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額和流通市值
㈠ 股票成交量與流通量的關系
一般來說,股票成交量占流通量越大,越容易走高;因為成交量越大,說明主力籌碼越多;由於浮籌少,拉升時拋盤小,股價上升快,走勢凌厲,這一點在小盤股上表現明顯。
股市成交量為股票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的數量。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
股票成交的基本原則有:
1、價格優先原則
價格優先原則是指較高買進申報優先滿足於較低買進申報,較低賣出申報優先滿足於較高賣出申報;同價位申報,先申報者優先滿足。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和板牌競價時,除上述的的優先原則外,市價買賣優先滿足於限價買賣。
2、成交時間優先順序原則
成交時間優先順序原則是指:在口頭唱報競價,按中介經紀人聽到的順序排列;在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時,按計算機主機接受的時間順序排列;在板牌競價時,按中介經紀人看到的順序排列。股票成交原則在無法區分先後時,由中介經紀人組織抽簽決定。
3、成交的決定原則。
成交的決定原則是指:在口頭唱報競價時,最高買進申報與最低賣出申報的價位相同,即為成交。在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時,除前項規定外,如買(賣)方的申報價格高(低)於賣(買)方的申報價格,採用雙方申報價格的平均中間價位;如買賣雙方只有市價申報而無限價申報,採用當日最近一次成交價或當時顯示價格的價位。
㈡ 成交額與流通股有什麼關系
成交額 和流通股沒太大關系
成交量*成交均價=成交額
㈢ 日成交金額 為什麼會大於 流通市值
股票換手率高。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以樣本總體的性質不同有不同的指標類型,如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總換手率、基於某單個股票發行數量的換手率、基於某機構持有組合的換手率。
計算公式
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100%
(在中國:成交量/流通股本×100%)
舉例
例如,某隻股票在一個月內成交了2000萬股,而該股票的流通股為1億股,則該股票在這個月的換手率為20%。在中國,股票分為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和不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兩個部分;
只對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計算換手率,以更真實和准確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這種計算方式,上例中那隻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為2000萬,則其換手率高達100%。在國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時期的成交金額與某一時點上的市值之間的比值來計算換手率。
(3)股票成交額和流通市值擴展閱讀:
高換手
高位高換手,是指股價在相對的高價位,換手率到達10%及以上的情形。但應分兩種情況具體分析對待,其市場意義也有較大差別。
1、次高位高換手——次高位,如按莊家平均成本價的2倍(即漲幅度為100%),是莊家最可能出貨的目標價計,則當漲幅小於30%—40%的高點,可劃定為次高位。
機構或莊家除運用常規手法洗盤外,在次高位的「高換手洗盤」的方式也常被採用(對倒放量),且顯得更為有效:在連續幾日長陽上漲後,再度高開快速高走,甚至急沖漲停,但支持不久被打開,全天一路低走,換手陡然放大。
2、高位高換手:顯然與「次高位高換手」相對應,「高位高換手」是指漲幅距莊家成本30%—40%以上時的高換手情形,且換手也不局限於10%以上,6%—8%以上也是可能的,因為莊家出貨時常常非常隱蔽謹慎,盡量不露聲色。
當出現高位高換手行情後,股價滯漲,原趨勢也發生明顯逆轉時,只有一個市場意義,莊家正在或已經出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換手率
㈣ 有沒有一種股市指標是用成交額比上流通市值*100%的如果有,叫什麼名字
就象是沒有,即使有那也沒什麼參考價值。換手率在分紅股或配股前後反映的確實不一樣,但換手率反應的就是交易股數占總股數的比例,所以只是成在一種可能,配股前成交5萬股和配股後成交5萬股換算成換手率是不一樣的,但這本身並不影響,因為那指標還是很直觀,比如換手率百分之二,就是說有總股本的百分之二換了股東,這指標反應的是交易的活躍度的,對股市參與人有很大指導意義。成交額去比流通總市值,這指標沒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