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和增量市場
『壹』 什麼是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
中國股市以增量發行的方式為主,境外市場一般為「存量發行」。存量發行是已發行股票的公司經一定時期後為擴充股本而發新股;增量發行是指股份公司不增發新股,僅將原有的老股東的股份再賣給市場投資人。
存量發行是把擬上市公司現在手中的股票,切出一塊來上市。這樣一來,擬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實質上就是全部可以流通了。只是沒有切的那一塊,按以前的規定是三年後才能流通。等到上市滿三年,它所有的股票都是流通股了。至於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願不願意賣出來,那就要看它對這家公司的控股願望了。這家股票在上市滿三年後,自然全流通了
股票市場上的存量發行(secondaryofferings)有兩種主要情形:一是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IPO時,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二是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即在公司上市後,公司老股東通過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公司上市後的存量發行在證券市場被廣泛地關注,該類存量發行不僅涉及證券市場運行的公平、公開、公正等基本問題,而且涉及諸多的制度設置技術問題,一直是證券監管者和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增量發行是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方式之一。
增量發行募集到的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發行新股後,一般會使上市公司凈資產等指標發生變化。
這個方式是相對於存量發行而言的。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發行新股前後,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等財務指標不變化。
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
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有何區別
答案: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發行新股後,一般會使上市公司凈資產等指標發生變化;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發行新股前後,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等財務指標不變化。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存量發行募集資金募歸發起人,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股民,
發起人想佔有增量發行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不屬上市公司發展,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前,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不利於股民,甚至可能過上一年半載,上市公司再增發配股圈錢。
『貳』 國有股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分別是什麼意思
增量發行就是在公司原有股份的基礎上,通過擴大股本的發行。存量發行是指首次公開發行中,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或者上市後老股東按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
『叄』 中國股票發行市場為什麼要變增量發行為存量發行
增量發行是相對於存量方向而言。增量發行募集到的資金歸上市公司所有;存量發行募集資金不歸上市公司所有,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大股東的口袋。增量發行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有利於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利於投資者(股民), 發起人慾想佔有增量發行的募集資金,必須大量使用關聯交易,將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到控股方。
存量發行所獲的募集資金直接流入發起人口袋,是真正的搶錢! 因此,存量發行不利於上市改善財務狀況,不利於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壯大,更不利於股民。
我不明天你的問題,如果中國股票市場如此操作的話,看來危險了。
『肆』 結合案例談談什麼是增量市場
增量市場說的是可能會被激發的潛在的市場份額。市場邊界在擴散,整體量在提升,甚至可以蠶食別的類似品類的市場,整體規模在增加的市場。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比如:增量市場是還有上升空間的銷售市場,存量市場是已經飽和的市場!相對於房地產二手流通來說,房地產商新修的開發的房子形成的銷售市場就是增量市場。二手房交易就是存量市場,流通的房子不是新增加的。
在存量市場談競爭;在增量市場談創新;存量市場的用戶需求明朗,所以存量市場競爭也大,而增量市場缺乏競爭對手但也缺乏參照系,所以增量市場不確定性大。因此,在做存量市場時,我們可以死磕競爭對手,或成本更低,或跑分更高,或性能更強,而做增量市場時,不存在可以死磕的對象,重點是克服增量市場的不確定性,此時就要詳細地研究客戶的真實痛點,創造客戶價值。
喬布斯說用戶不知道他們的需求就是談增量市場,因此蘋果是做用戶洞察分析,以創新見長的,而格力空調是在存量市場殺出血路,因為格力空調是做產品競爭力,在產品性能上明顯超越競爭對手,形成品牌口碑。
股票市場短期是一個存量市場博弈,長期來說是一個增量市場分配。所以說,短期是一個投票機,長期是一個稱重機是有道理的。
所以做股票的人,必須明確你的交易系統是賺哪個錢的,如果是投機博弈,賭中騰訊、蘋果、海康、海天這種長牛,大牛也沒用,抓不住!投機博弈只能研究心理,量價分析,切勿一手基本面,一手技術面,這是增量存量市場的錢都想賺,腦子里想著長期的事情,交易時卻做著短期的事,這樣虧損了都不明不白的。經常我們聽到說,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公司很厲害啊,很多專利啊,市場發展我去考察了也不錯,為什麼股票虧了50%呢,這就是用增量市場方法想賺存量市場的錢,下場會比較慘。
而如果是做增量市場,往往要有穿越牛熊的決心和耐心,上漲500%不動搖,下跌90%不氣餒。因為市場變化不是觸發交易的原因,交易的原因是公司後續是否還會繼續上漲,業績可否繼續兌現為價值。市場漲跌跟公司後面創造多少利潤關系大嗎?如果不大,為什麼要因為熊市就甩賣呢?如果因為看好一個公司買入,卻因為熊市就要賣出,這就是交易體系紊亂。賣出理由不唯一,那麼買入理由也不唯一,就算再好的交易邏輯也就被破壞了。
目前可行的幾種交易模式:
1、短線:做單一股票的存量市場,唯一買入理由是對該股票短期有信心,短期的多頭實力碾壓空頭勢力。唯一賣出理由是,當初的買入理由不再成立。因為上漲一般是對多頭有利的,所以做存量市場往往要追漲才能成功,突破買入法為最佳,但風險是,物極必反,多頭走到極致就突然都變空頭了。
2、中線:跟整個市場的節奏,唯一買入理由是市場目前多頭強於多頭,俗稱牛市,市場處於上升通道。唯一賣出理由是,市場多頭弱於空頭,市場處於下降通道。
3、超長線:做增量市場,也就是隨著公司發展帶來估值提升的收益。唯一買入理由是,公司目前的價格低於實際估值(取決於盈利和成長性),唯一賣出理由是,公司目前股價高於實際估值。
在3種策略中,1,2都是在存量市場的博弈,你賺的就是別人損失的錢,而3是增量市場投資,你賺的是公司發展帶來的回報,所以整體相對來說3成功概率更大。
『伍』 格力宣布派發55億現金,格力為何會這么做
格力公司這么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市場當中更多的投資者看到這家公司在未來是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的,在投資了這家公司之後是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的。
在格力宣布派發55億的現金之後,就已經有很多的投資者關注到了這家公司,而且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購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從目前A股市場上的數據可以看得出來,這家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出現了反彈,而且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家公司是有投資價值的。
公司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投資者加入
格力這么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投資者選擇購買格力公司的股票,因為大家在看到了格力集團發了這么多的現金之後,會認為這家公司在未來還會繼續發現金的,從而會加入購買的行列。
格力集團的發展路線是正確的,而且這家公司在未來將會擁有著更好的發展的這家公司,目前的股票價格出現了上漲,大家對於這家公司是非常看好的。這家公司不僅僅在股票市場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而且這家公司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陸』 什麼是股票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股票市場的供給直觀說,就是股票發行商所發行的股票數量,需求其實就是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對某股票的購買數量多少,即該股票是否受到市場追捧;是,我們就認為該股票需求旺盛,否,則反之。
『柒』 請幫忙解釋一下「存量」和「增量」這兩個指標的含義與區別
存量、流量、增量與股市相對規模
在《人民網》於4月7日發表我在強國論壇上做客時關於虛擬經濟的談話的同時,也刊登了一些網友的不同意見,其中包括米阿侖先生的質疑意見。本來我無意對這類屬於經濟學常識的問題作出回答,但最近有幾位朋友都問起這一問題,並認為我如不作出回答會使廣大網友誤認為米先生的意見有道理。因此我只好再一次佔用《人民網》的寶貴篇幅對這一質疑予以澄清。
以下是《人民網》上刊登的米先生的質疑原文:
「國民生產總值能用金融交易總量來衡量嗎?能用股票市值交易總量衡量嗎?在紐約股票市場,每天交易總量高達幾億、甚至上十億美元。這還僅是一個地方的股票市場;如果全算上,一年下來,年總量會高達千百億美元。但那是金融交易數額,不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有若干種統計方法,卻有個共同點:統計的是最終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交易總量。
有個經濟學里常用的例子,也許更能說明這個基本道理。一雙鞋使廠商開支2.50美元,零售商開支4.50美元,消費者開支6.00美元,交易總量是13美元。在國民生產總值統計中,只包括最終產品的6.00美元,而不是交易總量的13美元,否則,就是虛假的產值統計,就是做假帳了。」
這一質疑是針對我在《虛擬經濟探微》文中的一段話而來的,現將這段話錄出如下,以供讀者對照。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筆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額約95萬億,股票市值36萬億,債券市值29萬億),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NP的總和(約30萬億美元)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學過經濟學的人們都會知道,在經濟學中有三種類型不同的數量,即存量、流量與增量。存量是指系統在某一時點時的所保有的數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流入及(或)流出系統的數量(其中流入量或流出量稱為單邊流量,而流入量加流出量稱為雙邊流量);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系統中保有數量的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用以下兩個公式表示:
增量=流入量-流出量
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內增量
米先生的質疑中出現了兩個重大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說的存量(年末余額)說成了流量(交易總量),因此他與此有關的幾句話就不值一駁了。
第二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所說的對虛擬經濟相對規模的一種衡量方法誤認為是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衡量方法。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數量之間是不可比的。但是經濟學家為了能比較各國之間某一數量的相對規模,往往要將某一數量和GNP或GDP相比,因為GNP或GDP已經成為表達各國經濟實力的通用指標。
例如對各國外貿相對規模的表達,國際通用的辦法是採用進口額與出口額之和(雙邊流量)與GDP之比。這時如果用外貿額的增量與GDP相比,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例如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同年內進口額(外匯流出量)為2900億美元,出口額(外匯流入量)為3100億美元,故增量為200億美元,這時若用增量與GDP相比,其結果為2%,這怎能說明該國外貿的相對規模呢?如果這一增量是負數(即進口額大於出口額),那就更加荒唐了。
更有甚者,如另有一個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進口額為100億美元,而出口額為120億美元,增量為20億美元,這時其外貿額的增量與GDP之比也是2%,我們能說這兩個國家外貿的相對規模相同嗎?
關於股市的相對規模,用股市的增量與GDP相比也是荒謬絕倫的。試想如果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當年12月31日時其股市市值為5000億美元(存量),而去年12月31日時為4500億美元,增量為500億美元,為GDP的5%,這顯然不能代表該國股市的相對規模,如果這一增量為負數則更荒唐。再者,若有另一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本年年末與上年年末的股市市值分別為450億美元與500億美元,增量為50億美元,為GDP的5%,我們能說這兩國股市的相對規模相同嗎?因此股市的相對規模通常是用年末股市的市值與當年GDP之比來表達,在世界銀行每年出版的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一書中就是採用的這一方法。在我的文章中所說的全世界虛擬經濟的規模大體上相當於各國GNP總和的五倍,也是採用這一方法來表達虛擬經濟的相對規模。
我感謝米先生對我在網上與網友們平等討論問題這一做法的肯定,但我也希望米先生在質疑別人的論點之前先認真學習並思考,以免無的放矢甚至錯誤百出,徒然貽笑大方。
『捌』 在股市,增量資金和存量資金各指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
增量資金是指某個資本市場本體內增加的資金。存量資金就是指某個資本市場中經資本投資形成的,存在於該資本市場內的資本含量。
一、什麼是增量資金和存量資金?有什麼區別?
1、增量資金
增量資金是指某個資本市場本體內增加的資金,儲蓄、保險資金、養老基金等新進入這個資本市場的資金都可以被稱為是增量資金。簡單來說就是新進入市場的資金,例如在A股市場,某隻股票在平日的成交量為50億元,某天突然變為了70億元,那麼多出來的20億元就是增量資金。
根據A股市場上增量資金的來源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以下5類:
1、上市公司自有資金:上市公司由於增持和回購股票的需要,將自有資金用來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以滿足市場正常運作的需要;
2、深港通、滬港通:自從深港通和滬港通開通之後,許多香港市場以及海外市場的北上資金也進入到A股市場中來;
3、QFII、RQFII:即合格境外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是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的方式;
4、融資盤:即投資者向有證交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一定的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上市公司股票;
5、保險資金:主要是保險公司的准備金、資本金。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判斷股市是否有增量資金進場呢?
一般來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過股票成交量判斷。成交量作為股市中最基礎、最真實的指標,表明了資金量的流向,如果個股或大盤出現成交量放大的同時呈現上漲趨勢,往往代表著增量資金入場。
2、存量資金
存量資金就是指某個資本市場中經資本投資形成的,存在於該資本市場內的資本含量。
通俗來講,存量資金就是一直用來購買股市的股票的資金,由於它會不斷以資金和股票的形式存在於股市之中,因此被稱為存量資金。
通常來說,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可以相互轉化,倘若市場沒有存量資金那麼增量資金就無處發揮,倘若市場沒有增量資金也無法長久發展。
二、如何判別有沒有增量資金介入呢?
1、有沒有領漲股、領漲板塊,是判別有沒有增量資金的條件。能不能找到領漲股是增量資金介入市場的前提條件。
2、個股行情有沒有穩定性和持久力,也是判斷增量資金入市流量大小的依據。個股行情如果是強者恆強的格局,則表明增量資金源源不斷。反之,則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
3、市場總體成交量的持續穩定攀升。
『玖』 股票成交量怎麼看出增量和縮量k線圖
在證券股票軟體的個股K線圖下面,有一欄VOL圖,都是紅蘭的豎方(條)圖。就是成交量。放量,方條會比前面的長;縮量,就比前面的短。非常直觀。在每天的分時圖上,在分時曲線下部的一條條黃色豎線也是量線,長而密集是放量,稀而短小是縮量。
它們是指股票的交易量,與前一天或者前一段時間相比,放大了或是縮小了,稱為放量,縮量。放量,量是成交量,成交量比前一段時間成交明顯放大。縮量是指市場成交較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拾』 A50在股票中代表著什麼這個指標有什麼作用
首先要知道A50和A股基本是聯動的。但由於A50期貨是在金融中心新加坡交易時間更長,所以會在A股收市後繼續交易,讓很多人覺得和國內股市關系不大,但其實他是一種A股50支優秀股票的結合起來的期貨指數,既然是期指就會存在一定的預期在裡面。尤其是在國內休市後其運行的軌跡有以下幾點會影響其運行的作用。
1、在A股盤中交易時間,主要是受國內相關的50隻股票的漲跌影響,基本和國內50支股票加權平均走勢一致,很多人說基本找不到和其走勢一致的指數啊,那是因為裡面的50隻股票不一樣所以走勢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