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潮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壹』 潮汐節氣對股市運行的影響初探
【知識篇】
在講述天文潮汐和農歷節氣對股市運行的影響前,必須先了解天文潮汐和農歷節氣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在大家閱讀本文前,建議大家再看看之前寫的《【未來全息線】演繹08年剩餘時間的上證指數趨勢》一文,以便對我的研究有一個系列的認識。
天文大潮(Astronomical tide)
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時期(即朔和望時)之潮。由於海洋的滯後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農歷三十)和望日(農歷十四)之後一天半左右,即農歷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蒴、望如遇月近地點,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則更大。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又稱陽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潮汐與情緒】
由於天文大潮和農歷的初一、十五是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時期,所以這個時候,人類情緒同樣會受到這種引力影響,引申到生理上,這個時期是婦女排卵高峰期和男性的沖動期,由於這些生理上的沖動,常導致人們做出一些平時不太原意做的事情。部分生理不協調的人甚至會做出一些非常出格的舉動。
正是這種人類生理上的變化,導致人類在這個階段思維極度活躍或者憂郁,比較形象的如只要你翻閱一下上證指數的歷史,就會發現在農歷初一、十五(特別是潮汐密集期),常出現單日的最大跌幅、漲幅或者重要的轉折點,具體的日期如07年2月2日大跌,次日潮汐拐點;9月11日-13日、10月25日、08年1月22日、4月21日-23日(十五是周日)、6月18-20日三天大幅震盪等等,數不勝數。
我們可以發現以下的一些特點:
1、農歷的初一、十五常常出現周期性拐點和大盤趨勢性拐點。
2、潮汐的出現則起到一個助漲助跌的作用。其中潮汐周期與時間周期是密切配合的,如果時間周期處於上升周期,那麼潮汐起到助漲作用,反之則助跌。
3、潮汐的出現,常引發時間周期出現拐點,如近期的10月29-31日三天潮汐,引發了11月3日短期時間上漲周期的轉變。
4、潮汐出現時,常會發生一根大陽(或大陰)線和十字星的配對組合,這種組合佔去潮汐出現的8成以上。
【節氣與趨勢】
隨著中國歷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下面是一些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註解,括弧內加入了對應的一些上證指數的相關走勢。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一般這個時候是春節長假,沒有交易)。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一般這個時候是春節長假,沒有交易,出現的機會較少)。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由於前兩個節氣少出現,所以這個節氣成為最重要的節氣之一,這里常出現重大拐點,如06、07年3月6日時間周期轉折向上;08年3月5日大盤轉折向下等等)。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過度性拐點)。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過度性拐點)。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一般出現時間周期的拐點)。
立夏:夏季的開始(常出現大級別拐點,包括時間周期拐點和大盤拐點)。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過度性拐點)。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一般出現時間周期的拐點)。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過度性拐點)。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過度性拐點)。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常出現大級別拐點,包括時間周期拐點和大盤拐點)。
立秋:秋季的開始(小周期拐點或小級別拐點)。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中級別拐點)。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啟動性周期點附近)。
秋分:晝夜平分(過度性拐點較多)。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過度性拐點較多)。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過度性拐點較多)。
立冬:冬季的開始(比較雜,各種拐點都出現過)。
小雪:開始下雪(過度性拐點較多)。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過度性拐點較多)。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時間周期拐點居多)。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過度性拐點較多)。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中級以上的趨勢和時間周期拐點居多)。
這里特別要提出的是今年的立春非常特別,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歷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歷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歷既不是陰歷也不是陽歷,而是陰歷與陽歷結合的一種陰陽歷。農歷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歷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為了規范年的天數,農歷紀年(天乾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歷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農歷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歷2008年2月7日(農歷正月初一),而是公歷2008年2月4日。
『貳』 1997年香港金融阻擊戰的前因後果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
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
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
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力反彈,曾蔭權再次重申,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小時。
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素了。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
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
香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
故在很短的時間內,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
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系匯率。
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聯系匯率制度。
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
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采 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
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 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 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 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
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紅 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場驚心動魄的港幣 保衛戰告一段落。
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難取勝而告終,但 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擊。
(2)回歸潮對股市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
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予以反擊。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准備與之一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恆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金融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