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場違約貼息
Ⅰ 對於操縱市場違法所得超百萬可以入刑,對於國內股票市場而言,會引起哪些風波
對於操縱市場違法所得超百萬可以入刑,對於國內股票市場而言,會導致股票跌漲幅度。畢竟現在有法律的制約,所以有一些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了,我國法律是有很大威嚴的。對於行為人通過公開傳播虛假、不確定的重大信息來影響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影響特定證券、期貨的交易價格、交易量,從中謀取利益的人,會加以少之又少的。
Ⅱ 中國的股票市場大都以圈錢為目的,這對上市公司不是很有利嗎為什麼說不好呢
以圈錢為目的,他就不會去花精力和時間去發展公司,這樣下來公司早晚會虧,退市也是時間的問題了
Ⅲ 【費解!!!!】我國股票很多不分紅 ,那麼股價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股價不是等於現金流貼現嗎
股價不是等於現金流貼現。股價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用貼現現金流量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只是股票的估值,或者可以看作是股票的價值,它不一定等於股票的價格。這個結果只能作為投資的參考,如果它高於股票的價格,那麼可以認為股票被市場低估;反之,則股票價格被市場高估。
Ⅳ 我國股市波動與經濟波動並不貼現,原因是什麼 具體原因是什麼
我國股市波動與經濟波動並不貼現,具體原因是(經濟因素、市場因素、非經濟因素)。
一、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因素從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及股票的獲利能力和資本的增值,從不同的側面影響居民收入和心理預期,而對股市的供求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1.經濟周期
2.通貨變動
3.國際貿易收支
4.國際收支
5.國際金融市場
二、宏觀經濟政策因素
我國股市作為一個初興的市場,宏觀經濟政策因素對股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貨幣政策
(1)利率
(2)存款准備金率
(3)公開市場業務
2.財政政策
(1)國家預算
(2)稅收
(3)國債
3.產業政策
4.監管政策
就是說一是經濟問題;二是政策問題;三是外圍問題;四是心理問題。以上供參考。
Ⅳ 中國近五年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
我看比銀行利率要低的
Ⅵ 中國股票市場是否有效
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
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
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盪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
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
由於股權結構形式單一並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
雖然 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Ⅶ 貼現率與股票市場行情有什麼關系啊
貼現率與股票市場行情關系如下:
貼現率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這種貼現率也指再貼現率,即各成員銀行將已貼現過的票據作擔保,作為向中央銀行借款時所支付的利息。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
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
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准備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
Ⅷ 中國股票市場是否也有類似國外的保證金制度
股票市場都是全價交易的。外國也一樣。你買了股票,就有相應的權利。
但是用保證金交易的,並沒有這些權利,就是最基礎的分紅的沒有,更別想收購別人的公司了。
用保證金交易的有,但不是交易股票。比如,明年我國就會推出融資融券。也是交納50%的保證金。但這並不是股票交易。他是以股票作為參照標底。就像期貨的參照物一樣(銅期,參照銅價一樣....)。
你明年注意融資融券業務就是了,這就是你所要了解的東西了。
Ⅸ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否符合「有效市場假說」
有效市場假說作為金融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之一。由於有效市場假說奠定了研究資本市場中證券價格形成機制與預期收益變動的基礎,所以該理論也就成為了現代證券市場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它成為了金融工程學的核心理論之一。盡管如此,有效市場假說的實際應用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像歐美等成熟的證券市場也遠遠沒有達到有效市場的標准,所以該假說在實際中的應用會有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具體的理解我建議你參閱: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簡要地敘述有效市場假說的主要內容,特別指出該假說的種種假設性條件,然後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統計結構進行檢驗,之後提出有效市場假說描述市場的不足,最後引入分形市場假說,說明分形市場假說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自然的推廣,也是一個更加接近真實市場的一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