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
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 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小題2: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像力和感染力。
④ 送鄒明府游靈武 塑造了鄒明府怎樣的形象
《送鄒明府游靈武》是唐代詩人賈島送一位鄒姓卸任縣官去靈武旅居時所作的送別詩。此詩通過細節刻畫,展現了鄒明府清正廉潔的形象。
⑤ 古詩送鄒明府游靈武的情感和手法
【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宣德寧夏志》《弘治寧夏新志》《萬曆朔方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乾隆銀川小志》等寧夏地方誌均收錄此詩).此詩是詩人送一位鄒姓卸任縣官去靈武旅居的送別詩.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
②宰:主管.西畿縣:唐長安西邊的一個縣.
③「三年」句:這句說,鄒明府為官清廉,在任三年連騎的馬都沒有吃肥.
④「債多」句:這句說,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買了.「債多平劍與」,《嘉靖寧夏新志》等寧夏地方誌作「債多憑劍與」, 此從《全唐詩》本.
⑤「官滿」句:這句說,官滿卸任後,只有書籍了.
⑥曉角:古代軍中報曉的號角.
⑥ 鄒明府是個什麼樣的人
你說的是2012年湖北語文的高考題吧?
《送鄒明府游靈州》
曾載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邊雪藏行徑,林風透卧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網上搜不到解釋,我按照理解給你一個解釋吧!
曾經就任西畿縣縣令,三年下來,馬不生膘。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賣了,任滿還鄉時,也僅僅是滿載車書而歸。在山林深居,衣衫單薄簡朴。就住在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日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平時也沒有什麼客人來往。
寓意嘛:說他曾經在西畿縣就任三年,勤於政務,衣食節儉。以至於,馬都沒有長出來肥膘。(更欲指人,沒有貪污腐敗,人為清廉)是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賣了(這句話是引自一個古典「《嘉靖寧夏新志》等寧夏地方誌作「債多憑劍與」, 此從《全唐詩》本」。就跟我們說成語一樣,應該並不是說他真的窮的連劍都賣了。)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所以任滿以後,沒有搜刮民脂民膏,僅有學賦詩書滿車。也只有學賦詩書滿車!(不知道算不算說他胸懷大志,不過有點牽強。)邊雪就可以讓你找不到他的蹤跡,說明他所處的地方比較偏僻,徐風吹來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說明他衣衫簡朴,沒有什麼錦衣華冠。更顯得他,大方,簡朴,不拘小節。他就住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天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說明他還是住在靈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裡面),家裡的人客房根本沒有開過,說明基本也沒有什麼人來往。嚮往寧靜以致遠,不理凡塵俗世,清遠脫俗!
看了一樓的資料,感覺前面的理解有誤,所以在你這里修改過來了!
⑦ 送皺明府游靈武描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①這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宣德寧夏志》《弘治寧夏新志》《萬曆朔方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乾隆銀川小志》等寧夏地方誌均收錄此詩)。此詩是詩人送一位鄒姓卸任縣官去靈武旅居的送別詩。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
②宰:主管。西畿縣:唐長安西邊的一個縣。
③「三年」句:這句說,鄒明府為官清廉,在任三年連騎的馬都沒有吃肥。
④「債多」句:這句說,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買了。「債多平劍與」,《嘉靖寧夏新志》等寧夏地方誌作「債多憑劍與」, 此從《全唐詩》本。
⑤「官滿」句:這句說,官滿卸任後,只有書籍了。
⑥曉角:古代軍中報曉的號角。
⑧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鄒明府游靈武 唐賈島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
(1)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像力和感染力。(意對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