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海康威視股票的歷史行情

海康威視股票的歷史行情

發布時間: 2022-12-23 07:47:27

① 海康威視19年——數字時代引領者

說起中國最硬核的 科技 製造業公司,老大是華為當之無愧;老二可以說是來自杭州的海康威視。

乍一看,海康威視的創始人是來自中國電子 科技 集團的胡揚忠和陳宗年;但最核心的創始人,還應該加上帶來關鍵天使投資的龔虹嘉。

他們三人,均出生於1965年,曾是華中 科技 大學的同學,把他們的故事,拍成「中國合夥人」,一定會比黃曉明演俞敏洪創立新東方的那一部更精彩。

一、時勢造英雄

1986年和1989年從華中科大畢業的陳宗年和胡揚忠(碩士畢業),先後進入了位於杭州的中電集團第52所。

盡管當時看來是「鐵飯碗」,但在第52所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1985年起,體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在5年內,國家對主要從事技術開發的科研機構逐漸削減經費,直至停撥。那個年代,許多國企、研究所都因此而消失在了塵埃中。

形勢所迫,胡揚忠和陳宗年所在的52所開始嘗試創辦企業制的 科技 公司,將科研成果市場化。

那個時代的大背景是,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從生產服裝鞋帽慢慢的開始生產簡單的電子產品。

1990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等人,被分到第52所的自負盈虧的下屬公司。在這幾年時間里,他們摸索了一條和家電企業展開合作的道路,情況才有了改觀。

從給空調生產控制器聯營公司開始,到日後的浙江海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胡揚忠和陳宗年這些技術人員研發了板卡、晶元等多種市場化技術。

當1998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時,胡揚忠的這個團隊已經 探索 了8年,研發能力初具雛形。在剛剛興起的視頻數碼化技術革命中,他們抓住了技術方向,開始著手研究MPEG-4這一新格式,並在1999年年底投入研製數字音視頻監控系統的核心產品。

2001年的「9·11」事件,美國遭遇了迄今為止人類 歷史 上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此後全世界風聲鶴唳,美國自顧不暇,同時,中國經過艱難談判終於加入了WTO。

9.11和加入WTO給中國的數字監控市場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黃金機遇。經過了近10年在關聯行業的摸爬滾打,那一年,陳、胡二人想成立一家公司來生產音視頻壓縮板卡。在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出現天使投資。陳、胡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怎樣找到一筆幾百萬的啟動資金?自負盈虧的52所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作為在科研公司工作了十年出頭的技術人員,陳和胡靠微薄工資,顯然湊不出這筆錢。

二、龔大官人

這時,因緣聚會,正在陳、胡二人為啟動資金發愁的時候,他們在杭州見到了大學同級校友,龔虹嘉。

與陳、胡二人的境遇不同,1986年華中 科技 大學畢業後的龔虹嘉,直接南下深圳闖盪,並在一家國有企業落了腳。

很快,他所在的宿舍就成了班級同學在深圳的旅店。慢慢的,擴展到整個計算機系,並向其他學院的校友擴展。

因為人好緣,只要找來過的校友,不管熟不熟,龔虹嘉都包吃包住。所以,他總是月光族,根本攢不下錢。

因為好人緣,龔虹嘉的業務很快上了軌道,短短三、四年就成了單位的骨幹。

因為人緣好,他深得頂頭上司的欣賞,「人品正、腦子靈」以至於上司下海的時候,也拉上了他。就這樣,1994年,他與原來的領導合夥創辦了德生,主要生產收音機。

憑著性能穩定、外觀美觀、售後服務等特色,尤其是極高的性價比,德生收音機很快在市場站穩腳跟,尤其是50到600元的基本沒有對手。1年多時間,營業收入就超過1個億,產品遠銷非洲、中東、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

1995年底,德生的市場佔有率超過70%,龔虹嘉也淘到了第一個1000萬。

後來,龔虹嘉又投資了德康通信,兩年時間,德康就做到了全國最大的手機實時計費軟體商。2000年,德康與亞信合並,並成為了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因為投資的公司上市,35歲的龔虹嘉實現了財務自由。因他仗義疏財的性格像極了水滸裡面「柴大官人」,因此有了「龔大官人」稱呼。

那一年,龔虹嘉與陳、胡二人聊過之後,有著產業報國情懷的三個人,一拍即合,懷著「要打破日本人的壟斷地位」的想法,當即決定一起創業。

三、創業之始,披荊斬棘

2001年11月30日,海康威視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中電科旗下的海康信息出資255萬元,持股51%,龔虹嘉出資245萬元,持股49%。任董事長的陳宗年和任CEO的胡揚忠,反而沒有股權。搞科研出身的二人,單純地認為誰出了錢,誰才能持股。海康威視創始的28人,均是原52所的技術骨幹。

公司成立之始,海康開發的產品是MPEG-4標準的視頻壓縮板卡和DVR(硬碟錄像機),但是,國際領先的產品用的是解碼率更高的H.264標准,海康的自主知識產權升級正好卡在了技術的過渡期上。

龔虹嘉利用 科技 界混跡多年的資源,在他投的富年 科技 公司研發出了世界前沿的H.264編碼技術。海康藉助新的編解碼技術,很快推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換代產品,成為國內第一家將H.264產品化的公司。

同時,市場也吹來東風:浙江省「 科技 強警」「平安浙江」等政策,為安防 科技 產品帶來了廣闊市場,吸引了大批人才,有利於海康發展的全省產業集群逐漸形成。

四、遭遇瘋狂盜版

2002年,也就是海康威視產品投放市場的第一年,公司就實現了銷售收入3240萬元,對於剛剛創業一年的小團隊來說,相當於人均產值過百萬元。這在當時,是高 科技 含量帶來高產品價值的典範。

但是,在當時野蠻的市場環境中,瘋狂的盜版讓海康威視猝不及防。當時市面上有10多家公司破解了海康威視產品晶元,開始生產盜版壓縮板卡。據說,市場上每賣出兩塊海康威視的壓縮板卡,就有一塊是假的。(編外語:讓樓主聯想到了貴州茅台,據說市面上的茅台,兩瓶裡面就有一瓶是假的。)

眼看辛辛苦苦的研發成果被盜取,海康的管理層憤怒了,耗費百萬打官司。這引起了盜版商的反撲,他們向胡楊忠等人發出人身威脅。

「不得不說胡揚忠顯得爺們十足,雖然自己當時沒有一點股份,但為了企業還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

作為60後的IT男,他表面上是個典型的「老實人」,甚至比一般的「老實人」還要更「老實」一點。

除了有禿頂和眼鏡這樣的IT男標配,這位胡總還喜歡穿老布鞋和略顯肥大的褲子,出差都經常背個電腦拎個袋就走了。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很好欺負的人,公司人心惶惶之際,憑著堅毅和無畏帶著海康威視打官司,發出行業宣言。

最終邪不壓正。

扛過了江湖險惡之後,海康威視明白要修煉內功,更明白了唯快不破。」⑴

對於這幫以技術見長的人來說,更快速地推出產品,讓做盜版的企業來不及模仿,是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一開始我們辛苦研發的產品被很多人仿製,打了官司但是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就得比別人更快速地推出新產品,讓別人來不及抄襲。」陳宗年在一次采訪中說。

於是,在創業的前3年裡,海康威視幾乎以每季度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在技術研發中,而這幫技術人員對此也樂此不疲。攝像機/智能球機、光端機、DVR/DVS/板卡、網路存儲、視頻綜合平台、中心管理軟體等安防產品接連問世。

五、自主研發,安防龍頭成型

海康威視的管理團隊堅持自主研發的風格,公司創立之始就形成了。比如開發攝像機,在努力了3年半後,他們發現產品的設計方案存在缺陷,於是馬上從頭再來,又花了半年;就這樣,研發出一個比較完美的產品,足足用了4年時間。

2001年-2003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 科技 公司都面臨著資金短缺問題。重視研發的海康威視,也在研發上燒了不少銀子,遇到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因為沒有投資人的錢可以燒,海康被逼著盡快賺錢。在巨大的壓力之下, 2003年,海康憑借銷售H.264系列壓縮板卡,銷售額達1.6億元,在高端壓縮板卡市場牢牢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在經濟不景氣的時間段,硬生生靠賣產品挺了過來。

2004年後,市場暖風頻吹,安防市場開始從公共事業向消費領域滲透,海康威視逐漸從一個想方設法「活下來」的公司,變成了國內的安防 科技 龍頭。之前,銀行的是海康威視最大的行業用戶,占公司銷售額的70%以上。後來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活躍,面對各行各業的安全需求,公司向更多行業橫向拓展。於是,海康威視從一個安防設備商向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布局了金融、公安、通信、交通、司法、教育、電力、水利等眾多行業。

這時,繼9·11之後,國際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2005年7月7日,倫敦發生連環爆炸案,導致5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傷。相比於飛機撞大樓,這種在鬧市發生的恐怖襲擊更有可能被模仿,也更容易引起恐慌,安防監控的重要性再次被凸顯。

於是,2005年8月,公安部率眾齊聚杭州觀摩學習,由於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的存在,杭州成為「平安城市」中的尖子生。各地紛紛出台政策,上海要求24小時便利店、超市、購物中心、加油站等場所必須安裝監控設備,東莞要求工地必須安裝監控設備。隨著時間推進,各城市的「平安城市」預算從一個億變成了幾個億、幾十億、上百億。比如重慶,在唱紅歌的那幾年,一筆訂單就跟海康簽了77億元。

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海康威視笑都沒時間笑,得趕工。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隨後的幾年,海康威視的產品線覆蓋了全線安防產品,成功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盛世大閱兵等超級項目提供產品和服務。⑵

之所以能迅速同步拓展諸多行業,取得上述成就,與海康威視一路自力更生,自主研發有關:一是核心技術獨立。陳宗年曾對媒體表示:「我們發展的產業首先要解決技術問題,有些技術我們沒有,就跟別人合作。但是盡量要自己擁有這些技術,都跟別人合作自己就容易被架空了。」二是銷售渠道獨立。海康威視是行業內第一家自建銷售網路的公司。由於安防行業項目市場鏈條比較長,從廠商到總代、區域分銷商,再到集成商、工程商、安裝商,最後才到用戶。自建銷售渠道更貼近用戶,同時也使得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都能在全國推廣。

六、股權激勵,成就效率最高的國企

龔虹嘉在2004年1月的董事會上承諾,如果未來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將按照原始投資成本向公司經營團隊轉讓15%的股權。

2007年11月,在海康威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後,公司進行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次股權變更。龔虹嘉履行了自己當初的承諾,將所持公司15%的股權以75萬元的白菜價格轉讓給杭州威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另將5%的股權以2520.28萬元(以2003年底凈資產作價)的價格轉讓給杭州康普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海康威視的員工持股平台。

通過設立員工持股平台,創始團隊終於有了股權,這一傳統也被海康威視一直保留下來。此後每2-3年,公司都會實施一次股權激勵,至2017年初,因股權激勵受益的員工約達5000人。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大手筆的股權激勵讓海康威視的高管和員工干勁十足,也讓海康威視在國企中與眾不同。至於龔虹嘉,盡管一路減持,將手中股權分給管理團隊,但憑借當年245萬元的投資,還是獲得了幾萬倍的回報。可以說,是在龔大官人的大氣度,大格局安排下的合理機制為海康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可以說,龔大官人因為海康威視獲得的太多太多,多回饋高管和員工也是理所應當。

七、IPO後,繼續拔足狂奔

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視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海康威視正式登陸A股中小板。

精英團隊,科學的管理機制,合適的進入時機,突然而來的市場爆發,讓海康迅速崛起,2006年-2017年,幾乎每年的營收增長都超過30%,先是壟斷了本土的安防攝像市場,接著海外擴張又迅速成為了全球老大。

華為之外,中國還有哪一個高 科技 公司能做到海外市場全球第一?

海康威視做到了,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發布於2018年7月的《2018全球視頻監控信息服務報告》,海康威視位列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第一位,市場份額高達37.94%,連續七年蟬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名。並且,幾乎全部是自有品牌,而不是低含金量的代工產品。

時間到了2012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興起,阿里巴巴進行了大手筆的投入,同在杭州的海康耳染目濡,也重視了起來。在投入的過程中,海康意識到,人工智慧的核心之一是機器視覺,而機器視覺需要依賴攝像頭;深度學習背後,也需要視頻大數據處理技術。這一切,海康之前都有了技術積累,升級起來毫不費力!就這樣,短短幾年間,海康的機器人家族就一個接著一個的下蛋了,搬運機器人、泊車機器人、分揀機器人,無人機,甚至是無人駕駛 汽車 電子。海康的創新業務逐漸開始發力。


八、海康VS華為,是敵是友?

在中國自主可控的發展史上,華為海思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海思憑借麒麟晶元已成為中國第一大晶元設計公司,但在2004年成立時,海思做的只是SIM卡晶元、機頂盒晶元等產品,但一直賣不掉。2006年海思做出了H.264視頻編解碼晶元,依舊賣不掉。

機緣巧合,華為當時接了中國電信的「全球眼」網路視頻監控業務的活,提供軟體平台,平台得有安防設備配套,於是華為就跑到杭州找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買設備。海思的銷售也跟了過去,然後大華股份就被黏住了。

2007年,大華股份終於向海思采購了一批H.264視頻編碼晶元用在自己的DVR上。

這是海思有史以來第一筆外部訂單。隨後海思士氣高昂,又做出了DVR的SoC晶元,2010年終於拿下海康威視。

2010年也是國產安防晶元逆襲之年,在此之前國內安防晶元完全被外企壟斷,其中德州儀器占據半壁江山。

很快海思又做出了集成了圖像處理晶元(ISP)的網路攝像機SoC晶元。

海思的網路攝像機SoC晶元,極大地降低了製作產品的成本和難度。海康威視也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海思的安防晶元價格只有海外巨頭晶元的50%-60%左右,從開始只用在低端產品上,到很快全線通吃,海思也取代德州儀器占據了中國安防晶元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國產替代的這條路上,海康和海思是相互最給力的隊友,成就了彼此的第一。

海康把海思推向了世界最大安防晶元供應商的寶座,海思也幫助海康做出了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然而,公司做大了,在產業鏈上合作的同時,必然會有競爭。比如,2018年8月,華為發布了30多款攝像機和相關雲計劃;兩個公司都摩拳擦掌進軍車聯網領域;在智慧服務方面,海康有AI Cloud平台方案,華為在2019年設立了Cloud & AI BG。在以上種種新興 科技 領域,兩家公司可謂是糾纏不休。

現在看來,與占據5G 科技 制高點的巨無霸華為相比,海康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呢?

第一是處理碎片化場景的經驗積累。

安防監控面臨非常多樣的應用場景,絕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定製化服務,這背後還需要柔性生產。

這個市場是完全靠邊 探索 邊做,需要巨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需要與客戶一個一個對接,做方案設計,市場份額都是靠苦力得來的。

能不能幫各種各樣的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方案、提供了方案能不能生產出來,這都是現實的問題。

海康威視有100多條SMT生產線和40多條全自動化組裝線,組裝線的自產比例達到50%,現有的產品種類超過1萬種;更重要的是,還有人數眾多的研發團隊。

除非華為能找到一種通用型的超級解決方案,否則不太可能真正成為海康威視的最大對手。

第二是海康的視頻技術優勢。

視頻技術是一個綜合技術,涉及視頻編解碼、智能分析和識別、傳輸、存儲、成像等等。

海康威視的編解碼技術是撐門面的手藝,現在H.265逐漸取代H.264,而海康威視也已經有了自己的Smart265編碼技術。更清晰、壓縮率更高,更大程度降低存儲和傳輸成本。識別技術更是出彩,哪怕你是在晚上、在惡劣天氣環境中、距離攝像頭非常遠、做一定程度的面部遮擋,想知道你是誰、你做了什麼依舊是瞬間的事。

海康威視基本做到一年推出一代新技術的產品,引領行業發展趨勢,並能保證產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全面覆蓋各個領域。

第三是雲計算與大數據。

前兩項核心競爭力不足以讓海康威視的未來充滿看點,海康的未來,在於雲計算、大數據的分析能力。

海康威視是行業內最早做雲計算的企業,2017年進一步推出了AI Cloud平台,由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的三級架構組成,提供各個生活場景的應用介面,數據分析,基礎設施物聯平台服務。

往簡單了說,海康現在的很多項目,金額不大,工作量卻不小。這樣的苦活累活,在2019年報中明確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華為是不會參與的。

可以預見的是,在很長時間內,這兩家公司仍然會在相互競爭中又緊密合作;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創新產業鏈的摸索過程中,兩家公司更會相互促進。

九、貿易戰中,成為被美國打擊對象

繼華為之後,2019年10月9日,美國商務部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美亞柏科、科大訊飛等28家中國實體列入清單。

消息一經發布,海康股價應聲大跌,很多人恐慌了,但更多人在冷靜的尋找應對之道。在消息宣布當晚的電話會議上,海康表示:

(1)公司的產品會繼續在國內外銷售不受限制,公司並不打算放棄美國市場。

(2)在專用晶元領域,主控晶元中,以華為海思為主的國產soc晶元佔比八九成,這些年海康也對基礎器件國產化方面不斷出力。

(3)對於一些暫時不能替代的與美國有關的材料,採用增加庫存的方式拉長替代周期,爭取時間。海康充滿信心的表示,晶元受限制換晶元,換不了晶元換組件,換不了組件的將重新設計產品。

態度堅決,應對得力。

其實,海康被美帝打擊,對上游供應鏈和海外銷售確實有影響;但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長期來看,也是有一定利好的。

好處二:貿易戰給國內晶元工業向自主可控方向發力統一了思想,這幾年以國家之力真金白銀的大代價砸下去,晶元國產替代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海康作為晶元的具體場景應用,絕對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就好比我們建房子,以前沒有工具,靠手搬磚;上游的技術配套上來後,相當於鳥槍換炮,塔吊挖機開始上場,立馬把建房子的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所以,以後上游各種晶元配套問題解決後,對海康的戰鬥力和競爭力絕對是一個質的提升。

到現在,距離海康被列入實體清單已經10個月了,從海康2020年的半年報來看,公司依然活得很好:創新業務超預期快速增長,海外業務逆勢增長8.6%,熱成像測溫產品功不可沒。海康所使用的各種元器件,在這10個月中,也都有了相應的備選。中國市場的供應體系越來越完整,這些年,海康威視一直在推動國內的供應商替換,國內供應商的比例都在慢慢的向上走。

十、疫情後時代

2015年之後,安防的時代紅利逐漸消失。

雖然黃金年代結束了,但在經濟放緩的時候,市場份額總會越發向頭部企業聚集,尾部企業則生存多艱,所以海康威視還在增長。今年由於疫情出現,小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龍頭企業更不愁訂單。

但是,安防市場就只有那麼大,但如何能在存量市場保持增長?只有靠技術積累和創新,拓寬行業邊界。

翻翻歷年年報,海康給自己的戰略定位,由一家賣硬體安防攝像設備的公司,逐漸轉型為泛安防以及先進製造、機器視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把能歸類碎片化場景的歸到一起,建立雲平台,提高集約化程度,以降低自身和用戶成本,還能建立演算法、資源池,加入AI技術,提供更多的應用。

以海康的智能家居板塊核心螢石為例:

螢石成立於2013年,是海康威視旗下專注於消費市場的業務品牌。近年來,螢石聚焦於智能家居業務,從攝像頭、智能門鎖等智能單品及套裝,到自然進化到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全屋智能系統,螢石憑借核心的視頻AI技術,利用硬體設備、螢石雲平台以及螢石視頻App三大業務構成智能家居的使用閉環。

2017年海康威視把過去和機器人、 汽車 電子等小業務歸類為創新業務裡面的螢石單獨列了出來。

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海康威視螢石智能家居業務上半年營收11.39億,占公司總營收4.76%,同比增長56.92%。在疫情下取得如此快的增速,未來想像空間非常大。今年,市場上還有螢石要從海康拆分上市的傳言。

公司在2019年報中寫到:

「海康威視是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業務聚焦於綜合安防、大數據服務和智慧業務,構建開放合作生態,為公共服務領域用戶、企事業用戶和中小企業用戶提供服務,致力於構築雲邊融合、物信融合、數智融合的智慧城市和數字化企業。」

以前,在基建與房地產大發展的過去幾十年,以中國建築為代表的傳統工程承包商賺的盆滿缽滿。

疫情中,為了穩經濟,有關部門提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5G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而海康威視,有望成為新基建中各種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治理解決方案的最給力承包商。無限賣產品的時代結束了,如何讓現有客戶提高客單價、提高黏度是關鍵。

從長期發展看,美國的 科技 巨頭IBM,由硬體到集成技術研發,解決方案和軟體服務一路走來,成為了基業長青的公司。海康威視在一、二十年後的 科技 創新之路將走向何方,咱們拭目以待。

後記:

這是《明星上市公司的「前世今生」 》系列第二篇海康威視的故事。文末將兩個明星公司做個簡單對比:

東方財富:2005年創立,注冊資本300萬,15年後市值約2100億;

海康威視:2001年創立,注冊資本500萬,19年後市值約3400億;

兩個公司,都在2010年上市:上市後的回報率,都超過10年10倍。

可以說兩家公司的發展歷程,都是創業的美談,造富的神話。

一家處於安防監控,AICloud,物聯網的賽道;

一家處於面向十幾億人的互聯網綜合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的賽道;

乍一看,東方財富賽道發展確定性更高,更容易被理解,所以市場目前給出更高估值;

而中國安防的黃金發展年代過後,具有深厚研發能力護城河的海康威視,後續可以爆發的利潤增長點在哪裡,還需更多時間來證明。

參考文獻:

1.《前有華為死磕,後有高管被查,這個 科技 白馬如何度過難關?》作者:君臨

發布時間:2019-12-03

鏈接:https://jiahao..com/s?id=1651862344982334279&wfr=spider&for=pc

2.《創投之巔:中國創投精彩案例》 作者:投資界網站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01-01

3.《站在2020的黎明展望海康威視——做時間的朋友,相約年(四)》作者:初出茅廬 鏈接:https://xueqiu.com/3211495649/138374312

4.海康威視歷年公開的年度財務報表


向以文獻上作者致敬!


② 海康威視的股票最近一直在跌是為什麼

是因為他們的公司目前發展不是特別好,而且公司的經營出現了瓶頸期,所以股票才會一直下跌。

③ 2010年到2020年這幾只股票每年的股價 漲跌多少

建議你直接打開行情軟體,使用區間統計

④ 海康威視的股票最近為什麼一直在跌

前言:小編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最近海康威視股票行情似乎一直不太好,在股票市場上海康威視股票一直都在連續走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為什麼會連續走低

其實海康威視的股份在股票市場上呈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在股票市場上任何股份的波動都可能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現在國家政策強調要加強青少年兒童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且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態勢比較好,所以也相應的沖擊了海康威視在股票市場上的前景。

⑤ 海康威視的股票最近為什麼一直跌

每個人都想在投資中獲得穩定的收益,很多人將自己的錢財放到股市之中來博取利益,其實這是存在著非常大的風險的,海康威視的股票最近一直跌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都知道股票有跌有漲才是正常,因為這個股票之前上漲了很多現在一直都是高位橫盤狀態,有下跌也是正常的,我們如果想要獲得穩定的收益,一定要拿住手裡的股票,同時也要關注政策的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降低我們的損失,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在投資之前都應該對於自己持有的股票有信心才行。

3、股票投資有哪些技巧?

任何投資都是存在著一定風險性的,因此我們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學會了解風險,同時也要學會規避風險才行,股票交易切記滿倉重倉,如果滿倉的話,很有可能會讓自己面臨巨大的損失,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理性購買。

⑥ 海康威視股價歷史最低多少

海康威視,向前復權來看,前日收盤價是23.26元。歷史最低價是2010年7月產生的,最低4.14元。如果除權來看,歷史最低價是14年7月產生的,最低15.36元。

⑦ 海康威視股票最近怎麼老跌

海康威視曾是不折不扣的機構抱團股,也曾頗受張坤、劉彥春、謝治宇等頂流基金經理追捧。但在股價演繹出的浮沉中,似乎只有馮柳還在堅定持有且大手筆增持。

8月12日晚間,海康威視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自上市以來,這是海康威視首度出現半年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增收而不增利。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視營收372.58億元,同比增長9.90%;而歸母凈利潤為57.59億元,同比下降11.14%。股價方面,雖較一季度跌幅收窄,但二季度仍錄得9.73%的跌幅,今年已累計跌超35%。

然而,私募大佬馮柳卻不懼逆勢,大舉增持海康威視,二季度斥資66億元增持1.88億股,環比增幅近90%,位列第四大流通股東。而同一階段,張坤旗下「易方達藍籌精選」已退出海康威視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實際上,馮柳對「安防龍頭」海康威視的鍾情已超過2年。2020年三季度,馮柳旗下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新進海康威視十大流通股。自此至今,馮柳增持海康威視的交易成本在160億元上下,而如此重磅加註海康威視,對於馮柳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2年多的時間里,馮柳兩次減持海康威視,粗略估算下,馮柳兩次套現獲利23-30億元。從2020年三季度至今,馮柳持股數量幾近翻倍。經不完全統計,馮柳持倉的成本大概在30-32元/股左右。以海康威視最新的股價33.41元/股而言,馮柳或略有浮盈。

逆勢加倉90%,馮柳160億「豪賭」海康威視

今年二季度,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增持海康威視1.88億股,環比增幅高達89.52%。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產品持有海康威視共3.98億股,占總股本比例達到4.22%,按照海康威視二季度平均成交價35.13元/股估算,其期末增持金額約66.04億元,持倉市值也高達144億元。

在海康威視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排名,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也由一季度的第五名上升至第四名。

今年二季度,海康威視股價一度因一則可能會被美國制裁的傳聞,而導致股價大幅下跌。5月5日消息,海康威視可能會被列入美國財政部SDN名單,當日海康威視股價便聞聲跌停,次日繼續大跌9%,10個交易日里股價一直跌至30元股附近。外界普遍猜測,馮柳或很可能在此期間逆勢加倉。

馮柳之外,海康威視曾被多位頂流基金經理抱團持有。2020年下半年,海康威視頗受張坤、劉彥春、謝治宇、周應波等多位基金經理追捧。到了2021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對海康威視合計增持市值接近300億元,位居公募基金增持榜首。這一季度,海康威視新進張坤旗下「易方達藍籌精選」、劉彥春旗下「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前十大重倉股。

同年四季度,睿遠基金一次性出動6人組團調研海康威視,陳光明、傅鵬博、趙楓這3位頂流巨頭更是罕見同框。

時隔一年,張坤旗下「易方達藍籌精選」持有海康威視1.26億股,對應期末持倉市值51.66億元,海康威視一度位列其第四大重倉股。同一階段,該基金產品也位居海康威視第八大流通股。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已退出海康威視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而從持有時間和持倉變動看,上述基金經理大多是在股價上漲和高位震盪行情中買入。很多時候,機構在股價上升時成為推動行情上漲的急先鋒,下跌時成為砸盤的主力軍,而虧損頗多。

⑧ 海康威視的股票最近一直在跌,是怎麼回事

海康威視是國內安全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也是全球領先的視頻產品和內容服務提供商。該公司連續八年在視頻監控行業排名第一,佔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24.1%。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海康威視5879.64萬股,占流通股的0.722%,是海康威視第十大流通股東。

公司進入新一輪增長曲線的超級拐點已經到來,在統一的軟體架構下,隨著AI賦能業務帶來的收入和毛利增長的恢復,公司薪酬和費用的增長速度將繼續下降,剪刀差的擴大帶來了雙擊利潤。我們相信,人工智慧業務是關鍵的增長動力。有大量的龍頭企業客戶,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信息投資不斷增加,EBG行業板塊整體增長良好。上半年機器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6.5%,證明下游企業對通過數字化轉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著強烈的需求。

⑨ 股票趨勢分析

股票趨勢分析?

~~~~~~~~~~~~~~~~~~~~

就以「海康威視(002415)

因為你要看2022年一月至今走勢!咱們就看看這是周線圖!!


熱點內容
股市全線普跌如何抓住買賣機會 發布:2025-09-15 08:01:01 瀏覽:980
股票投資先來大財優配 發布:2025-09-15 08:00:53 瀏覽:684
為什麼銀行理財收益顯示比實際多 發布:2025-09-15 07:20:44 瀏覽:895
股票交易費萬分之三買賣費用合計多少 發布:2025-09-15 07:14:36 瀏覽:527
期貨老師該怎麼選 發布:2025-09-15 07:10:58 瀏覽:296
2020年股市累計分紅多少錢 發布:2025-09-15 07:06:44 瀏覽:187
中行內部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7:04:32 瀏覽:366
農產品期貨最少下單多少手 發布:2025-09-15 06:52:53 瀏覽:913
工商理財卡怎麼辦理 發布:2025-09-15 06:41:31 瀏覽:950
哪裡看高瓴的基金 發布:2025-09-15 06:29:05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