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上漲為什麼貨幣需求量大
㈠ 一國的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資本流入,本國貨幣的需求為什麼增大,本幣升值
當一個國家的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資本流入的可能性增加。本國貨幣的需求因此增大,本幣升值。這種現象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
1. 高利率吸引外資:高利率國家通常提供更高的回報率,因此吸引外國投資者將其資金轉移到這些國家以尋求更高的投資收益。為了投資這些國家,投資者需要購買該國的貨幣,從而增加了對本國貨幣的需求。
2. 貨幣升值:由於對外匯的需求增加,本國貨幣的匯率上升。換句話說,本國貨幣變得更有價值,因為它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國貨幣。
3. 投資流動:高利率通常伴隨著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這進一步吸引外資流入。這種資本流入有助於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並可能提高該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然而,這種情況下也存在潛在的風險。例如,如果高利率導致國內投資成本上升,可能會抑制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此外,高利率可能吸引大量短期資本流入,這些資本可能會在利率下降或市場情緒變化時迅速流出,從而對經濟和貨幣穩定性構成威脅。
總之,當一個國家的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資本流入和本國貨幣需求增加可能導致本幣升值。然而,這種現象需要結合具體的經濟和金融條件進行綜合分析,以全面理解其對經濟的影響。
㈡ 為什麼利率越高,人們的貨幣需求就越大
1、靜態平衡條件下:
利率預期高,收入不變,貨幣需求增加,利率的上升,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人們獲取和持有貨幣的意願加強.LM曲線表示在貨幣市場中。供給不變,LM的前提是供給等於需求,貨幣需求是上升的。
2、動態平衡條件下:
利率升高說明貨幣總量的增長率加快,貨幣總量增長率加快,總量就越大。
實際生活可見:當利率升高時,大家都願意把錢存入更安全的銀行賺取銀行利息,流通中的貨幣就會減少,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由於供給就會增加,民間借貸就會繁榮。
(2)利率上漲為什麼貨幣需求量大擴展閱讀
利率理論:
一般來說,利率根據計量的期限標准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系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凱恩斯認為儲蓄和投資是兩個相互依賴的變數,而不是兩個獨立的變數。凱恩斯把利率看作是在他的理論中,貨幣供應由中央銀行控制,是沒有利率彈性的外生變數。此時貨幣需求就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而後產生的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是為修正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而提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實際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論和凱恩斯理論的一種綜合。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等人則認為以上理論沒有考慮收入的因素,因而無法確定利率水平,於是於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的IS-LM模型。從而建立了一種在儲蓄和投資、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這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與收入同時決定的理論。
根據此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這種理論的特點是一般均衡分析。
該理論在比較嚴密的理論框架下,把古典理論的商品市場均衡和凱恩斯理論的貨幣市場均衡有機的統一在一起。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從利息的來源和實質的角度,考慮了制度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論,其理論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一種轉換形式。
利息的獨立化,對於真正顯示資金使用者在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