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求清空中國股票
⑴ 美國人能不能買中國股票,中國人能不能買美國股票
第一種,直接去美國辦理,這里辦理是需要一些手續的,只要有出入美國的證件即可,在很多美國股票中心是提供中文服務的,所以不必擔心語種問題。
第二種就比較簡單了,利用現在的網路平台,在網上進行股票的購買,通過美股券商的網路平台開戶購買,其交易傭金也比一些傳統券商低很多,開戶手續也非常簡單,只要在網上填妥相關表格,寄到它們的美國總部就可以了。
第三種就是委託香港公司進行復委託開立美股賬戶,基本意思就是你需要在香港的公司申請辦理,然後在由香港的公司交與美國公司辦理。
(1)美國要求清空中國股票擴展閱讀
國際股票類型
1、在外國發行的直接以當地貨幣為面值並在當地上市交易的股票。如我國在香港發行上市交易的H股,在新加坡發行的S股,在紐約發行上市的N股。
2、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但卻在國內上市流通的,以供境內外國投資者以外幣交易買賣的股票。我國上市公司發行上市的B股就是這類股票。
3、存托憑證(DR)是指在一國證券市場流通的代表外國公司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主要以美國存托憑證(ADR)形式存在。
4、歐洲股票是指在股票面值貨幣所在國以外的國家發行上市交易的股票。
⑵ 美國為什麼要求中國入世要開放一定的股票和債券
去看《貨幣戰爭》你就知道了為什麼他們要求我們開放了,我可不想做銀行家的「奴隸」
⑶ 中國人要奮起中國股市能讓美國給嚇著嗎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為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十年前的原點2228點。
⑷ 7000億救市計劃被眾議院否決,美國股市已崩盤了. 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布希的7000億救市議案,遭到美國國會否決,宣告布希的第一個救市計劃的破產。很有意思的是,布希是共和黨人的總統,他提出的議案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共和黨議員予以否決,再加上部分民主黨議員的否決案,最終導致了計劃的流產。提出否決案的動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如果注入救市資金,那就是在用納稅人的錢為錯誤買單,美國政府替他買單,一旦美國政府垮了倒了,那麼,還有誰會再為美國政府買單呢。
美國政府如果不為金融危機伸出援手,這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將產生一系列的多米若骨牌效應,其後果將不可設想。在這種情況下,百爪撓心的美國總統,只得另尋它途。只是,黔驢技窮的美國總統,在捉襟見肘的正要危及到美國經濟的金融危機面前,至今仍未找到可實施的有效方案。
但是,中國股市,有中國股市的運行規律,不是美國任何諸如金融危機什麼不利的負面信息所能左右的,就像他不能也無法拉抬或者打壓中國的股市一樣。美國的救市計劃未被通過,這對於中國股市而言,僅僅是負面的不利信息,他實質上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並不會很大。【附《股市股評、近期股市走勢及後市預測》】(望能從中你能得到需要的信息,或可作為你投資時的參考):
節前的上周五沒有延續上一個交易日繼續上漲的態勢,全天交易個股分化嚴重,各類股票漲跌不一,基本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奇幻景觀.大的主力機構從凈流出為多,到流入流出相當,再到流入為多,從中可以看出做多的潛伏力量。只是他們的選擇有所側重不同罷了。其中,有後繼利好消息支持的中信證券、國金證券等證券類券商板塊的表現最為搶眼。另有部分大盤股和小盤股輪番表現,終盤以微跌3.72點的2293.78點報收.但敬請注意:股指仍然還在三條均線上方運行,波段上升的走勢行情,短期有回調蓄勢壓力,但不虞破位。
預計長假節後的幾個交易日,盡管還有強勢整理的回調動能,但是從基金主力悄悄地大幅增倉、並以空翻多的動作來看,後市將有動能重回反彈之途。而那種強者恆強的個股表現,及某些價位不高、觸底反彈不多的個股活躍行情,將會再一輪展開。個股方面,券商板塊將會繼續成為領軍品種,號召一方。另外,大單凈流入高的個股、基金增倉重倉股、有回購增持題材的個股,當尤為值得多加留意。
技術形態上看,今日滬指正好調整至五日均線就獲得了支撐,大盤經過兩個交易日的脈沖式的上漲之後,連續兩個交易日在五日均線上方的震盪屬強勢整理行情,成交量未見異常。上檔面臨30日均線2250點的反壓,股指的五日、十日、三十日的三條均線,均處於拐頭向上的位置,不虞破位。因此,本人認為反彈仍在進行中,大家不要太過擔憂,長假節後的市場雖然短時間有個回調蓄勢過程,但是後市仍有振盪上行的做多動能。
經過接近一年的漫漫回歸之路,股指已從6124點下跌至1802點,共有90多隻個股的市盈率處於十倍以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個股跌進價值投資之內,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已經縮水將近百分之七十,初步地擠空氣泡,榨幹了水分。央行9月15日宣布下調雙率,反映了在現行經濟可能出現下行的風險面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松動的可能。這對於當時下滑而又頹靡的中國股市,是個輸氧般的危倒挽救。
國家管理高層為了應對越演越烈的國際金融危機,也為了表示對頹靡的股市沒有坐視不管,聯手央行和國資委紛紛出手救市。國內管理層於18日晚間發布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以及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項利好。對挽救國內投資者頹靡的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這種多重救市組合拳的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托市力量,消弭了股市的下滑頹勢,起振了入市人的信心。終於讓股市迎來一次強勁的中級反彈行情。
這輪中級反彈行情,就是大盤在極度超跌後的、遇到綜合政策利好出現的上漲行情,是一個深幅超跌後的反彈行情,先是急升急拉的、後為進二退一式的波段上漲,是這段反彈行情運行的特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802點,將成為中國股市的中期底部。
9.19以來,兩天的時間上漲了300多點之後,節前最後一周的周二和周三前半段的強勢回調整理走勢,屬於淘沙般的、洗去浮籌的強勢整理行情。股市在有了一定的漲幅之後,如要它不換一種步伐歇歇腳,那是不現實的。人在爬台階時,每隔十幾、二十個台階,都要緩緩腳步,何況這個有著上百萬個利益糾葛體的、洋洋大觀的中國股市?!這周的周二開始進行的回調整理,就是這種換換腳步的股市走勢,一俟洗去做空浮籌,股市便可重回升勢。
下一個反彈高點在2292點附近,再經過回調整理後的上漲位置將會在2441點附近,構築一個今後震盪整理的廂型頂部。因此,在這種多重利好因素未有得到充分釋放之前,這輪極度超跌後的、恰遇多重利好而喚來的反彈行情,還遠未結束。各位股民不要被短時間的股市回調所驚恐,要看到股市的中期向好。盡管如此,一些短期炒家的期望值乃不可過高矣,要注意風險控制。一旦這些利好措施得到初步消化,後市沒有新的利好措施出台,大盤將會再一次轉弱走軟。對此,各位入市人也要保持一個清晰的投資思路 。
⑸ 美國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美國取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短時間對股市應該是利好的。
⑹ 如果美國強搶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中國股市會暴跌嗎
有可能會暴跌。
因為幾萬億美元的損失,絕對是黑天鵝。
而且真有這種事發生,有可能發生戰爭。
⑺ 為什麼一些中國的概念股試圖在美國退股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正式掛牌交易,代碼是SINA;6月30日,網易上市;7月12日,搜狐上市。
這一年也成為「中概股」元年。
因為國內證券市場實行審核制,門檻過高,不少上市無門的企業紛紛以三大門戶為榜樣,赴美上市,實現「賺美國投資人錢」的財富夢想。
但情況從去年起開始有了變化。2011年6月開始,數十家中概股頻頻遭受做空機構攻擊,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2011年8月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經退市的數量為23家,其中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有15家。
即便是那些仍在苦苦掙扎並未退市的企業,也有很多陷入股價暴跌的泥潭中。華視傳媒股價下跌超過96%,成為「中概股第一熊」;而曾經是資本市場寵兒、各種財富排行榜常客的賽維彭小峰,身家比最高峰時縮水70億美元,恐怕再也沒有重返富豪榜的希望。
噩夢仍在繼續,那些仍懷有「美國夢」的企業家成為下一個受傷的人。
中概股殺手
自2006年起,萊福特共對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發動襲擊,其中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
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上午,香櫞(CitronResearch)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一份名為《雙面如新》的報告,認為如新在中國國內涉嫌非法「傳銷」,致其股價一度下跌12.7%。
如新是一家在中國做直銷的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它只是香櫞眾多獵物中不太起眼的一個。
香櫞是一家美國做空機構,創始人及唯一員工是一名40歲的猶太人,名為安德魯・萊福特(AndrewLeft)。讓香櫞和他大名遠揚的是今年6月20日,他發動的對恆大地產的做空,這次不成功的獵殺讓地產富豪許家印的身家在兩個小時里蒸發了130億港元。
萊福特和他的香櫞外號「中概股殺手」。2001年8月至今,他已累計發布150餘份針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報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自2006年起,萊福特共對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發動襲擊,其中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東南融通、中國高速頻道等7家中概股都是在其攻擊下最終退出美國資本市場。
與香櫞齊名的還有渾水、OLPGlobal、AlfredLittle等機構。做空機構與中概股的獵殺與反獵殺游戲,愈演愈烈。盡管這些機構偶有「失手」,但更多時候中概股創始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手中的財富慢慢蒸發掉。
對於東南融通董事局主席賈曉工而言,「美國資本市場之旅」絕對是一次不愉快的回憶。
2007年10月,東南融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代碼為「LFT」,IPO共募集了1.49億美元。當時為其上市保駕護航的是高盛和德意志銀行。
這家「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軟體企業」,上市後股價即一路上揚,從發行價17.5美元一路飆升至最高42.86美元,市值曾高至25億美元左右。
隨著東南融通成功上市,實際控制人賈曉工一夜暴富,個人財富在2010年底一度達6.7億美元。在理財周報當年發布的《3000家族財富榜》中,賈曉工以23.66億元人民幣排在128名。
但上市4年之後,東南融通卻被趕出了紐交所。賈曉工的財富之夢也被敲碎了。
2011年8月16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東南融通正式被摘牌。做空機構正是東南融資的退市主力推手。
2011年4月26日,香櫞在其官網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質疑東南融通造假。香櫞認為東南融通毛利率遠高於同行,涉嫌造假;同時質疑其高管背景、員工聘用關系等問題。
當日,東南融通股價大跌12.92%,次日,再跌20.28%。東南融通稱暫不對香櫞質疑發表評論。
直到第三日,賈曉工有所反應。這一天賈曉工主持召開電話會議,同時決定大規模回購東南融通股票。隨後又決定將股票回購規模從5000萬美元提高至1億美元。但賈曉工並沒有公開回應香櫞的質疑。
5月9日,香櫞發布了第二篇報告,指控東南融通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同日,做空機構OLPGlobal亦加入「圍獵」東南融通。當日,東南融通股價再跌8.26%。
次日,即香櫞首份質疑報告發布兩周之後,東南融通才發布了一份姍姍來遲的公告,回應香櫞和OLPGlobal的質疑。
但為時已晚,賈曉工已經無法阻止東南融通的股價雪崩。5月17日,東南融通被迫停牌。此時,其股價已經跌至18.93美元,市值縮水至10.8億美元。
而東南融通所聘審計機構德勤,早在5月4日即宣布開始調查東南融通造假事宜。調查的結果與香櫞的指控相差無幾,最終德勤在停牌兩天之後宣布辭審。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對東南融通展開調查。
其間,東南融通4名高管先後辭職,包括首席財務官ThomasGurnee和3名獨立董事。最終,紐交所認為其管理架構已不再符合上市要求,於7月26日啟動退市程序。
東南融通在退市之後即於8月17日進入美國粉單市場交易。當日收盤價為0.78美元,比停牌前暴跌95.9%,市值僅為0.47億元。賈曉工的紙上美元財富也隨之煙消雲散。
與東南融通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中國高速頻道、普大煤業、中國電機、旅程天下、盛世巨龍等一系列中概股。財務問題、公司管理問題是這些公司的通病,就像一棟偷工減料的破房子,風和日麗的時候沒問題,一旦遇到狂風暴雨,頃刻間倒塌。
彭小峰的黑色2012
賽維市值只有1.91億美元,蒸發了上百億;彭小峰的財富也縮水73億美元,銳減98.11%
曾是中概股驕子的賽維彭小峰,其財富之路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大片。
2007年,賽維LDK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這是中國新能源企業在美國市場最大的一次IPO。上市首日,賽維市值為36.45億美元,而持股72.13%的大股東彭小峰,其個人財富值也高達26.29億美元。
至當年10月,賽維的市值飛升至102.85億美元,彭小峰賬面財富則達74.18億美元,迅速躥升至國內富豪榜前十之列。
但5年之後的今天,賽維市值只有1.91億美元,蒸發上百億;而彭小峰的財富也縮水73億美元,銳減98.11%。賽維與彭小峰均已深陷泥沼之中,債台高企,而破產傳聞也不斷傳出。
從創立賽維,到年產2G瓦矽片的「世界級規模」,彭小峰只用了2年時間。
彭小峰並不滿足僅僅生產矽片,很快他就開始嘗試光伏的上下游。
在賽維組建1個月之後,彭小峰即開始籌建多晶硅項目,3個5000噸的項目。而此時,國內各大廠商的多晶硅項目規模,多者也只有幾百噸。
激進的彭小峰最終遇到了困境。
賽維從最初矽片經營,擴大到多晶硅、電池及組件等業務,一直都在快速擴張,但這種擴張並沒有體現在業績中。
自去年以來,賽維一直處於巨額虧損之中,而債務壓力也難以緩解。
8月2日,賽維發布2012年上半年業績公告。財報顯示,賽維今年上半年虧損10.8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為23.86億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則為78億元,同比下滑69.41%。而在2011年,賽維凈虧損甚至高達54.9億元。
而賽維的不斷虧損也使資金壓力不斷加大。上半年其負債共為211.6億元,負債率為80%,到年底還將有20億元的銀行到期借款。
據悉,為了縮減開支,今年以來,彭小峰已經裁減了5000餘名員工,而近一年時間里已裁員9000餘名。
2008年下半年開始,多晶硅價格大跌。盡管隨後有所反彈,但2011年以來,多晶硅價格又快速下跌,這種勢頭一直延續至今,而整個光伏行業也步入了漫長的「寒冬」。
廣發證券一名分析師預測,由於多晶硅庫存依然在增加,產品價格下滑趨勢上會延續,行業回暖的跡象難以看到。
當然,彭小峰並不是孤例,他的同行過得也一樣不好。無論是尚德電力控制人施正榮,還是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均面臨著公司業績下滑,個人財富灰飛煙滅的問題。
財報數據顯示,尚德電力今年一季度債務高達接近230元(35.8億美元)。中國英利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其今年二季度預虧1.9億元(0.3億美元),去年其虧損了32億元。
光伏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均高居「中概股」跌幅榜前列。截至8月10日,尚德電力市值已從上市之日的27.15億美元跌至1.88億,而晶澳太陽能市值也比首發日大跌93.27%。
施正榮的賬面財富已經不足一億美元,蒸發了26億美元。靳保芳的財富則縮水9成。
「美國夢」破滅
今年以來,登陸美國成功的中國企業只有唯品會一家。從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興趣越來越低,要求越來越苛刻。
越來越多的「中概股」不得不面對退市或瀕臨退市的命運,而那些在美國證券市場大門之外徘徊的中資企業,想再多邁一步,也愈發艱難。
今年以來,登陸美國成功的中國企業只有唯品會一家。從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
相比於去年上半年,奇虎360、人人網等5家企業同登美國資本市場的熱鬧喧囂,如今的局面可謂凄凄慘慘戚戚。
此前,迅雷、拉手網、窩窩團、神州租車和盛大文學等企業都已先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公開募股(IPO)申請,而京東商城的赴美IPO也已計劃多時。
結局無一例外:等候多時,猶在門外。迅雷和拉手網等公司的上市申請都已擱置。著急融資的神州租車甚至等待不及,主動終止了赴美IPO申請。
今年1月,神州租車提交赴美IPO申請,計劃募集資金1.58億美元至3億美元。
作為神州租車的創始人與董事長,陸正耀的夢想就是把這家公司送上資本市場。他此前曾表示,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租車企業發展需要雄厚的資金和專業的金融支持。
神州租車一直在跑馬圈地,最缺的即是資金。一位營銷分析師認為,神州在戰略上首先選擇發展規模,加快擴張能獲得更大盈利空間。
據神州租車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負債率在2011年底高達95.4%。
同時,陸正耀本人持有神州租車股比達30%。以神州租車所確定的10.5美元-12.5美元/股的價格計算,其市值在7.7億-9.2億美元之間。陸的個人財富至少在2.3億美元以上。
然而,提交上市申請3個月之後,神州租車暫停了計劃。5月,神州租車又撤消了申請。
折戟IPO,神州租車的官方解釋是,美國資本市場疲軟以及投資人對中概股信心不足所致。
一家於去年從納斯達克退市的中資企業高管婁峻峰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美國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興趣和信任度均在降低,所以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條件要比以往嚴格。
「一些中資公司先後出現造假現象,比如東南融資、嘉漢林業等,會讓美國投資者對現來的中國公司產生不好印象。」婁峻峰介紹,不少業績較差的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純粹為了「圈錢」,容易出現財務造假等多種亂象。
IPO失敗,陸正耀財富之夢要推遲了,而神州租車至少融資1.58億美元的願望也要暫停一段時期。
然而,神州租車不久之前宣布,已獲得美國華平投資集團2億美元股權投資,而隨後中國銀行業宣布給予其30億元人民幣授信。神州租車對資金的飢渴,暫能緩解。
⑻ 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的問題
因為有些實話被限制,媒體要遵守國家法律
⑼ 美國為什麼不讓中國政府救股市2015年
因為當初連日大跌8%的時候,存在兩種看法:
1,救市就是把資金拿去托底,而風險是不會消失的,只會轉移到這批低風險資金上。到時候如果股市仍向下跌破預期,那就是一波12級金融海嘯,銀行被擠兌破產關門貨幣貶值等一系列危機。所以不建議救市,更激進的是讓管理層放開T+0,漲跌幅限制,讓市場自愈。
2,另一種說法就是,連日大跌,已經波及到杠桿這類低風險資金(如傘形信託之流)。當時情況是想割肉清倉都清不掉,再放任恐慌就已經是金融危機了。
美國賊心不死咯,當初自己國家股市崩了,甩手幾個QE讓全世界擦屁股,當時還想讓RMB貶值來著但是zf很強硬的拒絕了。不讓救市還不是幸災樂禍+倒逼政府放開QFII額度咯
⑽ 和中國做生意,美國真的吃虧了嗎 03
中國收購的美國國債有多少?截止2013年12月,持有美債總額為1.27萬億美元,較2012年增加了480億美元,仍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中國的美國國債佔有率是世界第一,超過了日本,約佔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的37%,等於中國GDP總額的約18%,約佔美國國債總規模17萬億美元的8%。中國持有這樣規模的美國國債這一舉措給美國經濟復甦做出了貢獻,也等於給全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因為到目前世界經濟的流通還是以美元為主流。美國雖然背負了很多債務,但擁有的資本也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中國現在無論如何都處於一種兩難境地:鑒於巨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中國必須購買美國國債,因為它希望藉此阻止人民幣繼續升值,因為其他任何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都不足以幫助中國做到這一點。鑒於中國對出口的高度依賴,中國持有債券不是為了討好美國,而是為了提振美國的需求,從而促進中國的經濟增長,因為美國是中國商品最重要的買家之一。美國官員在訪華時不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而請求中國政府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而是會要求中國用賺來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以提振全球需求。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美國幾乎不會出現找不到國債投資者的問題。美國完全有能力用借新還舊的方式來解決美國國債本金兌付的問題,防止出現債務違約。我國外匯儲備為何這么多?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形式上是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本質上是對公民與企業財富的借貸。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它是政府依據強制結匯政策,從國內市場上用等值的人民幣換來的外國貨幣,可以看作是國家暫時代管的一筆賬面資產,是政府手裡的一筆「不真實的國家財富」。
我國外匯儲備為何這么多?因為我國實行的是「藏富於國」的分配模式,與西方國家的「藏富於民」不同,中國長期實行低分配、高積累的「藏富於國」體制,在計劃經濟時代,一部分未分配利潤以福利性質分流,但隨著市場化改革,住房、醫療等原本部分或全部由福利承擔的領域進入商品領域,但原有的低分配、高積累模式卻未作根本調整,政府負擔減輕,開支卻未相應增加,居民由於缺少了保障,不得不提高儲蓄率,這就造成了政府財力的提升。
外匯制度使儲備暴漲:國家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和復雜的結匯、換匯制度,這不但使中國絕大部分外匯流量控制在政府手中,還能對相當大部分非經營性外匯流入實行有效控制。如果從絕對量來說,中國總體擁有的外匯總量並不十分驚人,但正因為外匯管制,大多數外匯集中於國有,中國政府便很容易成為第一外匯儲備大國。雖然許多人士不斷呼籲進行外匯體制改革,但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要這種分配、管制體系一日不變,中國的貨幣和外匯積累速度,就會隨著經濟高增長率水漲船高。1993年,中國外匯儲備僅為210億美元,到2013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高達38600億美元。20年增長了約190倍。
1990年以來中國外資銳減、外貿形勢走入低谷、外匯儲備嚴重不足,1993年外匯儲備僅210億美元,而當年的貿易逆差就達122億美元,外匯儲備不足以支持兩年的貿易逆差。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自199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強制結售匯制度」,要求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以外,企業和個人手中的外匯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也必須把高於額度之外的外匯在市場上賣出。而央行一般作為市場上的接盤者,買入外匯、積累外匯儲備。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出口退稅等其他財政政策的作用下,中國貿易順差連年增長,出口創匯數額隨之激增。通過強制結售匯機制,外匯儲備也連年暴漲。同時,這種結售匯制度也帶來了國際熱錢的大量湧入。
2003年以來,隨著熱錢的大量湧入,中國逐步加快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意願結售匯部分,從最初的20%逐步提高至80%,直至完全實現自主;而個人無外匯持有限額的同時,也將個人購匯的額度從3000美元逐步提高到2萬美元,並由逐筆審批過渡到年度總額管理。
2007年8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境內機構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自行保留其經常項目外匯收入。至此,「強制結售匯」制度終結,過渡為「意願結售匯」制度。但微調後的「結售匯」的主動權並不在政府手裡,而是在外匯的擁有者手中。央行仍需要被動地不斷買入商業銀行賣出的外匯,導致外匯儲備不斷增長。中國為什麼要買美國的國債?
1、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口的商品都是統一以美元來計價的,這樣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中有大量的美元,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投資動機,畢竟國債是風險比較小,而且以國家的信譽做保證的,美國是超級大國,經濟發達,購買其國債風險小,回報率也穩定。
2、美國是經濟增長比較穩定的國家,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貨幣,中國購買其國債、股票等,是為了使中國外匯增值,也為了使外匯避免縮水。有些國家買入更多美國債券的目的就是想甩掉美元,因為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強,美國國債一天的交易額大約在四五千億美元。
3、出於國家戰略利益考慮,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元資產,美國不會輕視中國的「默默無聞」,中國這樣和美國扯上「關系」,捆綁在一起,在經濟往來中,美國就不會那麼傲慢。這也是改革開放的兩個目的之一:把自己富起來,不要被別人小看,實際上就是追求一種平等或者平等對話的權利。
4、美元和美元資產,我們是絕不能全部拋售出去的,這樣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傷了別人,更傷了自己。原因如下:
(1)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需要的不是樹敵,而是更需要世界的穩定,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穩定,中國視美國是外交攻勢中的頭號對象,目的也就是穩住美國,不要讓他再來一次冷戰,更不希望它干涉台灣問題,更希望的是雙贏,因為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任何國家都不想做虧本生意,尤其是美國。
(2)中國如果大量拋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根據價值規律,供求關系就一定失衡,當供過於求以後,我國擁有的美元也會貶值,人們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也會快速流失。
(3)中國外匯的初衷是償還中國借貸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的短期及長期外債的,尤其是短期外債。為的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金融風險。
5、中國的外匯充足之後,由於面臨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再與美元掛鉤,也就是外貿不一定以美元支付,因為一國貨幣的升值會導致另一國貨幣的貶值,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改用一籃子的貨幣支付,也就是允許外匯中不只有美元,還有英鎊、歐元、日元,甚至是韓元,這樣做也是為人民幣升值做准備和規避外匯儲備中美元和美元資產的貶值。
6、中國會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的,但外匯中美元以及美元資產規模龐大,目標太大,很容易引起美國的注意,為了緩和矛盾,中國會分規模,分步驟的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或者成立專門機構在國際市場上專門對美元和美元資產進行保值,增值交易。這樣做也是為了防範美元縮水。
用我國的資產換美國國債合適嗎?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用(印刷的)人民幣買下來的,是中國央行的負債(而不是資產)。
購買美國債券是中國實行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否買、買多少,根據中國的需要,根據外匯安全、保值的要求」,而不是根據美國或世界別的國家的要求而定。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外匯一直是由總理親自掌握的,大筆動用或調撥投資必須經過政治局討論決定。那麼為什麼國家的實際動作頻頻逆「流」而動呢?其實,這里有難言之隱:這就是我國的外匯儲備是「鯨吞」來的。中國的外匯體制和日本,歐美國家不同。中國現行外匯制度決定了中國政府必須無限制地,被動地印刷人民幣紙鈔用以收購美元等外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結果就是,只要人民銀行的「櫃台」前出現了美元等外匯,人民銀行就發行人民幣加以收購。買入的美元等外匯則構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維持人民幣幣值和匯率的穩定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首要任務。而要擔當這個首要任務,外匯儲備的形式就必須符合「安全性,流動性和保值性」這三個基本要求。安全性排第一,流動性排第二,保值或增值性排最後。這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
為什麼不買美國的資源?
中國的近4萬億外匯儲備中的大多數不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財產,一部分是屬於外國政府和外國老闆的,屬於外國商人來華投資的款項,還有大家熟知的「熱錢」(國際游資),當然還有貿易順差。即使在貿易順差中,也並不是全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跨國企業的資產。
為了維護中國的國家信譽,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就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這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
打個比方來說,你是一個私企老闆,你生產了產品出口,外國人付給你美元。但是,美元你不能在國內消費啊,中行就把你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給你,如果中國進來了1美元,假如當時的匯率是1:7,那中央銀行就得印7塊錢人民幣給你,這樣才能保證貨幣總量的平衡。如果你以後要去交易,就把你手裡的人民幣再交給中行,中央銀行按照你提供的人民幣幣值、按照當時的兌換率,支付相應的美元給國外公司。美元出去了,你所付給銀行的人民幣就停止在市場上流通了。這么說你該明白了吧,中行手裡的錢根本不屬於中國政府,只是中行代管而已,如果把這些錢隨意花出去,外幣賬戶所有者想動用外匯的錢從哪裡來?
中國對資本進出的管控將所有的財務賬面(包括中央政府和個人)都分成了國內和國外賬戶。這就限制了中國國內實體使用美元的能力,既不能用於付賬,也不能發工資或者自由匯出國外。
因為用途很少,中國國內的絕大部分美元都會被兌換成人民幣。而且是在官方授權唯一能兌換外匯的地方——國家銀行體系。官方儲備也就隨之猛增了。
世界上的黃金,基本上都在各國的中央銀行手裡,在市場上流通的並不多,大部分的黃金都在美國和英法手裡,你想買也買不到!況且,黃金和貨幣目前已經脫鉤,不能代表貨幣總量了,因為貨幣總量已經遠遠超過黃金儲備量了,一個國家的幣值穩定與否,不再取決於黃金儲量,而是取決於國家信用啦!
想購買美國的產品,想法很好,可是美國可以賣給我們的只有農產品和波音飛機,這么多外匯花不出去!所以,你要和美國做生意,賺美國人的錢,就必須買美國國債,這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因為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換句話說,就叫美元霸權!游戲規則是美國人定的,要不你就別玩!要不你就等到你有能力後,來改變這個游戲規則!
為什麼不購買收益高的金融產品?
有人建議中國將外匯投放在收益率更高的金融產品,或直接用於控股,以獲得更高回報;一些人進而指出,與其把錢交給美國政府,讓他們去股市抄底,還不如自己去抄。這種想法很好,本身並無問題,但問題在於,中國在金融投資的海洋里,只是個不諳水性的「新兵」,近幾年的一系列失敗投資證明,在高風險的市場里,中國的勝算並不大。國債算是最穩妥的投資了,因為美國政權發生無序更迭的幾率很小。於是,剩下的選擇無非就是買哪個國家的國債了。國債的可靠性歸根結底取決於發行國的綜合實力,你考量一下,現在還有哪個國家比美國更強大嗎?
我國為什麼把美元儲備看的如此重要?
我國需要一定的美元儲備,不敢把美元隨便花出去!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為什麼抵抗不過對沖基金,就是因為他們手裡的美元儲備太少,如果你手裡美元多,就可以放出美元,買回本幣,這樣就可以阻止本幣大幅下跌啦!如果你手裡美元儲備不夠,不足以吃進對方拋售的本幣,那這個國家的本幣就得大幅貶值。而香港因為有中央國庫的美元儲備充足,所以才沒倒霉。美國的這一手叫剪羊毛,就是買進一個國家的貨幣和證券,然後誘使這個國家的貨幣快速升值,等到升值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清空手裡的存貨來換回美元,通過這樣一折騰,這個國家的貨幣就會大幅貶值,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就會大幅度縮水,幾十年的辛苦錢就這樣被美國強盜似的拿走了。美國這么多年用這種辦法把世界全收割了一遍,南美,日本,韓國,泰國、歐盟,最後只剩中國沒割了。
截止2013年底,中國政府手裡的外匯儲備高達3.86萬億美元,就是怕美國玩這手!所以,中國一方面不允許貨幣大幅升值,另一方面手裡有這近4萬億可以玩對沖。由於以上兩種原因,美國沒割成。中國反而利用巨額外匯儲備要聯合亞洲和歐洲國家來終結美元霸權,這下美國就慌了,他這么多年憑啥日子過得這么好,就是因為有美元霸權,可以剝削和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像割韭菜一樣的一遍一遍來收割,坐享其成。
因為其他任何外匯儲備替代品,美國都可以操縱他的價格。唯獨美債,他不會對自己下手,因為這是美國的命根子。打個比方說,你想用石油及其他資源類產品做為儲備方式,可原油交易市場和資源類交易市場都被美國所操控,他可以操縱價格變動從中漁利。
這就產生了一個現象,中國買什麼?什麼就貴!賣什麼,什麼就便宜!因為定價權在美國人手裡,你說美國霸道不?全世界的國家都知道美國很霸道,但是拿他沒辦法。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可我們卻成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但現在就是借錢的是大爺,要錢的是孫子,何況這個大爺還是世界上軍事最強的國家,目前任何國家都拿它沒辦法。
美國和債主們是什麼關系?
美國和債主們的利益一致。盡管美國素有操縱美元匯率和濫發國債的傳統,但作為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政府不得不付出努力,確保美元和美國國債體系的大體穩定,以維系龐大經濟、金融機器的運轉,在這方面,美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債主」們利益是一致的。投入美國國債固然要冒外匯儲備縮水的風險,但不至於如貝爾斯登債券持有者那樣血本無歸。借錢給美國政府固然要忍受「欠債大爺」的訛詐,但不至於如破產「大限」前的通用或克萊斯勒「債主」那樣,面臨要麼把債券換成一堆廢紙般的股票、要麼乾脆連廢紙都換不回的無情無奈的選擇題。
美國的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為美國聯邦政府發債數額所設定的上限,觸及這條「紅線」意味著發債授權用盡。提高債務上限在美國往屆政府中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近年來在華盛頓府會分治的局面中,債務上限問題屢屢成為兩黨博弈到最後一刻的關注焦點。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美國國會批準的一定時期內美國國債的最大發行額。我國不敢拋美國國債嗎?
中國不能拋售美債。中國一旦大幅拋出美債,勢必造成其它債主的恐慌,產生足以壓垮債券價格的連鎖反應,最終吃虧最大的,一是「欠債人」美國,二是「大債主」中國。即使捂著不操作,美國政府依舊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該印鈔就印鈔,該增發便增發,中國仍無法掌控外匯儲備的安全。即使真能拋掉全部美債,但在目前的國際外匯體制下,中國還是無法改變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的現實,結果只能是既做不成債主,又保不住財富。
盡管持有美債絕非好的選擇,但在目前情勢下,卻的確是「最不壞的選擇」。
結論:購買美國債券是中國實行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否會繼續買、買多少,那要根據中國的需要,根據外匯安全、保值的要求」。
中美就這樣捆綁在一起了?
中美經濟目前已經是牢牢捆綁在一起了。中國固然是美國的第一大「債主」,美國同樣是「中國製造」的第一大買主。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確保美國的金融體系不至於陷入崩潰,同樣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從長遠來看,如果美元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中國的外幣資產將不會像今天那樣以美債為絕對大頭。但在現有的國際經濟格局下,擁有近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短期內仍將繼續坐穩美國的「頭號債主」的交椅。
第一,美元是世界貨幣,對外貿易結算是用美元來結算的!
第二,美國印出美元,貨幣是有一定總量的,多了就是通貨膨脹,少了就是通貨緊縮,但是這些美元付給中國以後,就會造成美國國內貨幣量的減少,所以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機制將美元再送回美國,才能保證貨幣總量的平衡,不然的話美國就得開印鈔機印鈔票了!讓美元回到美國,有兩種機制,一種是花錢,購買美國的產品,但是美國可以賣給我們的只有農產品和波音飛機,這錢花不出去!另外一種是存錢,這種機制就是美國國債!再說黃金,世界上的黃金,基本上都在各國的中央銀行手裡,在市場上流通的並不多,大部分的黃金都在美國和英法手裡,你想買也買不到!況且,黃金和貨幣目前已經脫釣,不能代表貨幣總量,貨幣總量遠遠超過黃金儲備量,一個國家的幣值穩定於否,不再取決於黃金儲量,而是取決於國家信用!所以,你要和美國做生意,賺美國人的錢,就必須買美國國債,這是沒有選擇的,因為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換句話來說,就叫美元霸權!游戲規則是美國人定的,你要不就別玩!要不就等到你有能力,改變這個游戲規則!還有,中國也不敢把這兩萬億美元花出去!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國家為什麼抵抗不過對沖基金,就是因為他們手裡的美元儲備太少,如果你手裡美元多,就可以放出美元,買回本幣,這樣就可以阻止本幣大幅下跌!如果你手裡美元不夠,不足以吃進對方拋售的本幣,那這個國家的本幣就得大幅貶值!而香港因為有中央國庫的美元儲備充足,所以才沒倒霉!美國的這一手叫剪羊毛,就是買進一個國家的貨幣和證券,然後誘使這個國家的貨幣快速升值,等到升值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清空手裡的存貨換回美元,隨之這個國家的貨幣就大幅貶值,幾十年的辛苦錢就這樣被美國拿走!中國手裡的兩萬億,就是怕美國玩這手!所以,中國一方面不允許貨幣大幅升值,另一方面手裡有這兩萬億可以玩對沖!美國這么多年用這種辦法把世界全收割了一遍,南美,日本,韓國,歐盟,最後只剩中國沒割了!(韓國也沒割著,當初九八年也是這么玩韓國的,他們老百姓很愛國,把家裡的金子全捐給Z府,抵抗對沖基金,也算是韓國可怕的地方),由於以上兩種原因,沒割成!反而要聯合亞洲和歐洲國家要終結美元霸權,這下美國就慌了,他這么多年憑啥日子過得這么好,就是因為美元霸權,可以剝削其他國家,一遍一遍得收割,甚至認為這日子可以永遠這么滋潤,連製造業也不要了,除了軍火產全部轉移出了國內,完全靠第三產業和金融業過活!而美元霸權就是美國的命根子!這次美國航母來,就是因為中國在積極推進亞洲一體化,拋棄美元,搞人民幣亞洲結算!美國在亞洲製造事端,造成亞洲國家和中國的不信任,從而讓亞洲一體化搞不下去,維護美元地位!如果中國繼續推行亞洲一體化,美國的航母就會一直呆著不走,繼續找事!為什麼不用幾萬億的美元改善民生?是那兩萬億美元的所有者不是中國Z府,而是屬於出口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國有企業,私企和一些投資中國市場的外國資本!打個比方來說,你是一個私企老闆,你生產了產品出口,外國人付給你美元!但是美元你不能在國內消費啊,中行把你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發給你,如果中國進來一塊錢美元,假如當時的匯率是一比七,那中央銀行就印七塊錢人民幣給你!這樣才能保證貨幣總量的平衡!如果你以後要去交易,你把你l手裡的人民幣交給中行,中央銀行按照你提供的人民幣幣值,支付相應的美元給國外公司!美元出去了,你所付給銀行的人民幣就停止在市場上流通!這么說你該明白了吧,中行手裡的錢根本不屬於中國Z府,只是中行代管而已,如果把這些錢隨意花出去,外幣賬戶所有者想動用外匯的錢從哪裡來?美國失去了美元霸權,也就失去了特權,他是可能重新建起自己的工業,重新生產他需要的東西,但是沒有美元,他也就不會象現在這樣用美元剝削世界,讓其他國家為其承擔通貨膨脹,自己卻享受廉價工業品!樓上你說美元霸權對美國重要不重要?以美國目前的人工成本,如果他自己生產生活必需品,他承受得了嗎?沒有美元霸權,我們的日子會很好過!不必維持那麼龐大的外匯儲備來抵抗美國的金融侵略!維持這么龐大的外儲是很累的,自己賺的錢,卻不能花!如果我們可以用人民幣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也不必那麼辛苦的為國外生產廉價工業品,掙血汗錢!我們也可以讓非洲人給我們生產廉價工業品供我們使用!我們也可以玩玩金融,剪剪別人的羊毛,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為什麼中國人要出賣自己,還不是因為美元霸權?知道自己苦在什麼地方了嗎?知道為什麼美國人日子過得好了嗎?其實你只要抓住最基本的,所有的關於美元債券的問題就都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要選美債,其他的為什麼不合適?僅僅就一條就夠解釋全部了,因為其他任何外匯儲備替代品,美國都可以操縱他的價格!唯獨美債,他不會對自己下手,因為這是美國的命根子!打個比方來說,你想用石油及其他資源類產品做為儲備方式,可原油交易市場和資源類交易市場都被美國所控制,他可以操縱價格!這就有一個現象,中國買什麼?什麼就貴!賣什麼,什麼就便宜!定價權在美國人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