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兌換貨幣是什麼意思
① 中日韓互相交換貨幣有什麼用。交換的是美元還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他給我們韓元,我們給他美元,到期後再換回,這樣可以解決國際收支流動性或外匯儲備過大或不足的問題。這種貨幣互換機制,使得三國在面臨資金短缺或過多時,可以更加靈活地進行資金調度。
中國與韓國之間推進的貨幣互換是以美元為單位進行的,這主要基於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這樣的安排,不僅有助於兩國維持穩定的貨幣流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美元市場的依賴。
至於韓國與日本之間的貨幣互換,則是以日元為單位。由於日元本身已經是國際貨幣,因此,這種互換機制不僅有利於兩國間的貿易往來,還能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通過這種方式,三國可以更好地管理各自的外匯儲備,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同時,這也為三國之間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金融工具,以便在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減少潛在的風險。
這種貨幣互換機制,不僅有助於提升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還能增強彼此間的信任,為未來的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種貨幣互換模式,實際上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安排。對於三國來說,它不僅能有效解決各自在國際收支方面的困難,還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因此,無論是對中國、韓國還是日本而言,這種互換機制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總而言之,通過貨幣互換機制,三國可以更好地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提升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韌性。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促進三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還能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
② 利好:日本啟用貨幣互換,直接人民幣付款!盤點人民幣交易國家~
中日重啟貨幣互換,人民幣再加速
10月26日,中國央行宣布與日本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達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此協議旨在維護兩國金融穩定,支持雙邊經濟和金融活動發展。
此外,中國央行還授權中國銀行東京分行擔任日本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將有利於中日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指的是中國在與已簽訂協議的國家進行貿易結算時,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或對方國家貨幣,不必再利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
中日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始於2002年3月,目的是應對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但因種種原因於2013年失效。此後,中日雙方一直未復效,失效前兩國貨幣互換的融通上限約3300億日元。
今年5月9日,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上,中國宣布將與日本商議簽署貨幣互換協議。5月10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會見了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雙方就中日央行間合作、雙邊本幣互換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原則共識。
北京科技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澄表示,中日簽署貨幣雙邊協議,標志著人民幣在自由兌換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可以納入日本央行作為一個儲備貨幣,以供日本央行在應急時使用。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陳子雷認為,鑒於中日雙方貿易關系緊密,擴大貨幣互換規模有利於規避匯率風險,提高雙方本幣在經貿往來中的作用。
目前,已有至少28個國家和地區可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羅斯、奈及利亞、伊朗、阿爾及利亞等。中國還與日本、韓國、阿根廷、英國、瑞士、巴西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越南於2018年10月12日起允許人民幣結算,俄羅斯也在推動盧布與人民幣的支付系統,奈及利亞與人民幣互換結算,伊朗停止使用美元結算,委內瑞拉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石油,阿爾及利亞逐步使用人民幣進行與中國雙邊貿易結算。
根據匯豐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半將會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將有望達7%,2025年將進一步上升至10%。
目前,面對美元霸權,多國採取不同措施,如「石油美元」逐漸瓦解,拋售美債,建立獨立支付系統。
中日此次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意在當今全球經貿紛爭背景下促進進出口貿易。日媒報道,中國和日本決定相互承認簡化進出口通關手續的「AEO制度」,將大大提高中日貿易的通關速度,促進貿易往來。
特朗普似乎對此無感,繼續「我行我素」。盡管美元在全球儲備、支付中的比例略有下降,但仍佔主導地位。
去美元道路漫長曲折,中國首要目標是加強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中日此次協議正是在此背景下進行的。