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中的蝴蝶效應

股票市場中的蝴蝶效應

發布時間: 2021-09-04 03:11:08

A. 股市裡的蝴蝶效應是怎樣的

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B. 什麼是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復雜性。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2)股票市場中的蝴蝶效應擴展閱讀:

實際應用-社會方面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如果這個差異越來越大,那這個差距就會形成很大的破壞力。為什麼天氣或者是股票市場會有崩盤和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

C. 蝴蝶效應(股票)什麼意思

樓主才炒股沒多久吧。

D. 蝴蝶效應是什麼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句話的來源,是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序,這個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他形象地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羅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卻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級增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將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他於是認定其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南美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北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至於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他們認為這「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偏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與蝴蝶效應相反的是不動點,是自動回歸,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這是一個由開方公式引出的: X(n+1)=Xn+(A/X^(k-1)-Xn)1/k (5)(n,n+1表示下角標) 開立方公式: 當(5)式中的K=3時就是開立方公式。 設A = X^3,求X.稱為開立方。 開立方有一個標準的公式: X(n+1)=Xn+(A/X^2-Xn)1/3 (n,n+1是下角標) 例如,A=5, 5介於1的3次方;至2的3次方;之間(1的3次方=1,2的3次方=8) 初始值X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都可以。 例如我們取X0 = 1.9按照公式: 第一步:X1=1.9+(5/1.9^2;-1.9)1/3=1.7。輸入值大於輸出值,負反饋。 即5/1.9×1.9=1.3850416,1.3850416-1.9=-0.5149584,-0.5149584×1/3=-0.1716528, 1.9+(-0.1716528)=1.7。即取2位數值,,即1.7。 第二步:X2=1.7+(5/1.7^2;-1.7)1/3=1.71。 輸入值小於輸出值,正反饋。 即5/1.7×1.7=1.73010,1.73-1.7=0.03,0.03×1/3=0.01,1.7+0.01=1.71。取3位數,比前面多取一位數。 第三步:X3=1.71+(5/1.71^2;-1.71)1/3=1.709.輸入值大於輸出值,負反饋。 第四步:X4=1.709+(5/1.709^2;-1.709)1/3=1.7099,輸入值小於輸出值,正反饋。 這種方法可以自動調節,第一步與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計算出來以後輸出值會自動轉小;第二步,第四步輸入值 偏小,輸出值自動轉大。即5=1.7099^3; 當然初始值X0也可以取1.1,1.2,1.3,。。。1.8,1.9中的任何一個,都是X1 = 1.7 > 。當然,我們在實際中初始值最好採用中間值,即1.5。 1.5+(5/1.5^2;-1.5)1/3=1.7。 如果用這個公式開平方,只需將3改成2,2改成1。即 X(n + 1) = Xn + (A / Xn - Xn)1 / 2. 例如,A=5: 5介於2的平方至3的平方;之間。我們取初始值2.1,2.2,2.3,2.4,2.5,2.6,2.7,2.8,2.9都可以,我們最好取 中間值2.5。 第一步:2.5+(5/2.5-2.5)1/2=2.2;輸入值大於輸出值,負反饋。 即5/2.5=2,2-2.5=-0.5,-0.5×1/2=-0.25,2.5+(-0.25)=2.25,取2位數2.2。 第二步:2.2+(5/2.2-2.2)1/2=2.23;輸入值小於輸出值,正反饋 即5/2.2=2.272,2.272-2.2=-0.072,-0.072×1/2=-0.036,2.2+0.036=2.23。取3位數。 第三步:2.23+(5/2.23-2.23)1/2=2.236。輸入值小於輸出值,正反饋 即5/2.23=2.242,2.242-2.23=0.012,0.012×1/2=0.006,2.23+0.006=2.236. 每一步多取一位數。這個方法又叫反饋開方,即使你輸入一個錯誤的數值,也沒有關系,輸出值會自動調節,接近准確值。說明了初始值在特定條件下的穩定性。 詳見網路文庫《開立方公式》《從二項式定理開方到切線法》(王曉明王蕊珂)。
編輯本段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洛倫茲曲線 - 知識 「蝴蝶效應」的概念,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 洛倫茲曲線 - 知識
它的由來是這樣的: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在一次科學計算時,洛倫茲對初始輸入數據的小數點後第四位進行了四捨五入。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前後計算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前後結果的兩條曲線相似性完全消失了。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後來,洛倫茲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即使各種誤差和不確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將結果積累起來,經過逐級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氣運動。 於是,洛倫茲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又稱「蝴蝶效應」。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
編輯本段產生蝴蝶效應的內在機制
所謂復雜系統,是指非線性系統且在臨界性條件下呈現混沌現象或混沌性行為的系統。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方程中含有非線性項,它是非線性系統內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機制的數學描述。正是由於這種「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機制」,才導致復雜系統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應,才導致復雜系統呈現混沌性行為。目前,非線性學及混沌學的研究方興未艾,這標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認識正在向更為深入復雜的階段過渡與進化。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蝶效應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並不是說蝴蝶引起的颶風。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蝴蝶效應」的理論以實證手段證明了中國1300多年前《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哲學思想,從這點說明感知比認知來得直接,其所謂的吸引子就是《混元場論》中元外場作用,其《混沌學》的非線性理論就是《混元場論》場中對象元獨立的絕對計數時間體系。 蝴蝶效應的研討意義:混沌和非混沌,邏輯演繹系統和斷層之間的選擇問題,就是我們關注蝴蝶效應的意義所在,中國古代也有學派注重善始善終的問題,是說善於展開一個系統,也善於結束這個系統,以這個為目的而研究的方法論。進而,可以說,蝴蝶效應實質是一種方法論,這種方法論,承認系統的邊界,是建立在宇宙無限論之上的探討宇宙的有限性的方法。 中國《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商紂的王叔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很害怕,因為有了象牙筷子,杯子也換成發犀玉杯,有了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吃粗食豆湯,要吃牛肉,象肉,豹肉,未出世的胎肉等精美的食物。吃牛肉象肉豹肉胎肉,就不會穿著短的粗布衣在茅屋中食飯,就穿著很多華衣美服,在華麗的宮殿進食。箕子怕他亡國。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科學家給混沌下的定義是:混沌是指發生在確定性系統中的貌似隨機的不規則運動,一個確定性理論描述的系統,其行為卻表現為不確定性一不可重復、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固有特性,是非線性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牛頓確定性理論能夠完美處理的多為線性系統,而線性系統大多是由非線性系統簡化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程技術問題中,混沌是無處不在的。從洛倫茨第一次發現混沌現象至今,關於混沌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社會學家、人文學家所關注的。研究混沌,其實就是發現無序中的有序,但今天的世界仍存在著太多的無法預測,混沌,這個話題也必將成為全人類性的問題。在此,由於知識有限,我們只是做了極其膚淺的介紹和引入,希望有更多人能走進混沌之門,以更深邃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今後或許能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
編輯本段感悟
橫掃城鎮的龍卷風,常從蝴蝶扇動翅膀開始;橫過深谷的吊橋,也從用一根細線圈住的小石子開始。事物彼此間都有聯系。成功,往往從小事開始。 所以我們要: 1.著眼全局,防微杜漸; 2.明白細節決定成敗; 3.捕捉到對生命有意義的「蝴蝶」
編輯本段遠距離煽動
氣象預報員可以通過向計算機輸入差別很細微的數字並重新預測一次而看到這混沌效應。在最初的幾天里,供選擇的預報內容將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一周以後就看上去十分不同了(除非是處在一種不同尋常的穩定的天氣類型中)。不管這些公式有多麼精確,也不管你輸入的數據有多好,一周之後那些小到我們無法注意的細微的效應可能會對結果造成顯著的影響。洛倫茲把這稱作「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他假設一隻在巴西叢林里煽動翅膀的蝴蝶會在大氣中激起幾個月後有可能改變倫敦天氣的小旋風。
編輯本段舉例
1998年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的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的「蝴蝶效應」;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混沌運動的表現形式。當我們進而考察生命現象時,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它們既有「鎖頻」到自然界周期過程(季節、晝夜等)的一面,又保持著內在的「自治」性質。蝴蝶效應也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壓倒一切的差別,好像一隻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氣中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某個月紐約一場暴風雨的發生。
編輯本段蝴蝶效應的啟示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被用來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的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引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的初始就是混沌的,在不準確或者說是不精確中產生的,所以什麼樣的可能都會發生。 「蝴蝶效應」的復雜連鎖效應,每天都可能在我們身上發生,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去改變我們的過去來改變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正確地把握我們的現在,也許,以後的結果就會趨向於好的方面,而走錯一步你可能短時間無法發現,但是幾十年後斷送的,就不僅是你的未來,而是更多。 這是上午在圖書館《青年文摘》上摘的一篇文章中的其中幾段,太長了所以就挑了幾段抄下來。因為最近身邊有很多朋友(包括自己)一直在道路上迷惘著,彷徨著,不知所措,心情煩燥。所以我覺得我們都是一直在做決定、改變決定。因為我們在變化,在成熟,因而我們不斷地調整、校準自己的努力方向或是目標。知道了「蝴蝶效應」,我們是否明白了:人,應該活得積極,要從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呢?我還想重復文中的一句話: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引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有時做一個決定了,雖然很不容易,但是重要的是邁出了第一步。 而你每天也都在做很多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決定,但某天你的某個決定就能改變你的一生。 今天看到一段話很好:不要被他人的論斷束縛了自己前進的步伐。追隨你的熱情,追隨你的心靈,它們將帶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希望有所啟示。 實際應用 核心理念:看似微不足道的細小變化,卻能以某種方式對社會產生微妙的影響,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行。細節決定成敗。 應用要訣:關注細節,防微杜漸,注重關聯,控制全局。 應用領域:所有事物 學習後可以深刻認識和有效解決如下問題: 1、產品質量問題 2、工作程序問題 3、工作態度問題 4、關鍵細節問題 5、個人成長問題
編輯本段蝴蝶效應與混沌學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編輯本段蝴蝶效應與基因學
蝴蝶效應是基因學理論中的一個現像,現代醫學證明,一切疾病均與基因有關。疾病易感基因是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的一類基因。攜帶疾病易感基因的人在沒有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患病的風險性比正常人明顯增加。因此,採用分子技術檢測人體細胞中是否含有某類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以評估個體患病的風險度,從而為疾病的預防提供早期干預的機會。基因檢測是檢測人體細胞中疾病相關(易感)基因的分子檢測技術。 先進發達的現代醫學科技,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5年。 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讓我們的壽命延長25年。

E. 什麼是蝴蝶效應,如何在股市中應用

就是應用於股市連鎖反應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市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
做高拋低吸,注意控制倉位,設好止損位和止贏位。

F. 舉例解釋一下蝴蝶效應,謝謝!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分析,武松的個人行為或許影響了宋朝甚至世界歷史。這就好比在蝴蝶效應經濟學中,經濟體和社會不是機器式的運轉,更像是有生命的機體。

公元1059年11月,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的武二郎被破格提拔。武都頭在街頭閑玩,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身為嫂子的潘金蓮則暗戀上擁有「幹部」身份、身高八尺的小叔子。

幾天後,在武大郎出去賣燒餅時,一場誘惑在家中鋪開,但沒有成功,被正義的武都頭嚴詞拒絕,並搬回縣衙以示決心。接下來,潘金蓮勾上了西門慶,毒殺了武大郎。武都頭則血濺鴛鴦樓、醉打蔣門神。繼而夜走蜈蚣嶺,碰上了及時雨宋公明,決定一同造反。

假如武松從了潘金蓮,大宋朝的歷史會是怎樣?讓我們盡情展開想像的翅膀:首先,沒有武松的宋江很難被招安;梁山好漢就不會征方臘,即使征了也不會有獨臂武松擒方臘的出現。

如果方臘不死,大宋可能就不會攻打大遼,金就不會崛起,蒙古就不會滅金,宋朝就不會滅亡……武松在推開潘金蓮的剎那間,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推倒了改寫大宋朝歷史的多米諾骨牌!

但1963年混沌效應的發現則對傳統經濟學提出了巨大挑戰:科學家洛倫茨在《大氣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在氣候不能精確重演與長期天氣預報者的無能為力之間必然存在著一種聯系,這就是非周期與不可預見性之間的聯系。他還發現了混沌現象「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性」 。

這可以生動地用「蝴蝶效應」來比喻:在理論上,巴西的一隻蝴蝶扇一下翅膀,這一擾動,就會在很遠的另一個地方造成非常大的差異,將使長時間的預測無法進行,甚至被系統放大為幾千公里外非洲的一場風暴。

(6)股票市場中的蝴蝶效應擴展閱讀:

中國人舌尖上的「蝴蝶效應」:

英國媒體說,中國中產階層熱衷於購買美國豬肉,導致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豬場旁的居民叫苦連天,因為豬的增加帶來了豬糞臭味的問題。

還是英國媒體的報道:中國大幅減少進口牛奶,全球牛奶過剩,國際奶價降到6年來的低點。

隨便翻翻,這類新聞真是不勝枚舉:諸如「中國需求推高日本水果價格」,「中國需求拉動馬來西亞燕窩價格」。舌尖引發的「風暴」只是冰山一角。由於中國市場出人意料地拋售數噸金條導致金價大跌。還有美國媒體「叫苦不迭」地說:「中國需求放緩令美國煤炭業雪上加霜。」

一句話,中國需求在全球市場上擁有「蝴蝶效應」一般的巨大威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從水滸故事看蝴蝶效應經濟學

人民網-中國人舌尖上的「蝴蝶效應」

G. 蝴蝶效應是指什麼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一、蝴蝶效應的由來

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60年代初的發現.在《混沌學傳奇》與《分形論——奇異性探索》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侖茲(E.Lorenz)在皇家麥克比型計算機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他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計算機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一小時後,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在氣象預報中,稱為『蝴蝶效應』.……」「洛侖茲最初使用的是海鷗效應.」「洛侖茲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可預言性: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卷風嗎?』」

二、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三、產生蝴蝶效應的內在機制

所謂復雜系統,是指非線性系統且在臨界性條件下呈現混沌現象或混沌性行為的系統.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方程中含有非線性項,它是非線性系統內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機制的數學描述.正是由於這種「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機制」,才導致復雜系統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應,才導致復雜系統呈現混沌性行為.

目前,非線性學及混沌學的研究方興未艾,這標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認識正在向更為深入復雜的階段過渡與進化.

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
參考資料:http://www.jshlzx.net/klh/1/zk03/text/zk03_220.htm

H. 經濟學中的蝴蝶效應是怎麼回事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面對復雜變幻的經濟形勢,任何一個國家都一定要盡力做到防微杜漸,要警惕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最終造成整個系統的分崩離析。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就是蝴蝶效應的一個很好的實例。

2007年,次貸危機在美國爆發,接著到了2008年9月,金融危機便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波瀾。當美國次貸危機剛剛發生的時候,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並沒有多少人相信,美國金融動盪會對亞洲經濟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在經歷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磨煉和洗禮後,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體系有了顯著改進,當次貸危機爆發時,亞洲的許多人還樂觀認為,只要亞洲區內貿易可以持續,美歐經濟好壞與亞洲經濟的關系就不大。然而,事實證明,美國次貸危機就像那隻扇動翅膀的蝴蝶,它帶來的惡劣影響被不斷地、迅速地放大,時隔不久,便對亞洲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

「一隻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就可能給一個遙遠的國家造成一場颶風。」這個非常有名的論斷,來自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於1963年發表的一篇科學論文。在論文中,他指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通過這篇論文,「蝴蝶效應」一詞開始為世界關注。

蝴蝶效應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混沌現象。它指出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給整個系統帶來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I.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蝴蝶效應也是系列科幻驚悚電影的名稱,《蝴蝶效應 1》於2004年上映,續集《蝴蝶效應2》於2006年上映,《蝴蝶效應3》是一部前傳性質的電影,於2009年上映。瑪利亞·凱莉於2008年推出的新碟也以《蝴蝶效應》為名。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
這句話的來源,是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序,這個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他形象地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羅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卻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級增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將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他於是認定其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南美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北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至於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他們認為這「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偏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運用馬列主義的辯證思維來看,這就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J. 蝴蝶效應讓股票漲!!!

目前來說,股票下跌是趨勢,要讓股票漲很難,建議倉位30%以內。
首先,還是老生常談:這次股市是杠桿市,也就是資金市,完全是靠大量資金、而不是靠經濟基本面推動的。市場上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杠桿資金,但現在杠桿資金已經奄奄一息,場外配資幾乎被打爆,很長時間難以恢復元氣。這是這輪異動行情天然的短板!
其次,散戶的增量資金幾乎沒有了。經過這次悲慘的洗禮,散戶的新增速度將大大放慢,同時大量散戶還被套在高高的山崗上,哪裡還有新增資金?如果單靠印鈔放水,即所謂的「釋放流動性」來支撐股市,最終的走勢或結局會更加難以預料。
第三,管理層還敢發動一場「人造牛市」嗎?肯定不敢了。經過這次瘋狂的股災,人人都心有餘悸,哪裡再敢。誰有能力、誰有意願去解救上方數萬億的套牢盤?沒有,即使國家有這個意願,也沒這個能力,上面的套牢盤實在太大了;其它機構不但沒能力,更沒意願去當「解放軍」。
因此,除非中國股市由資金市轉為基本面支撐的牛市,也就是短期內需要中國經濟大幅度好轉,上市公司業績短期內大幅度增長。但遺憾的是,從中短期內來看,要實現這種大幅度的改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至少時間窗也不支持。
再看看國際市場,希臘退出歐元區的腳步聲正緊;接下來的9月份,美聯儲有可能要加息的時間越來越近;很多重大風險會接踵而來。
這次救市,目的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為了讓銀行的杠桿資金有一個出逃的機會,讓他們有時間迅速降低杠桿率。但是,他們的出逃就意味著有人要為他們買單。一旦他們出逃成功,急跌變為陰跌,救市就算成功,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是OK貸師兄,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股權出質標的方質權人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6 16:20:10 瀏覽:955
基金公司為什麼發基金券 發布:2025-04-26 16:17:51 瀏覽:496
家住四新如何去金融港 發布:2025-04-26 16:02:47 瀏覽:424
中歐新能源汽車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4-26 16:02:09 瀏覽:134
股票退市代碼查詢 發布:2025-04-26 15:58:24 瀏覽:15
美國加稅對什麼股票影響 發布:2025-04-26 15:53:59 瀏覽:963
如何代持股權合同 發布:2025-04-26 15:52:59 瀏覽:149
美國有哪些海外基金公司 發布:2025-04-26 15:52:14 瀏覽:987
拍賣的股權什麼時候可以交易 發布:2025-04-26 15:48:15 瀏覽:660
股市如何獲取巨額利潤 發布:2025-04-26 15:47:35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