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所有高科技公司
『壹』 高科技上市公司有哪些
1、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亞太本土管理軟體、ERP軟體、集團管理軟體、人力資源管理軟體、客戶關系管理軟體、小型企業管理軟體、財政及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軟體、汽車行業管理軟體、煙草行業管理軟體、內部審計軟體及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領先的企業雲服務、醫療衛生信息化、管理咨詢及管理信息化人才提供商。
2、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IFLYTEK CO.,LTD.),前身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部在合肥,成立於1999年12月30日,2014年4月18日變更為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體及晶元產品開發、語音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擁有靈犀語音助手,訊飛輸入法等優秀產品。
3、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家電企業,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營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
4、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興通訊(ZTE)。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主要產品包括:2G/3G/4G/5G無線基站與核心網、IMS、固網接入與承載、光網路、晶元、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換機、政企網、大數據、雲計算、數據中心、手機及家庭終端、智慧城市、ICT業務,以及航空、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傳輸設備。
5、大族激光
深圳大族激光是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重點軟體企業,廣東省裝備製造業重點企業,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示範基地重點推廣示範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主要科研項目被認定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貳』 標普和納斯達克區別
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標准普爾500指數,是記錄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這個股票指數由標准普爾公司創建並維護。標准普爾500指數覆蓋的所有公司,都是在美國主要交易所,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交易的上市公司。
納斯達克又稱納指、美國科技指數,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
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2、風險性不同
納斯達克100指數做為納斯達克的主要指數,其100隻成分股均具有高科技、高成長和非金融的特點,可以說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500指數包含的公司更多,因此風險更為分散,能夠反映更廣泛的市場變化。
3、方向不同
納斯達克100都是以科技網路股為主,比如蘋果、谷歌都是其中權重較大的股票,而標普500覆蓋面更廣泛,相對而言行業上比較平均,還有一個道瓊斯工業指數,主要以工業為主的,這是美國三大股指。
拓展資料:
納斯達克(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又稱納指、美國科技指數,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
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主要由美國的數百家發展最快的先進技術、電信和生物公司組成,包括微軟、英特爾、美國在線、雅虎這些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因而成為美國「新經濟」的代名詞。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代表各工業門類的市場價值變化的晴雨表。因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它僅包括30個著名大工商業公司,20家運輸業公司和15家公用事業大公司)更具有綜合性。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包括5000多家公司,超過其他任何單一證券市場。因為它有如此廣泛的基礎,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市場指數之一。
同納斯達克股市不同,在紐約股市或者美國股票市場(AMEX)交易的股票會被指派一個單獨的專家經紀人,他負責保持這只股票的供求有序。納斯達克改革了報價方法,它不採取集中式報價,這樣就使得股票對投資者和交易商都更有吸引力。
在納斯達克創立之初,在主板(最好是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顯然比在納斯達克交易享有更高的名望。然而,許多年輕的高科技公司認為納斯達克的計算機系統是一個更加符合自然規律的地方。許多像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即使已經達到要求,都沒有選擇遷入紐約股票交易所這樣的「主板」。
『叄』 美國的高科技股票是什麼
美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個人投資者也慢慢被淘汰,所佔的比例現在已經很少了.我看到的數據,有的說10%,有的說4%,相差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10%左右。再加上科技的發展,單個人在這方面越來越不佔優勢,當然還是有很多比較成功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記錄片。
科技股上漲5倍,甚至10倍,如果沒有人買,是不可能的上漲這么多的。股票的價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但資金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股市中,股票的價格想要上漲或維持在一個價格,是需要投資者用錢來認可的。如果投資者覺得公司的發展很好,認為股票會繼續上漲,就會願意花錢買股票,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不願意賣出股票,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都認可這只股票,都在不斷買入,這個時候供小於求,就會進一步推高股票的價格。當然也有其它的原因,例如市場上沒有更好的股票來投資,股價已經被推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再加上一些長期投資者,就只好都呆著不動,價格就會跟隨市場和經濟形勢變動。
反過來,投資者認為股票價格被高估了,價格不可持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就會考慮賣出股票,當出現大量的賣出的時候,股票價格就會動搖甚至下跌。總之,買的人多了就漲,賣的人多了就跌,但不是一定的,也有例外。
所以,股票漲了那麼多是一定有人買的。這個我們沒有生活在美國,不知道牛市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像我們一樣都在談論股票,我們中小投資者比較多,牛市的時候都喜歡談論股票。
『肆』 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哪些
,中國在線兒童教育公司洪恩教育,將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將成今年首家美股上市的中國教育公司。這些年來,隨著不少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以及部分中概股回a股,國內的投資者也開始關注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截止10月9日收盤,中國內地共有250家公司赴美國上市,即有250隻中概股,合計市值高達2.17萬億美元。其中,總市值最大的中概股是阿里巴巴,高達8109.88億美元,第二大市值的中概股是中國移動,其次是京東、平多多、貝殼、中國人壽、網易、中國石油等。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美國股票市場市值排名前20的中概股
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在歷史上有過三次浪潮。第一次是2009-2010年。進入21世紀,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眾多互聯網公司急需資金來發展,2009年國際資本市場逐漸好轉,各國經濟逐漸復甦,2010年國內公司赴美上市達到了歷史峰值,掀起了境外上市浪潮。
第二次是2012年-2014年。2012年底,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發行股票和上市申報文案及審核程序的監管指引》,廢除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諸多條件,簡化了審核流程,同時,在國內A股關閘的情況下,中國公司赴美國上市的數量顯著增長。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第三次是2017年後。2016年,A股IPO審核速度大幅增長,之後,證監會IPO審核明顯趨嚴,2018年全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數量驟降72%,就在這個階段,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再次迎來小高峰。據統計,2016年以後中概股IPO總量迅速增長,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08.3%和64%。今年上半年,赴美IPO的中國公司有20家,較2019年同期增長17.6%,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為什麼中國公司會選擇在美國市場上市呢?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局限少,周期短」。美國上市政策採取的是注冊制,對需要上市的公司不設盈利門檻,很適合處於快速發展急需融資的各類公司。比如占據很大市場份額的京東、優酷、融360,在國內無法滿足連續三年盈利而無法在A股上市,而在美國市場就能夠上市。此外,在美國的上市周比國內段,在美國上市快的甚至4個月能搞定,要是在中國,等IPO等三四年一點都不奇怪,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早就錯失了發展良機。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2020年,在美國的中概股市場發生了變化,以四月份發生的瑞信財務造假為導火索,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和做空潮時隔多年再次卷土重來,美國的監管層也在一些方面給予中概股特別的「關心」,此後,美國市場的上市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部分美國中概股為了規避在美國上市的風險,開始採用私有化退市或者赴港第二上市的應對策略。至2020年9月中旬,本年度已經有15家中概股先後進行或准備進行此類資本運作,其中5家已完成私有化或第二上市。
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上市?多少市值?
A股資本市場建設逐漸完善,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然後推廣至創業板,未來將會全面注冊制,美股、港股、A股之間的IPO 規則的差距縮小,而A股有更高的市值和市盈率,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更有吸引力,在A股上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伍』 美股軍工股有哪些
一、洛克希德·馬丁 (LMT)
成立於1909年,是全球最大的軍火承包商,美國5大軍火上市公司之一。(分別是:LMT、RTN、NOC、BA、GD)
LMT公司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其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以及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
LMT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35%的訂貨,控制全球防務市場40%市場份額,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是世界級軍火「巨頭」也是當之無愧的美國軍工股No.1。
二、波音公司 (BA)
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與軍用飛機製造商,也是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大家耳熟能詳。
波音公司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民用和軍用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波音公司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服務提供商,運營著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
三、聯合技術公司 (UTX)
創立於1934年,前身是聯合航空運輸公司,目前是一家為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公司和建築商提供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這家多元化公司,產品包括普拉特&惠特尼飛機發動機、空間推進力系統和工業汽輪機、開立暖氣、空調和冷藏、奧的斯電梯、自動扶梯和搬家工具、哈密爾頓Sundstrand航空航天和工業品、西科斯基直升機和國際燃料細胞動力系統。
四、通用動力 (GD)
創建於1899年,美國5大軍工公司之一,與LMT、RTN、NOC、BA齊名。GD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為美國軍隊和它的盟國提供輪式裝甲戰斗和戰術車輛;履帶式主戰坦克和步兵戰斗車,彈葯和爆炸物,移動橋系統;被動,主動反應裝甲;化學,生物和爆炸物探測系統;為美國海軍提供船隻設計、建造和支持潛艇和水面艦艇;提供核動力潛艇;水面艦艇;輔助和戰斗物流船舶等。
五、諾斯羅普格魯曼 (NOC)
成立於1939年,組建於1994年,是諾斯羅普公司收購格魯曼公司後組成的,目前已成為美國5大軍火商之一、世界第三大軍工生產廠商,世界上最大的雷達製造商和最大的海軍船隻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主要為美國和國外的軍方、政府和商業客戶提供系統同化,防衛電器和信息技術的創新解決方案。 特殊地位:最大的核動力潛艇生產商、唯一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生產商、美國國防部最大的IT供應商、世界最大的雷達生產商和最大的海軍艦艇生產商,可與LMT比肩。
六、雷神公司 (RTN)
成立於1922年,是美國軍工股系列中5大軍火商的最後一個。 雷神在1980年取得畢琪飛機製造公司,1993年取得英國航太(BAe)商務客機生產線,這兩項購案所得在1994年合並後成立雷神飛機公司。在1990年代中期,雷神購得E-系統公司和德州儀器公司的軍事相關事業。1997年雷神從通用汽車公司手中購得休斯飛機公司,此購案包含一些休斯之前購買的產品的生產線,包括從通用動力公司買來的導彈事業、Delco電子的軍武部門和Magnavox電子系統公司,這些購案和合並案使雷神公司增加許多重要生產能力。
以2014年全前為例,雷神營業額約為228億美元,其中超過90%來自國防合約。主要在導彈和導彈防禦系統、監視、偵查、精確作戰等方面提供軍用物資。
七、精密機件 (PCP)
PrecisionCastparts,創立於1949年,是一家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公司,其產品應用在航天工業及一般工業產(如:汽車工業)上,是波音、勞斯萊斯、空客公司、龐巴迪、賽斯納、古德里奇等的指定零配件製造商。
八、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 (COL)
RockwellCollins,創立於1933年,是一家知名航空電子設備及衛星導航系統生產廠商。
從事設計、生產與供應通訊及飛行系統,用於商業與軍事客戶,以及通過語音與數據通訊網路與解決方案提供資訊管理服務。RockwellCollins業務營運分為商業系統、政府系統及資訊管理服務三個部門。
九、德事隆集團(達信公司)(TXT)
Textron,創立於1923年,一家全球性的多元產業集團,主要涉及飛機、國防、工業與融資業務。 業務經營分為Textron航空、貝爾、Textron系統、工業與融資五個部門。
十、L3通訊控股(LLL)
L-3Communications,創立於1997年4月,是一家美國防務承包商,是國家安全解決方案的主要承包商。
【拓展資料】
軍工類股票就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的產品或者服務是應用於軍工的。軍工類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軍工產品製造、研發或銷售。軍工產業可分為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業以及軍事電子六個方向,這也構成了國防工業的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