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始於
❶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金融危機及其概況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從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爆發了近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10月24日,是美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上午10點,美國紐約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所開盤就出現拋售現象,股價狂跌,交易所內一片混亂。到收盤時,出售的股票達到1 600萬股,摺合1 280萬美元,創下股票交易額的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洶涌的股票拋售狂潮。10月29日,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各大小銀行出現了瘋狂擠兌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國民經濟陷入絕境,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代來臨。後人提到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時,稱之為「黑暗的十月」。
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兆
事實上,這次經濟危機是美國經濟發展中多年以來種種弊端匯結成的惡疾。此前一年多來,由於受到來自歐洲的競爭者們的沖擊,美國財富創收的主要源頭──穀物出口價格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在國內,由於工人們的工資一直呈上升趨勢。收入豐盈的工人們已經採用貸款方式購買了住房、汽車等所有不動產和耐用商品。盡管社會上已經呈現出供過於求的態勢,但美國的各大工廠仍在不斷地擴大再生產的規模。
經濟危機爆發前的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也被經濟的繁榮沖昏了頭腦,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玩著鑽營股市的游戲。他們大量舉債,瘋狂地購買股票,他們確信買進賣出之間豐厚的利潤差會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償清貸款。隨著大量資金的源源湧入,整個股票交易市場空前繁榮起來。據可靠統計,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國29家股票交易所擁有賬戶。在1.2億人口中,接近0.3億戶家庭積極參與股市交易,有100萬投資者可以被稱為投機者。此外,在這些人中,接近2/3的人口(近60萬人)用客戶保證金(一筆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也不能輕易用於生息的資金)炒股。於是,投資信託公司猛增,成為牛市(「牛市」是股票市場的專有詞彙,意為整體趨勢的上漲;反之,「熊市」即指股票狂跌,無法控制的局面。)後期的特徵。傳統上,股票價格一般大約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較高的保證金交易中,股票收益也只有1%或2%,而貸款購買這些股票所付的利率則達到8%~10%,遠遠超出保證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這樣,盡管美國無線電公司從來沒有分紅,但它的股票指數卻在1928年從85上升到410。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價格是其收益的50倍。本來,股票市場的繁榮只能依靠於資本收益的提高,而現在它卻成了一種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末,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市,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在進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因此,盡管股市表面一直增長,但作為股市增長的基礎,真實的經濟增長卻相當小。有實例說明,一個只有500美元投資的聯合創辦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義資產達到686 165 000 美元;另一個其股票市場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的信託投資公司,其實際的資產只有600萬美元。可想而知,這些投機家的行為能造成股市虛假的繁榮,卻不可能真正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相反,這種僅依靠一種狂燥情緒支持的股票市場,很快達到了它發展的極限,導致國家經濟的全面崩潰。
在1929年9月的第一周,這種盛極而衰的趨勢已經初露端倪,股票市場出現變幻莫測、搖擺不定的態勢,股票價格總是出人意外地時漲時落,令那些盲目投資的股民們感到煩躁不安。9月中旬後,整個股票市場的趨勢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跡象。10月21日以後,股票市場開始狂跌,如是,引起了10月24日的大恐慌。
大蕭條
1929~1933年,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蕭條」時代。從1929年10月發生的紐約的股票市場崩潰開始,引發了美國全境的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在此大蕭條期間,美國城市大約有1300萬工人失業,總失業率從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達到26.7%。3400萬男人、女人和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這里還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損失的農民,國民經濟陷入絕境。而大量失業的農業工人又紛紛地湧入城市,在城市裡,大批無家可歸的窮人沿街乞討、露宿街頭,美國人民墜入苦難深淵。胡佛的名字成了貧困的代名詞。人們把流浪者住的窩棚稱為「胡佛小屋」,戲稱他們自己席地而居的舊報紙為「胡佛毯」。
在大蕭條期間,美國人口進入一個逆增長時期,結婚率和生育率(生育率從20年代末的20‰降低到16.6‰)都十分低,許多家庭解體,人們的道德和信念水平也發生了強烈動搖;中小學教育也受到了嚴重破壞,拖欠教師工資和教師失業的事件數不勝數,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迅速淪落,不少著名文化人也被捲入赤貧的人群中。《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作者約翰·斯坦貝克連肥皂也買不起,使用豬油加草木灰和鹽做肥皂洗衣服,連寄稿件的錢也沒有。許多人沒有工作,被迫到處流浪。
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很快地波及到美國以外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美國以外的各國都因為美國的經濟繁榮而受益不淺。歐洲的工業國家,另外還有日本,都已經在美國繁榮的社會經濟中開拓自己的市場,而此時此刻的美國,隨著國內需求量的銳減,必然會被迫採取提高關稅的保護措施。胡佛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採取的高築關稅壁壘以保護國內市場的做法,使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變得更為糟糕,把全球都投入到失業、貧窮、飢餓的噩夢之中。美國的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最終使它自食惡果,那些已經陷入極度貧困狀態的國家均已喪失了購買美國產品的能力。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被捲入這場危機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高達3 000萬以上;引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和世界局勢的動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誘因。
直至1933年,這種經濟大蕭條的局面才有所緩解,而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在短時期內擺脫這一蕭條的影響。例如,法國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經濟也沒有恢復到1929年以前的狀況;德國是第一個振興起來的國家,從1933年開始,納粹希特勒的統治開始主宰德國的命運,從振興軍事力量著手,在一年內,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英國從1937年開始籌劃戰爭,重整武備,失業率才開始下降,但直到1939年9月3日戰爭爆發時,其失業率仍然處於歷史上最高水平;美國華爾街的大亨們也是從備戰和軍火交易開始,才使股票價格回到1929年的水平。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特點
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危害大。首先,這場危機襲擊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震動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且波及了每個國家中的所有經濟部門;以往的危機只持續1~2年,這次危機則持續4年之久,而且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長期難以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1933年,在短期復甦之後又進入一個新的蕭條期;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在過去的經濟危機期間,生產縮減幅度在10%至15%之間,而這次經濟危機使全世界資本主義各國的生產下降了44%,平均工業生產總值下降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德國和英國兩個危機嚴重的國家,其工業生產總值倒退到1896年至1897年的水平.
❷ 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是什麼造成的為什麼突然之間股市會崩盤啊
1、缺乏調節機制的制度是危機的根本原因。政府不對經濟生活加以干預的社會體制雖然對於調動個人活動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有積極作用,也有其局限性並可能產生消極後果。自由放任市場經濟體制下因沒有對這種分化進行調節的機制,社會呈現因沒有對這種分化進行調節的機制,社會呈現嚴重的不和諧。
2、政府對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不幹預,直接導致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為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種子。馬克思指出,一方面工人是消費品的主要消費者,另一方面,資本家卻盡可能地限制工人的交換能力,即工資。這樣,一旦生產普遍超過了主要來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費,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3、美國銀行業的弱點是1929年股票市場崩潰的另外一個因素。財富集中的結果實質就是對經濟產生有害的影響,即:增加了有不可靠貸款的銀行數目,助長了最終連銀行也被捲入的投機狂熱。財富集中程度越高,易倒閉銀行的數目越多,並助長投機,衰退便越嚴重。
❸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始於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❹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中發生的事
1929年10月29日
在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狂熱的華爾街
20世紀20年代,在經歷了一次大戰和死亡2000萬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世界進入一個暫時的和平時期,人們開始享受災難之後的歡愉:經過幾年的調整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尤其是美國,它在許多經濟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和穩定的國家。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21年,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紐約時報》工業指數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復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469.49的歷史最高點。
當時,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定金交易」花一美元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人們第一次發現賺錢的機會是那麼多。於是,大量中小投資者爭相涌進股市。每天,人們熱切地討論著股票走勢,小道消息滿天飛。隨著股價扶搖直上,華爾街陷入了狂熱之中,電梯工、接線員和報童也和金融巨頭一起玩起了股票。華爾街甚至成了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參觀的去處:每天早上,旅遊者們夾道歡迎那些來上班的經紀人們,向他們鼓掌。
美國做了個噩夢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人們卻沒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這絲毫沒有給華爾街的瘋狂帶來多少警醒。從1928年開始,股市的上漲進入最後的瘋狂。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美國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9月3日,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此話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鍾,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盪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從1929年最高的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當於1929年9月的1/6。
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經濟學家研究,這次股市崩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股市的過度狂熱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而融資買賣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賣壓之下失去控制。二是當時美聯儲運用調高利率的錯誤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量大幅減少,造成市場資金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勢。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❺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崩潰
1929年10月29日,這個被隨後的歷史所銘記的「黑色星期二」,開啟了美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從那天開始,美國股市在歷經了10年的大牛市後,幾天內從頂巔跌入深淵。股指從363最高點跌至1932年7月的40.56點,最大跌幅超過90%。此後,美國和全球也隨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危機從紐約股市開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市場就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到這天結束時,已經有11個金融家自*。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胡佛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所有股票成了燙手山芋,只要拋掉就好。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11月,股市跌勢不止,滑至198點,跌幅高達48%。翌年,股市憑借殘存的一絲牛氣,在1~3月大幅反彈,於4月重新登上297點。此後又急轉直下,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連續出現6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至41點。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計的人* 樓。
❻ 在1929年10月24日,美國的股票市場發生了什麼
在1929年10月24日,發生了人們怎麼都不會相信的事實。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盤鑼剛剛敲過,就有人大量拋售股票,一天之內轉手的股票超過了1300萬股,超過了平常的100萬股。隨著股票的大量拋出,股票的價格也迅速降低。整個交易所大廳內好像成了瘋人院,一大批絕望的投資者在看到自己的財富一天之內化為烏有而發出了絕望的吼聲。
❼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金融危機
以下是本人自己的總結,並非來自網路 + paste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經濟危機,無疑是1929那場波及全世界並間接引發二戰的經濟危機.
首先說一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根據我國的政治與經濟課本上,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的弊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那麼經濟危機就一定會發生,並且其周期是大約是10年一次.當然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會這么說了,但是就我看來,10年一次的經濟危機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20世紀初,正是資本主義國家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時代無疑帶來了更劇烈的社會變化.美國作為新興國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成立於1787左右),並沒有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獲利多少,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和德國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領先的發達國家.
生產線的發明帶來的批量生產給了工業企業巨大的發展機會,一些工業企業變的極其發達和富有.而美國的觀點是,政府不應該參與任何市場行為.事實上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該有太多權利.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壟斷和寡頭就出現了.
而在上層階級的欣欣向榮和中產階級的急劇膨脹的背後,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達到了空前的水平.20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了又一批的移民高峰,而這些主要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以及因工業革命失去土地而來到城市的農民組成了龐大的下層社會.
同時,當時美國股市一路看漲.在這么一片大好的情勢下,沒有人願意把錢存在銀行,都紛紛涌去炒股.而事實上,這些表面的經濟繁榮都只是泡沫.到了1929年10月29日紐約股市的突然崩潰,所有人都破產了.當人們意識到從前的繁榮不可能再來臨,經濟危機已經到來時,尚有存款在銀行的人們全部跑去取款,於是許許多多沒有政府保護的銀行紛紛破產,使得本來就很惡劣的經濟形勢更加惡劣了.
此時許多人都已經破產,沒有人願意花錢,於是小型企業和農民也破產了.惡性循環.失業率極高,而就算是有工作的人,工資也完全不足以維持生活.富有的資本家為了維持物價,寧可燒掉玉米,把牛奶倒進海里也不願意降級價格.
前所未有的慘烈的1929 Great Depression到來.
波及的行業:
1929經濟危機波及到的並不是某些特定的行業.沒有行業不被波及.
其中受打擊最大的行業是:小型私人企業,種植業,銀行和股市.
事後的反思:
1929經濟危機起始於紐約股市崩盤,但是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遭受經濟危機的國家.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為了挽回經濟危機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而在美國,則是第二個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他的遠親Teady Roosevelt也曾是總統)拯救了美國.
羅斯福總統做出最大的行為,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主要包括:
1.加設社會性工程,在修建工程的同時給年輕人工作和信心.
2.保護銀行業,把中小銀行組織起來,資金可以互相流通,讓他們不至於破產.
3.對壟斷和寡頭進行限制.加強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調控地位.
在Roosevelt總統的法案下,美國經濟開始逐步復甦.雖然在未來的30年內都遠遠沒有達到過1929年10月以前的水平,但是已經不至於完全死氣沉沉.
經濟危機的正式結束是二戰的開始.
從此美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羅斯福新政給中央政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權力.從美國建國以來,美國人就一直相信弱小的中央政府,從1787憲法我們可以看出,建國者是在極盡全力的限制政府權力的.而羅斯福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的態度,他們現在看到了一個強大的政府可以帶來的利益和無政府管理的混亂.
此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也發生了改變.他們曾經是極力的保持中立,避免參與到任何國際爭端.二戰始於1938,而美國1942才參戰,那還是因為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積極籌劃了聯合國,正式成為了"太平洋警察".不過這是二戰相關,在此就不與討論了.
由此我們看出,美國1929經濟危機的主要事後反思是加強中央集權.附帶著改變了對外政策.
大概就是這些...打的好累...................
還要詳細的話請詳細再問.
❽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就是股票市場的信心。當所有參與者都認為股票不會再漲了,你想會是什麼情況?有人已有預感他撤出資金,反應快的立即做出反應,接下來就是跟風了。當然政府沒有有效的管理,不像中國有停牌
❾ 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生產過多!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應包括:國內的技術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後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局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在經濟繁榮的背後,美國長期盲目投資,經濟比例失調,農業不景氣,失業人員增加。日益膨脹的供應量大大超過國內外的支付能力,潛伏著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到2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出現危機和蕭條。盲目擴大的生產同容量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尖銳的矛盾,導致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於是1929年~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在1929年11月,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後,西方銀行家、企業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並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少人認為這只是心理恐慌造成的,股票市場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美國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一再宣稱,股票市場的毛病不久將會治癒,重新走上軌道。但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不可避免」。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正是這樣一場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隨著股票市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
西方其它國家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資金流入和向美國的商品輸出。這些國家一旦失去美國的資金和市場,也就隨之被捲入了經濟危機。接著,西方工業國又把經濟危機擴散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 所以很難把產品售往別的國家
❿ 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後迅速波及世界的原因是什麼
在1929年11月,紐約股票市場崩潰後,西方銀行家、企業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並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少人認為這只是心理恐慌造成的,股票市場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美國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一再宣稱,股票市場的毛病不久將會治癒,重新走上軌道。但正如馬克思所認為的「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不可避免」。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正是這樣一場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隨著股票市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
西方其它國家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資金流入和向美國的商品輸出。這些國家一旦失去美國的資金和市場,也就隨之被捲入了經濟危機。接著,西方工業國又把經濟危機擴散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