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l超市股票市值
『壹』 誰有德國LIDL超市的詳細簡介
LIDL是德國發展迅猛的一家零售商,它與ALDI一起將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趕出德國,僅此一役,使其名聲大振。隨著沃爾瑪在歐洲的勢微,在整個歐盟地區,它的發展勢頭甚至已經趕超老大哥ALDI。目前,LIDL在全歐洲的連鎖分店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ALDI達到7271家分店,而ALDI只有6997家分店。但LIDI超市的食品售價比ALDI還是要高出一截。ALDI的一貫主攻方向是某一地區的分店集中布局,而LIDL是遍地開花,以高於ALDI兩倍的速度在全歐洲境內開設分店。成本費用大大高於前者。鹿死誰手目前還不清楚,但一場更加激烈的生存競爭無疑又重新拉開了序幕。
LIDL,也被稱為窮人的超市。食品日用品和小家電銷售量比較大,店面也比較小。但是LIDL在采購中卻是集中大批量采購,只要確定一種產品,它一般只要一種型號,通常一批定貨量都不低於50000件,這使其采購、談判、倉儲和物流的成本都遠遠低於其它追求品種多樣化的零售商。這也是其近年實現爆炸性增長的武器。
與LIDL合作,訂單確認先於樣品確認。這是讓外貿廠商很頭痛的事情。按照通常的慣例,客戶會先要求樣品確認,然後下訂單。LIDL是先考察供應商是否有這個能力。
如果產前樣品通過相關質量檢測,才可以安排大貨生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外貿廠商就一定沒有風險了。它還會要求三次檢驗:產前樣,中期檢驗(in-line),末期檢驗,任何一個通不過檢驗都不可以出貨。
LIDL屬於BSCI會員,接到LIDL訂單的工廠會接到STR/ITS公證行按照SA8000標准衍生出來的BSCI驗廠,關於童工、未成年工等問題是國內好多廠家需要注意的事項。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LIDL不直接跟工廠合作,都會通過中間商。中間商先過來驗過廠,如果合格則直接進入合同階段。
『貳』 LIDL 超市怎麼樣
LIDL來自德國的,東西很便宜。他們經常搞「亞洲節」「法國節」等等,專賣特色食品的。上周搞的是「亞洲節」,所以買了「泰國香米」「辣椒醬」「長壽面」等等,更加筍的是--「費列羅」的巧克力,16顆裝的,才賣2.99歐啊!!!其他超市都賣3.85歐或以上的,真是撿了個大便宜了!!外面有一大片空地做停車場,不愁沒有位子停車咯!IVA很奇怪的,有些商品是4%,有些則是8%,他們埋單的時候分開的,列明細,對消費者負責!從早上9:15一直開門到21:15,節日還會開門呢,真是不錯的!!
『叄』 同樣是德國著名的連鎖超市,ALDI和LIDL有什麼不同
倆不同超市怎麼比,還有若干Penny Normal Netto大的還有Rewe Kaufland Real……
Aldi東西相對而言也沒怎麼便宜,東西種類稍微少點,而且感覺超市自家產品質量有點低……
Lidl的米,用的袋子,相對其他家超市不大好開,粘的有點緊了。
Netto的水果不新鮮,發霉的經常見到。
Penny種類少,海產品多點,價格一般偏貴。
Rewe的肉貴,相對其他兩家大超市小,但是相對於普通超市大。
Kaufland基本上能賣的都在賣
Real也是大型超市,自產Tip價格確實便宜。
『肆』 哪位大佬知道德國rewe,edeka,Lidl等大超市的采購聯系方式十分感謝
大超市的采購方式。德國採用的是大面積撒網。
『伍』 耐吉現在生意怎樣啊
「吉芬難題」又稱土豆效應,也稱「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並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無論經濟處於什麼狀態,人總得吃飯,有錢吃好的、貴的,缺錢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用於食品消費的錢會壓縮,但食品總消費量不可能減少。土豆在食品中屬於抵擋、便宜的食品,當人們收入減少後,就會去購買價格便宜的土豆,進而在整體上導致對土豆需求的旺盛,從而推進土豆價格的上漲。這里也可以把「土豆」看作廣義的便宜低端食品的代名詞。即經濟危機時,低端便宜食品的需求上升,價格也上漲。「土豆效應」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得到驗證。簡單地說,就是危機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馬洛斯需求層次的較低層。同樣,經濟危機面前,吃比薩餅的人必然減少,作為替代,大餅需求量必然增加。 解釋土豆效應,把「土豆」看作廣義的便宜低端食品的代名詞。即經濟危機時,低端便宜食品的需求上升,價格也上漲。「土豆效應」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得到驗證。簡單地說,就是危機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馬洛斯需求層次的較低層。同樣,經濟危機面前,吃比薩餅的人必然減少,作為替代,大餅需求量必然增加。 源起根據需求法則,消費者對商品或勞務的購買數量一般隨著價格的上升,市場需求將減少。吉芬商品指的是價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英國統計學家羅伯特·吉芬最早發現,1845年愛爾蘭發生災荒,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這一現象在當時被稱為「吉芬難題」。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著名的《經濟學原理》(1980)一書中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並在分析中提及羅伯特·吉芬的看法,從而使得「吉芬商品」 這一名詞流傳下來。發生災荒的愛爾蘭,土豆是一種非常強的低檔商品。當土豆價格上升時,消費者變窮了。收入效應使消費者想少買肉並多買土豆。同時,由於土豆相對於肉變得更為昂貴,替代效應使消費者想購買更多的肉和更少的土豆。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收入效應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結果消費者對土豆的反應是少買肉,多買土豆。這樣就可以解釋 「吉芬難題」了,也稱「土豆效應」 經濟危機當大蕭條來臨時,人們首先削減的,是奢侈品和高檔產品的需求;而廉價且能填飽肚子的土豆的需求,反倒上漲。這就是危機所帶來的機會。 經濟危機越嚴重,「土豆效應」越明顯。 在英國,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資產大幅縮水,他們的股票跌得傷筋斷骨,他們的股票期權化為泡影,他們沒有了獎金分紅,他們甚至會主動降低自己的基本工資,以免老闆破產、公司倒閉、使他們加入到失業大軍中去。 2008年,沃爾瑪宣稱其10月份零售增長佔到全美除汽車和餐飲業外零售增長的一半,正是「土豆效應」在發揮作用。除了經濟型酒店意外走強的出租率印證了「土豆效應」外,一些大眾化的平價小餐飲也意外受到市場的熱捧,再次論證了「土豆效應」的存在。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資產大幅縮水,即使外出用餐,都盡量避免到高級餐廳消費。如今高級餐廳生意大不如前,麥當勞反倒人丁興旺。對此,英國麥當勞快餐店發言人表示:「漢堡包繁榮的時代重新來臨了。」在美國,據萬事達卡統計,2008年10月全美高端消費品(指1000美元以上商品)銷售出現明顯萎縮,奢侈品銷量更下滑20.1%,幾乎任何一種商品,只要售價超過1000美元,全都面臨巨大銷售壓力。 在國際經濟危機面前,民生成為第一要義,相對高端產品來說,中低端產品卻大行其道,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部分產品還出現了銷售上升趨勢。今年臨近春節,北京等地大眾時裝的熱賣、改衣店走俏、杭州等地重新開設並廣受歡迎的「年貨市場」,都是「土豆現象」的例證。專家同時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土豆現象」並不代表高端產品在國內的需求將大幅降低。「因為中國的需求不同於發達國家,如汽車住房等,中國面臨的是『從無到有』,是較剛性的需求。」 於是,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賬單。下館子也變成一種奢侈,即使光顧,也不去高級餐廳。對此,英國「麥當勞」快餐店發言人喜形於色地說:「漢堡包繁榮的時代重臨了。」 廉價消費品成了最大贏家。 一些廉價超市,如來自德國的Aldi和Lidl兩家連鎖超市、英國本土的Costcutter等,都是削減消費支出情況下的贏家。 Aldi的平均售價,比大型連鎖超市如Tesco等便宜1/4 ,該店每日從大型超市手上搶走約100萬英鎊的生意。Aldi預計今年營業額,高達15億英鎊,比去年上升近2成,並准備在未來5年,投資10億英鎊開設新分店。不少行業受惠於金融海嘯。油價高企令自行車銷量大增,銀行收緊信貸,當鋪成為人們「融資」的好去處,典當商H&T在上半年的盈利,大增4成至 460萬英鎊。 超級大土豆「中國製造」是一個超級大土豆最近,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提出,中國產品將受益於「土豆現象」:「危機越大,『土豆現象』越明顯。日本泡沫破了之後,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大幅增長;美國IT泡沫破了之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又漲了。現在,沃爾瑪、麥當勞的銷售大漲,這就是『土豆效應』在起作用。」 2008年開年以來,以「物美價廉」為最大特點的「中國製造」,便己經遭遇了五十多年來最嚴寒的冬天。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都使得「中國製造」生死攸關的價格優勢迅速喪失。 金融危機的爆發,外貿定單的急劇萎縮,使得大批的外資在華企業逃離中國,逃離珠三角、長三角,再加上全球一波又一波的對「中國製造」的反傾銷訴訟官司,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反傾銷訴訟的頭號目標,以致我們不得不問:2009年,還有多少「中國製造」能活著? 盡管「中國製造」遭遇了嚴寒的冬天。盡管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都在威脅並惡化著「中國製造」的生態環境……但是,強大的「中國製造」的魅力仍然不可抗拒。 美國一家大報《今日美國報》上,美國人自己寫的:一個美國人一天的生活—— 清晨六時,鬧鍾鈴響,鬧鍾底部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美國1/3以上的各類型的進口鬧鍾,幾乎都來自中國內地。六點十分,上洗手間,有塑膠遮簾;量體重,有「健康牌」磅秤;做頭發,有卷發器及吹風機,都是「中國製造」。七時,走進廚房,咖啡壺和茶壺可能來自中國,每個陶瓷餐盤都可能是「中國製造」。美國市場上的陶瓷餐盤「中國製造」佔到了70~80%。七時三十分,著裝,美國17%的進口成衣來自中國內地。八時,上班路上,許多人要使用手機。美國27%的進口手機來自中國內地。九時,進辦公室,台燈中有五成可能是 「中國製造」。中國的掌中型電腦萬用手冊、記事本及電話薄、塑料相框、木製書框、拆訂書針的小文具,防止跳電的裝置等等等等,「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熄燈前:床頭燈和台燈一樣,有五成可能來自中國。47%的吊燈來自中國。睡前,自然還得先調好那隻「中國製造」的鬧鍾……誰能抗拒「中國製造」的魅力? 金融風暴也好,經濟危機也罷,影響最大的是虛擬經濟和奢侈品消費、高檔消費品市場,而這兩處卻偏偏沒有「中國製造」的什麼事兒。而吃喝拉撒睡什麼時候都得照常,日常生活還是離不開「中國製造」。看來,「中國製造」就是多米諾骨牌中那張推不倒的牌。也許,「中國製造」恰恰會在全球金融海嘯中成就春秋霸業。
『陸』 可口可樂股票代碼
可口可樂股票代碼:KO
可口可樂公司處於ConsumerDefensive行業下的非酒精軟飲料(Beverage-Non-alcoholic)領域,主要競爭對手為百事公司(PepsiCo),二者市值相當,可口可樂市值為2060.6億美元,排名第一,百事公司為1916.5億美元,緊隨其後。
【拓展資料】
1.可口可樂公司不同於其他的飲料生產公司,它既不投資分銷渠道,也不配備灌裝設備,而是只專注於糖漿的生產。公司通過第三方裝瓶合作夥伴網路和一些公司控股的裝瓶、分銷業務網路,將生產的糖漿及濃縮液運送給各合作夥伴,由他們再加工、包裝為成品並分銷投放至市場。
2.這種低風險策略使得可口可樂公司不必承擔加工、包裝、運輸、分銷等過程中的諸多不確定性,反而成功地將大部分的運營及財務風險轉移至各地的合作夥伴身上,該策略逐漸使公司形成了高利潤、輕資產、可擴張規模的業務模式,這也是公司核心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憑借其獨特的業務模式及營銷能力,公司逐步擴張規模,在全球范圍內都極具影響力,可口可樂漸漸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
3.公司龐大的規模和覆蓋范圍也使得可口可樂形成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公司有能力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獲取原材料,這也確保了公司可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生產及銷售產品,從而鞏固競爭優勢。可口可樂的主要品牌組合與世界各地的小商店和大型零售商均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合作關系。其原因在於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有能力為各零售渠道保證快速、穩定的銷售額,即使是像德國Aldi和Lidl這樣的折扣店也很難抵制住這樣的利潤誘惑而將可口可樂旗下產品下架。
『柒』 法國有哪些超市
1、家樂福:家樂福(Carrefour)成立於1959年,是大賣場業態的首創者,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現擁有11,000多家營運零售單位,業務范圍遍及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
『捌』 可否告訴我下列德國超市分別的特色Lidl, Aldi, Edeka, Kaisers, Penny Markt 非常感謝
Lidl Aldi Penny Netto 等等 是平價超市 Discounter. 只提供生活日用必需品 商品種類在3000-5000之間。Edeka Rewe Real Kaufland 是綜合超市 Supermarkt. 商品種類 13000-20000。提供多元化的商品 和品牌商品 顧客有所選擇。 平價超市沒有服務 基本沒有選擇商品和替代商品 面積小 裝修風格簡單 全部商品自助。綜合超市 面積較大 商品種類多 裝修高檔 有服務 部分商品 非自助。 平價超市是面向老百姓 收入較低群體 沒有太多購物要求的客戶。綜合超市 面向有消費能力 並且對商品要求較高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