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貨幣怎麼買東西
『壹』 一兩銀子在清朝能買什麼
首先呢,一兩銀子是1000文,在當時比較好的大米的價格在一升10文錢,而一升是多少斤呢,大概是1.5斤左右,所以說一兩銀子可以買大概150斤好大米,而現在的大米市場價格大約為1.5~2元左右一斤。也就是說當時的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225~300元,左右的樣子。
說到在當時能買什麼,知道了一兩銀子的價值了。現在就要看看,當時的物價如何了。
單看糧食來說,其他的糧食都和大米差不多的價位,也就是一兩銀子下來大概能買個150斤左右吧,而對於當時的房價來說,是不會給你按一平方米多少錢來算的。大概的價錢呢,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一個70平米左右的四合院。當然古代郊區也是比市裡便宜的多的。
還有就是當時百姓的月收入也就二三倆左右的樣子。百姓要活著才行啊,所以當時的酒席來說也是相對便宜的。還有清末年間鴉片盛行的時候,那時百姓一年大概會賺30兩左右的銀子。而針對於當時鴉片的價格來說。30兩大概可以買五斤左右的鴉片。而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傾家盪產也要買鴉片來抽,對於當時對中國也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古代官職也是可以買的,不過一般人是買不起的啦,1500兩買一個五品官員好像不太劃算。而對於當時的官員俸祿也是一個不錯的標准,像貝勒爺每年會有3000兩的俸祿,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則是80兩,由此可以大概的看出以前對於一兩銀子的價值了吧。
『貳』 清朝中外經商錢怎麼結算
清朝的外貿結算很有意思,其實是民間帶動官方的。
起初,官方嚴禁海外貿易,當然沒有結算制度。但是,民間的外貿活動頻繁,主要結算方式就是原始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為當場交易。交易的場所往往在偏遠邊境、遠離中國岸邊的海上、或者日本、南洋等地的碼頭。主要結算貨幣為單純的金銀(可以使用本國金銀幣,但全部折算為等重黃金或者白銀)。
中期,清政府在民間海事商務日益繁華的情況下,為增加國家收入,不得已開始一些外貿管理實踐,於是,在中俄邊境、沿海城市中,開始制定規則,其中包括外貿規則。政府的外貿規則偏重於稅收,幾乎沒有涉及商人之間的結算方式。而此時民間外貿的實際情況已經非常活躍,一些起源於西方,流行於現代的結算方式逐步被採用。這個時期結算的貨幣仍然以金銀為主,但更加偏向白銀。
後期,列強逐步侵入中國,對外貿易管理中清政府幾乎完全喪失了發言權。此時的外貿結算完全按照西方方式進行,近現代的多種交易付款方式都已出現。此時的結算貨幣不再局限於白銀,匯率概念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完全形成,多個國家的多種貨幣湧入中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