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雅達股票市值郭華強
①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釘釘企典 上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07-22,注冊資本4.396792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是耿俊嶺,公司地址是杭州市濱江區江南大道3888號信雅達科技大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30000253917765N,行業是null,登記機關是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null,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30000000030427
• 分支機構:
杭州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銀川辦事處,注冊號是8400001902441,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30000253917765N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注冊號是110102022460625,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30000253917765N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注冊號是440106001717710,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30000253917765N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注冊號是310141000358668,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30000253917765N
信雅達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注冊號是440003000223554,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30000253917765N
• 對外投資:
杭州天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彭孝松,出資日期是2006-06-29,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0,出資比例是20.00%
大連信雅達軟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勝傑,出資日期是2003-05-26,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出資比例是96.00%
北京羽實簫恩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夏磊,出資日期是2009-09-17,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26.320000,出資比例是5.00%
上海融高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孔鑫明,出資日期是2009-07-03,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2000.000000,出資比例是6.67%
杭州信雅達風險管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汪陳笑,出資日期是2015-10-29,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杭州信雅達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施宇倫,出資日期是2004-07-01,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寧波信雅達國際軟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勝傑,出資日期是2004-09-22,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800.000000,出資比例是90.00%
深圳市信雅達三金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郭華強,出資日期是1997-06-26,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0.000000,出資比例是80.00%
杭州信雅達三佳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程凱林,出資日期是2003-03-28,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500.000000,出資比例是20.00%
杭州信雅達泛泰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韓劍波,出資日期是2016-05-26,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2260.900000,出資比例是54.85%
北京信雅達三金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魏致善,出資日期是1998-03-06,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0.000000,出資比例是80.00%
星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孫元浩,出資日期是2013-06-05,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6806.756600,出資比例是1.54%
中安金控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譚建國,出資日期是2014-01-23,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23188.405700,出資比例是0.62%
杭州網信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法定代表人是高平,出資日期是2017-07-18,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20500.000000,出資比例是48.78%
上海科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徐祾,出資日期是2012-06-20,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出資比例是75.00%
杭州信雅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高平,出資日期是2017-03-07,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杭州信雅達數據集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郭華強,出資日期是1999-02-11,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50.000000,出資比例是90.00%
南京信雅達友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陳俊,出資日期是2009-12-29,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10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雅達三金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郭華強,出資日期是1998-04-10,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4500.000000,出資比例是100.00%
杭州諧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翱宇,出資日期是2016-07-25,企業狀態是null,注冊資本是2013.647058,出資比例是7.45%
• 股東:
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出資比例92.08%,認繳出資額是40483.956000
有限售條件流通股,出資比例7.92%,認繳出資額是3483.965800
• 高管人員:
盧凱在公司任職董事
張雲姣在公司任職監事
周昆在公司任職董事
耿俊嶺在公司任職董事長
樊日星在公司任職監事
李峰在公司任職董事兼總經理
陳旭在公司任職監事
張輝在公司任職監事
吳雄偉在公司任職董事
徐麗君在公司任職董事
魏美鍾在公司任職董事
朱寶文在公司任職董事
張健在公司任職副董事長
② 誰有關於IT企業人力資源激勵的案例!
IT行業是新興行業,作為新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IT行業對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IT企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人力資源成本構成企業的最重要的運營成本,而且是企業價值的關鍵驅動因素。在過去的幾年中,IT企業爭相提升對員工的激勵水平,以吸引和挽留他們。最頻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斷的加薪和進行股權激勵(如員工與經營者持股、MBO或股票期權等)。以下分別以聯想集團、北京朗新、信雅達、東軟股份等公司為例,介紹這些成功經營的公司是如何進行改制從而實施股權激勵的。
聯想集團ESOP
聯想是我國本土IT企業的傑出代表。早在1993年,聯想已經開始意識到解決其產權問題的重要性。1993年,聯想從所辦公司變為院管公司。聯想向中科院提出由管理層和員工佔有35%的分紅權的方案。1994年,經過聯想和中國科學院一年多的磋商,中科院同意對聯想股權進行劃分,確定按照中科院佔20%,計算所佔45%,聯想集團的管理層和員工占其餘35%股權的分紅權,從1995年實施。聯想集團的管理層沒要股權,要的是分紅權。因為國有資產的股權屬於國資局,不屬於中科院,中科院無權決定如何劃分。中科院沒有國有資產讓渡權,但有利潤分配權,因此有權給予聯想管理層分紅權。然而即使是對分紅權的分配,當時在中科院系統內也算是特例處理。另外,35%的比例也是終獲批準的因素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紅利的多少完全取決於企業的效益,這使全體聯想人都關心企業的發展,而不只是一味地關心個人的得失利益。同時,它為聯想的新老交替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由於認識到自己的創業已經通過紅利權的形式得到了認可,聯想的老同志非常願意並支持將年輕人推到領導崗位上去,他們也希望聯想的事業能有更快更好的發展。
但是分紅權畢竟不是股權,獲得分紅權的聯想員工持股會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時機。1998年,聯想更名為聯想集團(控股)公司,並成為香港聯想的最大股東。同時,有關把聯想員工持股會擁有的分紅權轉變為股權的計劃也開始實施,其指導思想是:讓企業的創始人、管理者、業務骨幹能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聯想這次股權改革涉及到的只有員工持股會所持有的35%股份。這35%原來是以分紅權的方式存在,這次股份改革就是要將這35%的分紅權變為股權。按照1993年確定的比例,中科院和聯想員工持股會正式確定中科院擁有聯想65%的股權,管理層和員工自身佔有其餘35%的股權。
1999年,聯想又在集團內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這個員工持股計劃是進一步明確員工持股會所持35%股份的分配。按照1994年就已經確定的方案,第一部分是創業員工,總共有15人,將獲得其中的35%,這些人主要是1984年、1985年創業時的骨幹;第二部分是核心員工,約160人,他們主要是1988年6月1日以前的老員工,將獲得其中的20%;第三部分是未來的骨幹員工,包括現在的聯想員工,獲得其餘的45%。可以認為,聯想的股權改革是將35%的股權切割分成兩份:一份用於激勵老員工,這部分佔35%中的55%;另一份,是對聯想未來的留成,這可以看成是聯想的「未來激勵」,它占其餘股份的45%。這一方案的最大特點正是兼顧了企業的過去和未來,既妥善地解決了早期創業人員的歷史貢獻問題,又恰當地考慮了企業的發展前途,因而是一個富有創新意識,比較公平、合理的股權改革方案。
信雅達MBO
1993年3月,郭華強與香港商人熊融禮等人一起投資10萬美元創辦了新利軟體公司。熊融禮任董事長,郭華強當總經理。1995年,沉浸在成功中的新利公司卻發生了一件預想不到的事情。這一年年初,新利公司8位主要中層經理集體出走,創辦了杭州恆生電子公司,也進入了他們熟悉的證券技術市場。他們出走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新利的股份。
1998年底,在新利的30%股份被折成2000多萬元現金後,郭華強與新利正式分道揚鑣。此後,一批與郭華強在新利共過事的管理人員先後來到他主持的信雅達公司。
2001年11月,信雅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12個總裁級管理人員都擁有自己的股份。2002年1月,信雅達完成MBO。郭的具體做法,一是直接轉讓信雅達的股權:以每股一元的價格,轉讓實際價格為28元的股權。另一方面,郭通過轉讓信雅達電子的股權,再由這家公司持有信雅達股權,從而使核心團隊成員間接持有信雅達。信雅達電子公司成立於1994年10月,由郭華強與胡自強、葉慧清出資成立。郭佔50%的股份,胡與葉各持25%。但是,信雅達電子經營得並不理想。至2000年中期,其每股凈資產仍維持在1元左右。是年,郭開始對信雅達電子進行改組。2000年9月,胡自強以每股1元的價格將所持信雅達電子25%股權全部轉讓至郭華強,葉慧清也以同樣價格將所持25%股權轉讓出去,其中12.48%轉讓至朱寶文、6.38%轉讓至張健、2.55%轉讓至楊文山、2.55%轉讓至潘慶中、1.04%轉讓至郭華強。同時,新任5大股東同比例對信雅達電子增資擴股至100萬股。2001年9月,信雅達董事副總裁蔡亮以1:1的價格再次對信雅達電子增資6萬股,信雅達電子的股權結構為:郭華強71.73%、朱寶文11.77%、張健6.02%、蔡亮5.66%、潘慶中2.41%和楊文山2.55%。
在總股本5846萬股中,流通股為1800萬股,佔30.79%;發起人法人股為4046萬股,佔69.21%。而在69.21%的股權分配中,以實際持有股份比例計算,郭華強佔35.8%,相當於發起人股份中的半數;其餘的33.41%的股權則被許建國、朱寶文等14人核心團隊成員分持,其中持股次多的許建國佔10.83%。
北京朗新MBO
朗新成立於1996年4月,當時名為「北京朗新電子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福建實達電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200萬元入主朗新,控股51%,公司更名為「北京實達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實達朗新以管理層收購(MBO)的形式將51%的控股權收回,並與實達軟體脫離關系,將公司正式更名為 「北京朗新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朗新作為一個電信行業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幾年來為實達貢獻良多,期間也獲得快速發展。之所以要進行這次股權變更,朗新的總裁徐長軍認為,「實達朗新的機制不合理,體制設計上有矛盾,公司無法持續發展。」結局似乎只有兩個,要麼是由朗新的管理層採取MBO的方式,由管理層將控股權買回;要麼徐長軍帶領管理層離開,另起爐灶。最終實達和朗新選擇了一個在他們看來是「雙贏」的抉擇,由管理層採取MBO的方式回購股份。「如果實達行使他們的控股權,否決我們的提議,朗新可能就要有一個大震盪。當時雙方都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很負責,選擇了後者。」
朗新公司的管理層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了數千萬元量級的股權回購,也承受著相當程度的經營壓力。這樣一個過程盡管非常痛苦但對於一個公司和它的管理者來說卻極有意義:在融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自身發展的方向,尋找理性的游戲規則,選擇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這樣才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在這次MBO的過程中,朗新引進了很多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層管理人員,而且設置了相對完整的員工期權計劃,產權關系更為明晰合理。從大量海歸人士的加盟不難看出,他們的目標將是海外資本市場。
而實達軟體在其下屬公司超速成長的時候,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成長。對於下屬企業來說,實達軟體無論在品牌、資金還是管理上再也難以適應這些下屬企業的發展要求,反而因為各方面的局限而成了一個並不理想的平台。他們要上市,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在這些方面實達軟體顯然是不能有所幫助的。
東大阿派職工持股案
東大阿派成立於1993年6月,前身是東北大學下屬的兩家公司:沈陽東大開放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有限公司。1995年公司更名為沈陽東大阿爾派軟體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公開發行社會公眾股1500萬股,公司總股本達到5500萬。主要股東為東北大學軟體中心、阿爾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外資股、建行沈陽市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沈陽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國家股。
上市後公司的控股股東是東北大學軟體中心,該中心並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其高校研究實體的性質不能適應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要求,阻礙了東大阿派公司的進一步發展。1998年公司股權發生一系列變化,首先,原東北大學軟體中心將其所持有的東大阿爾派27.64%的股權一次性轉讓給東北大學軟體集團有限公司,東軟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接著,又引入戰略合作夥伴和內部職工持股制度,即東軟集團於1998年10月底與寶山鋼鐵�集團公司聯合組建「寶鋼東軟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其中寶鋼出資2.4億人民幣�雙方各控股50%。同時,公司根據《沈陽市企業設立職工持股會的試點辦法》,設立社團法人——寶鋼東軟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後經批准設立職工持股會,由三家大股東出讓的股份作為實施職工持股計劃的股份來源,在該信息產業公司中,「東軟」職工持股會佔21%。東軟持股會的股份分配以員工貢獻多少為標准,其中還包括了相當部分的技術股。行權價格以經過評估的、由國資部門確認的上一年度每股凈資產為基礎確定。
1999年1月,寶鋼東軟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又一次性受讓沈陽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國家股。同年,寶鋼東軟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更名為東方軟體有限公司。2001年,東方軟體有限公司更名為東軟集團有限公司,東大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沈陽東軟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東軟軟體的兩大法人股東分別為東軟集團有限公司和阿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東軟還在公司內部實行了職工持股計劃,目前阿派95%以上的員工持有公司股權。
(編輯:張偉強)
③ 信雅達 郭華強是不是麻省畢業的
很遺憾,我也不知道。
④ 信雅達公司董事長是誰
是郭華強,他有一個女兒考上了哈佛
⑤ 為什麼信雅達辭職還要帶兩個徒弟才可以讓你走呢
把你的經驗傳給別人.另外就是你走了別人可以馬上接手,一個不保險,兩個就是你走了後如果有一個不行另外一個可以接,擇優頂你的位置.遇到這種事情,不要把全部的都教了,這種公司非常惡心.經驗都是工作上學會的,為什麼要教給一個毫無干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