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電器股票行情十年股價
Ⅰ 7月底A股收盤價是67元的股票,是哪一個
7月底A股收盤價是67元的股票是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具體來說,不是67元是67.01元。在公司可能有人還不了解,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以上就是我對小熊電器公司所有的了解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Ⅱ 2022.7.1小熊電器怎麼走預測
預測將走下坡路。
受各種經濟因素的影響,小熊電器比其他行業走下坡路更早,自2020年7月底開始,小熊電器就開始下跌,到2021年10月中下旬,公司股價已下挫超百分之七十,預計到2022仍然如此,不會有所好轉。
小熊電器是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簡稱,由李一峰先生創立於2006年。憑借精緻、創新、健康的小家電產品享譽千萬家庭,成為中國」創意小家電「領導品牌。
Ⅲ 小熊電器是寡頭壟斷嗎
中國家電4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孕育成熟穩固、競爭激烈的產業格局。除了海爾、美的、格力、海信、康佳等大家電領域的參天大樹;還有小家電市場的蘇泊爾、九陽、格蘭仕等專業巨頭。在已然高手林立的家電業立足不易,連樂視、暴風等互聯網企業都鎩羽而歸,如今卻有一個成立於2006年小家電企業成為特例,這就是小熊電器。
8月13日,小熊電器完成上市網上路演;8月23日,小熊電器上市鍾聲敲響,股價當日大漲44%。至此,乘著互聯網東風的創意小家電新勢力——小熊電器,成為初個搭乘時代變革浪潮快車上市的小家電品牌,並正式開啟一段新征程。
家電圈認為,對於所有新興創業者來說,如果還是用傳統思維,幾乎不可能在參天密林中再種一棵樹。從創立到發展,小熊電器以前瞻性視角,一路獨辟蹊徑,瞄準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升級風口,開辟出一片新草原。當小熊電器以行業「黑馬」姿態登陸資本市場,既是其勇氣和耐心的折射,也定格下數字經濟時代下小家電領域乃是電商領域變革的重要瞬間。
作為「創意小家電第一股」,在家電圈看來,小熊電器的成功上市正因為探索一套全新商業模式:圍繞「創意小家電+互聯網」的戰略核心,以產品、管理、渠道、營銷四大創新,占據更多細分市場,通過「以小見大」的產品理念,構建新的生態和格局。解讀小熊電器背後的商業模式和成功道路,無疑將對當前還處在困頓之中的家電產業破局有著深遠的意義。
據小熊電器聯合中科院、鳳凰新聞調研發布的《復興2019新青年生活趨勢白皮書》顯示,年輕人在享受美食和烹飪時,簡單便捷是第一訴求,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仍然根植內心。就在小熊電器一系列創意小家電面世之前,很多用戶從未想過「小家」的生活還可以如此精緻而有品質。
除了外觀親和可愛之外,小熊電器的產品最打動用戶的是「小而靈巧、小而精緻、小而智慧」的特質。「高顏值」、「滿足我的少女心」、「小巧攜帶方便」……小熊方形手提式電熱飯盒一經上市,就圈粉無數;「智能方便,操作簡單,一個大膽兩個小膽的設計像是為我們這個小家量身定製的。」小熊紫砂燉盅儼然也俘獲了不少死忠粉。
短短10多年,小熊電器送到用戶手中的產品,已經從從一台酸奶機到小容量電飯煲、養生杯、小燉盅、適合母嬰家庭的0.3L小型絞肉機等30多個品類、400多款產品。顯然,小熊電器以每一個細分需求的大滿足,率先完成全新品質生活方式的重塑。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管益忻則認為,雖然中國家電產業已經步入了一個成熟發展的新通道,產業格局和品牌格局趨於穩定,但是小熊電器卻在成熟的市場上通過差異細分的經營策略,立足產品創意、瞄準用戶需求,從創意小家電入手在紅海的家電業開辟了一片屬於自己的藍海。
創意小家電+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探索新賽道
在快速變化的互聯網時代,對於家電產品,用戶需求更細分、審美更多元化、個性化等主需求變化,已經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清晰地呈現在各個廠商面前。不過,看到這一變化背後的大價值和新藍海只是開始,大部分企業都在如何挖掘細分市場、創造新價值的關口「折戟」。
小熊電器之所以能以用戶導向的產品思維,創新出一系列「小而美」產品,核心還得益於首創的新商業模式:呈現在終端市場和年輕用戶面前的是一系列創新產品,但背後支撐的,卻是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特色的渠道創新、營銷創新、以及管理創新,所產生的一系列整合效應。
伴隨互聯網風起,家電企業一直想要抓住時代紅利和風口,卻往往陷入「尾大不掉」的困局中。而以電商起家的小熊電器,率先敏銳地感受到線上渠道的廣闊前景。早在2007年,小熊電器就率先提出「線上授權經銷商」模式,並持續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完善分銷和經銷雙平台。
這種獨特的渠道創新讓小熊電器收獲的,不僅是2018年超過18億元的線上銷售規模,關鍵的是通過互聯網渠道可視化的大數據,更精準快速的對接、挖掘用戶需求數據,並將此作為產品創新的源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最近幾年京東、蘇寧甚至拼多多等電商平台,正在摸索的「按需定製」模式邏輯,早已被實業型品牌小熊電器應用於經營實踐。
當然互聯網賦予小熊電器的不僅僅是渠道數據,更是與用戶深度的互動。社群服務、客服小程序和食譜小程序等側重場景和原創內容的營銷創新,則讓小熊電器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深度運維線上渠道、搭建洞察用戶消費需求的平台,讓其真正做到「比用戶更懂用戶」。
一直以來,傳統家電製造產業的鏈條即「企業-渠道-用戶」,涵蓋製造、銷售和使用的過程。小熊電器卻通過線上渠道和營銷模式創新,顛覆了企業為核心的製造思路,轉而讓用戶需求的社交思路,最終讓用戶成為整個產業鏈條前端、也是關鍵的一環。
為了承接用戶需求並轉化為產品,小熊電器還打通從需求挖掘、到製造銷售、再到需求滿足的過程,後端製造環節必須快速響應和跟進。因為需求端的不同,早已決定了不同品類在產品策略、研發、精益製造、產品體驗層面的不同。這就不得不提小熊電器的管理模式創新。
與傳統家電企業管理模式不同,小熊電器管理模式獨特之處在於以單獨的產品品類為維度,搭建相對獨立的運營團隊。比如五大專業製造工廠專注的是不同品類的製造,實現各個品類平行運行的一體化深度運營。業內人士則認為,這種管理創新模式,能夠從需求端為起點,在每個品類乃至產品上都做到精益求精、精準滿足需求,也更有效率、更符合時代特色。
可以說,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渠道創新、營銷創新相輔相成,「創意+互聯網」深度融合,真正讓小熊從互聯網數據中挖掘細分需求、打通整個製造過程,從而在不同品類的產業鏈體系中構建「按需創意」的閉環流程。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是消費升級碰撞互聯網浪潮的產物,更是小熊電器殺出血路的關鍵。
「10多年來,小熊電器就像一個種草人,在已經滿是參天大樹的家電市場叢林中,抓住用戶的每個細分需求,種下一棵又一棵小草,如今已形成草地,未來我們還將把這片草地擴展成一片草原,形成一個生機勃勃的草原生態。」小熊電器董事長兼總經理李一峰如是說。
很多時候,我們篤信「風來了,豬也會飛」,卻忘了讓豬飛起來的不僅僅是風,更是順應時代的產業邏輯、商業模式和產品驅動。相對於大家電的成熟,小家電產業方興未艾,小熊電器的成功上市展示了寡頭格局下新興品牌破局的可能;而其探索和踐行的全新商業模式,更為未來小家電企業上市提供了參照標桿。
從這個意義上說,伴隨小熊電器上市鍾聲的,是啟迪下一個企業甚至下一輪家電產業變革的新起點。
Ⅳ 買小熊電器的產品,能用多久
近日,小熊電器生產的安撫奶嘴登上了不合格榜單。
然而,這並非小熊電器首次被檢出不合格產品,2020年小熊電器的料理機就曾被檢出不合格。同時,其產品質量及售後服務問題也屢遭用戶投訴。
對於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有不少財經分析師表示可能要追溯到小熊電器的重度營銷與研發環節薄弱上。
就目前而言,重量輕質使小熊電器一地雞毛,如何加強在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入來補齊短板,成為其亟待解決的問題。
小熊電器陷入今日如此「 尷尬」的境界,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有不少財經分析師表示可能要追溯到其重度營銷上。
營銷製造網紅爆款
小熊電器之所以能夠在疫情危機中市佔率翻盤,成為小家電當中的頭號品牌,主要原因是良好的營銷效果給了其不少助力。
一方面在受眾上,與傳統家電美的 、蘇泊爾以及九陽不同,小熊電器的外觀設計和功能點都主要在迎合年輕人,不斷推陳出操作便攜顏值高的新品類,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另一方面在線上市場,擁抱電商巨頭也給小熊電器的營銷增色不少。其在2020年「雙十一」當天全網銷售額超過了3.18億元,凈新增消費者數量2380萬,旗下電熱飯盒、電烤爐、煮蛋器等多款產品奪得細分領域銷售冠軍。除了擁抱電商巨頭,小熊電器在快手、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也發起強勢的營銷推廣。
喜憂參半,小熊電器雖然靠營銷收到一波紅利,但卻導致銷售費用高企,時常被外界質疑「重營銷輕研發」。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依次為2.86億元、3.96億元和4.40億元,銷售費用分別為研發費用的6.03倍、5.18倍和4.19倍。
還能陶醉多久?
小熊電器雖然描繪出「制霸宇宙」的營銷,但在市場上留給其陶醉的時間顯然不多了。
財報顯示,2020年小熊電器實現營收36.6億元,同比增長36.16%;凈利潤4.28億元,同比增長59.64%。從業績預告來看,其業績實現營收凈利大幅增長,但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業績增長開始趨緩,第四季度凈利增幅僅為個位數。進入2021年業績下滑的趨勢進一步加劇,其業績甚至開始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與此同時,在二級市場,小熊電器的股價接連跳水。截至5月25日收盤,小熊電器股價報72.04元/股,較歷史最高點2020年7月24日165.9元/股的收盤價已腰斬。
對於小熊電器業績不理想與股價回落原因,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氫財經表示,一方面,2020年消費者居家較多,尤其年輕人對於時尚品牌小家電的需求在不斷上漲,但從去年夏季開始疫情影響在逐漸消退,需求便有了明顯回落,這便導致小家電企業後期的業績不如預期;另一方面,小熊電器在前期股價持續上漲,是由於當前科創板持續出現解禁行情分化,所以影響二級市場的供求平衡,導致一些過高的個股股價出現調整。
小熊電器除了業績放緩和在資本市場不受看好以外,強敵環伺也是其拓展市場最大的掣肘。
在小家電賽道上,家電巨頭美的、蘇泊爾及九陽等品牌也開始紛紛加碼,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在傳統小家電領域,美的、蘇泊爾和九陽三者市場佔有率高達91%。有分析師表示,如果巨頭們後續採用價格戰收割小熊電器,這將成為小熊電器一道難以邁過的溝壑。
關於小熊電器未來的發展,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目前小熊電器還是一家營銷驅動型的企業,不是技術驅動型的企業,想長遠發展,公司應該加強自己在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入,補齊短板。」
Ⅳ 2022.3.22小熊電器怎麼走預測
2022.3.22小熊電器走下坡路。
小熊電器比行業走的更早,自2020年7月底開始,小熊就出發下山,到2021年10月中下旬,公司股價已下挫超70%。
Ⅵ 小熊電器的股票接下來還會跌嗎
股票普通人都很難拿準的,建議少買。
Ⅶ 業績大增,為何還是大跌
個股的上漲往往需要業績的支撐,即使上漲因素不是業績增加所致,而是國家政策,題材炒作引起的大幅度上漲,這類個股的上漲後期如果沒有業績的支撐也會出現逐步回落的情況,個股走勢的長期的影響往往還是業績為主,那按道理業績大增個股應該出現明顯的上漲,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經常遇到很多個股公布業績大增個股反而出現大跌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裡面原理,下面我就來重點分析下該問題。
預期完成兌現市場資金特別是一些機構資金往往在操作個股之前,會通過公司業績財報情況來預期後期的業績情況,或者通過公司所處行業目前的行業周期情況,比如一些周期性行情的產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漲價,再次很多機構會去參與上市公司的實地調研等情況,預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公司業績將會明顯的增加,紛紛布局後買入後個股導致個股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市場各路資金很多選擇順勢而為跟風買入後,直到該上市公司在具體財報披露期披露出業績情況正如市場前期的預料。
在分析為何大跌之前,這里我們來分析股市的一個小的知識點,股市中個股的上漲往往基於的是對將來的預期,當時預期已經全部兌現個股就會出現下跌,在股市中我們經常提到的「利好兌現,股價下跌」,「頭部利好,就是利空」,這類話術就是解釋了這個問題。那個股業績大增的預期已經完成炒作,個股接下來的大幅度的下跌是較為常見的事情,下面給大家列舉個案例:
上面我發現該股的三季度的增長並不明顯,股價下跌就是典型的階段性的業績表現不佳引起的。所以這里得出一個結論,個股公布業績大幅度增長是不是本階段的的增長引起,如果是前期階段的表現,當心個股短期的回落。結論:所以我們發現上市公司業績爆發的時候,要參考個股是否前期業績預期過還有行情平均業績情況,還存在一種就是去年業績極差,今年小幅度利潤也會表現大幅度的業績增長,我們也需要參考利潤的具體數額。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Ⅷ 靠小小酸奶機起家,如今市值突破百億,小熊電器做對了什麼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人星夜趕科場。家電領域往往需要憑借著深厚的行業積累和技術基礎馳騁江湖,多少人進進出出,是塊難啃的骨頭。
但是在這場大浪當中,我們卻可以看到,有一個選手從小小的酸奶機起家,卻也做到了「電商小家電第一股」。
小熊電器最近引發網友強烈討論,有兩個時刻。 其一, 正是昨日六一兒童節之際,截至下午兩點五十分,小熊電器的股價已經達到138.92元, 市值則是達到了166億元,對比其上市前夕的41億元估值,增加了百億。
而這一切,小熊電器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著實讓一眾網友刮目相看。
其二,是在4月13日之時,小熊電器公布了2020年Q1財報,今年前三個月,小熊電器實現營業收入7.40億元,同比增長17.32%。 對比其他玩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小熊電器不可謂不閃耀。換言之,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小熊電器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是逆勢增長。
實際上,小熊電器的過人之處不僅於此。把時間撥回2019年8月份,小熊電器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電商小家電第一股」由此誕生,開盤即大漲44%,可見其實力夠雄厚。
再到如今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今天的成績,按照如此趨勢下去,小熊電器勢必還將綻放更多亮點。
也許還有小主不熟悉小熊電器,其實它成立於2006年,誕生於順德, 專攻小家電市場,諸如豆芽機、酸奶機、煮蛋器、電飯鍋之類的,都是它的王牌產品。 單純表面上看,和大多數家電玩家並沒有多大區別。
但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及,家電領域和隔壁手機江湖的情況類似,拼的是技術和經驗的積累,頭部效應越發明顯,美的、海爾、格力等老前輩已經牢牢占據了超過市場半數的份額,後入的小玩家很難再從中撬開一道口子。
那麼,正是一個如此年輕的品牌,小熊電器又是如何闖出一片天的?
小熊電器的創始人是李一峰,廣東人,畢業於哈爾濱工大電氣專業。和大多數人畢業後,選擇專業相關的工作相似,李一峰畢業之後也是扎身於一家電器公司當中,而且一干就是好多年,從普通員工做到了副總經理的位置。
就當所有人以為他會繼續深耕於此之時,他卻辭職了,並且很快出來創業,所有才有了小熊電器。
只不過在小熊電器誕生的2006年,家電江湖高手如雲,一邊是老牌家電巨頭早已築起銅牆鐵壁,另外一邊是新選手蓄勢待發,無論橫著看還是豎著看,都充滿了無限挑戰。
但偏生就是闖出了小熊電器這一匹黑馬,離不開以下幾點:
首先,選品准,避開了與眾多玩家的正面競爭。
提起「家電」二字,大家腦海里更多是浮現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這些玩意,並且一般入局家電江湖的玩家,一般都是從這幾個家電品類做起,畢竟在家庭場景當中,這些品類都是剛需。
但大家卻也忽略了,在這些大家電品類當中,往往也可以細分出更多領域和市場。小熊電器正是順著這條思路,做起了小家電市場,按照手機江湖的話來說,就是「小而美」。
比如,它的第一款產品正是酸奶機,擊中了部分用戶有做酸奶的需求,因此一炮而紅。爾後還推出了電燉盅、 養生 壺、加濕器、電熱飯盒、煮蛋器等,無不在滿足了有需求的用戶,從而影響力越來越大。
如此下來,小熊電器就避免了和眾多對手正面交鋒,反而在家電市場這塊少有人佔領的肥沃土地發光發熱。
其次,擁抱電商風口。
相對於當下已是線下線上高度融合,無論是傳統商超還是新興品牌必不可少的是擁抱新零售。但是在移動互聯網大門尚未打開的2006年,大多數人都還認為機會只存在線下,因而不少人都對電商嗤之以鼻。比如不少商界大佬都曾發表過,對電商不看好的態度。
而李一峰則是在一次機緣下發現,很多人都在線下購買酸奶機放到電商平台上銷售,並且還有價格優勢,從而賺得盆滿缽滿。也正是此次事件,讓李一峰嗅到電商是未來趨勢,所以小熊電器很早就在淘寶等平台開出自己的網店。
並且增長非常迅速,僅是2007年,小熊電器的全年業績就已經達到了2000萬,2008年翻了一倍。到了2009年之時, 直接達到了8000萬。一直到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變身為了26.9億。
再者,跟著趨勢走,從用戶的角度入手。
以上兩點又與這第三點密不可分,也正是小熊電器知悉用戶的需求,所以才在小家電市場開拓出一片天地。畢竟以往大家的目光都是放在大家電身上,很少有人留意到在製作酸奶、煮蛋方面,同樣有人存在濃厚的需求。
硬幣的另一面,電商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人們不再是只注重於實體店,也喜歡在電腦或者手機面前,只要動動手指,過幾天就能收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說到底,這是知悉用戶需求變化的一個過程。只要跟著趨勢在走,更容易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這無不在告訴我們,只要找准角度入手,即便是一片紅海當中,也能擁有自己的一片春天。
一直以來,當一個行業形成一定的三足鼎立格局之後,又或者是頭部梯隊玩家一直在一騎絕塵,和二線梯隊拉開一定的距離之後,大多數網友都會認為這個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對於後入者的玩家來說,並沒有多大崛起的機會。
誠然,增量變存量競爭,馬太效應的越發明顯,都給新手玩家或者小玩家的未來蒙上一片影音。 但也不是全部,在如此情況下,依然會有很多人一路高歌。
以拼多多為例,誕生的節點是眾多巨頭酣戰多時,江湖格局初現。但它一開始並沒有選擇高手林立的一二線城市,而是首先到下沉市場去,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不僅是做到了上市,也和阿里、京東形成電商三國殺格局。這是放眼整個互聯網江湖,是少有人能做到的快速。
這背後的實質,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反向思路的逆勢,即當大家都把目光放到一個領域之時, 何不從另外一個反方向去思考,也許那裡才是一片無主之地,市場廣闊,需求旺盛。
而小熊電器的成功,和拼多多無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最開始的源頭入手,就已經在避開了與眾多對手的正面交鋒,選擇了與大家電相對而言的,小家電入手, 一方面是 開拓出了屬於自己的市場, 另外一方面也是 保存了實力,繼而向其他領域擴張。
當下,小熊電器在原本品類的基礎上,已經延伸出30多個品類,都在順應著用戶的需求。比如當下流行「一人食」經濟,小熊電器就推出了三明治早餐機、小容量的電飯鍋、迷你絞肉機之類的。
所以,當你闖入一個已是紅海的市場時,不要擔心著沒有機會,江湖之大,到處倒是閃光點,我們不妨從相反的角度去考慮,也許也會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作者:木易
Ⅸ 長期持有就是股票了嗎
股票就是股票,是種金融工具,不取決你短期持有或者長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