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生地震股票
❶ 日本地震會影響中國的股市嗎那醫葯股是不是要漲
強震重創了日本民眾的正常生活,對日本及全球股市也造成了短期沖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最近20年中大地震災害對全球股市、特別是對A股的影響後發現,對A股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2008年發生在我國汶川的「5·12」特大地震。盡管外圍地震災害也會對A股產生短期沖擊,但從中長期來看,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有限。
「短期肯定會帶來沖擊!」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至少會產生心理上的沖擊。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目前尚難作出准確判斷。不過,日本大地震應該只會短期沖擊資本市場。
華西證券研究所研究主管曹雪峰認為,雖然從中長期來看影響非常有限,但是自然災害對大盤指數的沖擊效果短期內還是明顯的。根據歷史經驗,周邊及全球其他國家發生的地震、海嘯等大型災害會對部分細分行業產生短期利好或是負面沖擊。
航運漁業救災物資受關注
日本大地震之後,A股哪些行業會率先作出反應?綜合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航運、漁業、救災物資三大領域率先進入視野。
「不排除部分航線因為風險因素而漲價!」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某大型券商航運業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已有至少2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部分太平洋島嶼發布海嘯警報,如果日本大地震持續,對航運業的整體影響是偏負面的。
不過上述人士進一步認為,部分航線或因為風險因素而提高運價或徵收附加費。基於心理預期,沖動資金或許會關注航運股帶來的機會。具體來講,地震可能拖累日本經濟的復甦進程,油運和集裝箱運輸會受到負面影響預期比較多,而干散貨市場因為替代性需求而短期有可能受益。A股中涉足干散貨市場的航運股主要包括中國遠洋(601919,收盤價10.43元)、中海發展(600026,收盤價10.20元)、招商輪船(601872,收盤價4.40元)、中遠航運(600428,收盤價8.64元)等。
除了上述航運股外,板房與帳篷的短期需求也可能上升。曹雪峰認為,日本地震發生後,從雅緻股份(002314,收盤價18.48元)本周五收盤前半小時的反常走勢來看,部分短線資金已有活躍的態勢。因此,與板房以及帳篷生產相關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投機資金關注。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這僅僅是短線的投機行為,建議投資者謹慎參與。
另外,投資者或許會擔心,我國的漁業會受到相應的沖擊,特別是一些以日本為主要出口國的上市公司。不過,這些擔心或許是多餘的。
從出口來看,A股有部分上市公司如東方海洋(002086,收盤價17.52元)、獐子島(002069,收盤價39.44元)、好當家(600467,收盤價13.73元)等公司對日本有少量的出口份額。金元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地震對這類公司的出口可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因為出口日本的數量相對較小,因此影響將有限。從另一方面來講,短期需求受到壓制之後,反而會有一個補充庫存的需要。從中長期來看,由於日本的漁業受到破壞,這些公司或許會得到更多的日本訂單,但這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不排除投機資金藉此產生短期的「遐想」。
不過,東方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則認為:「由於本次日本強震是發生在日本外海,因此,不會對我國沿海的漁業產生後續的破壞。」他同時表示,這並不表明在日本漁業受到破壞之後,我國的相關漁業上市公司可以從中獲利,主要是因為,日本漁業是以捕撈為主,而我國漁業是以養殖為主。此外,日本對食品相關安全要求明顯要高於國內。因此,日本對後續魚類等產品的需求或許會在震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轉向海外,並且應該是以歐美為主。
短期沖擊不改中長期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對歷史資料的初步統計發現,多數情況下大地震會導致當地股市出現下挫,但持續時間都十分短暫,連續下跌一般不超過4個交易日,不會對股市產生中長期影響。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地震對股市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自然災害的進程。如受災地區盛產某種產品,出於該產品短缺導致全球價格上漲的預期,A股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因為預期受益而可能被關注;另外,隨著人們對震區核電站是否會發生泄露的擔心,提供核電設備的個股也可能因投機資金「浮想聯翩」而借機炒作。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曾經對1970年以來的20多次突發事件做過統計,所有這些突發事件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一般來說不會超過一個季度。
鏡頭回放
「5·12」大地震後A股小跌
說到地震對A股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里氏8.0級地震,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中國境內發生的烈度最高的一次地震。巧合的是,地震發生時,股市臨近收盤,上證綜指在兩次沖擊3700點無果後快速回落。許多投資者到收盤時還不知道四川發生了大地震,因此當天滬深股市基本上沒有對地震作出明顯反應。收盤時該上證綜合指數報3626.98點,上漲13.49點,漲幅0.37%。
但是,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即5月13日,市場的悲觀情緒快速宣洩,上證指數低開近3個百分點,最後收盤時下跌1.84%,在此後的3個交易日中股指並沒有太大的震盪。
而「5·12」地震之後,因為市場預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建材類需求均會出現上升,四川的基建企業四川路橋(600039,收盤價8.79元),以及水泥企業*ST金頂(600678,收盤價6.30元)、四川雙馬(000935,收盤價12.88元)均在地震之後出現階段性的快速無量拉升,但這些個股很快就被打回了原形。
歷史資料
20年間全球大地震對股市的影響
◆事件:智利地震 震級:里氏8.8級
最近幾年突發自然災害對全球資本市場短期影響最明顯的,要數智利2010年2月27日發生的里氏8.8級大地震。
智利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2009年精銅產量534萬噸,佔全球產量的33.8%,2009年中國進口精銅320萬噸,進口精銅礦613萬噸,其中智利為主要的銅資源進口來源地。因此大地震引發全球對銅短期供給將銳減的擔憂。表現在A股上,在智利礦產業受損情況尚不明確時,主營為銅的個股受到短期資金的 「瘋狂」炒作,包括精誠銅業(002171,收盤價22.15元)、雲南銅業(000878,收盤價26.20元)、江西銅業(600362,收盤價39.91元)及銅陵有色(000630,收盤價29.07元)在內的多隻有色金屬股全線漲停。
但是,3月1日晚間即從智利傳來消息稱,地震中心離主要的銅礦產區較遠。接下來相關個股在3月2日開盤後迅速回落。
◆事件:中國台灣地震震級:里氏7.3級
1999年中國台灣「9·21」大地震發生後,當地股市暫停交易。從9月27日復牌起,台灣加權指數從9月20日的8016點開始下挫,到9月30日報收於7599點,期間經歷了5個交易日的震盪下跌,累計跌幅為5.2%。之後台灣加權指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反彈。
◆事件:日本地震 震級:里氏6.6級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庫縣神戶市一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盡管在發生地震的當日,對地震國的股指有所影響,但是,由於當時A股與全球股市聯系還不很緊密,因此,對A股基本沒有多少影響。
2003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東南約80公里的釧路海域發生里氏7級地震,當天東京日經225指數在開盤後不久就下跌了92.81點,跌幅達到了0.9%。位於北海道的各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短時間內股價大跌,其中,北海道電力公司和北海道銀行的股價損失最為慘重,這跟「5·12」汶川大地震期間部分四川地區個股出現急速殺跌有相似之處。
◆事件:其他地震 震級:里氏6~7級
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市西北35公里處發生里氏6.6級地震,由於當時A股與全球股市聯系還不很緊密,因此,對A股基本沒有多少影響。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亞洲股市在隨後幾個交易日內普遍下跌,12月29日泰國航空大幅下挫3.5%,帶動泰國SET股指下跌1.5%,領跌亞洲股市。新加坡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分別下跌了1.7%和2.3%。新加坡海峽指數也跌0.22%,收於2051點。盡管日本、韓國並沒有受到海嘯影響,但投資者同樣擔心它影響本國經濟。日經指數下跌了0.03%,收於11362.35點,韓國、印尼股市分別下跌了0.3%、0.5%。
❷ 地震什麼股票受益
發生地震對醫療、電力、公路、通信、水泥、鋼鐵等股票都是利好。
1、海螺水泥(600585):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水泥生廠商,水泥是災後重建的重要建築材料。
2、京新葯業(002020):主營業務包括抗感染葯物。
3、魯抗醫葯(600789):大型醫葯生產企業,抗生素研發、生產基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4、哈葯股份(600664):抗感染葯物是公司主要產品之一,可用於震後傷員救治。
5、震安科技(300767):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雲南震安減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震安減震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震安或者震安科技)是專業從事建築減隔震技術咨詢,減隔震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安裝及更換,減隔震建築監測,售後維護等成套技術為-體的高科技企業。
6、三一重工(600031) :三一集團生產挖掘機,起重機打樁機,混凝土機械,壓路機等機械設備。
7、廈工股份(600815):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廈工)創建於1951年,是專業製造工程機械產品的大型企業,挖掘機業務是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8、柳工(000528):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一柳工集團的核心企業。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和廣西第一家上市公司,柳工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
9、東方雨虹(002271) :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
10、巨龍管業(002619) :專業從事混凝土輸水管道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科技型企業。
❸ 汶川地震漲幅最多的股票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7.8級地震,這場大地震也震動了A股市場:不論是昨日股市尾盤回軟,還是66家上市公司受地震影響今起停牌、滬深兩市大幅低開,都在真切地提醒我們股市遭受的明顯震感。那麼,地震將如何影響市場呢?多數機構認為地震對上市公司影響不一,對市場短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改變股市中期上漲趨勢。
66家上市公司停牌
汶川地震昨日下午已對股市即時產生沖擊。昨日下午開盤後,股指一路上揚,但受地震消息影響,上證綜指尾盤回軟。
這只是市場對於地震的第一反應,今日,滬深股市66家上市公司受地震影響開始停牌。
兩市大盤也在地震和上調准備金率雙重沖擊下跳空低開,滬指早盤災後重建概念股的活躍下有所反彈,但是不斷發回的災情報告使投資者信心受到一定的打擊,再加上金融股受利空打擊集體走低,拖累大盤低位震盪整理。
游資炒作災後重建板塊
雖然今日兩市股指大幅低開,但市場的游資積極炒作災後重建的板塊,醫葯、水泥、建材、鋼鐵等災後受益板塊全天都居於板塊漲幅的前列。
其中,醫葯板塊漲幅超過6%,兩市漲停個股中絕大部分均為醫葯股和水泥股。醫葯板塊漲停非ST股有近40家,近半個股漲幅超過5%。水泥板塊的漲停個股也超過半數。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市的保險股大幅下挫,三大保險股中,除中國平安(44.690,0.85,1.94%)停牌外,其餘兩只保險股均遭受重創,中國太保(21.470,0.52,2.48%)跌7.18%。
幾家歡喜幾家愁
東方證券認為,災後重建將拉動四川省及周邊區域的水泥需求,預計將造成區域水泥價格的上漲。目前四川的A股水泥上市公司主要有ST雙馬(000935)和四川金頂(6.320,0.07,1.12%)(600678)兩家,如生產未受影響兩公司受益最大。此外,周邊的水泥上市公司銷量將受到提升,如地處湖北的華新水泥(17.990,0.81,4.71%),在重慶的銷量2007年達到91萬噸,市場佔有率達到3.1%,受災情的影響,其銷售區域將可延伸至四川省內部。甘肅的祁連山(11.940,0.10,0.84%)、陝西省的ST秦嶺、海螺水泥(31.370,1.17,3.87%)也可受到利好影響。
而大災大難之時,保險板塊總是首先受到沖擊。
申銀萬國5月13日發布分析報告,認為地震將引起市場對於保險賠付上升的擔心,造成保險公司股價壓力。申銀萬國認為3家A股保險公司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結合各個公司現有的業務規模和市值,受影響程度依次是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31.500,0.74,2.41%)。不過,對於當期業績的擔心可能導致保險股價格承壓,而出現過度下跌,這將是買入的機會,建議關注後續的傷亡尤其是財產損失數據。
齊魯證券認為保險類上市公司短期會造成負面影響,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心理會造成較大的沖擊。對於在震區及擴散范圍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旅遊和水電等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將造成較大影響。而醫葯行業、機械類相關行業、建築建材類行業將有拉動一定作用。
中信證券(19.780,0.47,2.43%)建議投資者選擇上短期關注與救助醫療和建設災區相關的行業板塊,包括醫葯、水泥、機械、鋼鐵。短期迴避當地原材料、設備、產能、市場破壞比較嚴重的行業,如受災地區相關的旅遊、食品飲料、化工板塊。
中期上漲趨勢不會改變
汶川地震對股市的沖擊究竟有多大?綜合各大投行和研究機構13日發表的評估報告,可以看出,多數機構認為地震對市場短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改變股市中期上漲趨勢。
中信建設首席策略分析師吳春龍表示,汶川大地震不會對整體股市造成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偶然事件是不會有持續影響的。
國信證券認為,突發性災害對於市場構成短期沖擊在所難免,與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緊縮性政策一道,其負面沖擊放大了市場的悲觀情緒,其中,較為核心的問題在於災害可能進一步抬高物價的影響;但國信證券堅持對2季度市場行情相對樂觀的態度。
齊魯證券表示,由於地震災害對地區區域經濟負面影響巨大,但是對國民經濟整體和上市公司業績影響度相對有限,所以不會改變證券市場主要運行趨勢。
❹ 地震最受益的股票
財經要聞
1、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要求繼續實施國家組織葯品集中帶量采購,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范圍,遏制葯品、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及時將臨床價值高、患者獲益明顯的葯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明年實現全國基本醫保用葯范圍基本統一。會議通過《地下水管理條例(草案)》,強調堅持節水優先,明確建立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確定合理提高地下水水資源稅費標准
2、證監會在回復網友關於「盡快明確轉板是否要符合分拆的要求」的留言時表示,已進行了深入研究,將適時向市場公開相關制度規則,以保障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3、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公告,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南向合作(債券「南向通」)將於9月24日上線。「南向通」是指內地機構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基礎服務機構連接,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債券「南向通」跨境資金凈流出額上限不超過年度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目前,「南向通」年度總額度為5000億元等值人民幣,每日額度為200億元等值人民幣
4、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網站平台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的意見》,要求加大違法違規賬號處置力度,建立黑名單賬號資料庫,嚴防違法違規賬號轉世;全面清理「僵屍號」「空殼號」;堅持誠信運營,不得選擇性自我優待,不得非正常屏蔽或推送利益相關方信息,不得利用任何形式誘導點擊、誘導下載、誘導消費
5、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商業補充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研究報告》指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涉及政策支持、產品標准和創新、風險管理、運作模式等完整體系設計,期待國家頂層設計長效引導。報告建議,立足於中國國情和防範風險,應綜合考慮產品設計經驗、風險控制能力、投資管理水平等,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和合格產品設置一定的准入門檻和規范標准
6、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9月16日4時33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9.20度,東經105.34度。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二級地震應急響應
公司聚焦
華自科技(300490)
子公司與寧德時代兩項訂單取消 不再執行
華自科技9月15日晚間公告,近日,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精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和寧德時代針對前期兩項中標訂單簽訂了《訂單變更協議》,因上述項目實施地變更、技術條件變化及精實機電產能檔期原因,以上兩項訂單需作調整。經雙方友好協商,中標金額分別為2.3052億元(含稅)、2.5086億元(含稅)的兩項訂單取消,不再執行。
中證註:
因與寧德時代有合作關系,Wind數據顯示,從4月29日到9月15日,華自科技股價從9元最高沖至37.30元,9月15日收盤價為32.74元,累計漲幅高達275.32%。就在投資者滿心歡喜之際,華自科技潑來一盆「冷水」。值得關注的是,在多名重要股東減持完畢或終止減持的背景下,華自科技突然宣布子公司與寧德時代兩項訂單近日取消,引發投資者關注。
長陽科技(688299)
擬投建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和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長陽科技9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24億元建設「年產8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該項目產品主要應用方向為偏光片離型膜和保護膜、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離型膜、新型顯示用預塗膜等光學級聚酯基膜。同日公告,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91億元建設「年產5.6億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中證註:
在光學顯示、鋰離子電池高歌猛進的產業鏈風口下,長陽科技繼續加碼。長陽科技是一家高分子功能膜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反射膜、光學基膜、背板基膜及其他特種功能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液晶顯示、半導體照明、新能源、半導體柔性電路板等領域。據了解,偏光片離型膜和保護膜、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離型膜等光學級聚酯基膜,國內目前仍主要依賴於進口。
公告精選
和邦生物(603077):公司擁有磷礦資源儲量3174萬噸 目前尚未開采
東華科技(002140):公司參與了西藏礦業碳酸鋰項目的前期有關工作
帝歐家居(002798):響應限電限產要求 公司廣西藤縣生產基地暫時性停產
紫江企業(600210):控股子公司紫江新材料各項財務指標占公司的比重均不高
梅安森(300275):成為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相關項目的供應商
延安必康(002411):子公司與億恩科電池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綠茵生態(002887):預中標淮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葉縣灰河生態公園建設項目
川恆股份(002895):擬投建「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產業項目 總投資預計100億
鼎龍股份(300054):擬投資2億元成立湖北鼎龍先進材料研究院
國城礦業(000688):擬參設合夥企業 旨在投資新能源產業上游礦產資源和下游材料應用等領域
熱景生物(688068):擬出資設立堯景基因 受讓公司外泌體相關基因檢測研發項目
安琪酵母(600298):擬與康合隆成立合資公司 發展嬰童零輔食業務
歐菲光(002456):擬出售子公司南昌光電持有的北汽藍谷0.94%股份
金開新能(600821):子公司擬1.52億元收購木壘縣采風絲路100%股權
新日恆力(600165):月桂二酸項目目前仍列示在在建工程中
升輝科技(300423):子公司燃料電池發動機通過國家質檢機構強制檢驗
裕同科技(002831):擬以1億元至2億元回購股份
聖湘生物(688289):實控人擬增持8000萬元-1.5億元
電能股份(600877):重組事項獲有條件通過 股票復牌
創世紀(300083):擬發行股份購買控股子公司深圳創世紀的少數股東股權 股票停牌
吉電股份(000875):擬收購中國電力部分清潔能源資產 股票停牌
九華旅遊(603199):嘉潤金地擬減持公司不超14.46%股份
恆實科技(300513):實控人擬減持公司不超4%股份
業績報告
北汽藍谷(600733):子公司前8月銷量同比下降22.91%
中國國航(601111):8月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53.1%
南方航空(600029):8月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51.23%
金盤科技(688676):中標2.47億元新能源采購招標項目
研報集萃
開源證券:風機零部件迎產業機遇
開源證券認為,全球「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背景下,風電年新增裝機量預期維持高位。國內風機零部件廠商迎來成長機遇,一方面,平價降本壓力下,國內風機主機廠商積極推動配套供應鏈國產化,上游軸承、滾子等核心部件廠商迎切入契機,百億級市場實現「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從需求結構上看,風電海上化、大型化趨勢明朗,單機零部件價值量增加、競爭優勢強化,頭部廠商盈利能力提升。受益標的:恆潤股份、五洲新春、豪邁科技等。
開源證券:鼓勵檢測行業做優做強
開源證券認為,2021年9月,市場監督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意見》的發布有利於解決檢測行業創新力、競爭力不強,集約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市場秩序等問題。根據CNCA數據,2020年全國檢驗檢測服務業中,規模以上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僅佔全行業13.11%,但營業收入佔比達到77.36%,集約化發展趨勢顯著。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之下,一大批規模大、水平高、能力強的中國檢驗檢測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檢驗檢測機構集約化發展趨勢明顯。受益標的:譜尼測試、蘇試試驗、中國電研、國檢集團、電科院、華測檢測、廣電計量、華依科技、聯測科技。
❺ 中國的兩次股災
1.股災概述
股災(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一般來說,股災具有以下特點:
①突發性。每次股災,幾乎都有一個突發性暴跌階段。
②破壞性。股災毀滅的不是一個百萬富翁、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銀行,而是影響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使股市喪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災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過火災、洪災或強烈地震的經濟損失,甚至不亞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損失。
③聯動性。一是經濟鏈條上的聯動性,股災會加劇金融、經濟危機。二是區域上的聯動性,一些主要股市發性股災,將會導致區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確定性。股災表現為股票市值劇減,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資金化為烏有;股災會加重經濟衰退,工商企業倒閉破產,也間接波及銀行,使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在股市國際化的國家和地區,股災導致股市投資機會減少,會促使資金外流,引發貨幣貶值,也沖擊著金融市場。
從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災發生算起,幾乎每一個有股市的國家或地區都發生過股災。1720 年法國密西西比股災和英國南海股災是世界上發生最早的股災;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於美國的股災,是波及范圍最廣的世界性股災;日本、台灣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災發生最頻繁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包含股災在內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表現出匯市與股市輪番暴跌的特點。
總之,股災會從多個方面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引發或加劇金融危機。例如,1929年美國股災,首先受沖擊的就是金融市場。美國倒閉破產的銀行,從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從而使得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混亂狀態。股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很巨大。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股災的發生往往是經濟衰退的開始。股災引起人們對經濟前景極度悲觀,導致投資銳減,社會總需求下降,生產停滯,國民收入減少,經濟陷入惡性循環,1929年股災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美國私人投資由1929年的160億美元減至1933年的3.4億美元,工業生產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國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億美元,下降54.22%。受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又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英國、法國、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無一下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
2.引發股災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 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 形成惡性循環, 令股價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2.2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股災處理措施
幾乎每一個發生股災的國家或地區都採取了善後處理措施。應急措施主要有:啟用「斷路器」暫停股市交易,動用股市平準基金入市,回購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場恐慌心理等。為了避免股災再次發生,則加快了證券市場法規建設與完善,強化了市場有效監管和規范運作,促進經濟復甦和經濟發展以重塑投資者信心。
4.最慘烈的幾次股災
4.1美國股災
4.1.1 1929年大股災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災難的發生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上午11點,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狂跌不止。自殺風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當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 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從92美元跌至7美元。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
大股災之後,隨即發生了的大蕭條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 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災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開盤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再次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股災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4.2日本股災
1989年12月,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進入90年代,日本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 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連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
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4.3 1973年香港股災
1969年由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資經紀暗中籌備一間華人的股票交易市場遠東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並於12月17日開業,由此開始了普羅市民參與證券及股票買賣,當時恆生指數於12月29日創下160.05當年新高,其後股市節節上升,1971年9月20日創下406.32新高位,不足兩年上升1.5倍。1973年發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
4.4 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5.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❻ 地震概念股 地震利好什麼股票
地震的發生,對以下這些上市公司是利好的:葯企。地震救援中離不開葯品。血漿和血液製品公司,水泥、建材相關企業。
地震是人類所不願意看到又無法控制的災難。對於A股而言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短期和局部的。
與之相反的是,地震會拖累這些上市公司:
1、保險企業。由於理賠支出短期增加,會一定程度上波及股價。
2、當地的受災企業,假若受災嚴重或許會對業績有一定的影響。
(6)歷史發生地震股票擴展閱讀:
買股票注意事項:
1、成交量有助於研判趨勢何時反轉:高位放量長陰線是頂部的跡象,而極度萎縮的成交量說明拋壓已經消失,往往是底部的信號。
2、個股成交量持續超過5%,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明顯標志。短線成交量大,股價具有良好彈性,可尋求短線交易機會。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後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志,此時成交極其稀少,是中線買入良機。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
❼ 我想問一下,歷史上一共有幾次股災每一次股災所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股災概述
股災(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災害或股市災難的簡稱。它是指股市內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受某個偶然因素影響,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從而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巨大損失的異常經濟現象。股災不同於一般的股市波動,也有別於一般的股市風險。一般來說,股災具有以下特點:
①突發性。每次股災,幾乎都有一個突發性暴跌階段。
②破壞性。股災毀滅的不是一個百萬富翁、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銀行,而是影響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使股市喪失所有的功能。一次股災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過火災、洪災或強烈地震的經濟損失,甚至不亞於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損失。
③聯動性。一是經濟鏈條上的聯動性,股災會加劇金融、經濟危機。二是區域上的聯動性,一些主要股市發性股災,將會導致區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確定性。股災表現為股票市值劇減,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資金化為烏有;股災會加重經濟衰退,工商企業倒閉破產,也間接波及銀行,使銀行不良資產增加;在股市國際化的國家和地區,股災導致股市投資機會減少,會促使資金外流,引發貨幣貶值,也沖擊著金融市場。
從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災發生算起,幾乎每一個有股市的國家或地區都發生過股災。1720 年法國密西西比股災和英國南海股災是世界上發生最早的股災;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於美國的股災,是波及范圍最廣的世界性股災;日本、台灣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災發生最頻繁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包含股災在內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表現出匯市與股市輪番暴跌的特點。
總之,股災會從多個方面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引發或加劇金融危機。例如,1929年美國股災,首先受沖擊的就是金融市場。美國倒閉破產的銀行,從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從而使得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混亂狀態。股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很巨大。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股災的發生往往是經濟衰退的開始。股災引起人們對經濟前景極度悲觀,導致投資銳減,社會總需求下降,生產停滯,國民收入減少,經濟陷入惡性循環,1929年股災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美國私人投資由1929年的160億美元減至1933年的3.4億美元,工業生產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國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億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億美元,下降54.22%。受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又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英國、法國、德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無一下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之中。
2.引發股災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 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 形成惡性循環, 令股價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2.2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股災處理措施
幾乎每一個發生股災的國家或地區都採取了善後處理措施。應急措施主要有:啟用「斷路器」暫停股市交易,動用股市平準基金入市,回購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場恐慌心理等。為了避免股災再次發生,則加快了證券市場法規建設與完善,強化了市場有效監管和規范運作,促進經濟復甦和經濟發展以重塑投資者信心。
4.最慘烈的幾次股災
4.1美國股災
4.1.1 1929年大股災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災難的發生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上午11點,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狂跌不止。自殺風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當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 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從92美元跌至7美元。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
大股災之後,隨即發生了的大蕭條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 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災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開盤僅3小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下跌508.32點,跌幅達22.62%。 隨即,恐慌波及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當天,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多倫多、悉尼、惠靈頓等地的股市也紛紛告跌。隨後的一周內,恐慌加劇,10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跌幅達14.9%,創下東京證券下跌最高紀錄。10月26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126點,跌幅達 33.5%,創香港股市跌幅歷史最高紀錄,將自1986年11月以來的全部收益統統吞沒。亞洲股市崩潰的信息又回傳歐美,導致歐美的股市再次下瀉。
據統計,在從10月19日到26日8天內,因股市狂跌損失的財富高達2萬億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及間接損失總和3380億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盪剛剛有所緩解,社會經濟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動之中。銀行破產、工廠關閉、企業大量裁員,1929年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運的是,當時美國經濟保持著比較高速的增長,股市股災並沒有導致整體的經濟危機。但股災對美國經濟的打擊仍然巨大,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經濟的一段長時間的停滯。
4.2日本股災
1989年12月,日經平均股指高達38915點,進入90年代,日本股市價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點。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勢更猛。1992年4月1日東京證券市場的日經平均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時價總額由1989年底的630萬億日元降至299萬億日元,3年減少了3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徹底破滅。 證券業空前蕭條。1991年以來的兩年中股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經營赤字越來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
對外資本交易方面,由於對外證券交易額減少,出現長期資本收支盈餘,日本變為了資本輸入大國。
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瘋狂上漲,吸引企業都轉向直接融資,銀行被迫以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主要融資對象,從而間接地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呈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連房地產價格跌幅近半才剛剛開始穩住,整個國家的財富縮水了近50%。
當年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激發人們借貸投機的慾望,日本銀行當初急切地給房地產商放貸終於釀下了苦果。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和不良貸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銀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發了通縮,使得日本經濟經歷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蕭條。 日本經歷了長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彈之後,日本股市離它的歷史最高點還有70%之遙。
4.3 1973年香港股災
1969年由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資經紀暗中籌備一間華人的股票交易市場遠東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並於12月17日開業,由此開始了普羅市民參與證券及股票買賣,當時恆生指數於12月29日創下160.05當年新高,其後股市節節上升,1971年9月20日創下406.32新高位,不足兩年上升1.5倍。1973年發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後第一次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九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
4.4 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5.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❽ 地震會導致什麼股票上漲
地震會使以下股票上漲: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抗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
發生地震對水泥、醫療、公路、鋼鐵等股票都是利好。
1.海螺水泥(600585):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水泥生廠商,水泥是災後重建的重要建築材料。
2.京新葯業(002020):主營業務包括抗感染葯物。
3.魯抗醫葯(600789):國家大型醫葯生產企業,抗生素研發、生產基地。
4.哈葯股份(600664):抗感染葯物是公司主要產品之一,可用於震後傷員救治。
5.震安科技(300767):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雲南震安減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震安減震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震安或者震安科技)是專業從事建築減隔震技術咨詢,減隔震結構分析設計,減隔震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安裝指導及更換,減隔震建築監測,售後維護等成套技術為-體的高科技企業。
6.三一重工(600031) :三一集團生產挖掘機,起重機打樁機,混凝土機械,壓路機等機械設備並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
【拓展資料】
受災害影響,地震對股市的影響肯定有,但影響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汶川地震期間,地震感覺很強烈,災難更嚴重。2008年5月13日,滬深交易所暫停了66家無法聯繫到的川渝上市公司。當天在四川上市的6家公司中,有5家下跌。接下來的一個月,四川和板塊股市也大幅下跌,41隻股票下跌超過10%。
地震對a股的影響通常是短期和局部的。從近年來中國發生的幾次大地震來看,由於情緒的影響,市場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有小幅波動。但是,從很長一段時間來看,這場災難不會對整體市場產生直接影響,而更多地取決於整體市場形勢。
地震將影響地震地區企業的份額,並將對災後重建所需的物品,如建築材料、葯品等帶來好消息。重大自然災害通常會導致短期內,股市下跌,尤其是一些直接受損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可以將自然災害的風險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並盡快恢復正常的業務活動,因此對股市的負面影響往往會很快過去。此外,在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一些行業和公司也將獲得一定的新需求,以提高短期內的業績,形成短期內股市的投資熱點。
地震後對葯物的需求通常很大,而且供過於求。尤其是血漿和血液製品,如上市的華蘭生物和天壇生物,可能不會有任何銷售增長。對大型輸液生產企業的需求將會增加。
保險業訂單可能會增加。地震涉及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人們經歷了地震之後,保險公司將損失更多的錢,這將拖累保險股的短期趨勢。但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將購買保險,保險費率將上升。
霍亂、傷寒、痢疾和破傷風等很容易在地震後地區發生。這些疾病主要通過疫苗或抗生素治療。
客觀地說,目前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無法量化。面對大規模的災難,制葯公司通常通過捐贈葯物和其他形式來展示他們的社會責任。因此,這場災難對醫葯上市公司的影響也應該客觀看待,而不是猜測。
❾ 中國總共出現過幾次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
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
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
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
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