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歷史會重復
Ⅰ 歷史委託未成交,股票交易可以重復下單嗎
隔天可以,當天不行
委託單都是當天有效,沒有成交,券商晚上結算後自動作廢,所以隔天委託可以重復。
當天賣出委託,沒有成交的股票不能重復下單,如果急於成交或改價要撤單後,重新報單,當天買入沒成交,在資金佔用時,要報單也需要撤單後再報單
Ⅱ 股票有什麼規律
總的來說,就是漲久必跌,跌久必漲。
每隻股票的運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大階段:
1、啟動期:這個時期股價上漲的比較緩慢,股價可以說波動的非常小;
2、上升期(起飛期):這時股價一躍而起,有時讓你追都追不上,股價連續翻番;
3、平衡期:這時股價到達一定時開始出現,股價又開始波動,而這的波動比啟動期來的大;
4、下降期:與上升期相反,股價一跌再跌,讓你感覺跑都跑不及。
這4個時期看上去簡單,但是真正明白的不是很多,就好像我們都對血液都明白,但是你知道血液一個循環的時間是多少嗎?人一天要多少個血液循環呢?一年呢?等等問題,拓展開來發現原來我們懂的很少很少。但在這些問題中我們發現了新的事物:大循環和小循環。一個大循環是由多個小循環組成,現在每個人打開軟體,看下1990年上證指數到現在,經歷了幾個大循環呢?多少個小循環呢?每天有幾個循環呢?
有人懷疑過,股票是不是有這樣的規律呢?所以請大家去股市裡找找看,究竟是不是100%都是遵循的這個規律?
我堅信有一種方法每天能找到一隻漲停個股。現在這個方法不就放在我們面前嗎?每天3點結束時就去找,看看有幾只股票今天是在啟動期?有幾只股票馬上進入上升期呢?盡管今天沒有漲停,但是也可以給你帶來點小回報不是嗎?
Ⅲ 為什麼在弱勢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是無效的
是考證券從業資格吧,
哪些書太垃圾,看了對投資幾乎沒有什麼幫助。
不用太在意書上是怎麼說,都是到處抄來得。
另外,問題中是不是有一個錯別字,不是弱勢有效市場,而是弱式有效市場。
如果是弱式有效市場,則根據他的定義,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是無效的。
弱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而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是歷史會重復。但歷史的信息都反應在股價上了,所以技術分析是無效的。但這個說法過於理論化,大概只有從未炒過股的寫書之人才會如此白痴。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懂技術分析的。所以技術分析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還是有效的。
Ⅳ 股市歷史會重演,為什麼這么說呢
股市裡你可以把握的規律越多,掌握的確定性越充裕,而且可以讓自身自我約束到堅持不懈這種規律的產生而買進或是賣掉,那麼你就是十分順利的。什麼叫規律,什麼是確定性?股市裡最高的規律便是有熊必有牛,每一次熊市之後必有大牛市來臨。而股市裡的另一個大的規律和確定性便是:沒有銷售業績支撐點的,漲高,也會跌下去,遲早的事罷了;一樣的,有銷售業績支撐點的,跌下去,也一定會漲高,時間的問題罷了。
由於大多數的股民都難以接納慢慢變富的客觀事實,她們更喜歡以目前的實際操作,及其立刻看到的利潤來擬定自身的買賣,這自然便是輸多贏少的局勢了。因而,你就會發現,出色的投資者全是擅於等候的,她們不容易一年做20個管理決策。由於1年做20個管理決策,毫無疑問會出差錯,那不是股票投資。一輩子做20個決策就可以了,這才算是確定性高的股票投資服務宗旨!
Ⅳ 歷史走勢都是相似的,炒股時怎麼去尋找其中的相似性呢
潮漲潮落,四季輪回,各按自然規律運行,股市也是如此,漲跌有時,節奏明快,並且很多個股經常會復制其歷史走勢,包括漲跌節奏、啟動點位、見頂位置,發動時機等等,尤其頂部形態和底部形態常常驚人的相似。這樣就為投資者提供了判斷後市較好的依據,對投資者擇股、擇時有重大借鑒意義。
歷史定位法在上升趨勢個股或者牛市中的使用方法略有不同,處於上升趨勢中的個股,短期內不會下探到前期底部區域,其回踩前期階段頂部區域就會獲得支撐,然後開始上行,這時就是介入時機,不用等到跌回底部區域。
同時,這種票也會拉升到前期頂部區域的上方一段距離後再做回調走勢,其階段頂部會越來越高,所以賣出時機並不在歷史頂部區域,而是高於前期頂部20%左右,其頂部高出的比例和底部下探深度一致。
注意事項雖然歷史走勢會重復,但不是簡單重復,中短線看相對位置尤為重要,處於上升期的行業個股,其階段頂部和底部會越來越高,買點和賣點都是跟隨提高,反過來,處於下坡路行業股則是相反的,不適合用絕對位置做比較。
如果一家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公司脫胎換骨,跨行業的優質資產注入,借殼上市等,則其未來會有新的演繹節奏,以往的走勢參考意義不大。
Ⅵ 怎樣理解股市中歷史會重復這句話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股市歷史: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1993年2月 1558點。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1993年4月22日《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1994年7月29日 股災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12道金牌」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2002年6·24行情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Ⅶ 股票k線中的lower是什麼意思
是指證交所的一種資料庫,可以看到普通盤面看不到的數據,
Ⅷ 什麼是壓力線和支撐線
你好,壓力線是指當股票在上漲時,突破到某一個區域,受到空方的集中壓制,這個區域頂部所連成的直線就叫做壓力線。
支撐線是指當股票在下跌時,突破到某一個區域,受到多方的集中反撲,這個區域底部所連成的直線就叫做支撐線。
壓力線和支撐線的作用
(1)助漲助跌
這是壓力線和支撐線最主要的作用,也就是當股票在上漲過程中,回調到支撐線附近,受到支撐後,支撐線推動股價繼續上漲,當股票在下跌過程中,反彈到壓力線附近,受到壓制後,壓力線推動股價繼續下跌。
(2)趨勢反轉
當股價下跌時,受到支撐線的強力支撐,多空雙方力量在支撐線的作用下,有效發生改變,進而導致股票下跌的趨勢發生改變,股價朝多頭方向運行。反之,當股價上漲時,受到空方的壓制,多空雙方力量發生改變,股價下跌。
識別股票的支撐線和壓力線是技術分析的關鍵一步,在一定情況下,股票的壓力線和支撐線會發生逆轉,壓力線直接轉換成支撐線,支撐線直接轉化成壓力線。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Ⅸ 股票技術分析的三大理論基礎是什麼
淺談技術分析的三大公理
大家都是做股票的,都知道要想在股票市場中盈利,就要提前對股票進行分析。通過對股票的分析欲判下一步的走勢,從而把握時常,最終獲得盈利。而對股票的分析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面分析,一種是技術面分析。基本面分析既是通過國家頒布的政策啦,公司的業績啦,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程度啦之類所謂的消息來判斷股票的走勢。從原因到結果的分析。說真的,這種分析作用不大。當你知道消息的時候,股票不是沒怎麼漲就是已經漲完了。這是中國股票市場的現狀造成的:國家制度的不完善,股票市場的不完善。基於目前中國股票市場的現狀,這種分析顯然不適合,股價往往不跟隨消息變化,或在消息出現之前提前啟動了。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就清楚了。國有股減持暫停,立好消息吧?大盤漲多少?國有股減持停止,立好消息吧?大盤漲多少?5.19行情,有什麼立好消息嗎?大盤漲多少?這是大盤,再看個股。東方鍋爐大家知道嗎?以前叫ST東鍋。在2004年3月,由於企業在經營上扭虧為盈,取得了優異的業績,經上交所批准,由「ST東鍋」恢復為「東方鍋爐」。大的立好消息吧?股票應該大漲了吧?漲了多少?沒漲多少。可你看摘帽以前,從2002年12月開始上漲,2003年6月形成上升趨勢並一路上揚,到2004年3月摘帽一共漲了多少?所以說基本面分析不可靠,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作為決定因素。
下面我主要給大家講一下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不一樣,技術分析是一個由結果判斷結果,通過對圖表,對K線圖的研究分析來欲判股票下一步走勢的方法。比如:股票已經形成上升趨勢,這是結果吧。我們通過股票已經形成上升趨勢這一結果就可以推斷出股價下一步還會上漲。這就是由結果推結果,這就是技術分析。怎麼進行技術分析呢?這就要先學會技術分析的三大公理。
技術分析三大公理第一公理:股價包容消化一切。
請問大家,一個產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由價值決定?是,我們中學時政經里是這么說的,但西方國家普遍認為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現實中也是這樣表現的。舉個例子:
84消毒液多少錢一瓶?2003年非典的時候多少錢一瓶?供求關系變化了,價格就變化了。股價也是如此。買的>賣的=股價上漲,買的<賣的=股價下跌。而技術分析是怎樣的呢?技術分析是反過來,股價上漲=買的>賣的,股價下跌=買的<賣的。這就是第一公理中的第一點:
1.股價可以直接反映影響價格波動的原因。
一隻股票上漲了,為什麼上漲啊?買的多於賣的了。為什麼買的多於賣的了?不知道!
就知道股價上漲了。股價上漲,可能是有好消息。但究竟是什麼好事,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這就是第一公理的第二點:
2.股價可以提前欲知事情的好與壞。
技術分析三大公理第二公理:股價以趨勢的方式運行。
什麼是趨勢呢?所謂的趨勢就是具備持續性、方向性的波動。怎麼判斷趨勢呢?在K線圖中,當一支股票的相對高點和相對低點依次升高的就是上升趨勢。當一支股票的相對高點
和相對低點依次降低的就是下降趨勢。其他情況都不能叫做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當股票處在上升趨勢的時候,股價往往會持續上漲,而當股票處於下降趨勢的時候,股價往往會持續下跌。
技術分析三大公理的第三公理:歷史會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復。
這點比較好理解,股票在前期高點回調了,下一次也許還會回調,但回調時間、力度和大小一定不相同。股票在前期低點反彈了,下一次也許還會反彈,但反彈時間,力度和大小
也一定不相同。
這就是技術分析的三大公理。
一:股價包容消化一切
1.股價可以直接反映影響價格波動的原因。
2.股價可以提前欲知事情的好與壞。
二:股價以趨勢的方式運行
三:歷史會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