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股票 » 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3-02-17 02:14:20

⑴ 什麼叫太陽能級矽片

普通半導體器件用的矽片純度是99.9999999999%,俗稱12個9.
而太陽能級矽片的純度只要達到99.9999%,即6個9即可。
可以參考以下鏈接的內容:http://www.taiyanggonggong.com/news/content/2008/3/3786.html
太陽能光伏產業調研報告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長期以來,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不但迅速消耗著地球億萬年積存下的寶貴資源,同時也帶來了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等嚴重的環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不斷深化。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其開發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成為世界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國外太陽能光伏產業基本情況
日本、德國和美國是推動光伏發電系統最有力的國家。資料顯示,歐盟希望在2010年安裝3GW的光伏發電裝置,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美國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累計安裝量達到36GW。日本計劃到2010年安裝近5GW。
日本1994年實施「朝日七年計劃」,目前已安裝了近7萬個太陽能屋頂,預計到2010年要安裝100萬個太陽能屋頂。德國2000年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以固定優惠收購電價鼓勵可再生能源,並於2004年4月進一步補充修訂可再生能源法,使得德國2004年光伏發電系統設備大幅增加,並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發電系統裝設地區。根據Solarbuzz提供的數據,2004年,德國光伏發電系統裝設容量為361MW,同比增長152%,已佔全球總量的39%;日本以278MW的裝設容量佔全球30%。德日兩國裝設容量佔了全球2/3以上。目前我國電池產品也主要出口到上述兩國。美國於1997年宣布百萬屋頂計劃,計劃到2010年在100萬座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和光熱系統。
過去十年,隨著世界光伏市場需求量大幅增加,加上大規模製造技術的不斷提升,推動了世界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光伏電池產量從1995年的78.6MW,提高到2005年的1727MW,年均增幅達到32.4%。可以預見,未來15年世界光伏生產規模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甚至有更為樂觀地估計,到2010年,全球太陽能產量將增長4倍,銷售收入增長3倍,利潤增長3倍。
世界光伏電池製造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國、美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其中日本2005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833MW,占據了世界光伏市場份額的近半壁江山,中國大陸進入了世界光伏製造十大國之一,2005年光伏電池產量為128MW,列世界第四位,佔世界市場分額7.4%。

年度統計表:1995-2005年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和增長率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產量(MW) 78.6 89.6 125.8 153 201.4 278 395 536 742 1194 1727

增長率(%) 12.6 14 40.4 21.5 31.8 38 42.1 35.7 38.4 60.9 44.6
99-05年增長率

2005年世界主要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產量產能和市場份額一覽表
公司名稱 產品類型 國別/地區 產量(MW) 產能(MW) 市場份額 產量排名
Sharp(夏普) 單/多晶硅非晶硅 日本 428 600 24.78% 1
Q-Cells 單/多晶硅 德國 160 300 9.26% 2
Kyocera(京瓷) 多晶硅 日本 142 240 8.22% 3
Sanyo(三洋) a-Si/sc-Si*非晶硅 日本 125 158 7.24% 4
Mitsubishi(三菱電子) 多晶硅 日本 100 135 5.79% 5
Schott Solar 多晶硅
EFG帶硅
非晶硅 德國 95 113 5.50% 6
BP Solar 單/多晶硅
非晶硅 美國 90 157 5.21% 7
尚德太陽能 單/多晶硅 中國無錫 85 120 4.92% 8
Motech(茂迪) 單/多晶硅 中國台灣 60 100 3.47% 9
Shell Solar 單/多晶硅 CIS 薄膜 德國 59 110 3.42% 10
Isofoton 單晶硅 西班牙 53 90 3.07% 11
Deutsche Cell 多晶硅 德國 38 40 2.20% 12
Photowatt 多晶硅 法國 24 30 1.39% 13
United Solar
Ovonic 非晶硅 美國 22 30 1.27% 14
Kaneka
Solartech 非晶硅 日本 21 23 1.22% 15
SunPower 單晶硅 美國 20 50 1.16% 16
Ersol Solar Energy 多晶硅 德國 20 25 1.16% 17
E-Ton Solar (益通) 單/多晶硅 中國台灣 20 28 1.16% 18
First Solar CdTe 美國 20 25 1.16% 19
GE Energy(原Astropower) 單晶硅 美國 18 25 1.04% 20
Sunways 多晶硅 德國 16 42 0.93% 21
Evergreen Solar 帶硅(String Ribbon) 美國 14 15 0.81% 22
MHI(三菱重工) 非晶硅 日本 12 12 0.69% 23
寧波太陽能 單晶硅 中國 12 16 0.69% 24
天達光伏 CdTe薄膜 德國 10 30 0.58 35
世界總計 1727 - 100%

二、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和應用情況
(一)光伏產業情況
1、硅材料和矽片
目前太陽能電池廠家廣泛採用的原料是多晶硅,多晶硅同時還是半導體的原料。多晶硅由硅純度較低的冶金級硅提煉而來,太陽能級硅純度要達到99.9999%,即6個9,而半導體用硅要求硅純度達到99.9999999999%,即12個9。
光伏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使得主要依賴半導體工業用硅的頭尾料、廢料和剩餘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光伏市場的需求,光伏和半導體產業對硅料的競爭需求直接造成目前硅料的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2003年每公斤24美元,2004年漲到32美元,目前市場價格正逼進100美元。盡管目前各主要硅料製造商都在擴充產能,而且新增產能基本都用於滿足光伏產業的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主要硅料供應商未來供應能力方面的數據分析,到2008年硅料供應緊張的狀況有所緩解。
世界多晶硅原料光伏供應與需求關系
供應緊張的後果不僅是價格瘋漲,部分電池企業根本就無法獲得硅料,我國電池企業所用硅料90%以上靠進口,不少電池企業由於沒有充足硅料,電池生產能力被放空,甚至處於「等米下鍋」的境地。
迄今為止,生產高純度多晶硅提煉技術還掌握在發達國家的少數企業手中。下表給出了包括SGS、Hemlock、Wacker、Tokuyama、AsiMI等在內的8家世界主要高純多晶硅原料製造商產量及其光伏供應量數據。
世界晶硅原料製造商產量及其光伏供應量一覽表
製造商名稱 國別 2004年 2005年預測
總產量(噸) 光伏供應量(噸) 總產量(噸) 光伏供應量(噸)
SGS(與AsiMI合資) 美國 2100 2100 2300 2300
Hemlock 美國 7000 2700 7400 2700
Wacker 德國 5000 2400 5000 2400
Tokuyama(德山) 日本 5200 2000 5200 2000
ASiMI 美國 2200 0 3000 200
MEMC 義大利 2500 0 3700 700
住友 Sitix Sumitomo Titanium 日本 700 0 700 0
三菱* 日本 2800 300 2800 300
其它 500 0 2000 1000
合計 28000 9500 32100 11600
其它光伏用硅原料供應商(含半導體工業的邊角料,廢料以及庫存用量等) 4000 4000
光伏應用合計 13500 15600

*三菱產量為三菱材料和三菱多晶兩家總產量
國外硅料生產商意識到這是一輪大牛市,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擴大產能。例如,全球最大硅料供應商Hemlock於今年11月中旬宣布,計劃在美國投資4-5億美元擴充產能,將現有產能擴充50%。全球第三大硅料生產商Wacker也有宏偉擴產計劃,2007年將其產能從目前的5000噸擴充到9000噸。
由於當前國際硅料供應的緊張,給迅速升溫的國內光伏產業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然而,投資硅料比投資太陽能電池生產將面臨更高的資金、技術及人才的門檻,但最重要的門檻還不是資本,而是技術。目前國內掌握硅料生產技術的主要有新光硅業、洛陽半導體廠。洛陽半導體廠以及作為新光硅業科研生產基地的峨嵋半導體廠的項目此前都已建設多年,但由於受技術水平較低、資金不足、規模小等限制,根本無法與國際巨頭競爭。為了盡快擺脫受制於國外硅材料的被動局面,國內有條件的企業也在加快提高多晶硅產量。新光硅業引進俄羅斯技術,投資12億元建設1200噸多晶硅項目。洛陽中硅以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的技術班底為依託,300噸多晶硅項目已投產並在建設二期工程。以生產電池和組件為主的天威公司,也在加快向產業上游擴張,2005年收購了四川峨嵋半導體材料廠,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太陽能電池用硅錠/矽片生產主要包括單晶硅棒拉制和多晶硅鑄錠製造以及切片。2003年前,我國硅錠/矽片生產規模較小,成本優勢不明顯。經過2004年以來兩年的發展,生產企業增多,產量得到提高,硅錠/矽片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矽片生產能力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中國晶硅材料的生產供應情況
企業名稱 目前產能(噸) 新建和擴產後產能(噸) 技術
來源 投產時間
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公司 0 1200 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引進部分俄羅斯技術和國外設備 2007年初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30 一期 300
二期 3000 洛陽單晶硅公司,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總院 一期2005年底,二期2007年
寧夏石嘴山市 0 5000 俄羅斯稀有金屬研究院 籌建
雲南愛信硅科技有限公司 0 一期3000
總一萬噸 引進德國生產線技術 一期投資25億,2007年底
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 0 一期1500噸總3000噸 美國Hemlock 總投資30億,一期2007
遼寧凌海市 0 1000 引進美國生產線生產 投資11億 招商當中
四川超磊實業 0 1000 與美國公司合作引進技術產品外銷模式 籌建
峨嵋半導體材料廠 100 220 自主技術 2006年

2、光伏電池和組件
近幾年,我國的光伏製造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2002年以來,隨著無錫尚德、保定天威英利等新建規模企業的陸續建成投產和原有主要企業天達光伏和寧波太陽能等企業的產能擴張,我國的光伏電池生產能力迅速提升。此外,一大批規模光伏組件封裝企業涌現出來,典型的包括上海太陽能科技、佳陽新能源、京瓷(天津)和力諾桑普等,使得我國無論是組件還是電池生產迅速向世界光伏製造大國邁進。
近三年,中國的光伏製造一步一個台階,處於年均增幅超過100%的高增長期。2002年中國光伏製造首次躋身世界10強,組件和電池產量均位居世界第7;2003年中國電池產量和組件產量分別排名世界第6和第5;2005年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製造又全面躋身世界四強,電池、組件產量排名第4。盡管2003年底以來上游矽片的短缺多少影響了中國光伏產量的進一步放

中國光伏矽片製造產量和產能一覽表
企業名稱 產品類型 2004年(MW) 2005年(MW)
產量 年底產能 產量 年底產能
保定天威英利 多晶矽片 4.7 6.0 15 70
寧波晶元太陽能(中意太陽能) 多晶矽片 2 2 3 5
河北晶龍集團 單晶硅棒
單晶矽片 800噸
20MW 800噸
20MW 1000噸
24MW 1000噸
25MW
鎮江環太硅 單晶矽片 200萬片
(4MW) 600萬片
(15MW) 700萬片
(17MW) 1000萬片
(25MW)
海潤科技 單晶矽片 100萬片
(3MW) 1000萬片
(30MW) 600萬片
(15MW) 1500萬片
(40MW)
鑫日硅 單晶硅棒 10噸 30噸 40噸 400噸
錦州新華石英玻璃集團公司 單晶硅棒 - 188噸 - 200噸
寧波太陽能 單晶矽片 1MW 1MW 1MW 1MW
西安驪晶電子 單晶矽片 1MW 1MW 1MW 1MW
昆明天達光伏 單晶矽片 0.5MW 0.5MW 0.5MW 0.5MW
新疆新能源 單晶矽片 2006年2月試產成功,產能100MW
順大半導體 單晶硅棒
單晶矽片 2005年初開始量產單晶硅棒,2005年產量約300噸,目前年產能約450噸,到2006年底將形成800噸的產能。矽片產品已於2006年3月開始投產
精功紹興太陽能 多晶矽片 2005年底投產,一期產能10MW,2006年將達產300萬片
常州天合光能 單晶矽片 2005年底投產,產能30MW,正擴建產能到100MW
塞維LDK 多晶矽片 已經於2006年3月投產,產能75MW,07年形成200MW產能,2008年達到400MW產能
洛陽單晶硅 單晶矽片 目前供應半導體應用為主,未來形成年100MW光伏矽片
高佳太陽能 單晶矽片 2005年年底量產,一期加工產能800萬片(20MW)二期投產後全部加工產能2400萬片
合計 多晶矽片
單晶矽片
矽片 6.7MW
29.5MW
36.2MW 8MW
68.5MW
76.5MW 18.5MW
63.5MW
82.0MW 85MW
140MW
225MW

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光伏行業,到2005年底中國光伏電池總產能將達到250MW,組件總產能超過400MW。目前中國總體上已經成為僅次於日德的第三大光伏製造國。

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產量和增長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組件產量(MW) 1.8 2 2.1 2.5 3.1 4.1 14.9 24.8 88.8 210
增長率(%) 50.1 10.5 5 24 19 32.3 263 66.4 258 136
電池產量(MW) 1.8 2 2.1 2.5 3.1 4.3 11.9 19 52.8 150
增長率(%) 50.1 10.5 5 24 19 32.3 190 59.7 178 185

中國主要光伏電池和組件製造商產量一覽表
製造商 產品類型 2004年產量(MW) 2005年產量(MW)
電池 組件 電池 組件
尚德太陽能 單晶硅
多晶硅 35 40 85 85
天威英利 多晶硅 4 5 4 17
中電光伏 單晶硅
多晶硅 - - 5- -
上海太陽能 多晶硅
單晶硅 - 10 - 30
京瓷(天津) 多晶硅 - 10 - 15
天達光伏 單晶硅 4 3 10 9
寧波太陽能 單晶硅 5 4.5 12 12
創益科技 非晶硅
多晶硅 2.5 5.5 3 7
哈克新能源 非晶硅 0.8 0.8 0.8 0.8
力諾桑普 多晶硅 - 1.0 - 3
津能電池 非晶硅 0.5 0.5 3.5 3.5
林洋新能源 單晶硅
多晶硅 - 0.1 - 7.5
佳陽新能源 單晶硅
多晶硅 - 2.4 - 6.5
交大泰陽 單晶硅 - 0.5 3 5
玄中新能源
(奧奇太陽能) 單晶硅
多晶硅 - 0.5 - 2
世華創新 單晶硅
多晶硅 - - - 6
其他 - 1.0 5 2 10
總計 52.8 88.8 128.3 219.3
光伏總產能 至2005年底中國電池總產能420MW,組件總產能450MW,矽片總產能225MW。

(二)光伏發電應用
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方面,目前我國主要以解決西部無電地區應用為主,國內市場並不足以消化製造商不斷增加的產能,目前中國光伏產品90%以上出口歐洲、日本等國際市場。

中國光伏發電重大項目一覽表

項目名稱 出資方 支持力度 主要內容 執行期 執行地域
「光明工程」先導項目 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 400萬人民幣 建立村落電站和戶用系統,幫助建立銷售網路和加強機構能力建設 2000- 西藏、內蒙古、甘肅
「送電到鄉」工程 原國家計委,地方政府 26億人民幣 建立集中電站 2002-2003 新疆、西藏、甘肅、陝西、內蒙古、四川、青海
內蒙古新能源通電計劃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2.25億人民幣 補貼農村戶用系統 2001- 內蒙古
世行、全球環境基金REDP項目 全球環境基金 2550萬美元 補貼農村戶用系統銷售,幫助機構能力建設和技術進步 2002-2007 新疆、西藏、甘肅、內蒙古、四川、青海
絲綢之路照明計劃 荷蘭政府 1379萬歐元 補貼農村戶用系統 2002-2006 新疆
德援KFW項目* 德國政府 2600萬歐元 建立村落電站 2003-2005 新疆、雲南、青海、甘肅
德援GTZ項目** 德國政府 約460萬歐元 技術支持與培訓 2003- 青海、雲南、西藏、甘肅
加拿大太陽能項目 加拿大政府 343萬加元 建立示範電站及管理培訓 2003-2005 內蒙古
日本援助NEDO項目 日本政府 3853萬人民幣 建立示範電站;實驗室建設 1998-2002 新疆、西藏、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四川,青海、雲南、廣東、浙江、河北

*KFW項目的全稱為:中德財政合作西部太陽能項目
**GTZ項目的全稱為:中德技術合作在農村地區應用可再生能源改善當地發展機遇項目
隨著世界光伏市場需求持續高速增長以及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中國在光伏製造快速增長的同時,光伏應用的步伐也將加快。根據我國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將達到2GW。雖然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跟2004年我國光伏發電僅65MW的基礎相比,未來20年的增幅也將相當可觀。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制定光伏發電的扶持政策。
下表在國內外調研數據的基礎上,對未來五年中國光伏產業從組件價格(元/Wp)、組件產量(MW)、組件產值(億元)、年度並網安裝份額(%)、累積安裝容量(MW)等幾個方面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預測。
2005-2010年中國光伏產業主要數據預測

年份 組件價格
(元/Wp) 組件產量
(MW) 組件產值
(億元) 年度並網安裝
份額(%) 年度並網安裝份額(%) 累積安裝容量(MW)
2005 37 200 74 8 8 104
2006 37 300 111 13 13 150
2007 35 400 140 21 21 <DIV

⑵ 600072東方財富股吧

中船科技(600072.sh)15.32,-0.24,-1.54%,成交量:248370(手),成交額:38568(萬元),流通市值:112.79(億),換手:3.37%,振幅:4.82%,市盈(動):100.3
拓展資料:
1、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江南集團)獨家發起,以其下屬的鋼結構機械工程事業部為主體,通過社會募集方式於1997年成立的上市公司。2016年底公司完成改革重組,更名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現有股數為736,249,883股,控股股東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中船集團),持有本公司股票275,204,726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7.38%,江南集團持有本公司股票28,727,521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9%。
2、公司於1997年6月上市之後,共經歷了三次名稱變更,分別為2007年9月公司名稱由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公司名稱由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船鋼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2017年2月正式更名為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自上市以來,運作規范,市場形象良好,分別於1998年7月入選上證30指數樣本股,2003年7月入選上證180指數樣本股; 公司曾以大型鋼結構工程、重型港口機械、特種壓力容器等三大拳頭產品為主導,不斷佔領市場,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3、公司目前緊緊跟隨國家發展趨勢大方向,把握好中船集團中長期戰略規劃布局要點,緊密結合貫徹落實中船集團「十三五」規劃,緊密結合中船集團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落實「五個驅動」等中心任務要求,緊密結合中船集團全面從嚴治黨的實際,摒棄舊業務、舊思想,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堅定信心走轉型發展新道路。通過創新破除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促進科技創新與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持續發展和全面融合,提出了「創新、合作、包容、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產業布局上,公司將結合國家各大戰略目標、十九大報告精神和中船集團中長期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公司新發展理念,瞄準與公司未來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提出了「以軍民融合為主線,多元產業同發展」的戰略布局。
4、公司將緊緊圍繞「軍民深度融合」和「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在高科技新產業和高端艦船裝備業務上有所突破,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朝著「打造成為中船集團旗下高科技新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上市平台」的戰略目標努力前進,為中船集團做優做強做大海洋裝備業務的目標和股東價值最大化提供有力支撐。

⑶ 請教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的情況,及上下游的代表性企業。謝謝!

近年來, 「產業鏈垂直整合」一直是中國光伏行業里的一個「時尚」。有相當多的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實質性的努力:英利綠色能源(YGE,10.51,-0.10%)自建多晶硅生產企業六九硅業;主打光伏電池的晶澳太陽能(JASO,7.03,-2.36%)開始增加光伏組件的產能;出貨以矽片為主的昱輝陽光(SOL,8.75,-2.02%)分期建設年產能6000噸的原生多晶硅項目。
光伏產品製造產業鏈主要分為太陽能級晶硅提煉,硅錠鑄造,矽片切割,光伏電池製造、光伏組件封裝和光伏系統整合六大環節。
11家光伏企業中,英利綠色能源的「戰線」拉得最長,橫跨整個產業鏈。晶澳太陽能和中電光伏(CSUN,4.50,-0.88%)的產銷鏈最短,集中在光伏電池製造和光伏組件封裝兩大環節。不過情況稍有不同的是,晶澳太陽能的母公司晶龍集團具備較強的晶體硅、硅錠及矽片生產能力,而且從2003年開始太陽能級單晶硅的產量連續7年居世界第一,與晶澳太陽能形成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互補關系。
英利綠色能源、無錫尚德(STP,8.27,-1.08%)和天合光能(TSL,24.28,+1.89%)是中國光伏企業中的市值三巨頭。其中,無錫尚德的產銷鏈最短,由此產生的弊端也比較明顯。在晶硅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無錫尚德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一直維系在一個相對偏低的水平。最近,有消息稱,無錫尚德已經並購了江蘇鎮江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Glory Silicon)將自主進行矽片生產,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作為一家矽片供應商,江西賽維LDK的生產鏈布置比較完整。一方面,它在馬洪和下村兩地分別建有設計年產能15000噸和3000噸的多晶硅生產廠;另一方面,賽維LDK還在向產業鏈上游積極挺進,今年8月在安徽合肥增設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生產廠。另一家大型矽片供應商昱輝陽光的產銷鏈和賽維LDK基本一致,但在矽片的產銷量與後者有明顯差距,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組件的出貨量二者基本相當。
林洋新能源(SOLF,8.68,+1.76%)的產銷鏈和市值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基本一致,兩家對外供應的光伏產品都是以光伏組件為主。天合光能今年三季度的出貨量較林洋新能源高出約30%。
晶科能源(JKS,22.79,+7.20%)的生產鏈比較完整,並主要對外提供矽片、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其中以光伏組件為主。
阿特斯太陽能(CSIQ,13.37,+2.14%)也是一家以供應光伏組件為主的企業,並對外經營光伏系統的設計組裝業務。明確表明涉足光伏系統整合業務的還有無錫尚德和英利綠色能源,不過三家公司來自這方面業務的營收佔比都還很低。以阿特斯太陽能為例,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系統整合業務的營收約占總營收的3.7%。
新近上市的大全新能源(DQ,11.09,-2.55%)是一家典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材料供應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多晶硅銷量達到了973噸,其銷售收入佔到了總營收的87.3%。營收的其餘部分主要來自於光伏組件,矽片的外銷量很少,其營收僅占總量的0.95%。近來,大全新能源也開始向產業鏈的下游大力推進。它在今年10份提交的IPO招股書中對外披露,預計將於明年3月份形成200MW的光伏組件生產能力,同年11月份形成250MW的矽片產能。

⑷ 施正榮的尚德內幕

裁員、減產、GSF反擔保騙局、尚德電力股價跌至1美元面對退市壓力、辭去CEO……2012年,對於曾經的光伏巨頭—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來說四面楚歌;2013年,恐怕也將是尚德最關鍵的「危急存亡之秋也」。80%以上的負債率,以及即將於3月到期的5.75億美元的可轉債,是尚德必須直面的難關。
此前,關於無錫市政府與施正榮博弈的討論甚囂塵上。其中被議論最多的說法是—無錫市政府將出手對尚德進行援助,代價是施正榮以全部個人資產做無限責任擔保,但這一方案未能獲得施正榮的支持。
接近無錫尚德的知情人士稱,施正榮和無錫市政府在暗戰中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衡—自施正榮在2012年8月卸任尚德電力CEO之後,無錫國聯集團可能將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接盤無錫尚德,以解尚德電力5.75億美元可轉債到期的燃眉之急。無錫尚德是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的子公司,也是其最為核心的資產和主要經營實體。
「現在國聯集團已經組成工作服務小組進入尚德辦公,各大銀行債權人也進駐尚德以尋找更好的拯救尚德方案。」上述知情人士稱。
此項方案雖未塵埃落定,但若最後接盤的真是國聯集團,那麼對尚德來說可謂一個輪回。早在2001年1月無錫尚德成立之時,無錫國聯集團的子公司無錫國聯信託投資公司就曾聯手江蘇小天鵝集團、無錫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無錫水星集團、無錫市創業投資公司、無錫山禾集團等諸多國企共同出資600萬美元入股無錫尚德,持有無錫尚德75%的股份;而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現金和160萬美元的技術入股,持有無錫尚德25%的股份。2005年,為了便於海外上市,施正榮通過一系列財技引進過橋貸款和海外投資機構(如高盛、龍科投資、法國Natexis等)對無錫尚德的國有股權進行收購,無錫國聯集團也在此時與其他國有股權一起退出。
在這一個輪回中,大眾眼前這位靠陽光發財的施正榮,從「新能源教父」、「中國首富」的榮譽中走下神壇;但與此同時,公眾目光之外、處在隱蔽處的施正榮,其實已經搭建了屬於自己的私人商業王國。在這個私人王國中,施正榮的妻子、朋友、老鄉各守一隅,只有越過他們,才能瞥見施正榮的隱形財富。 「施正榮完全可以再造一個尚德。」上述知情人士稱,「但是從另一個方向看,如果沒有施正榮自己這些私人企業,尚德現在的境況可能也不會這么慘淡。」在尚德電力上市之後的6年時間里,施將數十億美元的財產納入他的私人公司手中。
2006年12月30日,一家名為「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下稱「亞洲硅業」)的企業在青海省注冊成立。根據記者獲得的青海省商務廳文件顯示,這家公司由亞洲硅業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以下稱「亞洲硅業(BVI)」」和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其中亞洲硅業(BVI)出資4750萬美元,持有95%的股份,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出資250萬美元,持有5%的股份。
這是一家從事多晶硅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看上去,這家企業與施正榮本人並無關聯,但日後證明從一開始這家企業就由施完全控制。
據知情人士透露,亞洲硅業首任董事長王體虎與施正榮相識於澳大利亞留學期間。尚德內部通訊錄顯示,2006年和2007年王體虎還同時擔任尚德的副總裁,主要負責硅材料和高效太陽電池開發研究。
其餘董事會成員包括張宇鑫、沙俊濤、郭恩來和張治民。其中張宇鑫以及之後的董事長繼任者張維國都與施正榮本人過從甚密。
張宇鑫是亞洲硅業(BVI)的法人代表,曾任職於華夏證券投資銀行部、西南證券投資銀行部,後成立上海道傑投資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總經理、上海道傑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而在私人關繫上,張宇鑫是施正榮妻子張唯的親屬。在尚德IPO之前,他曾是施正榮的主要財務顧問,並主導了尚德IPO之前施正榮從無錫市國有股權中接盤股份的資本運作。
成立僅3個月後,2007年3月15日,亞洲硅業董事會成員發生變更。沙俊濤和郭恩來離任董事,張維國和廖暉成為亞洲硅業董事會成員,並由張維國出任亞洲硅業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此時亞洲硅業的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會主席張維國及董事張宇鑫、王體虎、廖暉和張治民。
張維國也是施氏家族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曾任無錫市風險投資公司投資部經理。尚德電力的IPO招股說明書顯示,彼時張維國為尚德的第五大股東,持股33.3萬股。
施正榮真正以管理者的身份走到亞洲硅業的幕前源於2009年尚德對亞洲硅業的投資。
根據尚德電力年報,2009年1月,尚德電力從亞洲硅業一位「退出的股東」手中以81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12.5%股份。同年10月,尚德電力又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尚德電力為這20%的股權總計支付1750萬美元。從亞洲硅業相對簡單的股權結構可看出,這一「退出的股東」顯然來自亞洲硅業(BVI),之後證明亞洲硅業(BVI)的最終控制人其實是施正榮。
記者從BVI登記處獲得一份2006年注冊資料顯示,亞洲硅業(BVI)的首任董事其實為施正榮和他的妻子張唯。也就是說,從亞洲硅業創立時起,施就參與其中,但是在2009年以前卻一直隱藏在張宇鑫背後,從未對尚德的股東方、提供貸款的銀行等機構和資本市場上其他參與者進行披露。
直到尚德電力2009年開始投資亞洲硅業之後,施正榮得以退去亞洲硅業(BVI)掌舵人的幕後身份,以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的公開身份走到台前。
由於尚德的投資,2009年1月8日亞洲硅業的董事會成員進一步發生變化。通過這次董事會成員的變化則可對施正榮的布局略窺一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月8日,張宇鑫和廖暉退出亞洲硅業董事會。新任董事會成員包括施正榮、陳秋鳴、王體虎、張維國和張治民。在這次人事更替之後,施正榮成為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
2009年5月18日,亞洲硅業通過董事會決議,由亞洲硅業(BVI)購得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手中所持有的5%股權,由此,亞洲硅業由亞洲硅業(BVI)和尚德共同持有。作為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方面代表的董事張治民因此退出董事會。
施正榮的另一位私交好友也在此次交易後正式出山—新晉董事成員陳秋鳴,曾任職於江蘇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91年後移居澳大利亞並在澳大利亞與施正榮相識。2008年,陳秋鳴受到施正榮的邀約回國,主要職責就是打理施正榮的私人財富。許多業內人士都將陳秋鳴看作在張宇鑫之後的新任財務顧問和投資軍師。
「僅僅憑借尚德12.5%的股權,施正榮卻得以成為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這可能嗎?這些都是施正榮布的局而已。」 一位前尚德電力員工說。而在進行這一系列運作之後,亞洲硅業的董事局完全由施正榮的「自己人」組成。 亞洲硅業自成立開始一直與尚德保持著親密的合作關系。
2007年1月,亞洲硅業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獲得了來自尚德一份大單:尚德與其簽訂了長達16年期限的15億美元無條件支付合約,用來購買高純度多晶硅材料;而根據亞洲硅業的官方網站顯示,直到2008年12月31日,亞洲硅業的第一爐多晶硅才正式出爐。
在此期間,雖然亞洲硅業並未對尚德供貨,但是尚德仍對這家上游供應商進行輸血。根據尚德年報,2008年尚德電力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而預付賬款方面,2007年到2008年間尚德電力共向亞洲硅業提供了6120萬美元預付賬款,但是這時亞洲硅業還未真正實現多晶硅生產,對尚德的供貨直到2009年上半年才開始進行。更為有趣的是,在2009年亞洲硅業開始供貨之後,亞洲硅業迅速成為尚德電力的三大主要供應商之一。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之外,尚德電力還從人力上對亞洲硅業進行幫助:「尚德方面的財務人員一直在幫助亞洲硅業路演,向銀行獲得貸款。」而憑借尚德的大額訂單,亞洲硅業先後獲得了來自銀行的貸款(至少包括一筆由尚德電力擔保的5億元人民幣來自渣打銀行的貸款)和青海當地政府的補貼作為資金補充。
尚德電力2009年開始投資亞洲硅業之後, 尚德投資後對亞洲硅業的輸血並沒有停止。在產品購買上,尚德依然不遺餘力,2010年一年便從亞洲硅業采購了7690萬美元的多晶硅,並且為亞洲硅業提供了8240萬美元的預付款。
「施正榮在為自己創造財富方面太有一手了。外界通常不太注意,所以幾乎意識不到施正榮在背後的運作,但是若是將這些交易連起來看,便會發現其中蹊蹺之處。」上述前尚德電力員工稱。
他所說的蹊蹺交易,即尚德電力對亞洲硅業投資的退出和施正榮本人的進入—2009年10月尚德電力加大對亞洲硅業的投資,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0%;2010年12月,「由於戰略調整」,尚德電力又將這20%的股權以239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賣出,尚德在這筆投資中凈賺640萬美元。
接手20%股權的買家,「是鍾曉林創立的江南資本,」上述接近尚德電力的知情人士稱。這一消息尚德電力從未進行披露,記者也未能從尚德電力處獲得證實,而江南資本作為一家PE,其背後真正的投資主體並不好預測。
但是股權轉讓的故事仍在繼續,轉讓的投資主體漸漸浮出水面。
2011年5月,施正榮宣布,由他個人控制的家族信託—D&M科技(D&M Technologies)收購了亞洲硅業91.3%的股權,亞洲硅業至此正式成為尚德的關聯方。而且奇怪的是,從2010年12月尚德退出亞洲硅業之後到2011年5月施正榮的家族信託接手亞洲硅業的5個月時間中,施正榮仍然任亞洲硅業的董事會主席和法人代表,並無更換。
2011年底,尚德已經陷入光伏危局——彼時尚德的負債率為79%,短期借債為15.73億美元;但是作為尚德的上游供應商,亞洲硅業卻獨善其身,資產負債率僅為36.7%,短期借債為0元。
在光伏行業整體陷入泥沼的現實環境中,亞洲硅業的業績表現離不開尚德的支持:成立的5年中,尚德至少為其提供了15億美元無條件支付合約、1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5億元人民幣擔保和近億美元的預付款項,並且在很長時間中是它唯一的客戶。2011年7月,尚德還與亞洲硅業簽訂了新的多晶硅購買合同,即自2012年起在9年內向亞洲硅業購買63300噸多晶硅。 除了亞洲硅業之外,施正榮還成立了另外一家私人公司—輝煌硅科技投資(香港)公司「BVI公司,下稱輝煌硅科技(BVI)」。
從BVI登記處獲得的信息顯示,輝煌硅科技也是2006年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控制人是施正榮和張唯。這一信息同樣鮮少人知。「施最早的想法是,亞洲硅業生產多晶硅後賣給輝煌硅能源。而輝煌主要生產矽片,再賣給尚德。」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環球企業?家》。
只是輝煌硅能源最終並未向亞洲硅業那麼成功。在輝煌硅能源,施正榮遭遇人際關系滑鐵盧,輝煌硅能源也走向了分家的結局。
與亞洲硅業類似,輝煌硅科技(BVI)於2007年在施的家鄉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建立了輝煌硅能源(鎮江)有限公司(下稱輝煌硅能源)。記者獲得的輝煌硅能源2008年度審計材料顯示,輝煌硅能源是由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的外商獨資企業,公司成立於2007年12月。而香港德懿有限公司正是輝煌硅科技(BVI)全資擁有的子公司。
但是此前,坊間流傳更廣泛的說法是,輝煌硅能源是由香港輝煌硅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尚德、環太硅科技於2007年共同出資成立。對此說法,記者在查閱尚德電力公開資料時並未發現證據。
在輝煌硅能源創立之初,董事會成員由吳美蓉(兼董事局主席)、王藝澄、李仲盈三人構成。吳美蓉和李仲盈均是施正榮的老鄉,且分別為輝煌硅科技(BVI)兩個香港子公司(香港德懿有限公司、香港Rising Prosperity有限公司)的董事。
2008年5月,尚德電力對輝煌硅科技(BVI)進行投資,以2140萬美元的代價接手「某退出股東」購得輝煌硅能源18%的股權。吸引注資後的輝煌硅能源與亞洲硅業如出一轍,同樣進行了董事會的變更—吳美蓉繼續出任董事長,董事成員則包括施正榮、錢曉雲、張怡(時任尚德CFO)和陳秋鳴。
尚德電力亦是在輝煌硅科技(BVI)成立初期就開始與之進行交易。2007年,尚德為輝煌硅科技(BVI)提供了1080萬美元保證金;2008年,除了以2140萬美元從輝煌硅科技(BVI)股東手中購得股權之外,尚德電力還從輝煌硅科技(BVI)及其子公司處購買了6370萬美元的原材料。除此之外,尚德電力還與其簽定了兩份矽片購買合約,分別為從2008年9月開始的5個月期購買協議和從2009年8月開始的3年期購買協議,合約價接近3億美元。
2009年5月,輝煌硅能源與鎮江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環太」)合並,輝煌硅能源更名為「鎮江環太硅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成合並後,香港德懿有限公司占合並公司注冊資本的64.99%,照耀香港有限公司佔28.72%,江蘇環太肥料有限公司佔6.29%.原環太硅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祿寶出任合並公司董事長,董事則仍由施正榮、錢曉雲、張怡、陳秋鳴組成。
王祿寶與施正榮同為揚中人,在合作之前已相熟近10年,據知情人士透露,施正榮甚至是引導王祿寶進入光伏產業的領路人。施正榮對兩人在環太上的合作原本充滿期待,但是蜜月期尚未滿一年,硝煙就已彌漫。「環太和輝煌硅能源的分家真應了那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老闆們最早合作時都能同甘共苦,但是看到利益時卻都拼得你死我活。」一位揚中環太麾下的員工稱。
2010年6月,環太和輝煌硅能源選擇分手。在環太退出後,據知情人透露,輝煌硅能源的控制權被分成兩部分,其中尚德電力控股29%,而代表施正榮個人的力量的佔71%.輝煌硅能源的實體同時被拆分成兩家公司—榮德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和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其中前者為大家所熟知—「是施博士的公司,榮和德分別取自施正榮和尚德,」上述揚中環太麾下員工稱。但是後一家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卻從未出現在報表和公眾眼中。
榮德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在施正榮的家庭財富版圖中占據何種地位尚未可知,但是記者查閱這兩家公司的《法團成立表格》時發現,創辦成員雖是以不同基金名稱出現,但創辦地址均為BVI同一地址,提交人地址亦完全相同,而且首任董事均為施正榮的妻子張唯。
到了2010年下半年,國內光伏行業始終受到歐洲各國補貼下調消息的困擾不甚樂觀。這時,尚德電力稱為了發展上游拓展產業鏈,將以1.23億美元的價格對榮德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進行全資收購,榮德新能源成為尚德的全資子公司。 除了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外,施氏家族的私人財富地圖也已延伸到私募投資領域。2008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尚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尚理投資」)即是其中之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尚理投資的法人代表為施正榮的妻子張唯,董事兼總經理為上文提及的陳秋鳴。
2012年尚理投資最為亮眼的表現在投資華錄百納上。在華錄百納上市之前,尚理投資持有華錄百納10%股份;2012年2月華錄百納上市,尚理投資獲得的賬面回報高達16倍。
除了在文化產業的投資之外,2010年上市的豫金剛石和2011年9月上市的巴安水務上市前投資人名單中,尚理資本都在其列。巧合的是,在巴安水務的上市前股東名單中,施正榮前任軍師張宇鑫所創立的上海道傑投資有限公司也在其中。
而在2009年時,尚理投資還曾連同雅戈爾投資有限公司、無錫新區創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無錫領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領峰基金),投資無錫新區及周邊地區的新能源、環保節能、生物醫葯、物聯網、文化創意產業、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項目。
盡管從未在尚德公開披露過,尚理投資與施正榮的關系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實已經接近公開。但是,除了尚理投資和在實業領域的亞洲硅業和輝煌硅能源之外,施正榮究竟還有多少隱形財富卻很難獲知,而在施氏家族財富聚集的過程中,尚德電力也並非那麼無辜。
「施正榮個人財富的累積,很多尚德電力的高層都知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上述接近尚德的知情人士稱,「亞洲硅業創立初期,尚德財務部門的同事們需要幫他們爭取銀行的資金資助、做路演,在這樣的情況下,尚德電力能完全置身事外毫不知情嗎?GSF(環球太陽能基金管理公司)反擔保事件爆發以後,誰的騙局誰是誰非尚德高層都心知肚明。」
除了經營困局之外,尚德電力還要不斷面對法律訴訟。GSF反擔保事件爆發後,美國律師事務所便狀告尚德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對尚德提起集體訴訟;義大利法院則指控尚德在義大利非法修建太陽能發電廠詐取政府補貼,對尚德提出刑事訴訟。
而《環球企業家》了解到,2012年年底,又有尚德電力股東在美國起訴尚德高管,稱「公司高管為實現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達16.8億美元投資資金,資金使用用途包括給尚德電力CEO個人公司提供無息貸款等」。記者向代理此訴訟的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求證時獲知,此訴訟已立案,調查正在展開。

⑸ 石墨烯概念股龍頭,石墨烯概念龍頭股有哪些

石墨烯5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1:烯碳新材:石墨烯產業布局持續推進
2:美都能源:攜手浙大分享石墨烯盛宴,深度布局能源行業
3:康得新:員工持股計劃進展更新,國際高分子復合材料平台型公司,維持「買入」評級
4:華麗家族:「科技+金融」、軍民深度融合典範臨近空間飛行器有望獲革命性突破
5:方大炭素:礦石業務拖累公司業績,期待產品結構加速升級

⑹ 揚中的鎮江環太硅(原輝煌硅)科技公司,這個公司怎麼樣啊

應該算是比較穩定的大企業,揚中的三十強之一,如果是行管或者科研人員的話,待遇和工作環境都還是不錯的。工人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除了某些工作環節以外對身體的影響倒不是很大。

⑺ 光伏板塊股票有哪些

一、隆基股份。
隆基股份股票代碼601012,公司主體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2年,市值3700億元。該公司主營業務是單晶硅棒、矽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在所屬行業中屬於龍頭企業。隆基股份近三四年受到市場的追捧,一方面試宏觀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營收和凈利潤不斷增長。
二、晶澳科技系。
晶澳科技股票代碼002459,公司主體是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0年,市值1200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是太陽能矽片、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光伏行業企業中產業鏈完成、結構布局協調的龍頭企業之一。晶澳科技同樣因為行業和業績增長的原因受到市場的追捧。
三、中環股份。
中環股份股票代碼002129,公司主體是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07年,市值1400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是半導體矽片、半導體功率和整流器件、導體光伏單晶矽片、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球領先的光伏新能源材料(單晶硅為主)供應商。
四、陽光電源。
陽光電源股票代碼300274,公司主體是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日期是2011年,市值1500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是太陽能、風能、儲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最大的公司。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⑻ 鎮江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啊,他來學校招聘,自己說是尚德的分公司,不知道咋樣江蘇鎮江的應該了

是尚德的分公司
福利待遇很好
五險一金都有
管飯 外地員工管住宿 包食宿的。
不拖欠工資 效益很好,有發展前途。
就是位置在鎮江揚中,揚中這個地方據說不咋地,
但是公司很不錯。

熱點內容
今年科技股票龍頭 發布:2025-04-28 21:41:34 瀏覽:770
長信科技股票診斷 發布:2025-04-28 21:33:50 瀏覽:89
丸美的市值多少 發布:2025-04-28 21:31:55 瀏覽:691
振有科技股票 發布:2025-04-28 21:26:18 瀏覽:97
大智慧如何下載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4-28 21:19:36 瀏覽:356
美國股市高估多少 發布:2025-04-28 21:19:35 瀏覽:679
金融里梭哈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8 21:19:26 瀏覽:192
炒股專用名詞分別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8 21:19:26 瀏覽:454
聰明人為什麼在股市難賺錢 發布:2025-04-28 21:08:15 瀏覽:788
涉外金融服務包括哪些 發布:2025-04-28 20:06:50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