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賈旺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

賈旺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 2021-08-10 17:15:46

㈠ 中國股市的前景。

從下文看來,中國股市前景應該是很樂觀的。
******************************************
中國改革開放的20多年,充滿了締造繁榮的玫瑰色氛圍。1978~200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高速的經濟增長使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國家實力獲得極大提高。中國已經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第六經濟大國,中國將在未來5年內超越法國和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元,增加了16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則分別是當年的4.77倍和3.49倍。其間各種改革,暗合了「聖人常無心,而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策略,百姓在追求富裕和快樂時,遇到不和諧的政策,那麼執政者很快就會順應民意,調整相應的政策,但漸進改革也悄悄孳生著種種問題。

中國今後20年會如何?人們充滿著樂觀情緒。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在其《世界經濟:歷史與未來》中這樣描述:在整體作為現代化的遲到者的亞洲,日本作為第一航班已飛上雲霄;亞洲「四小龍」作為第二航班緊隨其後;中國則已經登上了21世紀的新航班,它將開辟新的航線,並且一飛沖天。中國也有不少經濟學家在盤算何時我們算是邁進了「現代化」的門檻,據說東南沿海6-7年就足夠了。甚至有人還預測中國何時能夠趕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據說按購買力評價計算,1987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23%,到1995年上升為52%,2000年為60.6%,進而在2015年左右超過美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更認為目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達到6萬億美元,按此推論,中國GDP在20年內將超過美國。即使按名義GDP計算,假定目前中國和美國的GDP分別為1萬億美元和9萬億美元,增速分別為8%和3%,則中國GDP大約在47年後趕上並超過美國。中國真在將在21世紀初期或至遲到中葉重新回到鼎盛的巔峰嗎?

且慢!以上假設的前提無疑是中國經濟將保持8%左右的增長,這個增速意味著每九年中國經濟規模就將翻一番。這隱含著中國享有持久的繁榮,但,繁榮會棄我們而去嗎?中國最令人憂慮的事情,莫過於漸進改革20年來,當初登高一呼、迎者雲集的不少改革精英,已經漸漸蛻變成既得利益階層,對深化改革心懷恐懼。如果在送別計劃經濟的同時不能迎來市場經濟;如果在埋葬個人崇拜的時候不敢提及憲政體制,那麼既得利益階層又怎能付出艱巨的努力去深化改革呢?繁榮背後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也在浮現。

其一是即使承認公有制是神聖的,是否一定意味著必須影射私有制是邪惡的?中國私營經濟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零起點開始,在傳統體制的縫隙中和遠離主流社會的沉寂中頑強地生長起來。目前中國經濟已形成了國有、三資和私營經濟三足鼎立的態勢。私營經濟產值過萬億,近年來下崗工人中的一半為私營企業所吸收,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和社會穩定有不可忽視的意義。但私有財產的合法性是否已經釐清了呢?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提出「私營經濟」的概念,確立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私營經濟取得合法地位;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非公有經濟由補充地位提升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追根溯源,公有產權是神聖的,私有產權是否是不可侵犯的尚未明示,從《物權法》和《民法典》遲遲不能出台就不難體會到,所有制崇拜仍然是百足之蟲。此外,「三資企業」也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製造業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位居世界第4位。據日本產業經濟省的調查,中國摩托車佔世界產量的43%,電腦鍵盤佔39%,家用空調佔32%,洗衣機佔26%,彩電佔23%,化纖佔21%,冰箱佔19%。同時,以「珠江三角」、「長江三角」為代表的地區已成為中國承接世界製造業向外轉移的重要基地,依次承接香港、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的製造業轉移。但在繁榮的中國製造景象背後是一個嚴峻的事實,缺乏核心技術。從總體上看,我國產業技術主要依靠進口,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已形成進口依賴。近幾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投資的2/3依賴進口,光纖製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晶元製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被進口產品佔領。如果佔中國經濟總量1/3的私營企業部門因產權保護薄弱而飄忽不定;而同樣佔中國經濟總量1/3的外資企業部門因依附發展而不由自主。則這對中國經濟繁榮無疑不是樁好事。

其二是即使城市「現代化」是必須確保的,是否一定意味著諱言農村的繁榮就可犧牲?我們決不能否認中國的一些區域經濟的繁榮,是勤勞的民眾和富有效率的政府共同「掙」來的,但也有一些城市的「小康」並非如此。早在1997年,國家統計局、勞動部、全國總工會、民政部、衛生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組織了「中國職工生活進步調查」,在這次民意調查中,81%的被調查者表示,近五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工作單位」發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只有8%的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兼職收入有關。如果城市居民主要還是由國有部門供養,那麼這些城市中的「小康」就是政府發放的,而不是市場孕育的。在1997年之後,一些缺乏活力的城市之所以能夠繼續維系 其表面的穩定和繁榮,部分原因在於向農村「吸血」。在1978年到1984年之間,農村的改革使得一共約600億資金通過金融、財政渠道從城市凈流入農村;而在1985年到1994年之間,情況則相反,有4000億資金從農村凈流入城市。1997年之後,農村經濟體制出現嚴峻的「復歸」趨勢,糧食流通體制、農村基礎教育體制和社會救濟體制等趨惡,農民負擔日重,農村金融基本乾涸。當資源被從農村「汲取」到城市後,所出現的結果自然就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城市和一個相對蕭條的農村。可以說,城市的繁華建立在國有部門的支撐之上,也是以農村的蕭條為條件的。

在這種機制下獲得的「小康」生活水平,非常象蘇聯東歐國家過去由國家供出來的「小康」生活。在中國城市中,我們正在追求的居室裝潢、彩電冰箱、電話汽車等,蘇聯東歐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在多數城市裡普及了。但蘇東崩潰顯示,這樣的「小康」並非經濟建設成功的里程碑,而只是福利社會主義政策的「廣告秀」。由於這樣的小康生活是國家「發」的,就象「天上掉下的餡餅」,和享受者的工作努力沒有直接關系,所以生活水準提高了,工廠的效益並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倒退。國家發的「小康」生活是靠不住的,來得容易,丟得也快。

其三是就業壓力重不可抑,能否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向追求國民的充分就業已迫在眉睫。根據《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到2001年底,中國從業人員為7.3億人,其中城鎮為2.40億人,佔32.8%;農村為4.9億人,佔67.2%。 白皮書指出,從1998-2001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有2500萬人。應該注意到,這些下崗人數,還只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者,並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者。另據《瞭望》報導,在1996-2000年間,國有及集體企業在職員工共減少了4800萬人。由此推算,包括集體、三資和民營企業等在內的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員工規模比國有企業還要稍多些。因此目前下崗工人總數保守估計達5000萬人。而農村近5億從業人員中,至少有1.3億處於失業或者半失業狀態。以目前GDP年均7%-8%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量大約是七八千億,一個城鎮人口就業大約需要13萬元左右的資本品,因此政府若要在城市創造出8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則GDP起碼需維持在10%以上的增速!而事實則是十五期間每年需要「飯碗」的人口高達2000萬人,因此現在急切需要政府對就業形勢的充分認識和轉變思維,畢竟一個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就業,所需要的資本品投資可能少到只需要幾千元,由於目前城鎮人口比率以年均1. 8個百分點的速度緩慢上升,這就決定了未來15-20年間,就業紅燈警戒難以解除。

繁榮會棄中國而去嗎?「翻兩番」和「不爭論」,保證了中國20年的繁榮,但關鍵性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再滯後,使得目前已經到了反思繁榮會不會棄中國而去的時候了。我對於什麼時候中國能成為全球老大的夢想始終持懷疑態度,畢竟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已經享有的繁榮不應影響我們對中國目前所處發展階段的清醒認識,從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人均GDP來看,中國仍處於非常低的水平。1999年中國人均GDP僅為780美元,排在世界第140位,是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4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是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3%,是美國的2.5%。中國經濟僅僅是剛剛擺脫赤貧,其未來之路任重道遠。我曾多次用「懸河中國」來描述我以為的現狀,中國經濟有其「二元結構」,城裡人住在相對的城市,如同生活在高高在上的黃河大堤一樣;而農村人所處則離工業文明的距離遙遠得多,如同生活在大堤之下的低窪之地一樣。也許是缺乏正視關鍵性體制改革的勇氣,黃河堤岸上的一些人抱怨著他們所受的黃河之水的滋潤日見其少;而黃河堤岸下的一些人夢想著走入燈紅酒綠的城市。「懸河中國」是不可維系的,我們需要有象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的契機對中國的現狀進行深刻反思,避免進退維谷的顧慮,畢竟退路已經沒有了,如果有一天繁榮離我們而去,那一定是我們的不智和畏縮背離了繁榮,而不是繁榮擯棄了我們。

本文引自:
繁榮是否會棄我們而去? 鍾偉
中評網:www.china-review.com

㈡ 中國的股市將來發展前景怎樣

越來越正常,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監管能力將增強,操縱股市等違法行為將受到遏制。

㈢ 2020年中國股票會怎樣發展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將為A股上漲提供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左右,但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6%,服務業、消費業將有較快發展,製造業出現回暖,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2020年上證指數將站穩在3000點之上,全年上漲20%左右。

隨著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發揮效力,領先經濟指標與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這使得瑞信確信經濟和股市基本面正在改善,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其次是政策改革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2020年股市持樂觀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股市的各項改革政策接續出台,除了修訂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之外,近期在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董登新表示,此舉意味著銀保監會支持通過把家庭儲蓄、家庭財富轉化為長期投資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要借用資本市場的通道,多研發長期的理財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產品來幫助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龐大的長期資金來源。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金融機構應該有足夠的能力開發出讓散戶或家庭滿意的中長期投資產品,這既能引導家庭長期投資,又能進一步提高A股的專業化水平和成熟度。

對此,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再次是資金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少君表示,結合北上資金(即進入A股的境外資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新成立基金等維度研判,2020年A股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3)賈旺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以北上資金為例,據媒體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逾3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贇預計,2020年北上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凈流入。他分析說,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減,對外資吸引力較大;此外相比海外股市,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許多股票存在估值優勢,因此會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券商對今年A股的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有部分券商持相對謹慎態度。廣發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盈利驅動將取代估值成為A股行情主導,由於2020年A股盈利只是正的「弱改善」而非「強牽引」,因此A股期望收益率不及2019年,整體上將延續「金融供給側慢牛」格局。

㈣ 中國股市後市如何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後市有破2000看低1500的中期趨勢.
從8月12日開始的這個震盪箱體已經持續了16個交易日了,雖然中間經過過一次靠謠言帶來的大漲不過,謠言就是謠言,隨著謠言的破滅大盤繼續震盪走低,中間的紅盤游資的抄底力度越來越弱,而大盤如果繼續被均線壓制下去震盪走低無法突破,那大盤破位看低2000點就是很輕松的事了.短線請注意2388的均線壓制區域,如果無法放1100億以上的巨量突破並站穩,就不要期盼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後市還會繼續探底創新底的.大盤只有放巨量站穩了2388才有看高2430這個壓制區域的機會.短線繼續有所謂的利好在市面上謠傳,機構放出來配合出貨的概率很大,不要對政府出政策抱太大希望.投資是理性的活動不要有太多的感性因素在裡面. 而近期市面上公布的8月機構凈加倉100多億的消息小心有貓膩,因為在大漲時候機構都是較大規模凈減倉,地量的時候也是凈減倉,我不知道這100多億凈加倉是怎麼算出來了,小心又是套散戶的套子。謹慎相信。
現在市面上的利好謠言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7、政監會組織基金經理開會,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就是救市(但是有與會經理表示,會上更本沒有談到救市,主要是關於基金發行的部分議題)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前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很多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㈤ 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

總的來說國家是開了個大賭場,讓股民來支持一些企業,國家不再管了,總是讓股民的錢漸漸的回歸國庫

㈥ 中國股市的前景和市場是怎麼樣的

一、中國股市發展情況概述
中國股票市場以上證指數為參考經歷了從2005年12月開始中國股市政策性的股改及GDP連續高速增長的大好經濟環境下造就了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的所謂的政策性大牛市。但是中國GDP7%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房地產拉動因素據高盛公司經濟學者測算高達4%以上,餘下的3%左右才是真實的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所以從2007年到2014年末中國股市一直處於下跌的熊市中,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雖不為國內某些經濟學家的認同,但股市具有反映經濟發展的提前效應。
中國經濟連續十幾年的高GDP增長而中間沒有出現一個有效的回調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屬於罕見的個案,各地方土地財政政策造成了中國除沿海城市以外多城市出現嚴重供過於求的「鬼城」現象,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類似美國2008年出現的房產嚴重供大於求而引發的次貸危機。
美國從2002年到2008年經濟案例告訴我們: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在2002年之後再次出現中長期的下降趨勢。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沖擊之後,美國經濟技術與設備投資均有所放緩。為了調控經濟下滑,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美國決策機構挑選了房地產市場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配套政策包括降息,放鬆監管運用各種金融財政政策等。最終結果培育出一個很難控制的金融泡沫。由於美國前期各種經濟,財政政策的過分使用,使得最後用簡單但殺傷性大的貨幣寬松政策,希望通過一定有效的通貨膨脹來帶動經濟的復甦及改變通縮讓經濟緩慢運行的局面。主要的切入點就是刺激美國股市。優點在於:股市上漲,實體企業市值增加,股東可以套現股份獲得資金來源;股東無需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而獲得流動資金;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為再投入發展生產提供良好基礎。
美國道瓊斯從2009年的7500點一路慢牛到2015年3月的18116點,經濟已出現從下降---復甦—到增長的演變。美國接下去的財政政策當然是結束前期大量的貨幣投放對經濟的刺激政策,通過未來美元加息回籠過多的貨幣以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但是,美元的升值已經對中等發展及發達國家造成經濟沖擊,美元似乎又回到90年代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匯價,唯獨少數幾個國家,包括中國。
二、對中國股市未來走向的研判
我們再來分析下中國目前的股市與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在經歷了7年多的熊市後終於在2014年底出現曙光。7年前的股改造成原非流通股股東與部分流通股股東瘋狂套現而沒有再次把套現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而是為賺快錢效應而投入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實體經濟的低速與緩慢增長造成實體經濟在股市的表現差強人意,中國政府也清楚認識到目前及中國經濟存在的危機與機會。其實,人民幣對美元有效貶值能夠帶動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及實體企業的發展,但是,政府盡量讓人民幣緩慢貶值的努力是希望不因為貨幣貶值,資金外流而引發房地產次貸危機,畢竟房地產已從香餑餑變成了過剩的燙手山芋。從周小川行長的公開講話似乎已證實中國政府對通過股市虛擬經濟的繁榮能夠帶動實體經濟的認識轉變,畢竟2008年4萬億的強刺激已經給經濟帶來傷害,如果再次通過發行貨幣來刺激經濟必將造成更大的通貨膨脹,經濟失速,但由於實體經濟企業的技術投入,規模擴展等關鍵領域沒有實現很大的創新與發展,如果投入更多貨幣卻不能給實體企業帶來根本性的轉變那隻能讓多餘的資金又再一次被投入已經過剩的房地產領域,那累加的危機後果更難以想像。 跟隨中國政府的規劃與目前市場的實際,我們發現中國政府在模仿美國次貸危機後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刺激股票市場的發展,虛擬經濟的繁榮來解決實際貨幣投放量問題。當企業市值增長後,股東拋售股份的套利可以解決資金流問題,普通投資者通過股市的投機行為獲利從而可以有錢進入消費,房地產投資等領域,
具體政策扶植可以看到:降准降息股市制度的改革實現滬港通,深港通,放鬆QFII資金額度與投資限制,讓外資一起參與股市的投機或投資,吸引資金內流,防止資金外流對經濟的沖擊;放鬆新三板交易制度,促進新型創業企業的合理,有效成功成長,扶植新的中小企業,同時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解輕政府負擔;放鬆股票私募基金的管制,增加公私募的並軌發展以增加股市投資活力;放鬆對證券公司與期貨公司的資管業務及一對多的投資理財限制;允許證券公司可以開展有限的代客理財業務等多項實際有效的措施。 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緩慢的牛市,模仿美國經濟從下降,復甦走向可控合理增長。美國道瓊斯從2009年的7500點一路慢牛到2015年3月的18116點經歷了六年時間,中國股市從2005-2007年2年的牛市到2007-2014年底7年的熊似乎告訴投資者中國股市的牛熊轉換已經開始。

㈦ 中國股市的發展前景

樂觀或者悲觀的時候看問題總是有失偏頗,調整心態,未來是美好的,中國股市也是值得期待、值得投資的。

㈧ 中國證券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與地位,你認為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證券市場地位就是為權貴們圈錢,比如中石油上市幾天就蒸發400億。也沒有嚴峻法律去制約。為我們提供一個賭博的機會。總是認為賭博靠運氣,股票可以自己分析。當然,最後就是血本無歸。
一波三折向前發展。

㈨ 中國股市的發展前景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股市,長期看好。

根據國外成熟股市的經驗。股市點數每年的增長速度,大約是GDP增長速度的2~3倍。

我國GDP增長,按照世界銀行的預測,至少保持兩位數在5年,所以股市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在20%~30%。

熱點內容
5萬買指數基金10年後的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5-18 04:14:52 瀏覽:612
如何進行股市個人評估 發布:2025-05-18 03:55:04 瀏覽:47
香港滿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8 03:54:58 瀏覽:636
如何認定公司股權持有合法 發布:2025-05-18 03:53:37 瀏覽:143
基金工作人員叫什麼 發布:2025-05-18 03:42:24 瀏覽:601
短線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5-18 03:34:21 瀏覽:157
工基金個人交多少 發布:2025-05-18 03:25:10 瀏覽:491
2月10號的基金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5-18 03:21:44 瀏覽:241
投資股票跑贏房價 發布:2025-05-18 03:11:53 瀏覽:170
忘記退市股票是那個怎麼辦 發布:2025-05-18 03:11:52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