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生態股票趨勢分析
1. 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農業發展趨勢與前景:
和許多自然科學一樣,農業的發展趨勢是:由定性研究趨向定量研究,由靜態描述趨向動態分析;逐漸向多層次的綜合研究發展;與其他某些學科的交叉研究日益顯著。
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來看,農業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匯點;在方法學方面,研究環境因素的作用機制離不開生理學方法,離不開物理學和化學技術,而且群體調查和系統分析更高不開數學的方法和技術;在理論方面,生態系統的代謝和自穩態等概念基本是引自生理學,而由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角度來研究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則可說是由物理學、化學、生理學、農業和社會經濟學等共同發展出的研究體系。
2. 農業前景分析發展趨勢
機械化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可以想見,未來農民朋友將會有更多、更好的農機可以挑選。
產業化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信息化
2019年國家支持天津、河北、福建、山東、湖南、廣西、雲南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示範,建設農業「信息高速公路」。在未來,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更為便捷,農產品電子商務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科技化
2019年,國家將推廣應用一批符合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重大技術模式。不久的將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生物種業、綠色投入品、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將取得不斷突破。這些新技術新模式將不斷運用,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與農業 深度融合。
綠色化
國家大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特色化
2019年,我國將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2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在未來,將形成一批以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種養結合的農業產業集群。
鄉村振興
2019年,國家將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供銷社等發展,大力整頓鄉村環境,推進人才下鄉,努力建設美好鄉村。在未來,將形成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強鎮。
農業人才獲更多支持
國家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大力開展「三品一標」、品牌建設等,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業人才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還著力解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信貸問題。未來,農村人才創業就業將獲更多支持。
農業保險詳盡周全
在農業保險方面,2019年國家保證農民自繳保費比例一般不超過20%,繼續開展並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將優惠惠及到小農戶。國家對於農業保險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考慮得越來越周全,有了國家做後盾,農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3. 中國的環保農業股票有哪些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漸臨近,資本市場的目光再度落點農業。建設生態農村、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有望成為今年的主題,在此大背景下,綠色農葯、化肥、農業循環經濟等相關上市公司將受益。環保農業概念股表現搶眼。個股包括正邦科技、豐樂種業、登海種業、芭田股份、萬向德農、荃銀高科、威遠生化)、隆平高科、神農大豐、大北農、順鑫農業、史丹利等。
4. 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展望
我國的農業發展的各種環境
我國歷史悠長,農業經濟曾經一度的繁華輝煌,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中國有著優良的農業文明傳統,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發達。中國的地形復雜多樣,有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等多種地形結構,適合發展多種農業生產,中國氣候多樣,熱帶,亞熱帶,溫帶 等氣候,適合種植多種農作物。但同時,由於巨大的人口壓力,造成了人多地少,人多水少,森林資源匱乏,草地退化嚴重,沙漠化不斷擴張,工業污染加劇等嚴峻的問題。成為了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我國在部分消耗量大的農產品比較依賴外貿進口,這就使我國部分農產品的供應形勢比較嚴峻。
5. 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現代農業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洞悉當前形勢,農村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批農業人口非農化,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預計到2020年前後下降到35%左右,中國正在加快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步伐等。這些因素將對我國農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是農民經營土地規模相對擴大,有利於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經營,增加農民勞動者收入;另一方面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即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勞動力空間,同時也對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出挑戰。
從目前發展形勢看,毋庸置疑,中國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農業革命,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國農業將有以下重大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從貢獻型向國家補貼型轉變,農業家庭化經營向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資源粗放經營向資源密集的集約經營轉變,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等。每一個方向上的轉變都帶有同等或更大的利益;每一個方向的轉變都為革命的種子提供充足的陽光與雨露;每一個方向的轉變都促進現代農業格局的形成。到2020年,我國農業以高產·優質·安全·生態為目標,以現代科學技術與物質裝備為手段,將以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機械和工程技術等科學技術為支撐,形成現代農業基本格局,初步實現農業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
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成為支撐農業增長的動力,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的發展不僅受資源的稟賦,更重要的是依賴科技發展水平。今後十幾年,世界農業科技優先發展的科學領域包括: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節水農業與節水灌溉技術;農業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農業產品加工技術;設施農業技術;和農業管理科學等。
農業科技研究領域與方向:
農業生物技術:種質資源的創新;植物遺傳育種;植物高效生產;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免疫診斷等方面。
信息技術:農業專家系統;精確農業;虛擬農業;農業智能決策技術;農業系統數字模擬技術;農業信息分析採集技術;農業信息網路體系集成技術等。
節水農業和節水灌溉技術:雨水蓄集工程;旱地蓄水保墒耕作技術;溝灌技術;膜上灌溉技術;噴灌技術;滴灌技術;補灌措施;化學調控技術等促進節水農業技術向著定量化·規范化·模式化·集成化和高效化方向發展。
農業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農業廢棄物即使大污染緣又是個大的生物資源。1.形成以「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的一個全程治理的運行模式。2.使更多的廢棄有機物進入農業生物是循環體系,以保障土壤肥沃與可持續發展。3.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現代產業。
農產品加工技術:從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出發,加大農業產品產後處理和加工增值技術開發應用。包括農產品產生的精選·分級·保鮮·貯藏·烘乾·包裝新技術開發應用。建立全冷鏈技術,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和效率。
設施農業技術:農機與設施的全套裝備技術;節水灌溉新材料與設備;環境友好緩釋控釋肥料;新型可降解地膜合棚膜等。
管理科學技術:加強管理科學在農業中應用研究,從宏觀層面重點在提升農場品國際競爭力資源持續利用等方面;在微觀層面重點在提升經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最後還需強調的是,農民科技文化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低,業務素質差,嚴重製約著勞動效率的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民增效。當務之急必須培養出成千上萬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6. 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