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股市實行了什麼
① 求06年中國發生的重大金融事件
06年中港台十大財經新聞
06年中港台十大財經新聞
劉旭明
2006年,我們與大智慧失之交臂抑或是欣喜相逢?
早在年初,有人在憧憬人民幣匯率改革美好前景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06年期待著大智慧。到了年底,除人民幣之外,中港台發生了許許多多人們意想不到的重大財經事件,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尤其是中國大陸這一年的改革浪潮,不僅再次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平衡、也使得世界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各種力量重新洗牌。
一、人民幣匯改牽動全球神經
05年底,以美國為代表的力量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在此背後,是中美雙方之間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中國開始時態度曖昧,不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意味深長地一句話在當時廣為傳播:「我們自己要做好准備,特別是給企業和金融機構發出正確的信號,逐漸進行調整。」
自05年7月中國將人民幣匯率與美元脫鉤以後,06年再接再勵循序漸進地推出交易循價制度,增大了人民幣變動的彈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年初的8.0702元,升值到7.8元的關口,全年升幅達3%,這個趨勢符合一些經濟學家的預期,問題是,07年央行是否會繼續擴大人民幣的單日波幅?
二、股市改革雷厲風行
對於大陸股民來說,06年的股改是其經濟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股改為他們帶來財富。這一年,中國股市收入豐盈,深滬股指一年來漲幅超過一倍。06年底滬市股指收報只是1161點,封關時,滬市股指升至2675.47點。
股權分置改革接近完成,投資者和小股民首次看到「股份全流通」的市場價值和深遠意義,外資接踵而來,投資者踴躍入市,「航空母艦」中國工商銀行上市帶領其他新股進入股票大軍,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表現開始同進同退。
三、金融市場大開綠燈外國銀行06年終於可以全面挺進中國金融市場,12月11日,即中國加入世貿(WTO)五周年的日子,中國遵照承諾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市場。
6月和7月,中國銀行分別在大陸和香港上市,此後工商銀行於10月份在兩地同時上市,這兩家銀行以及另外23家中國商業銀行均與外資「聯姻」,就在幾天前,星展銀行等9家外資銀行被批准在大陸設立法人銀行。
四、房價屢控屢漲
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可圈可點,在一些學者和發展商激烈對立言辭愈演愈烈的時候,中國政府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但收效甚微,深圳北京等地房價繼續上漲,目前看來未來前景仍不明朗。
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直接影響到了國外投資及消費者,7月11日中國公布《關於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意見》。規定外國公民只能購買一定面積的自需用房。不過這種做法引起了爭議。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則撰文指出,中國房地產調控總體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房地產市場是不穩定的,過熱勢頭仍然存在,隨時可能向非預期方向發展。
五、內外稅合並指日可待
12月,中國立法機關首次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審議重點包括內外資統一稅率、調整稅前扣除專案、調整稅收優惠、增強反避稅措施等。專家預計,並軌後的企業所得稅率大約在24%到26%之間。
六、香港消費稅無功而返
去年令香港消費者感到寬慰的一件大事,是港府推出消費稅的政策鎩羽而歸,年中,香港政府公布商品和銷售稅(消費稅)的咨詢文件,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卻由於推行消費稅而名望大跌,已經習慣低稅率生活環境的香港市民強烈反對實行消費稅,港府計劃終於流產。港府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困境今後如何出局,讓人拭目以待。
七、恆生指數如日中天
由於經濟表現佳,加上大陸資金流入香港股市,以及在大陸A股市場一片牛氣沖天的刺激下,香港恆生指數及國企指數(H股)均在年尾創下新高。
恆生指數在上周四突破2萬點關口。H股指數則已經突破1萬點大關。遠遠高於其年初時的5600點左右。人們以市況發狂的說法來形容香港股市。
有人預測,由於缺乏一些如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這類巨無霸新股,2007年香港新股集資規模將會減少,唱主角的將是中國地方性企業以及民企。
八、電訊盈科股權之爭
香港最富有戲劇性的一件財經大事,莫過於香港電訊盈科的股權爭奪戰。香港富豪李嘉誠的兒子,電盈主席李澤楷決定出售電盈股份,6月,澳洲麥格理銀行和美國TPG/新橋提出收購,遭到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的反對,政治因素浮上檯面。此後新買家梁伯韜介入,背後有李嘉誠的影子,李澤楷事後表示不滿並取消脫售電盈計劃,梁伯韜財團的收購也因為盈科亞洲拓展小股東的反對而告吹。
九、日月光出走步履坎坷
去年底,美國凱雷集團收購日月光的事件震驚台灣政府和企業界。凱雷集團提出用1791億元新台幣(85億新元)收購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日月光,台灣政府擔心由此引發台灣大型重量級企業下市走向境外,可能加速掏空台灣產業和資本市場。特別是日月光此舉有西進中國大陸之嫌疑,違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的規定。
不過,台灣政府日前還是通過了茂德、力晶、日月光三大半導體製造廠赴大陸投資案的審查。十、辜仲諒有家難歸
也許,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已經知道,他最終要成為台灣的通緝犯。
中信金控是台灣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辜仲諒是該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辜濂松的長子。由於涉及中信金控並購兆豐金的弊案遭到起訴,辜仲諒在海外以請假為由不到案,現在,辜仲諒如果堅持不回台灣接受調查,因通緝令有效期為25年,67歲之前他將不能回到台灣。
② 股市9:30前的集合競價是什麼意思
集合競價是指在股票每個交易日上午9:15—9:25,由投資者按照自己所能接受的心理價格自由地進行買賣申請。
2006年7月1日,深滬證券交易所實施開放式集合競價。即:在集合競價期間,即時行情實時揭示集合競價參考價格。開放式集合競價時間為9點15分至9點25分。深證14點57分至15點00分,即時行情顯示內容包括證券代碼、證券簡稱、前收盤價格、虛擬開盤參考價格、虛擬匹配量和虛擬未匹配量;9點15分至9點20分可以接收申報,也可以撤銷申報,9點20分至9點25分可以接收申報,但不可以撤銷申報。
集合競價主要產生了開盤價,接著股市要進行連續買賣階段,因此有了連續競價。集合競價中沒有成交的買賣指令繼續有效,自動進入連續競價等待合適的價位成交。而全國各地的股民此時還在連續不斷地將各種有效買賣指令輸入到滬深證交所電腦主機,滬深證交所電腦主機也在連續不斷地將全國各地股民連續不斷的各種有效買賣指令進行連續競價撮合成交。而無效的買賣指令主機不接受。如:股票價格漲跌幅超過限制等(當日上市的新股除外)。具體來說,集合競價是將數筆委託報價或一時段內的全部委託報價集中在一起,根據不高於申買價和不低於申賣價的原則產生一個成交價格,且在這個價格下成交的股票數量最大,並將這個價格作為全部成交委託的交易價格。
所謂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開盤之前,你可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在集合競價時間里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下單,按照價格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計算出最大成交量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會是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集合競價。到9:25分以後,就可以看到各股票集合競價的成交價格和數量。有時某種股票因買入人給出的價格低於賣出人給出的價格而不能成交,那麼,9:25分後該股票的成交價一欄就是空的。當然,有的公司因為要發布消息或召開股東大會而停止交易一段時間,那麼集合競價時該公司股票的成交價一欄也是空的。因為集合競價是按照最大成交量的價格成交的,所以對於普通股民來說,在集合競價時間,只要打入的股票價格高於實際的成交價格就可以成交,當然如果按漲停價買或按跌停價賣則保證優先成交。所以,散戶如果希望在集合競價時優先買到股票,通常可以把價格打的高一些,目的是獲得優先成交權,因為你的成交價是較低的集合競價。另外,散戶買入股票的數量不會很大,一般不會對該股票的集合競價價格產生什麼影響。
集合定價由電腦交易處理系統對全部申報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排序,並在此基礎上,找出一個基準價格,使它同時能滿足以下3個條件:
1.成交量最大。
2.高於基準價格的買入申報和低於基準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滿足(成交)。
3.與基準價格相同的買賣雙方中有一方申報全部滿足(成交)。
該基準價格即被確定為成交價格,集合競價方式產生成交價格的全部過程,完全由電腦交易系統進行程序化處理,將處理後所產生的成交價格顯示出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
第一,集合競價方式下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體現在電腦主機將所有的買入和賣出申報按價格由高到低排出序列,同一價格下的申報原則按電腦主機接受的先後順序排序;
第二,集合競價過程中,兩個以上申報價格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使未成交量最小的為成交價格,仍有兩個以上是未成交量最小的申報價格符合上述條件的,以中間價為成交價。深交所取距前收盤價最近的價格為成交價。
③ 上一波大牛市是從05還是06年開始的是什麼事件啟發了大牛市
股權分置改革!啟發的 股權分置問題是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04年底,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為7149億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3.55;國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總股本的47。二、股權分置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股權分置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極不合理、不規范,表現為:上市公司股權被人為地割裂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兩部分,非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約為三分之二,並且通常處於控股地位。其結果是,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容易產生一股獨大、甚至一股獨霸現象,使流通股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三、股權分置問題的由來和發展是怎樣的?
股權分置的由來和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採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
第二階段: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為了解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開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同樣由於市場效果不理想,於當年10月22日宣布暫停。
第三階段:作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一項制度性變革,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④ 06年股票上漲原因
.06年我國的宏觀政策以及股票上漲的動因分析:
2006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一再收緊,但是股票市場卻一路上揚。股市一改政策市的面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在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四大收緊性貨幣政策:
1.在4月27日,央行宣布,從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當時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
2.在 5月17日,央行發行了1000億元定向票據;
3.在6月16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連續三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每次提升0.5%,由原來的7.5%提高到9%。與以往股市對緊縮性政策的反映不同,股市並沒有因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而走低,而是每次在收緊性貨幣政策推出後,股市都是低開高走,呈現出明顯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
4.在8月18日,央行宣布,從19日起,我國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2.52%,貸款利率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長期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利率上調幅度.
我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建立16年,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里,股市均是順政策周期運行。從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我國宏觀政策全面放鬆,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態。此後,由於經濟過熱,管理層提出了「治理整頓三年」的方針,宏觀政策全面收緊,股市也連續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宏觀政策不斷的放鬆,股市在放鬆政策的推動下,走出了一波高於一波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因為如此,我國股市呈現出明顯的政策市特徵。但是2006年我國股市出現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06年大盤突破1500點後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給空方任何還手的機會.從當時的技術圖形看大盤已經突破了下行通道,進入了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面:
1、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的目的是調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而不是調控股市。在2006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出現不斷攀升的局面。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6.6%;3月份為29.8%;4月份為29.6%;5月份為30.3%;6月份為3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不斷攀升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過熱。與此同時我國的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也不斷擴大,僅前三個月,銀行就投放了1.26萬億元的貸款,超過了央行全年信貸額度2.5萬億元的一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的不斷膨脹,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因此連續推出了收緊性的宏觀調控政策。而股票市場並沒有被列入宏觀調控的目標。
2.2006年我國經濟呈現出高增長,經濟周期處於連續上升階段。2006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實現了10.2%,二季度猛增至11.3%,三季度實現了10.7%,預計2006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可達到10.5%以上。我國2006年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經濟高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行情。
3.由於美圓的貶值趨勢和人民幣升值趨勢,導致了中國股市成為國外游資的避險品種,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注意外資的進入是為了保值,不一定直接對股市構成利好,有些是間接對股市構成利好.
4.現在中國的銀行利率橫比世界其它國家,縱比中國利率歷史都不算過高,將來的物價上漲還有很大的空間.從而會使很多公司企業的帳面業績有所提升.
5.未來幾年中國還有很多拉動中國內需的大事發生,如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和亞運會,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很多機遇.
6.隨著新股恢復發行,給股市帶來很多活力,導致大盤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從而有利於做多.
7.隨著股票指數期貨的推出,和現在某些股票的認購和認沽權證的發行,對大盤都有化解風險的能力,所以做多主力不用害怕出不了貨,所以直接導致他們積極做多.
8.管理層為了支持股權分置改革,在股市連續推出了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稅以及在股改的過程中高比列送股。在宏觀調控政策收緊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資政策不斷放鬆,吸引了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入場,推動了股市行情持續不斷的上漲。
9.隨著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結束,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斷的完善,會出現越來越多質地優良的成長性公司.
⑤ 我國股票市場2006上漲的原因
一、跌的太多,已經跌無可跌。
二、股改以後,原來的非流通股升值需要。
三、全球股市攀升。
四、發新股需要,要大量發新股,股市必須上升。
五、國際、國內金融巨頭參與。
⑥ 為什麼從06年3月份起幾乎所有的滬深股市股票都大幅上漲了
06年的行情是因為股改,而07年開始的大跌是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
⑦ 06-07年的股市情況
1.2007年5月30號,是中國股市歷史性的一天,這一天中國股市總開戶數歷史性地突破了1億戶,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創記錄地達到了18萬億元人民幣,已經和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總額等值。此時炒股作為一種理財方式,已經植根於中國人的經濟生活當中,股市成為了中國民眾最重要的投資渠道,而開市以來最大的牛市也就在此時出現了。
解說:2007年5月的青島,晚春最後的寒意已經漸漸過去,夏天快要來臨了,操盤手劉江波過早地嗅到了這種氣息,這年的春節過後,大盤開始一路走高,從1700多點持續上揚,到了5月已經突破4000點。
2.劉江波(股市操盤手):很快一個星期長10%、20%這樣的概念,非常快。當時我記得買那個廣船國際從6塊錢漲到16塊錢,兩三個月就到了,非常快,最後這支股票漲到六十多塊錢。
解說:剛剛進入股市不久,還在學校讀研究生的肖明智,也同時感受到了股市的熱度。
肖明智(股民):最有印象的是那一天,我看到三一重工的股票,那時候三一重工是七塊錢,然後我說可以買這個,但是當時候建立一個賬號的第一天,當天是不能買賣股票的,當三一重工就漲停了,後來就一路上漲,到後來它除過一次權,復權以後大概漲了十多倍。
解說:隨後眾多股民發現,股票的上漲並非一個個別現象,而是非常普遍,大盤上市的個股,十有七八都會一路飄紅最終漲停,就連那些平常不甚活躍的股票,也被突然激活,變成了績優股。
3.劉江波:就那個你不想掙錢都不行那感覺,只要你買進去了,你拿著它就行,就是你就是跟股神差不多,你說哪個漲,哪個就第二天漲。
4.馬安強(老股民):當時的那種狀態,好像所有的人都賺錢,沒聽說誰不賺錢,所以受那種氣氛的影響,周邊的同事、同學,好像一聊天都在聊股票,誰誰誰賺了多少錢,誰誰誰賺了多少錢,那碰好時就傻子都賺錢的那種,不是我賺錢,所有人全社會都賺錢。
解說:股市的高漲帶動了整個社會投資股票的熱情,一時之間人們紛紛掉頭轉向股市。新入市者,不僅有城市的工薪階層,甚至還有退休老人、下崗工人、學生等等,銀行的門口,每天都排著取款的長隊,而股票交易大廳更是人滿為患。
5.劉江波:你想佔一台機器非常難,你得特別早來,拿一個杯子,把那地方占上,別動,才能找到台看盤的機器,就這么火。然後呢,一般到真開盤的時間呢,都是好幾個人看一台機器。
解說:大批量的資金流向股市,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劉江波的公司開始快速擴張,人數從三個人變成三十多人,而資金規模則從最初的20萬,一下膨脹到了四千多萬。
劉江波:從不到20萬的這種客戶數量呢,很快在一年時間,飆升到了四千多萬,這是很快的一個增長,因為市場非常好,整個錢大量湧入股市,那麼我們整個當時掙錢也非常容易,基本上說,日進斗金是不為過這種感覺。
解說:操盤資金量的擴張,帶來的是收入的節節攀升,劉江波的員工月收入從三五千元到上萬元,甚至三四萬元不等,這樣的收入在當時的青島,是其他行業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股民的收益也是如此。
6.凱恩斯(股評人):我們以前的一個同事,他自己年輕小孩,還沒有結婚,當時就買了一個叫中國鋁業,應該是買進去就開始漲,然後漲到後來,漲到最好的時候漲到將近60塊錢,20多塊錢買的,兩個月就漲到60塊錢,他自己跟我說,他說我要把這個錢留給孫子。
解說:凱恩斯是專業的股票分析師,中國最早的專業財經博客寫手,2000年之後,他進入股市,從菜鳥級別一路摸爬滾打,成為了業界知名的專業人士。
凱恩斯:我老婆跟我說,你看我們一個同事,買了一個某個鋁業的股票,你看三個月翻了好幾倍,你看你那股票從2005年就拿著,到現在不也就翻了五六倍,你看我們同事幾個月就能賺這么多,你們這方法太慢了,然後呢,所以她就爭著非得要去買股票,非得要去買。
解說:即便是凱恩斯這樣的專業人士,對於這一波牛市的來臨,最初也是霧里看花,形勢前所未有一片大好,已經飆升至4000點的股市,還在上漲。
7.肖明智所在學校,周圍的同學幾乎都進入了股市,他們有的用學費、生活費,有的向家人轉借,一些苦於沒有資金的同學,甚至用信用卡套現的方式來炒股。
肖明智:信息卡套現,那時候的成本一年的年華利率大概是18%,但是當時覺得18%挺容易的,我買兩個漲停板不就回來了嗎。當時大家都處於一種特別,就是過分樂觀的一種情緒裡面吧,特別就渴望資金,特別渴望自己能有一筆錢去買股票,什麼股票都會漲。
解說:肖明智的一位同學,甚至有意將幾年的學費拖欠下來,進行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