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國房地產股票跌幅
A. 政策對沖部分疫情影響,2月以來房企融資額仍環比大降近七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後不少房企的正常經營被迫延後,融資活動同樣一度中止。雖然2月中旬後房企逐步恢復發債,但從發債量來看,2月房企發債量同比下降已成定局。
億翰智庫統計顯示,截至2月24日,房企2月份已經發行的信用債融資(包含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為113.2億元,同比下降14.2%,較1月下滑68%。
不過多家機構均認為,房企資金需求一直都在,只是由於今年受疫情影響復工推遲,導致融資總額下降。隨著房企陸續復工,整體融資環境向好,預計3月份融資金額會逐步回升,但資金緊張的企業依然存在高風險。
房企發債大幅下滑
2月份以來,房企信用債和海外債的融資規模明顯下降。
據億翰智庫統計,截至2月24日,房企2月份已經發行的信用債融資(包含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規模113.2億元,同比下降14.2%,較1月下滑68%。其中,海外債融資規模海外債發行總額28.8億元,同比直降67.1%,較1月份下降74%。
克而瑞數據則顯示,截至2月19日,統計已發行債券及部分企業正在進行的發債,2月份房企發行債券共有13筆,合計約182億元,預計整個2月房企發債量會達到388億元。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看來,疫情倒逼房企按下海外發債的「暫停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海外債的償還壓力並不小。2019年12月以來,就有多家港股房企通過配股融資償還海外債。如2019年12月30日,富力配股2.73億股,擬募集37.35億港元用於償還境外債務融資;1月22日,首創置業通過配股融資凈額約24.9億元,將用於償還其境內及境外計息債務。
「假設不考慮2018年及以前發行的海外債是否用於償還2020年到期的債務,2019年1月~2020年2月,房企海外債融資總額為824.2億元,而2020年即將到期的海外債總額235.7億元,覆蓋到期債務的3.5倍。整體粗略來看,2020年暫時不存在到期海外債無法償還的壓力。」林波表示。
融資環境整體向好
除了債券發行,多家企業的境內債券注冊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近日,碧桂園、陽光城、金地等房企發行的公募債券均顯示「已受理」或「已反饋」。
「未來隨著這些債券的注冊完成,在短期內可對因疫情影響的融資進行快速補充。」林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據傳非標融資有放鬆跡象,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將會延長。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月7日發布會上的表示,目前人民銀行正在同銀保監會做一些技術上的評估。可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確實是有可能的。
此外,配股籌資也或得到更多關注。自1月9日融創宣布配股籌資70億港元、計劃用於一般營運資金,緊接著新城控股、世茂房地產多家在港上市房企宣布配股。
對此林波指出,在房企償債壓力整體較大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通過港股市場的配股方式籌集資金以緩解部分資金壓力,配股也成為上市港股房企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弱勢房企風險仍大
2月房企融資降幅明顯,一方面源於春節前明顯放量,另一方面則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
但2月14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決定》《關於修改<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的決定》,放鬆了再融資的條件。
「預計房地產企業的再融資會有所促進。這也預示著融資環境不可能更緊,實際操作還可能會有放鬆。」 林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下來地產融資領域,不論是借新還舊還是非標融資,都會比去年緩和不少。
不過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不應過度解讀多地幫扶措施對房地產的影響。
2月中旬以來,無錫、廈門、福州、西安等多座城市出現了「定向寬松」的政策,但並沒有深度觸及限購限貸等關鍵層面。這一波政策旨在紓困企業,指向延長繳納土地款和延期繳稅、順延開竣工時間、放鬆銷售條件等,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一季度整體銷售、新開工以及土地成交等增速,大概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這直接會導致行業和企業銷售回款、投資支出均下行,軋差後對單個房企凈內部現金流影響尚未可知。
「資金鏈本緊張、償債壓力大、一季度到期債務高、嚴重依賴存貨去化的企業,依然面臨很大風險,疫情對銷售的制約,反而可能增加融資難度,抬高資金鏈風險。」中金證券指出。
B. 2022 年一月全國土地出讓金下跌61%,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2 年一月全國土地出讓金下跌61%,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即使現行政策再次壓擠樓市泡沫塑料,炒房客的多一套房並非根本沒有立足之地,除開購房銷售市場外,大夥兒別忘記,也有租房子市場需求。依據輕松研究所協同中國新聞網編寫的《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中預測分析,2030年中國租房子人口數量將做到2.6億,租用市場容量接近10萬億,將邁入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異地打工賺錢早已是許多年輕朋友的挑選,在其中又以發展好的一線城市為主導,這兒的房價早已高於別的城市許多,一般工薪族沒法擔負,租房子是打工作人員的最好的選擇,而且國家如今積極推動個人社保全國統籌,之後跨地區跨市社保繳納也更便捷,一樣是刺激下移城市的人力資本轉移至大城市應聘求職的驅動力,外來人口遭遇提升,租房子要求就可能愈來愈高。
C. 疫情不好中國的房地產會崩盤嗎
疫情不好,目前的情況下,中國的房地產是沒有出現崩盤的情況的。
D. 在疫情期間,股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大家也都知道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或者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實也給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帶來了一些影響,在疫情期間股票市場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三、發展的持續性不夠強
雖然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比較好的趨勢,可是這種上漲的趨勢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沒有辦法持續性的發展,因為市場是需要穩健發展的。如果股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在進行上漲,那麼長此以往,就不利於打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而且這種上漲其實大多數只是一種資產的泡沫。
E. 前4個月中國TOP3房企同比少賣了3千億,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多家機構發布2022年1-4月份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情況。從中指研究院統計的銷售數據看,百強房企未能挽回一季度頹勢,門檻值同比下降60.4%。盡管2022年進度條已過1/3,但千億房企數量只有3家,與2021年1-4月的9家相比,數量減少2/3。榜單前三甲碧桂園、萬科、保利發展分別實現銷售額1633.9億元、1380億元和1212億元,保持了強大優勢,但合計銷售額4226億元與2021年同期碧萬恆的7227億元相比,凈減少達3001億元。
結束語
2022年以來,為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中央多部委在房企融資、並購貸、預售資金監管等多個層面釋放積極信號。但政策回暖的傳導落地尚需時間,短期內企業融資未有明顯回暖,1-4月規模房企整體融資規模仍保持在低位,多數房企流動性壓力持續。目前來看,抓銷售回款、提升自身造血能力,保證現金流安全、優化債務結構、防範流動性風險是企業保持財務定力及穩健經營的關鍵。
F. 中國恆大跌破千億市值,它的股價暴跌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恆大跌破千億市值,它的股價暴跌的原因是:
1.恆大資金鏈出現問題,幾個債券都沒有辦法正常兌付,市場感到恐慌,賣出股票避險;
2.恆大現金流出現問題,已經持續幾個月時間,現在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
3.恆大的理財產品也出現了問題,沒有辦法正常提現,這對恆大股票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中國恆大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他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的地位非常高,但誰也沒有想到,恆大資金鏈出現了問題,從債券到理財產品投資者贖回都遇到了一些問題,這對恆大股票來說肯定就是利空消息,股票下跌也很正常。
三、恆大股票現在可以抄底嗎
恆大作為中國知名房地產企業,現在處於困難階段,股票價格也出現了這么大的跌幅,我是不建議投資者抄底,因為恆大這種糟糕的局面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如果一直不能夠解決,恆大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投資市場都是錦上添花,不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建議抄底恆大股票,雖然下跌幅度比較大。
G. 全國房價普遍下跌了,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經濟低迷,人們收入不下降、經濟壓力大、市場供需失調、成交率不下斷下等都是導致房價下跌的原因。
受疫情影響,經濟低迷是導致全國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現在很多人處於失業或者無業狀態,還有些人會因為疫情在居家隔離,這時他們都會失去穩定的收入,生活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根本沒有精力和財力去買房子導致市場需求量變大,而開發商已經把大量的房子建起來,這時找不到買主,他們經濟壓力過大隻能降價。
房子成交率的不斷下降,也是導致房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很多房產開發企業都是貸款建房,需要盡快把房產出售資金回籠才能償還銀行貸款,但現在多數買房人的心理是買房會吃虧,房價會繼續下降,所以他們都持觀望狀態導致房子建成以後很難,成交會積壓在開發商手中,這是他們的經濟壓力巨大,為了讓資金盡快回籠就會推出一些福利政策也會對房產適當降價。
H. 又一房企「崩盤」,8天市值暴跌1839億,樓市泡沫或被戳破,有可能嗎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十年裡,富人數量最多的兩大行業,即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直到現在,大家都說互聯網泡沫還沒有破滅,因為仔細看,以蘋果、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市值已經向2萬億美元的方向邁進。在中國,騰訊和阿里巴巴也接近5萬億元。我記得雷軍曾經說過:「只要踩對風口,豬就能飛上天。」除了互聯網,房地產行業也是創造財富的風口
現在有權威人士指出,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都存在很大的泡沫,從這些公司的市值就可以看出來。以貝類為例,利潤只有十幾億。如果投入a股市場,市值可能不到500億。現在很多專家都擔心2000年的互聯網和房地產泡沫會重演,當時網易的股價直接跌至每股0.10美元。
當我們看到8天內炮彈蒸發1800億,很多人都在想炮彈會不會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消失。其實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成員都知道自己的問題,主要是自身發展不穩定造成的。在空殼上市前夕,彭永東曾表示,空殼上市和後期發展都比較困難。事實上,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已經嚴重縮水。
隨著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房地產行業的「紅利期」已經比以前差很多,現在互聯網行業也處於飽和狀態。因此,兼顧兩者的「房地產+互聯網」新運營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困難和障礙。
I. 十城房價跌幅超5%,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意味著什麼
根據數據統計,有10個城市的房價累計跌幅超過5%,這些地方包括貴州省遵義,河北廊坊,湖北衡陽等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也在網上引起熱議,在大城市擁有一套房子,成為了很多普通工人的夢想,有的人甚至為了買一套房子,需要花費三代人的積累,而且每個月還要背上沉重的房貸,房價理性的回歸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肯定是有利的,而這次房地產市場的降溫,也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味著大城市的房子越來越多。一樣東西越稀缺,那麼必然越貴,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現在大城市的房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有很多項目正在建設中,以後市面上的房子也會越來越多,價格也會出現降低,這樣大家也不再為房子而忙碌一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和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希望中國的房價越來越親民化,城市的市民不再為房子而發愁。
J. 中國如果被列為疫區房地產經濟會衰落嗎
不一定會衰退,但從2003年的非典經驗來看,房地產資本市場會受到影響,但房地產實體市場受影響的因素較多,總的來看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的旅遊業和進出口製造業。
一、房地產資本市場
疫情主要爆發地所受的經濟沖擊要大於全球市場。疫情將從盈利和風險偏好共同打壓股市,股市的波動性將加大。2003年非典疫情前期對形勢估計不夠充分,股市整體先漲後跌,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板塊跌幅居前,醫葯板塊相對受益。
二、影響房地產實體市場的因素
1、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樓市及預期產生負面影響
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對預期產生不利影響。中美貿易摩擦給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
2、政府調控精準發力連同制度改革深化共促「房住不炒」
中央層面保持持續高壓態勢,房地產調控沒有鬆懈。行政約談與問責發力,震懾地方政府。此外,金融監管持續從嚴推進、土地調控機制顯著完善、財稅制度邁出重要步伐、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出台、地方政府持續調控和「一城一策」探索等,皆促進「房住不炒」的實現。
3、微觀主體行為變化引發樓市季節性變動和空間分化
金融機構的信貸掌握經歷了持續從緊的變化。2019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炒地行為明顯收斂。住戶部門對房價預期和購房意願基本穩定,但是住戶部門購房能力受到限制。住房銷量波動和資金增長的變化決定開發商購地積極性變化。
(10)疫情中國房地產股票跌幅擴展閱讀
疫區對二級市場的影響
一、出口貿易
貨物、商品有可能會被認為是疫區商品,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疫情檢查,甚至可能會直接停止進口。
二、旅遊業
人員有可能會根據疫情強制隔離,甚至中轉經停的其他國家飛機也要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