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市場行業比重
㈠ 美國股市有幾個指數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信息和服務業的興起催生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S&P500股價指數乃是由美國McGraw Hill公司,自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上櫃等股票中選出500支,其中包含400家工業類股、40家公用事業、40家金融類股及20家運輸類股,經由股本加權後所得到之指數,以1941至1943這段期間的股價平均為基數10,並在1957年由S&P公司加以推廣提倡。因為S&P指數幾乎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80%以上,且在選股上考量了市值、流動性及產業代表性等因素,所以此指數貨一推出,就極受機構法人與基金經理人的青睞,成為評量操作績效的重要參考指標。
3個被譽為美國股市三大指數
㈡ 目前美國和其它主要證券市場的各行業市盈率是多少不同的行業中一般多少為合理
各國的國情和基金利率不同導致各國股票的PE(市盈率)也不同,下面以美國為例:
在美國,消費類的股票(就是吃喝拉撒,如可口可樂,寶潔),因為他們沒有經濟周期,一般的PE是15倍到20倍,市凈率一般2-3倍。
而鋼鐵、有色金屬這些明顯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是10倍的PE和1倍的市凈率。
而像金融保險業,由於高速的發展的預期,一般是30倍的PE。
當然是沒有周期性行業的公司PE要高一些了,一般是30倍,周期性的一般是10倍。
㈢ 什麼行業在美國占最大比重
其實這個問題呀,我們大概可以從各國的500強企業名單中看到結果,美國的財富500強中軟體、互聯網、通信、醫療等科技和服務行業的企業佔有不少份額,而微軟、蘋果、google、思科等科技企業的股票市值總是占據前衛。由此可見,第三產業(廣義服務業)對美國GDP的貢獻很是巨大。
美國科學技術先進,製造業自然是發達,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利用別國的有利資源、人力和市場,為了減少成本並獲取更大利潤,其製造業有很大部分轉移到別國,但是其核心技術依然把持在本國,通過關鍵技術遏制別國製造業的發展和創新,並通過技術和服務出口取得上游綠色高端收入。
此外,消費是影響GDP的很重要因素,因為一個國家的所有人民的消費總量(一年內消費需求/能力),它決定了區域內的市場容量/規模,從而大致決定了企業或工作人員要完成的產品數量/價值(一年內大家所創造的價值就是這一年的GDP)。需求大概是這么多,如果本國完成不了,就只能依靠進口,進口的這部分就不能算進口國的GDP,而應該是出口國的GDP。
GDP歸根結底是本國人民一年內創造的總財富,它可以是為滿足本國人民消費(用於本國銷售),也可以是為滿足友國人民消費(用於出口國外)。 消費需求(包括本國需求和別國需求)反映了全球經濟的活躍程度,也反映了全球消費市場的潛在規模,因此我們政府為保證GDP的持續增長,鼓勵適度地擴大消費。
訂單的問題,是競爭力的問題,是產品的問題,因為你沒有跟著用戶需求走。用戶的需求永遠是物美價廉,即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不是精美是不是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價格是不是公道是不是能為客戶所承受。處理好滿足好用戶的品質需求和價格需求,訂單就不是問題了。
此外,生產力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GDP的發展,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比我國高出許多,也就是說他們國家一個人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要遠超過我們。你也許會說,我們國家人多呀! 是,我們人多,但是那也意味著我們消耗的資源也越多,至少人力資源就多。我們所說的GDP,靠我們的勞動創造的價值是要減去成本的,是從無到有的純利潤。
總之,關於GDP的發展,也就是經濟的發展,消費的發展是前提,保證品質、控制價格、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投資、促進市場的自由交易、擴大出口是途徑,而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保障。
㈣ 為什麼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因為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由於美國的資機會和風險度要大於歐洲大陸各國,所以美國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大於歐洲大陸各國股市與GDP的比例。
經濟學家華生對於股市市值和GDP的關系提供了一個一般參數:「低收入國家一般在20%~3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一般在50%左右。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股市市值大體與GDP持平。」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4)美國股票市場行業比重擴展閱讀
2000年美國股市總市值占其GDP比重高達183%,隨之而來的便是美國股市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而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與信貸泡沫爆發之際,美國總市值佔GDP比重為135%。到了2009年3月,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與GDP比率僅為73%。
然而在2013年,雖然大企業盈利下滑,但美股還是上漲了30%以上,總市值佔GDP比例再次超過100%,當時利用貸款投資股市的資金達到445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值。可見,信貸泡沫危機已經顯現。
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公司OmegaAdvisors的副董事長StevenEinhorn近日卻表示,已經持續了6年的美國牛市至少還會再持續兩年。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gdp
參照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股市
參照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股市15年逼退一半上市公司
㈤ 美國股民占總人口多少比例
美國股市開戶人數8000多萬,開戶人數占總人口的近27%
㈥ 美國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各佔多大的比例
從國外市場來看,證券市場的潮流應該是機構佔主導。美國、英國等是保險資金、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穩定持有股市絕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則是法人機構相互持股,也是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增無減。美國機構投資者佔美國總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養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險公司由3.3%上升到7.3%。
㈦ 美國三大股票指數
美國三大股票指數分別是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它們的簡介如下:
1.道瓊斯指數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2.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又稱納指、美國科技指數,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3.標准·普爾5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3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7)美國股票市場行業比重擴展閱讀:
美國股市
美國股市是指包含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 Stock Market) 上市的股票 。目前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參考資料:美國股市_網路
㈧ 美國的股市市值佔美國GDP的比例
㈨ 美國股市1973到2020年那些行業漲幅比較大
科技股漲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