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無摩擦股票市場

無摩擦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 2022-07-08 00:07:31

① MM定理的具體證明,最好有原文章~

又稱莫迪亞尼-彌勒定理,它表明:在無摩擦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市場價值與它的融資結構無關。

MM定理的無摩擦環境:

1、沒有所得稅

2、無破產成本

3、資本市場是完善的,沒有交易成本,且所有證券都是無限可分的

4、公司的股息政策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

MM定理指企業融資結構與其市場價值無關。它有一系列的假設,資本市場有效、企業沒有破產威脅、企業投融資決策相互獨立、無企業和個人所得稅。
MM定理可以用市場套購原理簡單反正。如果融資結構與市場價值有關,則套購者可先將企業買下,簡單變更股票和債券比例,無需對其他方面作任何改變,即可出售獲利。但是,這在現實經濟中是不可能的。退一步,如果市場上真存在這樣的獲利機會,那麼套購者和套購行為將充斥整個市場,直至這種機會消失殆盡。
實際上,MM定理只是一個基準定理。其隱含意思是,如果不能完全滿足其前提條件,融資結構就會影響市場價值。後來,經濟學家逐步放鬆這個基準定理的嚴格假設,先後加入考慮企業所得稅、破產成本、投融資決策相關、個人所得稅、不確定性、風險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具體討論了融資結構與市場價值的關系及影響機制

② 什麼是 完全資本市場

MM定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無論以負債籌資還是以權益資本籌資都不影響企業的市場總價值。企業如果偏好債務籌資,債務比例相應上升,企業的風險隨之增大,進而反映到股票的價格上,股票價格就會下降。也就是說,企業從債務籌資上得到的好處會被股票價格的下跌所抹掉,從而導致企業的總價值(股票加上債務)保持不變。企業以不同的方式籌資只是改變了企業的總價值在股權者和債權者之間分割的比例,而不改變企業價值的總額。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難免會遇到來自現實生活的挑戰。因為稅收的列支的先後、破產的可能性、對經理行為的制約、維持生活的挑戰。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控制權等五個方面的因素表明:股權資本籌資和債券籌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不同,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市場的總價值。
又稱莫迪亞尼-彌勒定理,它表明:在無摩擦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市場價值與它的融資結構無關。
MM定理的無摩擦環境:
1、沒有所得稅
2、無破產成本
3、資本市場是完善的,沒有交易成本,且所有證券都是無限可分的
4、公司的股息政策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
摘自《證券發行與承銷》 中國證券業協會編著
1.MM的無公司稅模型。l958年,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創建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這一理論又被稱為資本結構無關論。
MM理論的應用具有嚴格的假設條件:(1)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用EBIT(息稅前利潤)衡量,有相同經營風險的企業處於同類風險等級;(2)現在和將來的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EBIT估計完全相同,即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收益和這些收益風險的預期是相等的;(3)股票和債券在完全資本市場上進行交易,這意味著:沒有交易成本;投資者可同企業一樣以同樣利率借款;(4)所有債務都是無風險,債務利率為無風險利率;(5)投資者預期EBlT固定不變,即企業的增長率為零,所有現金流量都是固定年金。
奠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分析了在無公司稅時企業的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及綜合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其基本思想是: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和綜合資本成本無關。
命題一:不論企業是否有負債,其價值等於公司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額除以適於該公司風險等級的報酬率。
命題一認為,當不考慮公司稅時,企業的價值是由它的實際資產決定的,而不取決於這些資產的取得形式,即企業的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命題一還認為,用一個適合於企業風險等級的綜合資本成本率,將企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資本化,可以確定企業的價值。命題一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式中 : V —公司價值;
VL— 有負債公司的價值;
VU — 無負債企業的價值;
KA — 有負債公司的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KSU — 無負債公司的普通股必要報酬率。
公式表明:(1)企業價值V獨立於其負債比率,即企業不能通過改變資本結構達到改變公司價值的目的;(2)有負債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KA與資本結構無關,它等於同風險等級的沒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率;(3)KA和KSU的高低視公司的經營風險而定。
命題二:有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KSL)等於同一風險等級中某一無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KSU)加上風險溢價。風險溢價根據無負債公司的權益成本率和負債公司的債務資本成本率(KD)之差乘以債務與權益比例來確定。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D — 有負債企業的負債價值;
SL —有負債企業的權益價值。
命題二的含義是:(1)使用財務杠桿的負債公司,其股東權益成本是隨著債務融資額的增加而上升的;(2)便宜的負債帶給公司的利益會被股東權益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最後使負債公司的平均資本成本等於無負債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3)因此公司的市場價值不會隨負債率的上升而提高,即公司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的變化與公司價值無關。
MM理論的結論:在無稅情況下,企業的貨幣資本結構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和資本成本。
2.MM的公司稅模型。因為公司所得稅是客觀存在的,為了考慮納稅的影響,MM還提出了包括公司稅的第二組模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結論是負債會因利息的抵稅作用而增加企業價值,對投資者來說也意味著更多的可分配經營收入。引入公司稅的MM理論有兩個命題。
命題一:負債公司的價值等於相同風險等級的無負僨公司的價值加上負債的節稅利益,節稅利益等於公司稅率乘以負債額。公司的價值模型為:
式中:VL — 有負債公司的價值;
VU — 無負債企業的價值;
T — 公司稅率;
D — 公司負債。
命題一的含義是:(1)當公司負債後,負債利息可以計人成本,由此形成節稅利益;(2)節稅利益增加了公司的收益和價值,這部分增加的價值量就是節稅利益,相當於節稅額的現值;(3)公司負債越多,公司價值越大,當公司目標為公司價值最大化時,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應該是100%負債。
假定公司負債是永久性的,那麼公司節稅利益的大小就取決於稅率和公司債務的獲利水平,公司年節稅利益為:
公司年節稅利益 = 債務收益 × 稅率
= 公司負債規模D × 公司債務資本收益率(即公司負債資本成本)KD× 稅率T
如果公司的負債是永久的,那麼公司每年有一筆等額節稅利益流人,這筆無限期的等額資金流的現值就是負債企業的價值增加值。負債企業增加的價值為:
D×T是等額負債節稅利益的現值。
命題二:在考慮所得稅情況下,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率(KSL)等於同一風險等級中某一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率(KSU)加上一定的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根據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率和負債企業的債務資本成本率(KD)之差和債務權益比所確定。其公式為:
在命題一的基礎上,風險報酬考慮了所得稅的影響。因為(1一T)總是小於l,在D/S比例不變的情況下,這一風險報酬率總小於無稅條件下命題二中的風險報酬率。由於節稅利益,這時的股東權益資本成本率的上升幅度小,或者說,在賦稅條件下,當負債比率增加時,股東面臨財務風險所要求增加的風險報酬的程度小於無稅條件下風險報酬的增加程度,即在賦稅條件下公司允許更大的負債規模。

③ 全球十大股票市場

全球十大股市名單
第10名:德意志證券交易所
第9名:孟買證券交易所,
第8名:深圳證券交易所,
第7名:香港證券交易所,
第6名:倫敦證券交易所,
第5名:泛歐證券交易所,
第4名:上海證券交易所,
第3名:東京證券交易所,
第2名:紐約納斯達克,
第1名:紐約證券交易所。
拓展資料: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大陸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根據市場的功能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發行市場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籌資活動的市場,一方面為資本的需求者提供籌集資金的渠道,另一方面為資本的供應者提供投資場所。發行市場是實現資本職能轉化的場所,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由於發行活動是股市一切活動的源頭和起始點,故又稱發行市場為「一級市場」。 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進行轉讓的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流通市場一方面為股票持有者提供隨時變現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與發行市場的一次性行為不同,在流通市場上股票可以不斷地進行交易。 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的基礎和前提,流通市場又是發行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發行市場的規模決定了流通市場的規模,影響著流通市場的交易價格。沒有發行市場,流通市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市場規模過小,容易使流通市場供需脫節,造成過度投機,股價飈升;發行節奏過快,股票供過於求,對流通市場形成壓力,股價低落,市場低迷,反過來影響發行市場的籌資。所以,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整體。

④ 論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關於股市運行機制問題
我國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只注重「擴容發展」,沒有理順「監管」與「改革」、「發展」的關系。我國股市的「圈錢」體制,粗放式擴張,雖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躍式的擴容,但累進的結構性制度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筆者認為我國股市發展歷史上最大的失誤在於解散了跨部門、跨利益集團的股市發展政策設計部門,如國務院證券委。正是失去了這一戰略思維的「心臟」,我國股市出現了「只談發展」「不談發展改革」,「只談監管」不談「改革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是:由警察部門主導的全面規劃發展!如果不能正確處理股市「監管」與「發展」「改革」的關系,就難以處理「破」與「立」的關系,我們「破」了不規范的市場力量,但沒有「立」起相應規范化的市場力量。打擊不規范力量給「莊家」「私募基金」「跨市場、跨產品套利」等種種交易行為以重創!而這種重創基本瓦解了由他們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發形成的我國股市的流動力提高機制。
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相應的針對「規范化」市場運作機制的主動的戰略性的建設方案,在瓦解的同時沒有建立流動力提高機制。這樣做的嚴重消極影響就是:隨著我國股市流動力提高機制的不斷被削弱被瓦解,我國股市的運行安全正收到嚴重威脅。
因此,只有處理好監管者和市場的關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運作機制,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作為市場監管者既不能「當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前,經典的自由市場理論大行其道,認為政府是「守夜人」,反對政府對市場進行任何的干預。在發生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之後,主張國家對經濟進行強有力干預的凱恩斯主義逐漸取得了經濟學中主流地位。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特徵,要熨平經濟波動的「峰」和「谷」,政府應主動實施反經濟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
二、關於機構投資者
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占絕大多數,占股票總值的80-85%。美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投資者依次是:養老基金、人壽保險基金、財產保險基金、共同基金、信託基金、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投資銀行、慈善基金等。這些機構投資者都是以證券作為主要的投資業務,他們素質高,經營豐富,通過投標方式來參與新股發行的定價,制定出的價格通常能反映發行公司的價值。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規模太小,2000年全美共同基金資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而同期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總值則只有700億元人民幣。二是單個基金的塊頭太小,目前世界上基金規模動輒上千億美元,而我國最大規模的只要30億元人民幣,三是家數太少,美國達7000多隻,我國不到40隻。
這幾年,我國股市的發展重點之一是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並且把發展的形式定位在「公募型契約」證券投資基金。但出現了「唯證券基金獨尊「的發展戰略。由此,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隊伍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出現了以證券投資基金取代其他一切機構投資者的傾向。相對於證券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我國股市的其他機構投資者明顯萎縮
這種只扶持證券基金的片面的股市發展政策,實踐證明已危及股市運行安全。證券投資基金的研究表明,證券投資基金的行為從整體上而言表現為「順勢操作」,因此從整體和長期而言並不能明顯為股市提供流動力支持。分析從2000年以來的四個1300點附近的各類投資者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看出,證券投資基金並未表現出逆勢進場的模式,從而無能力擔當起為市場提供流動力的重任。但是與此同時,隨著不斷的監管和加壓,在這四個1300點附近,其他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正趨於土崩瓦解之勢。比較2000年以前的我國股市,我們在市場上已經越來越難以看到「抄底「資金的身影。投資者的高度「同質化」,破壞了證券市場應有的機構投資者的「異質化」結構。這就破壞了證券市場上各類機構投資者的應有的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的生態平衡局面,帶來了獨家壟斷性發展的失衡狀態。
筆者認為:大力發展多樣化的投資者隊伍,建立生態平衡系統,市場機構化是當今國際資本市場的特點之一,也是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和共同基金這三類投資者。有的國家還包括開辦個人投資信託和證券自營的銀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以散戶為主,證券投資基金剛開始發展,保險基金從1999年開始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形式間接入市,但尚不能直接投資股票,養老基金由於體制問題,也未形成一個真正的法人。
由此,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任務艱巨。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開放式基金,擴大基金市場和基金品種,基金設立和發行要逐漸由審批制過渡到注冊制,要通過組建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國內基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素質和競爭力;為保險基金自由進入市場創造條件,包括保險基金可以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通過自己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市場等;培養養老基金,幫助這部分基金進入市場。
目前我們欣喜的聽到證券監管高層表態:將給私募基金合法的地位!同時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保險公司將投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表示:今年八月底資產規模已達2300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也將進軍資本市場。所有這些措施的貫徹無疑將提高股市的流動性,擴大股市容量,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用,對於股市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三、關於證券市場體系
美國股票市場具有多層次的市場格局,股票市場通過層次細分可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本的供需平衡。中國股票市場結構單一,主板A股市場規模較大,二板市場未能開設;三板市場規模小,同時滬、深兩地市場的同質性、重疊性限制了整個市場容量的擴展。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建立多層次的證券市場體系,其中包括:
一)創業板市場(二板市場):為高科技,高成長型企業服務。特點:企業規模小,經營年限短,採取保薦人制度,股份全部流通,規定主要股東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條件,嚴格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1、二板市場定位
無論在主板市場內部設立二板市場,還是單獨設立為主板服務而且為主板市場培養上市公司的依附型市場,都不符合我國經濟改革和產業轉型的客觀要求。由於主板市場存在問題較多,行政色彩過濃,因而在主板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二板市場,就會留下隱患。從外國的發展過程看,如果把二板市場當作主板市場的輔助市場存在,一般來說都不是成功的。因此應建立一個有獨立運行規則、獨立的發展目標、獨立的服務對象、獨立的上市基準、交易機制的二板市場。二板市場應該為高科技企業服務,那些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環保等主導的高科技產業應該是我國二板市場的首選服務對象。為此,可以考慮把上海、深圳交易所合而為一,然後將深圳交易所變為二板市場。
2、二板市場的制度設計
1)上市標准
上市的最低資本要求及社會公眾股比例應該較主板市場有大幅度的降低
可不設盈利要求
對業務要求應該嚴格
2)交易機制
在市場上推行做市商制度
確保管理層的穩定和公司成長的連續性
實行T+0的交易制度
3)監管機制
強調信息披露基礎上的投資者保護
強調監管機構對發行質量和對投資者保護的責任
4)二板市場的風險及防範
建立科學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實行嚴格的保薦人制度
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實行嚴格的市場監管制度
二)三板市場
其實早在1992年,中國曾經設立過場外交易市場(三板市場),那就是STAQ和NET兩個入股交易系統。1999年兩個市場暫停交易,後一直沒有開市。2001年新的場外交易市場啟動――中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正式開張。中國所謂三板市場掛牌的公司是業績差,問題多的企業,而美國OTCBB市場上掛牌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業績差而是公司實力較小,所以中國三板市場的定位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股,像指垃圾桶,而美國的OTCBB市場的定位是小企業的孵化器,是NASDAQ的市場後備。
令人感動欣慰的是,據報到:新三板融資大門將開啟,中科軟定向增發方案已公布。新三板市場的推出,對於證券市場體系尤其是退市機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關於上市公司
一)質量問題
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低下,普遍存在「一年好,兩年差,三年ST,四年PT」的經營狀況,虧損戶數不斷增加,凈資產收益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每股收益不斷降低,審計報告中出具保留意見的公司不斷增多,上市公司丑聞屢見不鮮。我國的13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多家發生過丑聞,出事比例高達16%,而同期美國市場的比例是1%,1994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凈資產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增幅,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
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原因:1)股票市場的功能定位不準確:管理部門過於關注市場的融資功能,特別是為國有企業籌資。很多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把股票市場完全當作「圈錢」「脫困」的場所,籌集資金是國企的最終目的,改制是手段。這樣的上市目的使得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籌集資金而進行形式上改頭換面,公司上市後經營機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經營業績逐年下滑。2)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股票發行從「審批制」轉為「核准制」。由最初的「額度控制」到「通道制」,再到「保薦人制度」。但現行的保薦制度不能杜絕「江蘇瓊華」事件。股票發行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量的績差公司充斥市場。3)股票市場退出機制不健全:沒有嚴格的摘牌制度,一些嚴重資不低債、缺乏市場重組潛力和收購價值的劣質公司仍然沒有被淘汰。
對此,我們解決的對策是:1、股票市場的准確定位應該是融資和資源的優化配置;2、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推行機構詢價、網上發行和網下配售制度,建立「綠鞋」回撥機制;3、加快三板市場改革,建立暢通的退出機制。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不規范。
瓊民源的造假,藍田股份的欺詐,銀廣廈的虛幻,草原興發巨額財務黑洞,人們對會計信息產生了懷疑。其深層原因包括:1、巨大的利益誘惑;2、低廉的違規成本;3、法規政出多門;4、相關制度不完善。
對此,我們的解決思路應該是:1、建立以會計准則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2、建立以注冊會計師公正審計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3、建立以證監會抽查復審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再監督體系。
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由於股權分置,一股獨大的現實,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非常嚴重,這種局面既不利於公司的發展,更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實,股市的根本在於上市公司,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上市公司就不可能穩步發展和長期盈利。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建立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1、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是: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其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除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外,還有「社會價值目標」,比如:稅收指標、就業指標、公益活動指標等待,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高度理想主義的表現。美國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高度理想主義,即使被採用,也只能削弱商業公司的主要優勢及其有效實現確定目標的能力,同時還會放大政府的基本缺陷,使其迷失方向,並陷於利益集團的無休止的競爭中」。我國傳統體制下國有企業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對企業不負責的惡果也說明了這一點。當然,堅持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並不是說公司可以忽略公司利益相關者(包括雇員、債權人、顧客、社區)的利益。
2、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畸形股權結構。
從實踐上看,英美的股份公司都經歷了家族資本主義、經理資本主義與機構資本主義三個階段,其股權結構也經歷了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變化。「一股獨大」並沒有錯,相反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沃倫.巴菲特在希爾公司、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李嘉誠在和記黃埔公司都曾占很高比例的股權。
我國只所以反對國有股「一股獨大」,關鍵是國有股股東行為非理想化,發生了嚴重的扭曲。一是國家所有權的代理行使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國家所有權的代表是「形至而實不至」「缺位」現象嚴重,缺乏能真正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負責的人格化代表;二是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企改制而來,受傳統觀念束縛嚴重;三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導致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基本由原企業的管理人員組,從而形成了國家行政干預的「內部人控制」局面;四是國有股不能流通,致使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市場對公司的治理「失靈」,加劇了國有股股東行為的扭曲;五是法制不健全,打擊不力。
3、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核心是要保證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建立充分履行其職能的運行機制。
4、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建立一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包括市場機制、行政機制與社會機制)
1)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機制:主要指的是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
A、公司控制權市場主要表現為敵意兼並和收購,主要是對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成員總經理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英美國家公司控制權市場十分活躍,公司經營狀況糟糕,就可能更換董事長或總經理,甚至發生局外人通過收購該公司的股票繼而達到兼並公司的目的,這樣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就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我國的公司控制權市場發展嚴重滯後,原因是國有股不能流通,從而妨礙了上市公司的敵意收購和兼並,這也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
B、同樣,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也很落後。公司經理的選擇主要依靠行政部門,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對公司在職經理來說沒有構成任何威脅。
2)公司外部治理行政機制
政府對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的管理機制。
3)公司外部治理社會機制
主要是指中介機構的信用機制。
5、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條件是要創造一種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1)樹立「股份公司是股東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
2)樹立「股東公司最高權利機關是股東大會,核心機構是董事會」;
3)樹立「人力資本價值」理念。
四)關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問題
1、我國獨立董事佔比過低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的比例在10%左右,有的根本沒有獨立董事。根據經合組織(OECD)1999年的調查,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比例,美國為62%,英國為34%,法國為29%《財富》美國公司1000強中,董事會的平均人數為11人,獨立董事為9人。
2、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礙分析
1)缺乏相關法律作支撐
現在的公司法沒有給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間和條件。而在美國,獨立董事依靠法律這把「上方寶劍」,可以把獨立董事的個人意志變成董事會乃至公司的意志。而我國目前的法律沒有賦予獨立董事特殊表決權,人數也不佔優勢,很難從根本上與公司內部董事制衡。
2)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美國公司目前最大的股東是機構投資者,一般在一個特定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按照美國《投資公司法》(1940),人壽公司和互助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必須分散化,這也導致了美國股權的高度流動性。
當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要問題是控股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如擔保、應收帳款,資產置換等各種手段來侵佔上市公司資產,侵害中、小股東利益。
3)獨立董事的引入與我國監事會制度不相容
獨立董事制度產生於普通法為主的美英法系國家,這些國家採用「一元制」的董事會制度結構,在公司機構設置上沒有獨立的監事會。我國公司立法上採用的是大陸法系的「二元制」結構組織體系,即在股東大會之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如此,獨立董事的職責就會和監事會重疊甚至沖突。
4)具備擔當獨立董事素質的人才匱乏
5)市場選擇機制和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3、我國上市公司有效運作獨立董事制度的相關對策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A、公司法應賦予獨立董事一定的權利,建立權利實現保障機制。這些權利包括信息知情權、監督權、獨立的審核權、否決權。
B、上市公司還應當賦予獨立董事特別職權:第一,重大關聯交易的認可權;第二,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第三,向董事會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第四,提議召開董事會;第五,獨立聘請外部審計和咨詢機構;第六,向股東徵集投票權。
2)改革「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3)協調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功能。獨立董事的監督具有天然的事前監督,內部監督以及決策過程監督緊密結合的特點,而監事會具備了經常性監督、事後監督與外部監督的特點。
4、對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和能力,聘任和激勵約束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1)任職資格和能力
2)聘任
3)提供獨立董事的比例
4)提供充分信息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5)設立獨立董事發揮作用的機構
6)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7)強化獨立董事的誠信勤勉義務
5、建立獨立董事的自律組織
五)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過高,有的達90%以上,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利於公司治理和資本流動。英國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僅為10%,這種分散的股權結構使上市公司的決策更為透明,且能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因而投資活躍,證券市場融資能力較強且流動性好。英國公司首次公開上市時間平均在公司創立後8年,而德國卻是40年。英國公司上市的平均規模是1600萬美元,而德國是6000萬美元。德國上市公司的結構十分復雜,相互持股使得公司的直接持有者不等於最終持有者,個人持股比例小,而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持股比重和非金融公司交叉持股比重很大。
為此,要改變我國上市公司的畸形股權結構,必須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鼓勵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入市,給私募基金應有的合法地位,這樣才能改變股權過於集中的局面。
五、關於分業經營問題
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有兩種經營模式。一種是金融機構可以跨行業經營銀行、證券、保險與信託等各種金融業務,稱為混業經營模式。其中最關鍵、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混合,即「銀證合一」,另一種稱為分業經營模式,即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允許交叉經營業務。
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在西方金融史上曾經幾分幾合。1929年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金融領域逐漸由混業經營一統天下的格局演變成分業和混業兩種經營模式並存的狀態。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實行分業經營的國家開始出現重新實行混業經營的新方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上逐漸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 Holding Company),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將其定義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的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公司。
1998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1998年金融服務業法案》,該法案在涉及銀行組織的條款中,創造了「金融控股公司」這一新的法律范疇。1986年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實行金融「大震」(big bang)改革,全面摧毀了金融分業經營的體制,促進了混業經營。在東亞,日本和韓國曾經以大財團的形式發展起了一些企業集團,其中有一些是金融控股公司。與此同時,中國的證券業與銀行業仍實行銀證分業的制度。這種制度的明顯缺點在於:
1、資金方面
在投資銀行業務中,券商需要通過咨詢、策劃、融資、估價、談判等一系列操縱來幫助企業資本運營,這要求券商有一定的資金融通職能,而經紀業務的開展,銀行網點的鋪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券商要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功能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自營業務的開展更增大了券商對資金的需要,在混業經營模式下,這些資金需求可以通過銀行達到便利的滿足,但在分業經營中券商就無能為力了。
2、營銷網路方面
投資銀行開展證券配售業務、經紀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都需要建立一個網路體系來直接面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混業經營下可以利用銀行的營銷網路,降低成本,提供利用效率。
3、信息和信譽度方面
商業銀行的經營歷史遠遠長於投資銀行,它們對經濟實體的了解更多、更豐富,況且建立了一定的信譽度,容易接近客戶,依賴商業銀行的信譽投資銀行可以順利開展業務。
4、面對入世後金融大鱷的挑戰,中國需要混業經營以打造自己的金融航母,否則難以抵禦外來的金融風險,喪失競爭力。
對此,筆者強烈建議我國資本市場盡快走混業經營的道路,利用我國原有商業銀行的優勢,拓寬券商融資渠道,營造全方位的銷售網路,增強自身抗禦風險能力,以便在國際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六、關於證券交易所
20世紀90年代之前,全球證券交易所幾乎全都是以會員制形式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交易所是由會員出資組成的交易所為會員所有和控制,只對會員服務,只有會員才能利用交易所的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由於服務者和出資者為同一人,因此大多數實行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都是非盈利的服務性組織。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會員制形式逐漸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資本的國際化使各地的證券交易所突破了地域限制,在全球市場上形成了相互競爭的對象。一方面,競爭使定價過高的交易所得不到客戶,也就沒有收入來源,從而面臨淘汰的命運;另一方面,作為交易所,要在競爭的條件下生存,就必須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否則就有被蠶食的危險。但在會員制下,交易所籌資能力受限,融資成本過高,非盈利性的組織機構也限制了它持續發展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交易所只有採取以獲得競爭優勢為導向的商業治理結構才能獲得競爭力,因此,進入90年代,交易所的治理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出了公司化的發展趨勢,交易所開始由非盈利性的會員制向盈利性的公司制轉變。 公司制的特點在於:1、是以滿足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組織;2、交易所可以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不必局限於是會員還是交易者;3、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使市場交易權和所有權分開,不是股東也可以獲得在交易所交易的資格,而在會員制下,只有會員才有資格直接交易。顯然,公司制各方面都要優於會員制。而我國目前證券交易所組織模式為「行政會員制」,它是行政管理與會員參與相結合的組織模式。由於實施行政管理,它能從宏觀上保障證券交易所的活動首先符合國家利益,有利於實施監管;由於會員參與,它還要考慮會員的切身利益,「行政制」和「會員制」的結合必然導致低效率和缺乏市場競爭力。
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股票市場改革矛頭主要指向籌資者,投資者和券商,很少觸及證交所。目前的證交所內無動力,外無壓力,沒有競爭和市場意識,面對資本全球化的沖擊,整合和股份化改造是證交所改革之路。
筆者認為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改革包括兩個方面:
1、證券交易所的整合,上海、深圳證交所合並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從全球看,證交所集中化的呼聲超過了分散化的呼聲。目前世界范圍內形成的三大勢力范圍:一是以紐約證交所為首的GEM陣營(global Equity Market)控制歐洲、美洲和亞太,股票市值超過了19萬億美元。二是以英德為首的IX陣營,市值為4萬億沒有,以歐元報價,壟斷歐洲股票交易額的53%和高科技股的80%,三是以納斯達克為首的創業板市場陣營即「全球數碼股市」。
2、公司制的證交所結構。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已經改製成股份公司,有不少公司正在上市。把屬於市場的還給市場,只有這樣,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面對全球競爭,才能在世界資本市場中站穩腳跟。

⑤ 市場摩擦的實證研究

上述各指標是從不同角度對金融市場摩擦程度的測定。許多學者對這些指標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toll(2000)的研究。他選取的樣本由3890隻股票(其中NYSE/
AMSE市場1706隻,Nasdaq市場2184隻)構成,樣本期為1997年12月1日至1998年2月28日,共計61個交易日。他考察了各測定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它們與企業交易特徵變數的關系。
各摩擦測定指標的相關性
盡管遞要價差和有效價差之間有很多差別(如遞要價差通常大於有效價差),但二者都是對總摩擦的測定,同屬靜態指標,它們在 NYSE/AMSE市場和Nasdaq市場上的相關系數都超過了
99%。這表明,這兩個指標在測定總摩擦的橫截面變差方面是等價的。
交易價差和Roll價差都是對真實摩擦的動態測量。盡管對同組類股票(按市價劃分)而言,Roll價差平均要略大於交易價差,但二者有著很高的相關性。交易價差和Roll價差分別與遞要價差
和有效價差這兩個反映總摩擦的靜態指標具有相關性。由此說明,非信息因素是造成不同股票之間摩擦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
由日交易不平衡額傳遞的信息摩擦λ|It|與其它摩擦指標正相關,但相關性不高。這說明信息摩擦的橫截面行為與真實摩擦的橫截面行為有著很大的區別。
開盤價變動幅度與其它指標的相關性也為正,但相關性不高。這是因為開盤時的摩擦與交易日中其它時間的摩擦產生的原因不同。
各摩擦指標與企業交易特徵的關系
企業交易特徵變數包括企業股票的日平均交易額、收益方差、總市值、平均收盤價、日平均交易次數以及平均絕對交易不平衡額。
遞要價差和有效價差這兩個總摩擦測定指標均與交易額和股票價格負相關,與股票收益方差和平均絕對交易不平衡額正相關。然而,股票交易次數和股票市值在NYSE/AMSE和Nasdaq
這兩個市場上的作用存在差異。Nasdaq市場上遞要價差和有效價差回歸方程的截距均大於NYSE/AMSE市場,這表明Nasdaq市場的總摩擦較大。
Stoll對遞要價差和有效價差的差額即價格改進的實證結論有四點。一是價格改進與股票收益方差正相關。這反映了波動性大的股票存在較多價格改進的機會。二是價格改進與平均絕對交
易不平衡額正相關。具有較大平均絕對交易不平衡額的股票趨向於有較大的價差和較多的價格改進機會。三是價格改進與股票價格負相關。這反映了股價最小變動幅度(minimum tick size)的
作用。由於該變動幅度更有可能對低價股票有約束力,因而低價股票具有更大的價格改進機會。四是價格改進與交易活躍程度變數——交易額和交易次數負相關,這說明交易活躍的股票有較
少機會同時也較少需要價格改進。
真實摩擦的動態測定指標——交易價差和Roll價差幾乎與靜態的總摩擦測定指標以同樣的方式和同樣的程度與企業特徵變數相關。這表明遞要價差和有效價差的橫截面變差主要反映的是
真實摩擦。Nasdaq市場交易價差和Roll價差回歸方程的截距均大於NYSE/AMSE市場,這表明Nasdaq交易商市場和NYSE/AMSE競價市場這兩種市場結構對真實摩擦產生的影響不同,其中
Nasdaq市場的真實摩擦較大。
Stoll將有效價差和交易價差的差額作為對信息摩擦的一種測量。以此表示的信息摩擦幾乎與真實摩擦測定指標相同的方式與企業交易特徵相關。該信息摩擦與股票收益方差和股票的平均
絕對交易不平衡額正相關。
這說明波動性大的股票和具有較大交易不平衡額的股票的交易摩擦更有可能帶有信息成分。信息摩擦趨向於與交易活躍程度變數即交易額和交易次數負相關。信息摩擦成分也與股票價
格負相關,這反映了較大的股價更有可能代表著穩定性、較多信息披露和發生知情交易的可能性較低這些情況。實證表明,經企業交易特徵調整後,NYSEC/AMSE市場和Nasdaq市場的信息
摩擦是相同的。可見,兩市場交易成本的差異無疑反映的是它們的真實摩擦、而不是信息摩擦的不同。
日價格影響指標作為信息摩擦測定的一種方法,與企業交易特徵變數高度相關,盡管它與其它摩擦指標的相關性不高。由於日價格影響指標是基於整個交易日的,而其它指標是基於一
個來回的交易,因此,日價格影響指標回歸方程的截距以及相應的系數都較大。正如所預料的,對具有較大交易額和較大市值的企業來說,其日價格影響較小,而平均交易次數較多的企業
趨向於具有較大的日價格影響。
開盤價變動幅度指標與企業交易特徵變數實質上不相關。這一結果表明,開盤時的摩擦反映的是不同於交易日其它時間的摩擦,造成開盤時摩擦的因素與企業交易特徵不相關。

⑥ 什麼是無摩擦經濟

當時讀網路經濟革命的各種理論學說,才剛剛看到頗震撼人心(後來卻被證明是錯的)的概念:所謂的「無摩擦力經濟」(No Friction Economy)。從網路發展初期,各種網路服務使用人數的成長,每每呈現成一條極為陡峭的曲線,看起來真有「無摩擦力經濟」之勢。

經濟學當中強調的最有效率的市場類型是完全競爭,雖然這種類似於「無摩擦式」的理想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

「無摩擦經濟」最簡單的表達就是消除了所有中間環節,中間成本為零。 可以說「無摩擦經濟」是一種理想主義,而在現實經濟中的摩擦難以避免的。「無摩擦經濟」的理論家們認為網路,特別是電子商務的普遍應用會消除交易中的分銷成本和搜尋成本。這從理論上來看似乎是成立的,但在實際中分銷成本和搜尋成本只會部分的減少,並不會降至零。在分銷成本和搜尋成本降低的同時,不論是對企業抑或是對消費者而言,都會出現新的產品(服務)轉移成本;並且企業還將增加新的客戶成本。 可以先看看「摩擦經濟」中的摩擦是如何產生的。 假設某公司原來使用的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98,可以想像的是WINDOWS 98上運行的大量軟體將是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公司員工們對WINDOWS 98及這些應用軟體的操作將是非常熟悉的。如果公司決定將WINDOWS系統改成UNIX、MAC、或是廉價的LINUX系統。首先,這就需要公司付出一定的搜索成本;第二、這些新的操作系統是和原有的WINDOWS系統是不兼容的,因此公司就將面臨巨大的轉移成本。這里的轉移成本不僅僅指資金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的上升。而對於MICROSOFT來說,他為了使客戶不願意支付轉移成本,唯一的方法是實現WINDOWS的品牌鎖定,這也需要MICROSOFT支付很大的客戶成本。比如在中國的MCP考試是實行補貼的,以使更多的公司或個人學習MICROSOFT的產品,進而增加了其客戶的轉移成本。而MICROSOFT在升級或更新其產品時,也需要投入很大的資產,他為了繼續鎖定客戶,他也需要為其新產品支付轉移成本。 再回頭來看一看目前的電子商務網站。雖然從他們的現狀看是難於實現所謂的「無摩擦」的,但可以假設他們的確能通過網路的銷售渠道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其他的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原有的分銷成本。但是,EC網站對原有中間環節的消除是建立在EC網站自身成為了一個新的中間環節的基礎之上的。他試圖以一個新的分銷商的身份去取代舊有的分銷渠道,因此新的分銷成本就出現了,也許會比原來少,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分銷成本,可以說EC網站如此做是違背了所謂的「無摩擦經濟」的精神的。 「貨比三家」是人們傳統的購物方式,這種方式必然導致了現實世界中搜尋成本的出現。而在當今充斥著海量信息垃圾的互聯網上進行購物所花費的搜索成本呢?傳統的購物行為也許需要逛兩、三個商場才會買到自己鍾意的商品,但在網上也許會瀏覽四、五個甚至更多的電子商務網站才會選定一件商品,並且弄不好還要等幾天才能拿到貨。兩相比較之下,對於消費者而言,在網上購物所需要的時間成本並不一定低於傳統的消費方式,甚而更高。而時間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搜索成本的大小,可見搜尋成本最起碼在現階段的電子商務行為中是難以得到降低的。 可能有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現在的EC是初級階段,也可能一些「無摩擦經濟」的鼓吹者也意識到了現有的EC網站是難有作為的,於是提出了「滑鼠+水泥」的概念,與傳統行業進行結合,力圖用此來徹底的消除分銷成本和搜尋成本。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實際上不是現在的一些EC網站與傳統企業的簡單結合,而更多的是傳統行業的企業應用網路技術來實現電子商務,以代替原有的營銷方式。 那我們可以看看不算太初級的電子商務企業。 傳統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最成功的案例應該是美國的DELL公司和CISCO公司了。DELL公司利用網路技術最早的實現了網上的PC銷售,從中獲得極大的利潤,並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為什麼沒有其他的企業效仿呢?試想一個企業打碎原來十幾年、幾十年建設的銷售渠道,而採用一種全新的且未知的銷售方式,而在短時期內又是無法增加收入與利潤的,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支付這巨大的轉移成本。而且DELL公司在網路上實現的「按需定製」的銷售方式,一對一的營銷雖然減少了銷售人員的人力資本和管理資本,但同時也增加了如設備成本及技術人員和管理等的成本。可見DELL還要支付很大的客戶成本以鎖定客戶。但是DELL公司是幸運的,他是第一個實現電子商務的品牌,他鎖定了網上購物的客戶。而其他公司如進行網上銷售,為了贏得客戶就需要支付比DELL還要大的多的客戶成本,而是否能達到效果卻還是極難預測的。因此DELL和CISCO的模式在短期內是不可能被復制的,我們看到的IBM、HP等等企業也沒有把握從已經鎖定了DELL公司的潛在網上客戶那裡將其實現品牌的轉移。因而IBM、HP們也只是在一定范圍內對電子商務進行實驗,以規避風險,降低業務轉移成本。而對於現在的純粹的DOTCOM公司進行的電子商務 前面提到的轉移成本是針對企業的,還有一種面向消費者的轉移成本。對於習慣了傳統購物方式的人們如果要進行網上購物,不僅僅是消費習慣的改變造成心理上的不習慣,很有可能還要學習計算機的使用、學習上網等等。這其中所需要的轉移成本的增加也是同樣存在的,而消費者們還願意進行網上購物嗎?。對於現在進行電子商務的純粹DOTCOM公司,他們為使顧客願意支付其轉移成本,就需要獲得並鎖定客戶,這就需要極大的成本支出。這些成本包括技術更新,管理更新,服務更新等支付的轉移成本和客戶成本。現在可以常常看到如AMAZON獲得一個客戶的價值是幾百美元,是傳統的BANERS & NOBLES書店獲得一個客戶的價值的十餘倍,卻從沒有聽說AMAZON為了獲得一個客戶所需支付的成本是多少,我們看到的只是客戶價值如此高的AMAZON越虧越多,因此我們可以想像AMAZON的客戶成本是不菲的。 我們看到了傳統的「摩擦經濟」的摩擦,也看到了「無摩擦經濟」的消除了部分的摩擦,還看到了「無摩擦經濟」為了消除那部分的摩擦,又滋生出新的摩擦。傳統中存在的摩擦在所謂的網路時代中以變異的形式仍然存在著。可見摩擦是無處不在的,網路時代的「無摩擦經濟」仍在繼續摩擦。

⑦ 北交所股票大宗交易有什麼規則

1.實行30%的價格漲跌幅限制,給予市場充分的價格博弈空間,保障價格發現效率。
2.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實施臨時停牌機制,即當盤中成交價格較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時,盤中臨時停牌10分鍾,復牌時進行集合競價。
3.連續競價期間,對限價申報設置基準價格±5%的申報有效價格範圍,對市價申報採取限價保護措施。
4.買賣申報的最低數量為100股,每筆申報可以1股為單位遞增。
5.單筆申報數量不低於10萬股或成交金額不低於100萬元的,可以進行大宗交易。同時還為引入做市機制,實行混合交易預留了制度空間。
拓展資料
1.大宗交易指單筆交易規模遠大於市場平均單筆交易規模的交易;針對大宗交易建立的不同於正常規模交易的交易制度稱為大宗交易制度。大宗交易制度一般是針對機構投資者占據主要位置的投資者結構做出的適應性安排,也是海外交易所針對機構投資者常用的交易制度。
2.市場微觀結構是指市場的交易結構,如連續交易市場或定期交易市場。它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市場微觀結構僅指價格發現機制,廣義的市場微觀結構是各種交易系統的總稱,包括價格發現機制、清算機制、信息傳播機制等。
3.在過去的金融理論中,交易系統被認為與價格形成過程無關。這些理論一般假設市場結構為無摩擦的完美市場。在這個理想的市場中,證券的經濟價值和外部信息的影響決定了交易的價格和價格變化。交易系統只是忠實地反映了這些外部信息,對價格沒有任何影響。
4.大量的金融微觀結構理論研究表明,在非理想市場中,交易體系作為市場微觀結構,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在非理想市場中,價格不僅包含了證券的經濟價值和外部信息,而且還反映了交易成本、交易策略、效率等制度信息。同時,一般來說,交易系統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一個特定的交易系統只能對特定的投資者結構發揮作用,而不可能適應所有的投資者結構。因此,充分理解市場微觀結構與價格形成的關系以及交易制度與投資者結構的關系,有助於設計出更加合理的交易制度,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⑧ 什麼是市場摩擦

市場摩擦(Market friction) 金融市場中的摩擦是指 金融資產 在交易中存在的難度。 它可由交易一定數量某金融資產的最佳佔用時間來測定, 也可由即時交易所 需要 的價格讓步(Price concession)來測定。這兩種方法本質上是一致的, 因為即時的價格讓步可被視為 做市商 ( market maker )提供即時性(immediacy) 服務所要求的支付。國外對 金融市場 摩擦的測定大多採用後一種方法 。做市商在「做市」時有兩種報價:遞價(bid price)和要價(asked price)。他們隨時准備以遞價買入或以要價賣出證券資產。 他們僅根據情況的變化對報價作出適當的調整。 相對於即時性的需要者這一交易 群體 而言,做市商是被動的交易者。 遞價和要價之間的差額,即遞要價差(bid—ask spread)自然是對市場摩擦的一種測定。

⑨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優先股要考慮稅收嗎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優先股要考慮稅收的。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含義: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是基於風險資產期望收益均衡基礎上的預測模型之一,CAPM闡述了在投資者都採用馬科維茨的理論進行投資管理的條件下市場均衡狀態的形成,把資產的預期收益與預期風險之間的理論關系用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表達出來了,即認為一個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衡量該資產風險的一個尺度β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作為一種闡述風險資產均衡價格決定的理論,單一指數模型,或以之為基礎的CAPM不僅大大簡化了投資組合選擇的運算過程,使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選擇理論朝現實世界的應用邁進了一大步,而且也使得證券理論從以往的定性分析轉入定量分析,從規范性轉入實證性,進而對證券投資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甚至整個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現代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3、作為資本市場均衡理論模型關注的焦點,CAPM的形式已經遠遠超越了夏普、林特納和莫辛提出的傳統形式,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套利定價模型、跨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資本市場均衡理論體系。
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
夏普發現單個股票或者股票組合的預期回報率(Expected Return)的公式如下:
其中,rf(Risk free rate),是無風險回報率,純粹的貨幣時間價值;
βa是證券的Beta系數,
是市場期望回報率 (Expected Market Return),
是股票市場溢價 (Equity Market Premium).
CAPM公式中的右邊第一個是無風險收益率,比較典型的無風險回報率是10年期的美國政府債券。如果股票投資者需要承受額外的風險,那麼他將需要在無風險回報率的基礎上多獲得相應的溢價。那麼,股票市場溢價(equity market premium)就等於市場期望回報率減去無風險回報率。證券風險溢價就是股票市場溢價和一個β系數的乘積。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假設
CAPM是建立在馬科威茨模型基礎上的,馬科威茨模型的假設自然包含在其中:

1、投資者希望財富越多愈好,效用是財富的函數,財富又是投資收益率的函數,因此可以認為效用為收益率的函數。
2、投資者能事先知道投資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為正態分布。
3、投資風險用投資收益率的方差或標准差標識。
4、影響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為期望收益率和風險兩項。
5、投資者都遵守主宰原則(Dominance rule),即同一風險水平下,選擇收益率較高的證券;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選擇風險較低的證券。
四、CAPM的附加假設條件:
6、可以在無風險折現率R的水平下無限制地借入或貸出資金。
7、所有投資者對證券收益率概率分布的看法一致,因此市場上的效率邊界只有一條。
8、所有投資者具有相同的投資期限,而且只有一期。
9、所有的證券投資可以無限制的細分,在任何一個投資組合里可以含有非整數股份。
10、買賣證券時沒有稅負及交易成本。
11、所有投資者可以及時免費獲得充分的市場信息。
12、不存在通貨膨脹,且折現率不變。
13、投資者具有相同預期,即他們對預期收益率、標准差和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具有相同的預期值。
上述假設表明:
第一,投資者是理性的,而且嚴格按照馬科威茨模型的規則進行多樣化的投資,並將從有效邊界的某處選擇投資組合;
第二,資本市場是完美/完全市場,沒有任何磨擦阻礙投資。
五、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優缺點
1、優點

(1)CAPM最大的優點在於簡單、明確。它把任何一種風險證券的價格都劃分為三個因素:無風險收益率、風險的價格和風險的計算單位,並把這三個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
(2)CAPM的另一優點在於它的實用性。它使投資者可以根據絕對風險而不是總風險來對各種競爭報價的金融資產作出評價和選擇。這種方法已經被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廣為採納,用來解決投資決策中的一般性問題。
2、局限性
當然,CAPM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它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表現在:
(1)首先,CAPM的假設前提是難以實現的。比如,在本節開頭,我們將CAPM的假設歸納為六個方面。假設之一是市場處於完善的競爭狀態。但是,實際操作中完全競爭的市場是很難實現的,「做市」時有發生。假設之二是投資者的投資期限相同且不考慮投資計劃期之後的情況。但是,市場上的投資者數目眾多,他們的資產持有期間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現在進行長期投資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所以假設二也就變得不那麼現實了。假設之三是投資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無風險利率借貸,這一點也是很難辦到的。假設之四是市場無摩擦。但實際上,市場存在交易成本、稅收和信息不對稱等等問題。假設之五、六是理性人假設和一致預期假設。顯然,這兩個假設也只是一種理想狀態。
(2)其次,CAPM中的β值難以確定。某些證券由於缺乏歷史數據,其β值不易估計。此外,由於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各種證券的β值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依靠歷史數據估算出的β值對未來的指導作用也要打折扣。總之,由於CAPM的上述局限性,金融市場學家仍在不斷探求比CAPM更為准確的資本市場理論。目前,已經出現了另外一些頗具特色的資本市場理論(如套利定價模型),但尚無一種理論可與CAPM相匹敵。
六、Beta系數
1、按照CAPM的規定,Beta系數是用以度量一項資產系統風險的指針,是用來衡量一種證券或一個投資組合相對總體市場的波動性(volatility)的一種風險評估工具。

2、Beta是通過統計分析同一時期市場每天的收益情況以及單個股票每天的價格收益來計算出的。
3、當Beta值處於較高位置時,投資者便會因為股份的風險高,而會相應提升股票的預期回報率。
4、一個風險投資者需要得到的溢價可以通過CAPM計算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可通過CAPM來知道當前股票的價格是否與其回報相吻合。

七、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之性質
1.任何風險性資產的預期報酬率=無風險利率+資產風險溢酬。

2.資產風險溢酬=風險的價格×風險的數量
3.風險的價格 = E(Rm) − Rf(SML的斜率)。
4.風險的數量 = β
5.證券市場線(SML)的斜率等於市場風險貼水,當投資人的風險規避程度愈高,則SML的斜率愈大,證券的風險溢酬就愈大,證券的要求報酬率也愈高。
6.當證券的系統性風險(用β來衡量)相同,則兩者之要求報酬率亦相同,證券之單一價格法則。
八、CAPM 的意義
1、CAPM給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只有一種原因會使投資者得到更高回報,那就是投資高風險的股票。

2、在CAPM里,最難以計算的就是Beta的值。當法瑪(Eugene Fama)和肯尼斯·弗蘭奇(Kenneth French) 研究1963年到1990年期間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以及納斯達克市場(NASDAQ)里的股票回報時發現:在這長時期里Beta值並不能充分解釋股票的表現。單個股票的Beta和回報率之間的線性關系在短時間內也不存在。
3、事實上,有很多研究也表示對CAPM正確性的質疑,但是這個模型在投資界仍然被廣泛的利用。雖然用Beta預測單個股票的變動是困難,但是投資者仍然相信Beta值比較大的股票組合會比市場價格波動性大,不論市場價格是上升還是下降;而Beta值較小的股票組合的變化則會比市場的波動小。

4、對於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經理來說,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市場價格下降的時候,可以投資於Beta值較低的股票。而當市場上升的時候,他們則可投資Beta值大於1的股票上。
5、對於小投資者的我們來說,我們實沒有必要花時間去計算個別股票與大市的Beta值,因為據筆者了解,現時有不少財經網站均有附上個別股票的 Beta值,只要讀者細心留意,但定可以發現得到。
九、資本資產定價模式模型之應用——證券定價
1.應用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探討風險與報酬之模式,亦可發展出有關證券均衡價格的模式,供作市場交易價格之參考。

2.所謂證券的均衡價格即指對投機者而言,股價不存在任何投機獲利的可能,證券均衡價格為投資證券的預期報酬率,等於效率投資組合上無法有效分散的等量風險,如無風險利率為5%,風險溢酬為8%,股票β系數值為0.8,則依證券市場線所算該股股價應滿足預期報酬率11.4%,即持有證券的均衡預期報酬率為:
E(Ri) = RF + βi[E(Rm) − Rf]
3.實際上,投資人所獲得的報酬率為股票價格上漲(下跌)的資本利得(或損失),加上股票所發放的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即實際報酬率為:
4.在市場均衡時,預期均衡報酬率應等於持有股票的預期報酬率
5.若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低於此均衡價格,投機性買進將有利潤,市場上的超額需求將持續存在直到股價上升至均衡價位;反之若股票的交易價格高於均衡價格,投機者將賣出直到股價下跌達於均衡水準。

十、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之限制
1.CAPM的假設條件與實際不符:

a.完全市場假設:實際狀況有交易成本,資訊成本及稅,為不完全市場
b.同質性預期假設:實際上投資人的預期非為同質,使SML信息形成一個區間.
c.借貸利率相等,且等於無風險利率之假設:實際情況為借錢利率大於貸款利率。
d.報酬率分配呈常態假設,與事實不一定相符
2.CAPM應只適用於資本資產,人力資產不一定可買賣。
3.估計的β系數指代表過去的變動性,但投資人所關心的是該證券未來價格的變動性。
4.實際情況中,無風險資產與市場投資組合可能不存在。

⑩ 有效市場的市場摩擦

市場摩擦的存在表明不可能存在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對市場效率的檢驗大多基於市場有效的程度,即市場歸於何種強度的效率。一個直觀的判斷方法是根據信息對證券價格產生影響的速度來劃分,這種方法是由Elton和Gruber(1987)提出的。假設某股份公司在時刻t聲明下年公司凈利潤將是原先預期收益的3倍(稱之為盈餘驚喜Earning Surprise),並且確定該利潤水平是持久性的。如果投資者都相信這個聲明,顯然該公司會被投資者認為更值得投資,其股票價格也將上升。有效市場假設並不否認在這一信息下股價會上漲,有些人會獲得超額利潤。有效市場假設所關注的是投資者在什麼時候能獲取超額利潤。
首先,設該公司證券價格在該公司聲明t時刻後一周t+Δt內逐漸上升,並且持續一周才充分反映了聲明的信息,則任一投資者在公司證券價格開始上升一天或兩天後即購買該公司證券就能獲得超額收益,投資者在消息公布後一周購買該公司證券就不能獲得超額收益。這種情形下證券市場是弱式有效市場。信息公布Δt時間後被證券價格反映,當投資者從對t時間到t+Δt期間價格變化分析中開始覺察到公司的實質性變化時,實質性變化已完成。由於證券價格已經完全反映了這一實質性變化,當投資者再買入該證券就不能獲得超額收益。
第二種情形是消息公布以後,價格呈現出隨機波動特徵。對這種情形又可以細分如下:(1)聲明公布以後股價開盤時並不上升,呈現隨機遊走模式,聲明公布前股價已經出現了大幅上升。(2)聲明公布前股價已經出現了大幅上升,聲明公布後在無漲停限制下股價大幅高開,在漲停限制下股價可能出現一個或若干個漲停交易日,隨後呈現出隨機遊走。在情形(1)中無人獲得超額利潤,在情形(2)的價格上升過程中由於無成交量,因此無人能因這一公開信息公布後買入股票獲利。對於那些消息發布前就買入股票的人盡管獲得了超額利潤,但他們不是由於公開消息而是由於內幕消息獲利,這兩種情形下的市場反應都是半強式有效市場。在半強式有效市場中新的公開信息能被證券價格馬上反映出來,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設的檢驗主要是通過利好消息公布後買入股票能否獲得超額收益來判斷。
最後一種情形是股價在利好公布前後均呈現隨機遊走現象,這種市場是強式有效市場。在強式有效市場假設下,即使內幕信息掌握者,包括公司大股東、高級管理者和基金經理人等,都不能獲取超額利潤。

熱點內容
順豐控股股票歷史交易 發布:2025-07-27 20:54:14 瀏覽:435
若印記傳媒退市手中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7-27 20:54:02 瀏覽:807
通達信如何導出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7-27 20:39:41 瀏覽:974
歐元區統一貨幣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發布:2025-07-27 20:18:00 瀏覽:800
怎麼查上海期貨交割數據 發布:2025-07-27 19:47:49 瀏覽:77
炒期貨的大佬怎麼工作的 發布:2025-07-27 19:39:23 瀏覽:388
幾內亞貨幣什麼樣 發布:2025-07-27 19:31:28 瀏覽:660
黑科技股票創業板 發布:2025-07-27 19:12:17 瀏覽:751
理財寶哪個最好 發布:2025-07-27 19:03:42 瀏覽:210
炒股除了看成交量之外還看什麼 發布:2025-07-27 18:58:31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