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跌幅最多的股票
A. 跌幅最大的股票有哪些
1、漲跌幅最大的股票要看哪個時間段的,由於題目中沒有提及具體時間段,故此題無法准確回答。如果要查當天漲跌幅最大的股票,請到股票交易系統中按漲跌幅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排列即可查看。
2、漲跌幅是對漲跌值的描述,用%表示,漲跌幅=漲跌值/昨收盤*100%。 當前交易日最新成交價(或收盤價)與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相比較所產生的數值,這個數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在中國股市對漲跌停作出限制,因此有「漲跌停板」的說法。計算公式:
(當前最新成交價(或收盤價)-開盤參考價)÷開盤參考價×100%
一般情況: 開盤參考價=前一交易日收盤價
除權息日: 開盤參考價=除權後的參考價
B. 2021年跌幅最大的股票排名
跌幅最大的股票:
1.退市金鈺下跌80%。
2.天夏退下跌63%。
3.*ST長城下跌51%。
4.東方日升下跌51%。
5.全新好下跌48%。
退市金鈺這只股票原來是做黃金珠寶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位於深圳羅湖區水貝工業園,在2014年到2015年那波行情中也是一隻大牛股,但是如今已經是退市的境地,當年高峰股價20元(前復權價格),如今已經跌到0.17元,跌幅高達99%,現在的市值也只剩下2.3億元(巔峰時期市值近300億)。
當時深圳羅湖區水貝還有一家知名是上市公司,那就是「特力A」,這在當時是知名的妖股,股價在短時間內上漲了十倍,只是從那以後股價一直下跌,目前股價已經跌去了80%,想起來也是令人唏噓。作為老股民應該都聽過特力A。
(2)歷史跌幅最多的股票擴展閱讀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帳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收益。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
C. a股歷史上的幾次大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兩交易所發出通知,決定自16日起對在兩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含A、B股)和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價格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
當時大盤連續暴跌4天,其中兩天的跌幅是5.44%,5.70%,9.91%,9.44%。
2007年2月27日,A股各指數跌幅均超過8%,其中上證綜指和深成指創近10年最大單日跌幅,分別為8.84%和9.29%。兩市1327隻可交易的A股中,1072隻股票跌幅超過7%,800多隻個股跌停。
拓展資料: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中國境內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台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英文字母A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用來區分人民幣普通股票和人民幣特種股票。
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用人民幣交易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國內的股票)、B股(用人民幣標值但只能用外幣交易且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外國人或者港澳台地區的股票)、H股(內地注冊、香港上市的外資股)、N股(內地注冊,紐約上市的外資股) 和S股(沒有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日漲跌幅為上下5%)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我國境內發行只許本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的普通股。
在公司發行的流通股中占最大比重的股票,也是流通性較好的股票,但多數公司的A股並不是公司發行最多的股票,因為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發行A股外,多數還有非流通的國家股或國有法人股等等。
被認為是一種只注重盈利分配權,不注重管理權的股票,這主要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參與A股交易的人士,更多地關注A股買賣的差價,對於其代表的其他權利則並不關心。
D. 2022年11月份。跌幅最大的股票有哪幾只。
1、2022年跌幅第一名:新光退跌幅93%
原名新光圓成,主營業務是回轉支承的生產和地產開發,兩個業務各佔一半,這只股票比較有意思,估計套牢的人不少,在2021年元旦的時候,股價原本已經跌到1元以下了,如果持續20個交易日就退市了,神奇的是,股價在跌到0.75元之後突然大漲,到去年10月底最高漲到5.68元,用了10個月時間,上漲了657%,堪稱一隻大牛股。
這種神奇的反轉也僅僅持續了一年,到今年,股價開始下跌,尤其是4月22日之後,原因當然是退市越來越確定了,公司2018年和2019年凈利潤連續為負,從2020年4月29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凈資產為負,於是2021年繼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1年的財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就完全符合退市條件了。
一旦退市的事情確定,那麼股價必然大跌,價值趨於零,市值從年前的104億跌至如今的6億,去年的那波大漲現在想起來會是什麼感覺?有多少人是去抬轎子的?有多少人是從這波上漲中抽身而出的?
2、跌幅第二名:聖萊退跌幅93%
原名聖萊達,專業從事輸配電成套電氣設備的生產銷售及鋼材貿易業務,今年股價雖然大跌93%,但是和之前的高點比也不值一提了。這只股票也非常有意思,和新光圓成一樣,去年也大漲了一波,股價漲了2倍多,今年就跌下去了。
聖萊達2020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在2021年發布年報後就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了,按理來說這樣的股票不應該大漲,但是神奇的地方就是偏偏大漲了,2021年的財報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按規定就被強制退市了。
3、跌幅第三名:退市環球跌幅93%
原名商贏環球,主營業務為服裝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股價在2020年大跌,從16元的高點跌破1元,但是神奇的是2021年又漲了一波,從0.8元漲到4元,股價也大漲400%,但是今年又跌回去了,而且跌得更狠,目前股價僅為0.27元。
公司2020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2021年發布年報後就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這家公司的經營情況是非常亂的,2021年的年報都無法按時披露,其他的股票即便財務有問題,好歹還按時發布了財報,這家公司直接都不發布了,按照規定就被強制退市了。消息公布後股價大跌77%。
4、跌幅第四名:退市廈華跌幅92%
原名廈華電子,這家企業其實是老牌電視品牌了,沒想到淪落至此,2020年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1年依然虧損,而且營收低於1億,雖然營收看起來有1.5億,但是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或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金額為零元。退市的消息公布之後股價應聲大跌90%!
5、跌幅第五名:退市綠庭跌幅91%
原名綠庭投資,主營業務為從事不動產領域的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去年也漲了一波,按道理來說是應該漲的,因為公司的業務已經很差了,2020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2021年就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理由能夠支撐起股價大漲呢?但是神奇的事情是股價就是大漲了。
2021年業績無改善,營收依然不足1億,依然虧損,按規定就被強制退市了,消息公布之後股價大跌69%!
6、跌幅第六名:退市中天跌幅90%
原名中天能源,主營業務是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去年股價也大漲了一波,今年全跌回去了,中天能源怪不得散戶了,因為是2021年11月更正的財務數據,更正後的2020年凈資產為負數,這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後導致股價大跌的。2021年凈資產依然為負,且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按照規定就被強制退市,消息公布後股價大跌59%。
7、跌幅第七名:退市中房跌幅87%
原名中房股份,是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位於北京海淀區,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被強制退市,公司業務完全沒落了,2021年扣除與主營業務 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僅僅為30.83萬。
8、跌幅第八名:退市西水跌幅86%
原名西水股份,這家公司原本就經營不善,後面被天安保險借殼,但是沒兩年保險業務也做不下去了,巨虧了結,2020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21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1年的財報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現在被強制退市。
9、跌幅第九名:騰邦退跌幅86%
原名騰邦國際,主營業務是旅遊、機票、差旅管理和金融服務,這種所謂多元化的企業,本質是主營業務做得不好,四處開花四處不結果,2020年的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1年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且凈資產還虧成負數,被強制退市。
10、跌幅第十名:退市昌魚跌幅85%
原名武昌魚,是做淡水養殖的,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被強制退市。
總結:這十隻股票是今年到目前為止跌幅最大的,原因都是被強制退市,當然還有些已經退市了,就不列在其中了,這些退市的股票是風險最大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早在一年前就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了,但是去年股價大多漲了一波,這是風險之一,很多散戶會成為抬轎子的。第二是一旦確定退市的消息公布之後,那麼股價又將迎來大跌,哪怕原來有幾塊錢的股價,也會瞬間跌到1元以下。
被實施風險警示,原本就是一種警示投資者的手段,但是看起來很多人似乎並不在乎,當然也有可能是無知。每年的4月份是發布上一年年報的最後一個月,也是最容易財務暴雷的一個月,對於此前就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要尤其小心,對於那些營收低於1億且凈利潤為負、凈資產為負、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等等,這些都說明企業經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一般是很難有改善的,沒有必要去賭。有那麼多的股票,為何要在這些充滿風險的股票中去搏一搏呢?
E. 歷史上滬市單日跌幅最高是多少
截止2020年:
2007年2月27日,滬深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盤內股票下跌。滬深兩市暴跌8%,創下當前股市單日最大跌幅,超過700隻股票收於漲停點。上證綜合指數下跌268點,跌幅8.8%。深證成指下跌797點,跌幅超過9%。這兩個城市的1300多隻股票下跌,交易量約為2000億元。
2007年8月20日,上證綜指收於4906.00點,上漲5.33%,至4904.85點,下跌4458.40點。
波動是波動值的描述,用%表示,波動=波動值/昨天收盤*100%。將當前交易日的最新收盤價(或收盤價)與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進行比較而產生的價值。這個值通常用百分數表示。在中國,股票市場受到日漲停的限制,因此有「日漲停」一詞。
(5)歷史跌幅最多的股票擴展閱讀:
下跌的幅度,與漲幅相對應,是對漲跌值的描述,用%表示,漲跌幅=漲跌值/昨收盤*100%。如物價、股市等。
跌幅=(現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如果得出的是一個負數,那就是跌幅;如果得出的是一個正數那就是漲幅了。
例子:26日A股重挫,滬深股指分別錄得逾7%和8%的跌幅。創業板指數則失守3000點整數位,以近9%的幅度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
F. 18年股市幾乎從年初跌到年尾,平均每支股票都跌了多少,跌幅最大的有哪些
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基本上完成了全年的市場行情,但2018年A股市場整體上處於跌跌不休的狀態,而滬深股市的累計跌幅已經達到了2、30%的水平,從全年市場的表現分析,跌幅最大的,多屬於中小市值股票,而大盤股、ETF等,雖然累計跌幅不大,但今年以來並非屬於抗跌品種,保值效果非常遜色。因此,就今年而言,股票投資並非首要選擇,平均跌幅少於20%的水平,恐怕也是屬於同期市場的強勢股、抗跌股。普遍而言,今年普遍上市公司的下跌空間在40%以上,今年也是股票市場投資風險集中釋放的年份。
G. 歷史上股票跌得最慘的是哪一年啊
從1992年到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這一輪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7)歷史跌幅最多的股票擴展閱讀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國製造業和地產等支柱產業泡沫顯現,危機四伏,在投資者普遍對行情盲目樂觀之際,股指則開始一路下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指數隨之一瀉千里,僅一年時間,股指便從6124點狂跌至1664點。從此,進入幾個月的震盪調整之中。很多製造業的老闆,發現搞製造業賺不到錢了,所以投身於股市。
參考資料:騰訊財經-中國股市七次熊市
H. 2015年股災以來跌幅最大的10隻股票是哪些
(1)安碩信息:跌幅75.03%;(2)京天利:跌幅74.93%;
(3)用友軟體:跌幅74.66%;(4)通威視訊:跌幅74.27%;
(5)啟源裝備:跌幅74.03%;(6)三秦控股:跌幅73.95%;
(7)華銳風電:跌幅73.80%;(8)天和防務:跌幅73.79%;
(9)信威集團:跌幅73.40%;(10)銳奇股份:跌幅73.27%。
I. 22年度跌幅最大的中葯股票有哪些呢
22年度跌幅最大的中葯股票有雲南白葯,東阿阿膠,馬應龍,白雲山,這幾個中葯跌幅大,估值低,可能已經跌透了。
J. 世界范圍內 歷史上 跌的最厲害股票有哪些
全世界暴跌最慘的是一隻中國股票--中石油,中石油下跌37.4%,股價蒸發超三分之一。受新興市場經濟減速影響,資源相關企業和製造業的股價表現不佳。股價跌幅最高的中國石油天然氣以及跌幅排第5的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因受原油價格下跌影響,業績出現惡化。跌幅第2高的美國聯合太平洋公司也因與頁岩產業相關的石油和材料運輸量低迷而出現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