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聯合資源股票市值
A. 亞洲哪個國家綜合國力最強
亞洲中國綜合國力最強
綜合國力方面,評估的指標體系包括領土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五個直接構成要素,以及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安全與國內政治、國際貢獻四個影響要素。
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國之一,人民生活也整體達到「小康水平「。1953年到2010年,中國已陸續完成十一個「五年計劃」,而現在的十二個「五年計劃」正在醞釀之中。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按預定計劃,到2010年,中國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10年,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經初步核實,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405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1%,按照年末人民幣匯率計算,約為49868億元,世界排名第三。
軍事
軍事排名中國位居第二。在軍事指標上,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位列三甲。美國是真正的軍事超級大國,其軍費相當於其他10國軍費總和的132%。俄羅斯在武器裝備上排首位,主要是因其武器裝備數量巨大,特別是坦克總量達22800輛,高居單項榜首,而美、中坦克數量分別只有七千餘輛。中國在軍事總實力上僅次於美國,主要是因中國的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數量得分都較高。
科技
目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中國研究開發人員總量為142萬人,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B. 全球經濟化的全面評價。
一)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資 2、資本的進入帶來了實用技術、管理經驗和企業創新精神 3、資本的進入有利於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4、外資進入有助於解決發展中國家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5、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的完善,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化和金融深化 6、資本的進入有利於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轉型
(二)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弊端
1、大量外資的進入容易造成債務負擔,可能引發國際債務危機。如1995年墨西哥爆發了重大的國際債務危機。 2、外資進入對民族資本和民族工業沖擊較大 3、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 4、跨國資本的進入增大了金融市場的投機性和風險度,容易給短期投機資本沖擊較虛弱的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造成可乘之機 5、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充滿了動盪和起伏 6、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7、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
C. 什麼叫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並沒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統來認證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普遍觀念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歐洲西部是屬於已開發的區域或地區。
新加坡的人均GDP非常高,2001年為22780美元,居世界前列。聯合國曾有意把它列為發達國家,但新加坡官方表示新加坡發展時間短,工業基礎還不穩固,謹慎地把自己列為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希臘、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冰島、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聯合國公認的)
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一些屬於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值的國家(例如汶萊、卡達等)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因此該指數只能作為一項參考指標。
發達國家經濟特點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遠高於其他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保障水平較高。
四: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依存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D. 衡量一個國家強大的指標是什麼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應有三個層面的衡量標准:
一是物質層面的繁榮富足,
二是制度層面的文明正義,
三是精神層面的拔群出萃。
物質層面指向一個民族的生活與生存條件,精神層面指向一個民族的氣質與深度,而制度層面則指向一個民族的理性與治理能力。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不可動搖的憲法原則,也是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集中表達,人權保障法治化水平是國家強大的重要標志。
(4)國家聯合資源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正日益增長。
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需要我們直面問題與挑戰。經濟增長可以通過改革開放等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實現,但人權保障、法治建設則不會一蹴而就,其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黨的十九大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推進良法善治,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理念,均是為了扎緊權力控制制度之籠,織密權利保護規則之網。
有良法,方有善治;有善治,方能實現人人得享尊嚴與人權的美好生活目標,方能實現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E. 中國六大網路運營商
中國六大網路運營商指的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和中國衛通。
不管是從通訊或者是地面網路角度去看這六家都是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當然他們彼此的側重點不同,例如:
1.中國移動主要運營GSM網路;
2.中國聯通是唯一的全業務運營商,同時運營GSM、CDMA、固網;
3.中國電信和網通運營固定網路,以及無線本地接入PHS小靈通,電信和網通是由原電信拆分的,南北分家,常被稱為南電信,北網通;
4.中國鐵通主要運營全國鐵路網沿線的通信;
5.中國衛通主要經營通信、廣播及其他領域的衛星空間段業務;
在IDC領域,中國電信無疑是業務規模最大網路資源最多的,華東沿海、化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都是電信的主要覆蓋范圍;
中國網通名列第二,網通的機房網路與電信「隔長江而治」,主要分布於華北以及周邊地區;中國鐵通位則列第三,主要資源集中在華北、東北;
移動、聯通這些也有少部分機房資源,不過一般是合作方式,機房規模也不大,拿電信少量的帶寬。
F. 美國投行向一個國家投資一般要看什麼指標
對中國來講,一些主要的關注點比如: 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對外融資政策、基礎建設、商務環境(包括金融市場、國內市場、物流發展、研發創新、貿易環境)、產業配套能力、 人力資源是否豐富、知識產權的保護。
G. 求可以看全球各大股票指數的軟體
2 股市指數(Stock Index)
股市指數反映股價波動的整體走勢,以供投資者參考。全球比較流行的指數有英國富時100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准普爾(S&P)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日經指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恆生指數等。
在香港,最流行的指數是恆生指數,其相關指數還有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恆生中型股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所有普通股指數、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數等。不同指數代表了不同種類股份的股價表現。香港現在上市的公司超過一千多間,每日各公司的股價都有上有落,若要了解大市的升跌,便要看股市指數。
2.1 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最初於1969年推出,是香港股市股價變動的指標。恆生指數由恆生銀行的全資負數公司:恆指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編纂、發布及管理。這個指數包含了33隻成分股,這些股份的市值共佔香港聯合交易所總市值月70%,所以,恆生指數的升跌,基本反映了市場走勢。恆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準日,並把該日指數訂為100點。
恆指計算公式
恆生指數屬市值加權指數,於任何某個特定的日期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當日指數=(A / B)×C
其中,A 為當日成分股的總市值
B 為上日收市時成分股的總市值
C 為上日收市指數
恆生指數是一個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而美國道瓊斯指數則是股價平均指數。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與股價平均指數又有何分別?
以先前道瓊斯指數為例,成分股共有三十隻。計算道瓊斯指數,是首先定出一個基點日,將三十隻成分股的基點日股價加起來;然後,再把成分股現在股價加起來除以基點日的股價總和,就可得出指數。
這種平均股價指數的方法好處在於簡單,易計易明,但卻忽略了公司規模及市值的影響。恆生指數所採用的是市值加權平均法,在計算成分股股價總和之時,先乘以股份占恆生指數總市值的百分比,再計算出指數;所以,市值較大的股份如匯豐(0005)及和黃(0013)等,它們股價的升跌便對指數有較大的影響,但指數卻更能反映市場實況。
由於恆生指數只代表33支成分股的走勢,有人認為指數有時會受到少數大型股份的走勢左右,若能擴大指數的成分股基礎,指數便更能反映市場的走勢,因此,恆生所有普通股指數便應運而生。
2.2 香港其它指數
恆生指數有一些分類指數,反映股市內某些行業或部分股份的表現。這些分類指數包括:
2.21恆生綜合指數:恆生綜合指數以涵蓋聯交所主板上市之股票市值的百份之九十為目標,而現時的成份股數量為200支。
2.211恆生香港綜合指數:由銷售收入主要來自香港或中國內地以外地區的股份組成。
恆生香港大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最大的15支股份組成。
恆生香港中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介乎第16至50位之間的公司組成。
恆生香港小型股指數:由恆生香港綜合指數中市值排行第51位以後的公司組成。
2.212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由恆生綜合指數中銷售額的50%或以上來自中國內地的股份組成。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由恆生綜合指數中的所有H股組成。
恆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由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中的非H股公司組成。另外,成分股公司的35%或以上的股權必須由內地企業直接持有或控制。
2.22恆生綜合行業指數:包括資源礦產業、工業製品業、消費品製造業、服務業、公用事業、金融業、地產建築業、資訊科技業及綜合企業。
2.23恆生倫敦參考指數:反映恆生綜合指數中同時在倫敦上市的股份的價格。
2.24恆生亞洲指數:以一籃子亞洲股市指數為基礎,反映亞洲股市的表現。
2.3 道瓊斯指數
道瓊斯計算逾3000個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堪稱世界最知名的指數,它反映美國上市工業股的表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根據華爾街日報編輯挑選的30支美國「藍籌」股計算所得。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根據成分股股價總和的平均值而計算所得。
2.4 標准普爾(S&P)指數
標准普爾指數涵蓋多個全球及指定國家指數,反映世界各地股票的表現。其中最著名的指數是標准普爾500指數,它是衡量美國股票表現的常用基準,該指數由500支股份組成,這些股份是根據市值、流通性及行業代表性而挑選出來。
標准普爾500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標准普爾500指數 = 500間公司的總市值 / 最新指數除數
*最新指數除數即基準值
2.5 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是在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在其自動報價系統上(Nasdaq)買賣股票的指數。其上市股份的波動令這些指數的走勢非常反復。納斯達可指數中最常用的指數是納斯達克100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指數水平 = 現時市值 / (經調整的基準時期市值*基準值)
2.6 日經指數
日經指數由一系列主要反映日本股市的指數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日經225平均指數,它由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投最活躍的225支股份組成。
日經225平均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日經225 = 225支成分股價格總和 / 除數
*除數常作出調整以保持其連續性,並減少其受與市場無直接關聯的外在因素所影響。日經指數的計算方法與金融時報指數及標准普爾指數相同。
2.7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
環球投資組合經理通常用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作為比較基準。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按照地區、行業及產業的分類,衡量51個國家股市及股市指數的表現。
{Now}
H. 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因素有那些
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有:
一、經濟資源
經濟資源是指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經濟規模通常按本國貨幣計算的GNP來衡量,所謂GNP是指居民創造的全部增加值,加上(或減去)不包括在產出價值中的稅收(扣除補貼後的),加上來自非居民的主要收入(僱工補償和財產收入)的凈收入之和。GNP也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和非居民的主要收入。
二、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特別是獲得教育的機會和能力被視為經濟增長過程中決定性作用。通常,人力資本用人口受教育年數來表示,受教育年數愈多,勞動力工作技能就愈熟練,勞動生產率就愈容易提高,促進經濟的增長。
三、自然資源
通常是指主要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質量,可及性和成本。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必要條件,但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成為經濟增長的限制條件或上限(Upper Limits),同時自然資源具有邊際收益遞減性質,開采和利用的生態成本和外部成本相對高。
四、資本資源
按照哈佛大學米歇爾·波特對資本資源的定義包括三類指標,一是國內投資總額,一個國家經濟中對固定資產追加的支出加上存貨水平的凈變化;二是外國直接投資(FDI),它是指為獲得在一國經濟中經營的某個企業的長期權利權益(10%和更多的有表決權的股份)而投資的凈流入量。
五、知識技術
我們視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特別是在21世紀世界進入知識社會與信息社會,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知識技術促進知識創新與傳播,技術創新與普及的基本情況。
六、政府資源
這里由於受可計算指標的限制,我們僅採用了一項指標,即中央政府財政支出,包括經常性和資本性支出,也包括商業服務和社會服務支出,不包括非金融公共事業和公共機構。它反映了一個國家(主要是中央政府)動員與運用資源的能力。
(8)國家聯合資源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綜合國力人力資本:
1、人力資本特別是獲得教育的機會和能力被視為經濟增長過程中決定性作用。
人力資本用人口受教育年數來表示,受教育年數愈多,勞動力工作技能就愈熟練,勞動生產率就愈容易提高,促進經濟的增長,發展中國家豐富的人力資本更易於吸收和使用從發達國家引進和擴散的新技術(Barro and Lee,2000)。
2、反映一國人力資本總量包括兩類重要衡量指標,一是人口數和勞動年齡人口數,如15-64歲人口;另一是人力資本, 通常用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數來表示,該指標引自美國哈佛大學拜羅和李(Barro and Lee)的全球教育資料庫,中國數據引自歷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3、這兩類指標可以構成一國總人力資本, 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與平均受教育年數的乘積, 也可以定義為勞動力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數的乘積。
4、勞動力是滿足國際勞工組織(ILO)確定的經濟上有活力的人口定義的人群組成的,他們包括在特定階段為生產商和服務提供勞動力的人們,既包括從業人口,也包括失業人口。
I. 世界各大股票指數名稱 詳細點
英國《金融時報》指數
巴黎CAC指數
德國dax指數
英國first指數
澳大利亞指數
日經225指數
韓國綜合指數
中國香港恆生指數,國企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准普爾(S&P)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還有好多,最全的見:http://www.stockq.org/
http://estock.marbo.com.tw/foreign.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