,從而影響到公司經營。但2019年年底,上海醫葯正式開啟第一輪股權激勵計劃,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骨幹,共分到2834.1萬股期權。享受到股票分紅,就會有第二次。這也是公司增長的一大驅動力。
期待上海醫葯能夠撥雲見日。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 歷史 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
❼ 上海醫葯8月15日股權登記
什麼是股權登記日?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是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的股東,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帳上。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清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天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是不同於可以享有上一年度分紅的「新股東」,不再享有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不需要你親自去登記。每10股送2股會自動打入你帳戶。
❽ 最近有什麼分紅配股(10送10)的股票
分紅基本都快完了,那裡還有高轉送的股票
❾ 我是7月19號買的上海醫葯股票,可以分紅嗎
19號買的,沒有分紅。必須在18號收盤前持有。
❿ 2017上海醫葯公布分紅派息對股價來說是利好消息嗎
紅股派息是分紅派息裡面的一種方法,首先什麼是叫分紅派息呢?股票前一日收盤價減去上市公司發放的股息稱為派息。一般來說,公司可以三種形式實施分紅派息:1、派發現金;2、派發新股(紅股派息);3、以公司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公司分紅派息須由董事會提出分配預案,並按法定程序召開股東大會進行審議和表決。個人股東享有的紅利,須按國家有關規定納稅。一般情況下,該項所得稅由公司代扣代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