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聯電的股票市值

聯電的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2-09-03 03:55:20

❶ 亞洲晶元四巨頭市值大漲2000億,仍面臨需求降溫

7月7日,三星電子正式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三星該季度銷售額為7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57.8億元),同比增長20.94%;營業利潤14.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19.6億元),同比長11%,此前市場預期為14.6萬億韓元。

分部門來看,三星晶元業務利潤為9.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9.9億元),預計增長42%。智能手機利潤為2.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千億韓元,出貨量預估為6100萬台,環比下降16%。三星家電利潤預計約為5千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不及去年同期利潤的一半;顯示面板利潤預計為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少了3千億韓元。

對伺服器和數據中心使用的內存晶元的強勁需求繼續使三星在截至 6 月的三個月中的穩健表現。在此期間,全球 DRAM 和 NAND 快閃記憶體的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 9% 和 2%。但通脹導致的消費者支出下降導致三星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收到影響,預計為 6100 萬部,比上一季度下降 16%。

受到這三星業績大漲的提振,三星股價在首爾股市早盤交易中最高上漲3.2%,另一韓國存儲晶元製造商SK海力士股價最高上漲3.4%。晶元代工巨頭台積電的股價今天在台北股市最高上漲5.4%,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聯電漲幅最高飆升9%。

這四家亞洲晶元製造商的市值在今天上午共計上漲大約300億美元(約合2000億元人民幣)。盡管他們的股價出現了反彈,但今年以來的累計股價依舊下跌,反映出長期前景面臨的不確定性。

在截至 6 月的三個月里,三星的內存和晶元生產業務似乎抵消了消費者需求減弱的影響,不過,根據韓聯社金融部門韓聯社Infomax編制的數據,其第二季度營業收入預期略低於分析師14.5萬億韓元的盈利預期。

由於烏克蘭問題、通脹上升和新冠疫情的封鎖正在降低消費者的需求,分析師對下半年的預測前景黯淡。根據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 的數據,今年全球消費設備(例如手機和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將下降 7.6%。負面前景也引發了對半導體行業在需求疲軟和庫存過多的情況下進入下行周期的擔憂。

據TrendForce調查,晶圓代工廠浮現砍單浪潮,首波訂單修正來自大尺寸驅動IC及TDDI,兩者主流製程分別為0.1Xμm及55nm。盡管先前在MCU、PMIC等產品仍然緊缺的情況下,晶圓代工廠透過產品組合的調整,產能利用率仍大致維持在滿載水位,不過,近期PMIC、CIS、及部分MCU、SoC砍單潮已浮現,雖仍以消費型應用為主,但晶圓代工廠已陸續不堪客戶大幅砍單,產能利用率正式滑落。

觀察下半年走向,TrendForce表示,除Driver IC需求持續下修未見起色,智慧型手機、PC、電視相關SoC、CIS與PMIC等周邊零組件亦著手進行庫存調節,開始向晶圓代工廠下調投片計劃,砍單現象同步發生在8英寸及12英寸廠,製程包含0.1Xμm、90/55nm、40/28nm、甚至先進製程7/6nm亦難以倖免。

根據TrendForce研究,8英寸晶圓製程節點(含0.35-0.11μm)產能利用率恐下滑最明顯,該製程產品主要為Driver IC、CIS及Power相關晶元(PMIC、Power discrete等),其中Driver IC受到電視、PC等需求降低的沖擊,投片下修幅度最為劇烈。同時,今年上半年供應仍然緊張的PMIC在產能重新分配後供貨逐漸趨於平衡。

然而,下半年在需求端仍不斷下修的狀況下,消費型PMIC及CIS亦開始出現庫存調節動作,盡管仍有來自伺服器、車用、工控等PMIC、power discrete需求支撐,仍難以完全彌補Driver IC及消費型PMIC、CIS的砍單缺口,導致部份8英寸廠產能利用率開始下滑,TrendForce認為,下半年整體8英寸廠產能利用率將大致落在90~ 95%,其中部分以製造消費型應用佔比較高的晶圓廠,可能須面臨90%的產能保衛戰。

相同情形也發生在12英寸成熟製程,但由於12英寸產品更為多元,且生產周期普遍需要至少一個季度,加上部分產品規格升級、製程轉進等趨勢未因短期的總體經濟波動而停歇,因此整體來說產能利用率尚能維持在95%上下的高稼動水位,與過去兩年動輒破百的稼動率相較,產線運作逐漸趨於 健康 平穩,資源分配漸漸平衡。

先進製程方面,主要以生產CPU、GPU、ASIC、5G AP、FPGA、AI accelerator等,終端應用仍以智慧型手機及高效能運算(HPC)為主,盡管受到智慧型手機市況疲弱不振影響,5G AP同樣出現訂單下修的現象,但HPC相關產品仍然維持穩定的拉貨力道,加上多項新產品發表計劃,TrendForce認為下半年7/ 6nm產能利用率將因應產品組合的轉換略微下滑至95~99%,而5/4nm在多項新產品的驅動下將維持在接近滿載的水位。

展望2023年,TrendForce認為,在歷經長達近兩年半的晶元缺貨潮後,消費性產品的降溫雖然在短期內使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松動,但過去苦於晶圓一片難求的應用得以在此時獲得資源的重新分配,相關應用如5G智慧型手機及電動車滲透率逐年增加,5G基站、各國安檢措施自動化等基礎建設、雲端服務的伺服器需求等的備貨動能,將持續支撐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大致維持在90%以上。

只有部分以生產消費性產品為主的業者恐怕面臨產能利用率滑落至90%以下的情況,此時則需仰賴晶圓代工廠本身對產品應用的多元布局及資源分配,以度過全球性高通膨帶來的零組件庫存調節危機。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系後台。

❷ 中國市值最大的前30支股票

截止2009年5月26日,滬深總股本在前30名的股票:
1/中國石油
2/工商銀行
3/建設銀行
4/中國銀行
5/中國石化
6/中國人壽
7/中國神化
8/交通銀行
9/中國平安
10/招商銀行
11/中信銀行
12/中信證券
13/中煤能源
14/浦發銀行
15/興業銀行
16/上海電氣
17/長江電力
18/紫金礦業
19/中國遠洋
20/中國中鐵
21/XD民生銀(民生銀行:當天除權,以後總股本會
有變動.)
22/上港集團
23/海通證券
24/中國鐵建
25/貴州茅台
26/寶鋼股份
27/上海汽車
28/華能國際
29/大唐發電
30/江西銅業

❸ 台灣的晶元行業怎麼樣

一個行業實力的強弱,無非取決於資本和人才的積累,台灣的晶元行業也不例外。


說起台灣的晶元行業,其實是有很多過去包括現在都耳熟能詳的名字:威盛、HTC、台積電、聯發科、聯電、茂德、力晶、日月光等等。



客觀地講,在整個晶元產業鏈中,上游的EDA、IP、設備材料基本都被歐美日壟斷,台灣的競爭力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的晶元製造(代工)和封裝、測試等環節。雖然如此,晶元製造的門檻也非常的高,它是一種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力密集的綜合產業。例如:僅資金而言,台積電的一條7nm生產線就需要投資100億美元以上。



為什麼台灣的晶元製造行業那麼強?首先,全球晶元製造業的設備和技術支撐主要由東京電子、應用材料、諾發、Lam、ASML以及美國四大儀器公司提供。在這點上台灣並沒有所謂「禁售」的問題,可以買到最新最好的「生產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其次,中國內部的民間資本正式進入大規模集成電路是在2000年左右,比台灣整整晚了十幾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1987年就創建了台積電),這十幾年的差距導致了台灣具有人才和經驗方面的優勢。好消息是去年年底中芯國際把台積電的前高管梁孟松招至麾下,梁曾經幫助台積電和三星的晶圓廠取得成功,這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



另外,早在這次中興事件前的2014年,政府已經從國家安全和戰略層面考慮晶元行業的發展計劃;可以肯定的是,集成電路行業也就是晶元行業,是十三五規劃以及今後很多年,國家要大力發展和攻堅的項目,屬於重中之重。最近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的二期正在醞釀中,完成以後大基金一期和二期以及所帶動的 社會 資金總額將超過萬億。



最後想說的是,台灣在晶元製造領域有它的先發優勢,而目前中國大陸正在積極趕超,無論是投錢還是投人,只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剩下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台灣晶元行業還是非常牛逼的,是目前全球晶元領域的主要玩家。

台灣晶元的發展是起源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布局非常早 ,並逐步逐步發展形成了聯字開頭的幾家公司(聯華,聯電,聯發科)以及台積電等等幾家目前比較有名的晶元公司,覆蓋從晶元設計到晶元製造封裝測試等各個領域。

2019年美國專利局公布的前二十大專利發明公司,中國有兩家在榜,一家是華為,另外一家是台積電,其中台積電的排名在前十之內,高於華為。 由此可見台積電在晶元製造領域確實有它的核心競爭力,有核心專利和核心技術。

台積電目前是台灣主要的經濟貢獻者,台積電在台灣的位置相當於三星在韓國的位置,台北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由台積電構成。去年台積電的股票漲幅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台灣股民從台積電身上獲得的收益達到全年工資的收益 ,可見晶元行業在台灣經濟中起到的支柱作用以及給台灣人民帶來的好處。

但是台灣晶元製造同樣也存在軟肋, 最大的軟肋是設備和軟體, 比如說EDU光刻機同樣也是來自於荷蘭AMSL ,設計軟體來自於美國幾家公司。因此可以看出,晶元行業是一個高度的全球化分工合作的行業,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獨自發展生存。

第二個問題是台灣的市場比較小,晶元的消費市場主要在中國大陸以及歐美日韓等等地方 ,包括手機消費晶元市場以及 汽車 消費市場,也是台灣晶元企業最大的利潤來源。

因此,如果對台灣進行制裁,台灣晶元行業沒有存活的可能性,很快會完蛋。

中國大陸具備晶元發展的所有條件,我們不僅市場巨大,同時我們目前已經在晶元的設計、製造、測試和封裝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企業集群。但是在晶元設備領域非常的薄弱,這是未來需要重點發展的地方。

全球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中美脫鉤越來越明顯,因此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我們都必須要建立自己獨立的晶元能力。

上個月國家發布成立的有九十家單位參加的晶元聯盟,吹響了中國真正發展晶元的號角,我們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之內,中國能夠逐步逐步打造晶元的端到端的製造能力,使得中國晶元的危機逐步逐步得到緩解。

❹ 五十億市值的股票有哪些

50億市值以上的票有600隻,全部貼上來超過知道的字數限制,我做了截圖,貼給你看

❺ 通信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通信上市公司龍頭股票有:
中興通訊:通信龍頭股。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總營收307.5億,凈利潤為17.74億,毛利潤為115.3億。
通信電源市場國內第一名。
在近3個交易日中,中興通訊有3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2.12%,最高價為34.76元,最低價為34.1元。和3個交易日前相比,中興通訊的市值下跌了33.59億元。
其他通信概念股:
特發信息:近5個交易日股價上漲2.12%,最高價為6.68元,總市值上漲了1.18億。
航天發展: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0.36%,最高價為17.27元,總市值下跌了9622.11萬。
神州信息:近5個交易日,神州信息期間整體上漲1.54%,最高價為14.77元,最低價為13.66元,總市值上漲了2.16億。
匯源通信:近5日匯源通信股價上漲3.51%,總市值上漲了6190.08萬,當前市值為17.64億元。2022年股價上漲0.66%。
*ST華訊: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1.66%,最高價為1.94元,總市值下跌了2298.6萬。
【拓展資料】
龍頭條件: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❻ 通常加權股價指數是以樣本股票什麼為權數加以計算

發行量或成交量。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以1966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其采樣樣本除特別股、全額交割股外,其餘上市股票均包括在內。
台灣證券交易所採用「柏謝加權算式」(PasscheFormula),與美國S&P500的公式相同,是反應整體市場股票價值變動的指標,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指數。其系以上市股票之發行量當作權數來計算股價指數,采樣樣本為所有掛牌交易中的普通股。其計算公式為:指數=當期總發行市值÷基值×100,當期總發行市值為各采樣股票價格乘以發行股數所得市值之總和,因此,發行公司的市值愈高,占指數的權重就愈高,這就是典型的權值股。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特色是股本較大的股票對指數的影響會大於股本小的股票,其中台積電、聯電、國泰金及中鋼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但新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指數計算,得以當時上市股數為准。如果成分股進行除權、新股權利證書上市、可轉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等,基值就會進行調整,以維持加權指數之連續性。
台灣證券交易所除了有編制此指數外,另有第一、二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不含金融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和產業分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樣本股是指那些被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
上證180指數是一個成份股指數,是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中選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納入指數計算范圍,因此,它不同於現有的上證綜指,後者是全部上市股票價格指數;也不同於各種分類指數,後者的樣本股是相應股票類別或行業類別的全部股票。
從總體的所有單位中抽取出來的能代表總體的部分單位。它用n表示。樣本是總體的縮影,是用以估計或推斷總體全面特徵的依據。
從上市的公司中選取行業、地域等多方面涵蓋了許多上市公司,代表面較寬的一批行業龍頭、績優藍籌股。

❼ 怎麼查詢股票的市值

既然知道賬號密碼,就把它輸進去再點查詢不就知道了?
奇怪,這也要問。。

❽ 台灣股票叫什麼指數

加權股價指數(簡稱加權指數、TAIEX)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制的股價指數, 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股票指數,被視為是呈現台灣經濟走向的櫥窗。

台灣證券交易所採用「柏謝加權算式」(Passche Formula),與美國S&P 500的公式相同,是反應整體市場股票價值變動的指標,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指數。其系以上市股票之發行量當作權數來計算股價指數,采樣樣本為所有掛牌交易中的普通股。其計算公式為: 指數 =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 100 ,當期總發行市值為各采樣股票價格乘以發行股數所得市值之總和,因此,發行公司的市值愈高,占指數的權重就愈高,這就是典型的權值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以1966年(民國五十五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其采樣樣本除特別股、全額交割股外,其餘上市股票均包括在內。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特色是股本較大的股票對指數的影響會大於股本小的股票,其中台積電、聯電、國泰金及中鋼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但新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指數計算,得以當時上市股數為准。如果成分股進行除權、新股權利證書上市、可轉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等,基值就會進行調整,以維持加權指數之連續性。

台灣證券交易所除了有編制此指數外,另有第一、二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不含金融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和產業分類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❾ 2021年股票總市值

最新數據,總市值約82萬億。

截止昨日收盤,滬市主板總市值為467955億元,深市股票總市值為356473億元,合計82.44萬億。

❿ 現在市值76億的股票有哪些

市值超過76億的股票的很多,其中央企國資龍頭股的市值都遠遠高於76億元。A股市場共有龍頭股票73家,其中上海A股54家,深圳A股19家。滬深兩市的央企國資改革第一龍頭股是中國人壽(601628),總市值達7216億元。
1、中國人壽股票601628,最新股價30.82元,總市值7216.10億元,近一年跌幅-27.16%。是北京市西城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保險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5526.01億元,凈利潤409.75億元,同比增長34.19%。
2、海康威視股票002415,最新股價55.09元,總市值5143.10億元,近一年漲幅54.96%。是浙江省杭州市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電子系統組裝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339.02億元,凈利潤64.81億元,同比增長40.17%。
3、中國石化股票600028,最新股價4.49元,總市值5109.13億元,近一年漲幅25.77%。是北京市朝陽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石油加工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12616.03億元,凈利潤391.53億元,同比增長270.22%。
4、中國中免股票601888,最新股價249.50元,總市值4871.43億元,近一年漲幅18.17%。是北京市東城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旅遊綜合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355.26億元,凈利潤53.59億元,同比增長475.92%。
5、長江電力股票600900,最新股價20.31元,總市值4618.87億元,近一年漲幅2.99%。是北京市海淀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水電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199.01億元,凈利潤85.82億元,同比增長8.60%。
6、中國神華股票601088,最新股價21.62元,總市值4057.63億元,近一年漲幅50.77%。是北京市東城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煤炭開采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1439.79億元,凈利潤260.26億元,同比增長25.99%。
7、中國電信股票601728,最新股價4.53元,總市值3809.97億元,近一年跌幅-5.43%。是北京市西城區的央企國資改革概念、通信運營龍頭股。2021年中報,公司營收2175.47億元,凈利潤177.43億元,同比增長27.20%。

熱點內容
p2p理財顧問怎麼樣 發布:2025-07-10 06:07:33 瀏覽:582
期貨什麼是多平 發布:2025-07-10 06:02:34 瀏覽:795
大連泰微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10 05:56:58 瀏覽:945
易方達基金每季度漲多少 發布:2025-07-10 05:56:58 瀏覽:311
期貨停板價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0 05:49:38 瀏覽:215
股市弱勢如何抓漲停票 發布:2025-07-10 05:39:52 瀏覽:491
什麼情況買貨幣基金 發布:2025-07-10 05:36:37 瀏覽:161
定投基金累計凈值怎麼算 發布:2025-07-10 05:23:50 瀏覽:665
工資理財期貨怎麼樣 發布:2025-07-10 05:15:54 瀏覽:268
古代貨幣發展前景如何 發布:2025-07-10 05:01:12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